⑴ 股价下跌的钱到哪去了
如果在高价时复公司利用了资金,等制到低价时股民卖出股票,那就是公可赚到了蒸发的钱。如果在高价时公司没有利用此资金,而是放在银行,到低价时股民卖出股票,那就是银行白白赚到了这笔市值蒸发的钱。一亿元存在保险柜里的钱不可能变成一万元。
⑵ 股市大跌后损失的钱去哪了
股票不是零和博弈。
也就意味着可以所有人都亏钱。也可以所有人都赚钱。
也许这么说你不能理解。我给你个小笑话,你就会理解了!
股市探秘--到底谁亏了钱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有一个故事可以帮我们知道谁亏钱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甲说好无聊。乙说好无聊。大家都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
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路人丙出场了,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路人丙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那谁亏了钱呢?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
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卖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⑶ 股票里亏的钱去哪了~~向请明白人请教!
股票只输时间不输钱的
是暂时的游戏规则决定的,你不用大惊小怪的。
至于钱,肯定是流入利益集团了,那就复杂了。有券商,银行,还有一小部分获利的股民和庄家。
⑷ 股市亏损的钱去哪里了
这些钱没了,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没了,而是账面资产减少了。
假设一家公司有回1亿股,答我们极端点假设,有9999万股是锁定的,剩下1万股是流通的,原先每股10元,这家公司市值10亿元,有人花11万元以涨停价格买下了剩下所有的流通股,那么这家公司的市值就变成了11亿元,而实际上卖出那1万股的投资者真正的盈利只有1万元,却把公司的市值提升了1亿元,这多出来的9999万在哪儿?这笔钱只是账面价值,在没有卖出去之前你可以说这家公司值11亿,市场也认可,但真正换成真金白银的时候原股东肯定很难以11亿的价格出售,所以股市里的市值永远只是账面价值而非真实资金。
至于股市亏损的钱,绝大多数都被对手盘赚了,各种税费的占比是很低的,以印花税为例,2018年全市场印花税为977亿元,同时2018年市场平均佣金(加上各项费用)为万分之3.5,双边收取,因此金额可以认为是印花税的70%,那么两项费用加起来只有1661亿元,不足2018年A股市值43万亿的0.4%
⑸ 股票跌掉的钱都去哪了
因为股市本来就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牛熊转换也是交替的,版在牛市存在权泡沫,在熊市会被低估,并不存在投资者的钱亏给了谁,只不过随着这种周期转变市值产生了变化而已。
股票是以钱来量化的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所谓估值就是基于预期的证券价格,其实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时,持股人只是浮亏。这种上涨或者下跌就是由于预期的变化,也就是估值变化。
(5)股市低开钱去哪了扩展阅读
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散户甲认栽退出这个市场,卖出了自己手中的筹码,形成实际的亏损,而乙接手了,后面随着股价上涨,乙赚钱了,就意味着甲亏损的正好被乙赚了。
而事实上,这里的乙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股市零和博弈,其实股市不是零和博弈,是负和博弈才正确,因为只要投资者交易,就会有券商的佣金收入、印花税等成本,虽然每一笔不多,但是时间长了累计起来还是不少,这就是为什么亏损的人总比赚钱的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⑹ 股票下跌的钱都跑哪去了
钱还在,不过市值蒸发了。
假设某股,你10元买入,卖给你股票的那个人一股拿内了10元走,你容拿到了一股虚拟资产,股价10元。
后来股价跌到2元了,你卖了,你拿了2元回来,你转出去的那一股资产估价2元,中间的8元不见了,也就是蒸发了。
所以,股票是一种虚拟的商品,他的价值不是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是市场给予的评估决定的,也就是说市场觉得它值100元,它就标价100元,市场觉得它值1毛钱,它就标价1毛钱。
当然,成交的钱是真的,是不会消失的。上例中,你花的10元赚到了上家兜里,并没有消失,你卖的钱从下家转到了你的兜里,也没有消失,只是你拥有的钱从10元变成2元了,这个损失是你的资产估值蒸发了8元,但是自始至终,你一毛钱票子也没印过,一毛钱也没有烧过,所以票子的数量也没变,只是你曾经拥有的那一份虚拟资产贬值了。
对了,单从这个例子中提供的信息看,股票代表的那一股对应的净资产也不会因为股价从10元跌到2元而发生变化,对应经营的收益权也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那份收益权的估值。
⑺ 股票低开的钱哪去了
蒸发了,股市可以造钱也可以蒸发掉钱。
集合竞价就是在竞价,9.25到9.30不是搓合成交嘛,也是可以成交一笔交易的。
⑻ 股市下跌的钱都去哪里了
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计算出来的量,市值下跌只能说明股价下跌了。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4、极个别的散户:根据一般常识,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