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农行票据案什么意思 通俗点讲
1、这里面的“票据”指银行承兑汇票,举个通俗的例子解释下(不确切):
A公司向B公司买只西瓜100元,可是A公司不想马上付钱(可能没钱给,也可能有钱不想马上给),于是就跟B公司说:我给你打个条,半年后付给你。
B公司说:我凭什么相信你呢,万一你到期不给钱怎么办?
于是A公司就去找了甲银行,给了50块钱,说:你信用好,要不你帮我跟B公司说?到期前我就把钱还你,这50块钱就当成保证金。
甲银行同意了,给B公司开了个条,说:A公司欠你100块钱,半年后你来找我,凭这张条我就给你钱。
B公司想,你是银行,我还信不过嘛,就同意了。
于是A公司只出了50元保证金,买了100块钱的西瓜;B公司完成了100元的生意,又拿到甲银行承诺半年后付款的欠条(银行承兑汇票);甲银行呢,放出去了100元的贷款,但是钱一点没少(半年后才给钱)不说,还多了50元的存款(保证金)。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甲银行特别信任A公司,A公司可能不用交保证金,即使这样,甲银行也不亏。甲银行的风险在哪呢,如果甲银行向B公司付了钱,A公司到期不还了呢?当然这个不在本问题的讨论范围。
2、继续解释另外一个词,叫做“贴现”:
B公司拿到甲银行承诺半年后付款的欠条,可是才过了3个月,突然需要用钱怎么办?这个时候他有两种办法,一是转让给别人,银行的信用大家都认的,他只需要在欠条背面签名确认转让就行(背书转让);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找到自己平时存钱的乙银行,说我现在着急用钱,我这个条反正也是银行开的,你看能不能先折点现金给我?
乙银行一看,这甲银行我认识,信用还不错,但是我得查查你这条是不是真的呀?检查了下,是甲银行盖的章;又查了A跟B的买卖合同,交税凭证什么的,确实是有这100块钱的债务的,同意给B钱。但是你要提前要钱,得给我点贴现利息,于是给了B公司95块。
B提前拿到了95元钱;乙银行则得到了面值100的欠条,只需再等3个月到期,就可以找甲银行要回100块钱,届时可以赚到5块。
3、“转贴现回购业务”:
接着往下讲,乙银行花了95块拿到了面值100的欠条,过了一个月,需要钱贷款给其他客户了,怎么办呢?于是拿着这个欠条(银行承兑汇票)找到了农行,说这个还有2个月到期,能不能折成98块钱现金给我?到期你就能收到100块了。
于是农行对乙银行说:这个甲银行我不熟,什么A公司B公司我也无法直接核实,但是对你我还是信得过的。你看要不这样,我给你98块,但是你要跟我签个回购协议,再过2个月到期你就拿100块买回去。这个欠条(银行承兑汇票)我先替你保管着。对于农行来说,这个业务就叫做"票据买入返售业务",拿98从乙银行买了面值100的欠条(票据),到期后按100块卖回给乙银行。
4、农行票据案的问题就是:
农行拿着这张欠条,本来等到2个月期满就可以凭欠条从乙银行那收回100块钱,结果某一天打开保管箱一看,这张欠条不见了?!
去哪了呢?推测可能是有人不知用什么办法拿到了这张票据,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比如说丙)做了折成了90多块的现金,丙银行找乙银行,乙银行见到票据以为农行将票转卖出去了,直接向丙银行支付了回购资金拿回了票据(再根据票据向甲银行追索)。或者丙银行就直接向甲银行收款了。
个钟过程不明,但总之就是农行没了这张票据,也就没办法按约定从乙银行收回100块本金了。之前给乙银行的98块钱就亏掉了。
在实际中,上述交易过程中可能通过票据中介进行,银行与银行间,甚至收款人与银行间的交易都是通过票据中介进行的。
我的理解是这样,错漏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⑵ 农行爆发 38 亿元票据窝案,作案人员是怎么操作的
您好!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2名员工已被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案件的大致脉络是,农行北分与某银行进行一笔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转贴现业务,在回购到期前,银本票应存放在农行北分的保险柜里,不得转出。但实际情况是,银本票在回购到期前,就被某重庆票据中介提前取出,与另外一家银行进行了回购贴现交易,而资金并未回到农行北分的账上,而是非法进入了股市。"农行北分保险柜中原来封包入库保存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一位接近农行北分的人士对此证实。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某国有大行出现38亿元巨额票据事件,某票据中介机构以“一票多卖”的方式从银行内套取资金。该事件在票据市场刮起一轮风暴,导致票据利率大幅上涨。
近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对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予以风险提示。文件发出后,多家大行进行紧急自查,暂停部分票据业务操作,对市场造成不小的流动性压力。
分析指出,票据是中小银行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如果大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更加严格,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想小银行利用票据融资的能力,进而加剧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此外,如果票据利率持续上升超过债券利率,则又变成对银行更有吸引力的资产,进而压缩银行对债券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称,涉事银行存放在库中的票据在到期前被中介转卖给了另外一家银行。到期后钱并没有到账,并且库中的票据被换成了报纸。不过,这一细节并未得到相关部门核实。
流动性风暴
在春节前后市场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此次“票据风暴”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齐晟、吉灵浩表示,近期票据利率也出现了快速反弹,值得关注。从数据上,票据利率的反弹既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也可能和近期大行加大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有关。
1月20日,票据直贴市场屡次涨价,涨幅超30个基点,转贴市场亦大涨30基点左右。《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多家大行总行对票据业务作出风险提示,暂停了对部分机构的票据业务。
华创证券指出,票据是中小银行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如果大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更加严格,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想小银行利用票据融资的能力,进而加剧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此外,如果票据利率持续上升超过债券利率,则又变成对银行更有吸引力的资产,进而压缩银行对债券的需求。
票据类理财产品也受到了冲击,年化最高收益达到7%,远高于新发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据《南方都市报》,浙商银行负责票据业务的管理人士表示,银监会《通知》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票据中介机构的影响更大。
流动性缺口
尽管市场对降准呼声越来越高,但央行近期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熨平资金面,预期中的降准几度延后。
近日,央行通过MLF、SLO、逆回购等政策工具连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超过万亿。今天早些时候,央行刚刚向市场投放4000亿逆回购操作。本周累计净投放4750亿元,为三年来最大规模,上周净投放规模为400亿元,周净投放环比增10倍。
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华创测算称,当前短期资金缺口规模约在2万亿左右。国信固收董德志团队则预计,补充规模需要达到2.4万亿附近,目前截止春节前合计公开市场操作次数为5次,每次需要至少5000亿28天期品种来补充。
⑶ 农行票据案当事人身份背景
银行会把利息费用以及时间成本跟你收的
dr:银行存款
dr:财务费用
cr:应收票据
票据贴现业务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人收取票款。
申办条件
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签发的有效汇票,基
本要素齐全。
2. 单张汇票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3. 汇票的签发和取得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以真实合法的交易关系和债务关系为基础。
提供资料
1. 未到期的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及有关法律文件。
2. 经年审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 企业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授权委托书,董事会决议及公司章程。
4. 贴现申请人的近期财务报表。
5. 贴现申请书。
6. 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之间的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及合同项下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
申请程序
1. 持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到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填制《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书》或《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书》。
2. 向银行提供上述材料。
3. 中国银行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拟贴现汇票和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合法性。
4. 计算票据贴现的利息和金额。
贴现利息=汇票面值╳实际贴现天数╳月贴现利率/30
实付贴现金额=汇票面额-贴现利息5. 按照实付贴现金额发放贴现贷款
⑷ 历史上票据大案都有哪些
农行逾39亿票据被偷天换日,震惊了监管层,但让市场人士更担心的是,这些被盗取的票据是否重新贴现抑或被打包成互联网金融产品卖给了普通投资者,套现进入了股票市场。
“太阳底下无新事,类似手法早已有之。”对于农行案件,上海一监管层人士感叹。更大的隐忧是,与此前票据诈骗资金大多用于放贷不同,此次套取的资金是否流入股市成为监管最大隐忧:如果票据贴现资金高杠杆流入股市,可能真的血本无归,而流入股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又基本无从统计。
中国农业银行1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近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此前的报道提及,这些票据被换成报纸存在了银行保险箱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2月底,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规模是45838.1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左右,较2014年底的29232.99亿元,增加了16600多亿元。
而杭州一票据中介人士则认为,真实的民间票据交易规模可能是央行数据的10倍以上,银行票据在票据中介手中可能层层快速倒手,传统的票据中介可能是赚票据贴现的差价,非法的做法则是套取资金放放高利贷抑或进入股市。
正规中介也希望市场良性循环
所谓票据业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实质是一种贷款业务。如A企业需要购买B企业的货物,但资金不够,就可通过到银行存保证金的方式,要求银行开具承兑汇票付款给B企业。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为6个月。在这其中,B企业可能不希望到6个月后才拿到钱,就可到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贴现,提前拿到钱。由此衍生开,票据可能多次转手,变成一种融资工具。
而票据中介,则是在银行之间从事期限错配、贴现等业务公司的俗称。
对于目前风险事件爆发,所有银行骤然收紧票据业务,让正规中介日子也不好过。
上述杭州中介就提到,农行这样的风险事件越早爆发越好,有助于加大违法成本,使得市场良性循环。正规的做法可以用自有资金收票或买断,大一点的中介可以做资金错配,跟银行配合,风险大,收益也大。小的中介就从企业收票,卖给银行或者同行,当天进出赚差价。
但是更令人担心的是票据资金进入股市。
据中信建投证银行业分析师券杨荣分析,通过票据贴现余额与上证指数的对比,两者间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如2010年-2011年票据下滑幅度相对较大,是由于限贷令对贷款总额的限制。
杨荣表示,由于票据融资期限较短,投资资产流动性通常较强。一旦预计监管收紧,这些资产就可能会提前出售。在此情景下,相关违规资金就可能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以收回现金,确保票据融资资金链不断。因此,股市、债市可能面临短期资金外流。
对此,另一票据中介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确有不少票据融资资金作为场外配资资金进入股市,杠杆最高者甚至达到1:15,配股指的杠杆甚至可能更高(比如10倍资金杠杆,加上期货本身的几倍杠杆)。股市内现在尚有后一批进入市场的资金。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全面收紧了票据融资,可能会给股市带来蝴蝶效应。
历史上票据大案并不少
农行此次涉案规模达39.15亿元,被媒体称之为最大案件之一,但据公开资料,就在前几年大案并不少。
比如:2010年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101亿元,牵涉多家银行及多个国企高管,全案共形成1883本案卷,为司法史上罕见。并导致齐鲁银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三把手同时被罢免,这在中国银行业史上都不多见。
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曝出是在2010年12月6日,当时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引发的案件。
本案的主角刘济源涉嫌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和诈骗罪,涉案金额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
“案件的基本原理是:该业务经理与刘济源勾结开具了有瑕疵的存单,将该存单抵押贷款,贷款获得的现金再去存款,循环往复,以此做大存贷款规模。”知情人士介绍,而初始入库的存单可能真实,后经出库再入库的存单就有很大水分。这种手法可以方便银行制造业绩,大规模且长期的操作,必然有银行高层的默许。
最终,刘济源的资金链陷入紧张,成为拆东墙补西墙的资本游戏。在定期存款到期、后续资金未跟上时,刘济源不得不四处协调展期,勉力维持。2010年12月6日,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之后报警,这个骗局终于败露。
该案涉案方法同北农行十分类似。
如果你以为101亿已经是天文数字,更有2012年900亿的萧山“5·14” 票据大案,金额冲破天际,该案是民间票据业务风险的一次引爆,被称为地下“票据经纪”行业的一次洗牌。
一家名为润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萧山企业,它仅仅靠着“一票”生意,非法大肆倒买倒卖“承兑汇票”,赚得盆满钵满。根据警方初步核查,这些窝点总计非法经营额达900余亿元,为近年来发现的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票据贴现案。
这种所谓的票据中介公司,非法从事没有真实贸易的融资性票据流转业务。他们将各种渠道低价收购的票据安到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企业头上,伪造贸易合同,开具虚假发票,制造出相互贸易的假象,以迎合银行合规审查,再从该企业账上周转获得贴现资金,牟取差价,形成事实性的支付结算中介。
⑸ 2016年一月农业银行票据案例涉及的理论基础
你可以带上本人身份证,在上班时间到农业银行柜台办理或查询,农业银行服务热线95599
⑹ 农行惊爆39亿大案,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
没办法,这里是中国,中国人很多都是投机取巧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⑺ 农行爆发 38 亿元票据窝案,作案人员是怎么违法操作套取资金的
涉案农行人员一老一少,老的是票据交易员,少的是会计人员。中介借钱贴票,找销规模行销规模,通过过桥行出回购,农行北分票据交易员与中介约定通过桥交易并暗中勾结。
农行票据交易员为了做手脚,避开票据在本行入库,提出携一名会计人员上门取票,年轻会计人员受到利诱或工作疏忽被利用,其封包带回一包报纸。所以并不是真票入库再被替换,而是回库之前就被调包了,因真票一旦入库很难取出。
中介正回购取回票款还借款,同票再卖融得第二笔资金,大金额资金只需固定收益,又无法使用正规理财渠道,部分资金反相借给中介同业,其余通过配资公司优先级入市,由于市场不济,平仓不及,优先级资金无法拿回,导致部分资金链断裂亏损。
农行业务到期,中介以无力出资完成回购,涉案票据交易员考虑到风险,当初只做短期回购,为避免事情败露,只好续作,祈求中介资金回笼,可惜直到票据即将到期(纸票最长6个月)情况仍无改善,但已经无法续作,农行此时必须要收回回购资金,这才发现对手行无法付款。
⑻ 农行爆发38亿票据窝案会对银行自身产生什么影响
1、在春节前后市场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此次“票据风暴”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紧张。从数据上,票据利率的反弹既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也可能和近期大行加大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有关。
2、票据是中小银行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如果大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更加严格,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想小银行利用票据融资的能力,进而加剧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此外,如果票据利率持续上升超过债券利率,则又变成对银行更有吸引力的资产,进而压缩银行对债券的需求。
3、票据类理财产品也受到了冲击,年化最高收益达到7%,远高于新发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票据中介机构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