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问题:为什么上证指数才3000左右,而深证指数有10000左右有什么区别吗顺便谈谈股票对经
1.上证指数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票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2.深圳综合股票指数
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券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份股指数,其中只有40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个股票指数,一个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一个是现在的成份股指数,但从最近三年来的运行势态来看,两个指数间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正式开始发布时基础指数不同。象4.16.股指期货开盘就是3399。
② 有人说大盘3000点以上是牛市我认为大盘只要是向上的就是牛市只要是向下的就是熊市对不对
中国股市总是牛短熊长,3000点基本每天都会有段冲上去,但是不能持续性的上涨也算不上牛市
③ 股市上经常说3000点有支撑,谁支撑的为什么要支撑什么东西支持
研判股市大盘的阻力位与支撑位:
市场中的顶部或底部往往构成阻力位或支撑位;技术图形中未补的缺口也形成有效的支撑位或阻力位;均线也有助于投资者判断支撑位和阻力位。
利用心理价位来确定支撑位和阻力位,比如对上证指数来说,3000点、4000点和5000点等一些整数关口,都会对投资者形成心理上的阻力位或支撑位。大盘在整数关口,一般也会振荡整理较长时间。
根据缺口判断:一些跳空缺口,也会形成阻力或支撑位。
价格回撤:即同当前走势相反的价格波动,比如大盘从4000点上涨到6000点,然后回撤至5000点,此后继续上攻,5000点便是行情的“回撤”,也说明5000点支撑强劲。
前期密集成交区:如果市场密集成交区在当前价位之上,那么该区域就会在股价上涨时形成阻力,这就是所谓的“套牢盘”。反之,如果市场当前的价位在历史密集区之上,那么该密集区就会在股价(或指数)下跌时形成支撑。
技术指标,如BOLL,是很不错的压力支撑指标,股票软件里都有。此外,某些形态形成的压力/支撑,如上升三角形的顶边、头肩顶的颈线、通道的上下边及中线等。
运用技巧
多数情况下,阻力位与支撑位是一个区间,而不是绝对的一个点。当然,这个区间不能太大。一般来说,只要价格未能有效突破阻力位或支撑位,那么触及的次数越多,这些阻力位或支撑位也就越有效越重要。如果重大的阻力位被有效突破,那么该阻力位则反过来变成未来重要的支撑位;反之如果重要的支撑位被有效击穿,则该价位反而变成今后股价上涨的阻力位。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战术,只有合理的分析。每个方法技巧都有应用的环境,也有失败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跟我一样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猴年投资愉快!
④ 二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为什么还在3000点徘徊,原因
因为中国股民恐慌情绪;因为中国股市不成熟;因为中国发行制度不完善;因为中国违规成本比较低,导致 老鼠仓肆意横行。。。
⑤ 大盘为什么会冲上3000点
股市都是有一个周期性的,上涨---调整---下跌---调整----上涨,股市永远都是走在经济的前面,因为它是反映未来的,今年希腊财政危机,导致希腊股市大跌,但希腊并没有成为全球倒数第一的股市,倒数第一反而是中国,仅仅是因为中国出了一个调控楼市的政策,导致一路走到2319点。但反观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并没有出现什么财政危机,或者经济继续下滑,反而是蒸蒸日上的。可为什么会一路跌那么多,因为人总有个心理因素影响,所以股市不是涨过头,就是跌过头。
为什么2319一下子到2600,为什么2700一下子到3000点,因为世界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中国股市被低估了,特别是那些大盘的银行类股票,你可以打开股票软件,在大盘回涨到2600多点时,银行类股票还处于以前的1700到1800点,这次大幅上涨就是银行类,和一些大盘股票上涨,一下子带动指数上涨,而很多散户都没有赚到钱,因为很少有人买银行类大盘股,所以现在都说只见指数涨,不见钱增多。
是否会持久,我是不做短线投资的,只做中长线,从我的角度来看中长肯定是向上的,我可以说中国股市上4000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上一万点也是个时间问题,只是不知道何时能到,做短线的朋友每天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没赚几个钱,还很多是亏得,还不如找只优质股,跟住国家的发展趋势,而且没有被爆炒的股票长期持有。都是个人观点,请见谅。
⑥ 听说大盘指数要达到2500点—3000点之间才算调整到正常市场水平呀
2500 ?????
等着QFII来炒低赚钱么?
中国的机构都是傻瓜么?
3000点,中国股市的铁低,请记住我的话!!!
⑦ 为什么美国股市涨那么好,而中国股市还在3000点以下折腾
就要靠吹,靠骗,股市反应一切!
⑧ 大盘3000点是什么概念
大盘3000点是股票指数。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编制的股价统计相对数。通常是报告期的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与选定的基期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四点: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8)为什么股市要以3000为上下扩展阅读:
指数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
修正公式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市值/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新增(减)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二、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1、新上市
对综合指数(上证综指和新上证综指)和分类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和行业分类指数),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2、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
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
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
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
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
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股票指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证综合指数
⑨ 股票3000点是什么概念
这个点位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了,上证综合指数始终无法有效脱离这个区域。专
但是,目属前,一方面是市场里面的股票股价结构变化沧海桑田,一方面是上海修正了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修正计算方法有助于指数上升,剔除亏损股,加快退市等等,可能在同等条件下,股票指数的点位高于以前的方式方法算出来的点位。
结构变化实际上远大于指数本身,股票自己的质地和成长对股价的影响远远大于整个市场的趋势。
我们的股市已经变得和其他市场在内涵上越来越接近。股票的个性越来越占主导。
从盘面上看,就是有的股票上天,有的股票入地,甚至退市。
因此,研究行业和个股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功课。
以前是大势>行业>个股,现在这个顺序恐怕要颠倒过来了,尤其是中远期的投资。
从更宽阔的视角,审视3000点,它也是安全的区域了。经历了多年的徘徊反复,已经成了大的箱体。
个性投资在这个大背景下,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系统风险是不大的,关键是投资技能,投资效率还看个股和行业表现,大势次之。
⑩ 为什么中国股市从6000点降到3000点
6000点跌到3000点的过程中,去年曾经有几百只股创过新高。今年来说5月份还有过60多只股票内创上市以来容新高。
而那些在6000点到3000点以来不断下跌的股票以权重股、传统行业股为主。钢铁、银行、港口、公路等等盘子大,分红少,增长缓慢的股票均没法再次站起来。还有很多业绩差的股票来了个价值回归。
这个过程是洗掉泡沫的过程,也许创业板的泡沫又被炒了起来,不过现在也释放了不少。
未来由于市场扩容速度太快,股票太多,而收紧缩政策的影响,市场资金面有限,估值没太大变化,而重点在个股的机会的局面将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