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年报审计的过程包括些什么
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应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年报审计可分为签约、实施审计和出示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企业应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年报审计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加盖单位公章。
企业会计人员应事先做好准备,审计开始,能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账册、凭证、报表,营业执照,有关批文,合营协议、企业章程,产权证明,纳税鉴定书等。
企业应为年报审计提供必要的合作,如审计场所,计算工具,具体情况介绍,协助誊抄、计算、复印等。
审计完毕,企业应认真听取注册会计师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以及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出具审计报告。
企业收到审计报告后,若需要调整账户、调整报表数据的,应及时调整,调整后将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报送有关各方。
年报审计资料应作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Ⅱ 康美药业2018年报发展能力分析求答案
康美药业弄虚造假,业绩都是假的,暴跌退市不可避免!!
Ⅲ 如何做年报审计
一、年报审计工作程序:
1、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相关资料:(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年度科目余额表(到末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表、存货盘点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等。
2、抽查凭证:抽查每个会计科目,重点抽查大额、特殊业务的相关凭证。例如大额的往来、大额的货币资金流入流出等。
3、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填写底稿的时候要细致,确保账账相符。每个会计科目都要填写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基本包含程序表、审定表、检查情况表。往来账还需要填写余额明细表。
4、填写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审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重点核对每个会计科目合计金额是否与会计报表上会计科目金额相符。
5、出具审计报告。
二、获取资料具体操作:
1、被审计单位发生固定资产变动的,新增固定资产要查看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是否真实并取得大额的发票复印件;处置固定资产要查看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是否隐匿取得处置收入。
2、被审计单位有增减实收资本的,查看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相关验资报告并取得复印件。
3、其他会计科目发生变动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资料并取得复印件。
三、核对具体操作:
1、抽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计提正确,有没有多提或者少提的现象。有没有随机变换折旧年限、折旧率的情况
2、计算税金是够计提正确。查看是否有隐匿营业收入或者人为增加成本费用的现象。
3、抽查发票,核对会计凭证所附发票是否连号,查明断号的原因,也就是做销售截止情况检查。
4、查看应付职工薪酬是否未经计提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5、做调整分录:往来账明细出现负数的时候需要做调整分录,少计提或者多计提折旧需要调整分录。总之,只要是在检查中发现有账务处理不当的地方,编制审计报告时要及时的调整。
Ⅳ 年报审计怎么
1、年报审计的流程
签约。企业应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年报审计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加盖单位公章。
实施审计。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审计开始,能够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如果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账册、凭证、报表、营业执照,有关批文、合营协议、企业章程、产权证明、纳税鉴定书等等,企业应该为年报审计提供必要的合作,如果审计场所、计算工具、具体情况介绍,协助誊抄、计算、复印等。审计完毕,企业应认真听取注册会计师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以及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出示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出具审计报告。企业收到审计报告后,如果需要调整账户、调整报表数据的,应该及时调整,调整之后将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报送有关部门。年度审计资料应该作为会计档案妥善的保管。
2、年报审计报告的作用
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依据,是财政、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征管及作出的有关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可以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可以为了解其客户的资信情况驹诶都能够贷款项目、规模、时间提供重要的证明材料;审计报告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的债权人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说年报审计报告在工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Ⅳ 康美药业2018年报盈利能力分析求答案
4月29日晚间,A股昔日的医药类白马股康美药业披露了2018年年度报告,同时发布公告版更正其2017年报中出现权的会计差错。公告表示,公司从2018年12月28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对此进行了自查,在2018年之前,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Ⅵ 年报审计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年报审计即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 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 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实施必要的审计, 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
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应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年报审计可分为签约、实施审计和出示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企业应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年报审计进行协商, 达成一致意见, 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加盖单位公章。
企业会计人员应事先做好准备, 审计开始, 能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 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账册、凭证、报表,营业执照,有关批文, 合营协议、企业章程, 产权证明, 纳税鉴定书等。企业应为年报审计提供必要的合作, 如审计场所, 计算工具, 具体情况介绍, 协助誊抄、计算、复印等。审计完毕, 企业应认真听取注册会计师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意见, 以及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复核, 出具审计报告。企业收到审计报告后, 若需要调整账户、调整报表数据的, 应及时调整, 调整后将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报送有关各方。年报审计资料应作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Ⅶ 对审计工作的展望
最近有人提出会计、审计师只是简单信息处理工作,而且即将消失或贬值的言论。
我当然会表示反对,但如果加个前缀,“简单信息处理工作”会计师和审计师将要消失或贬值!我还是赞成的,最少这么说可以提醒审计从业人员注意!由于本人已经对会计行业的前景发表了很多言论,下面只对审计行业聊一点个人看法。
公司的经营情况谁最清楚?当然是老板!公司的财务情况谁最清楚?当是财务!那是审计师在里面的作用是什么?通常他们负责要资料和出报告!一家私营公司什么时候最需要审计人员?答案当然是需要出审计报告的时候。上面的言论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国际情况咱不了解,但国内企业对审计的最大需求真的是审计报告。客户是上帝,所以审计工作,尤其是年报审计工作永远是以审计报告为核心的,做程序是为了出报告,做分析也是为了出报告,而且是无保留意见的报告,至于企业的管理问题、管理需求都不是审计重点,甚至不是审计范围,出个管理建议书也是隔靴搔痒,讲不到重点。这样的审计工作也可以说是“简单信息处理工作”。
审计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做为财务工作者,我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肯定有疏漏或以偏盖全的地方,欢迎指正)。
1、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年报审计重程序,不重实质的现象非常普遍。
我知道一家公司,是经某国内大型所(排行前十几名吧)审计的,年年无保留,公司业绩也是年年增长。直到有一天,该公司财务主动承认存货做假,金额有个两千万左右吧(承认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不够了,实在做不下去了,业绩可以做假,现金没法做假呀!)后来细查,做假少说也有五六年了,公司实际亏损,但账面年年都盈利,手法也是简单粗暴,就是少转成本,多转利润。可就是这么简单,多名注册就是没有发现。是水平不够么?做假做个一两百万,一时查不出来有可能,一两千万,又不是什么大公司,账也很简单,长时间查不出来,几任注师都查不出来,只能说是态度问题了。年报审计时间短,任务重,所以风险测评流于形式,实质性程序也是流于形式,审计程序成填空题,填完了事。
2、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审计人员过于年轻化,经验不足。
以前大所审计总监级别总要40岁左右的,现在不到30的审计总监也有了,不是因为人才难得,而是因为实在找不到人了,在事务所,尤其是大所工作几年就不想出差了,平时接触的都是大公司,转个行很容易,最后事务所人才两极分化严重,资深的业务水平的确了得,但都是高层,主要工作是拉业务谈判,与审计沾边的也是辅导、指导上市之类的工作,查错防弊高手们是不屑干的。还有就是一大群年轻人,学历、资格肯定没问题,但就是没经验,因为有经验的大部分都离职了。
3、管理经验,尤其是企业管理经验严重缺乏。
年轻人没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离职率高可以升职加薪提高福利把人留住,但光靠这些解决不了企业管理缺乏的问题。现在的审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工作经历是这样的:大学4年主要是学习考证,一出学校笔试、面试就进事务所了,经过简单培训(有的还没有经过培训,现在四大的入职培训好像也大不如以前了)就开始参加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走程序,收材料,出报告,一家做完换一家,走马观花。由于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是扁平化的,真正的企业管理经验很多人是不具备的。当然理论学习,企业观察可以弥补一些,但有些管理经验不经过实践是积累不出来的。所以管理建议书流于形式也就不奇怪了。
问题肯定存在,但所长们也有苦衷。收费提不上去,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留不住人也不奇怪。上市公司与管理层脱节现象一直存在,说是为股东负责,实际付审计费的还是管理层,拿人钱财,腰板硬不起来也可以理解。这些情况以前就有,但现在好像变严重了。
实际上大型集团的管理层还是很希望事务所多提管理意见的,年报审计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调不调表另说,领导们还是希望了解下属公司的真实情况的,真出了事,谁都跑不掉!
本人曾经从事审计行业,对审计行业是有感情的,真心希望审计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以前听到审计大伙都感觉是查问题的,我们要解释,我们工作是对审计报告负责,是对财务报告发表意见,这么说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可以理解。可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呀!小企业要发展,管理上怎么加强?大企业要把控风险,内控的缺陷在那?这都是需求!不能一提到审计就想着出报告,一提到上市就想着包装。长此以往,企业需求得不到满足,审计人员得不到锻炼,行业怎么发展?
好消息是2018年开始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终于要扩容了,将会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描述审计项目的个性信息,提醒投资者关注更多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表面上看这是要求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给审计加压。其实换个角度,提高审计质量,改变公众对审计行业的负面看法,才是审计行业长远发展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