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熙明

上海熙明

发布时间:2021-07-05 23:03:51

⑴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分为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1、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

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对谭(鑫培)派艺术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2、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国时期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原名锡,本姓玛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

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

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河湾》、《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3、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4、马连良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

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6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1933年 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5、谭富英

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

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

6、杨宝森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

7、奚啸伯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

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须生

⑵ 奚啸伯先生原先是票友吗拜托各位了 3Q

奚啸伯(1910--1977)满族。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字承桓,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奚啸伯在40年艺术生涯中,以委婉细腻、清新高雅的唱念艺术,气质文静、感情深沉的表演才华,深受观众的喜爱。 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奚啸伯自幼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并于1921年正式拜言菊朋为师,1929年正式下海,改乳名“小白”为“啸伯”,先搭尚和玉班唱二牌老生,后又搭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与其合作,1935年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去武汉、香港演出。1937年自挑大梁,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等人,后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1940年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解放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同时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 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舞台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文静深沉、委婉细腻,世称奚派。奚派风格着重体现在“唱”上,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 “唱戏唱气口”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他的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奚派传人有: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张建国等。 奚啸伯生于1910年,自幼酷爱京剧。8岁时从手摇留声机学会《朱砂痣》、《探母》,11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即席清唱《斩黄袍》,博得在场的言菊朋的赞许,遂正式拜言为师。奚啸伯与京剧有不解之缘,在小学、中学期间,坚持学剧,文戏请老生名贾吕正一指点,武戏向杨派(杨小楼)名票于冷华求教。平时则在放学后悄悄跑到票房学艺,有时则去姑父关醉禅家串门学剧。每日清晨必到后门(地安门)喊嗓,即使刷牙漱口,也利用点滴时间耗腿。 奚啸伯高中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当录士,抄写白折,熟读史书,习练书法,积获酬金,奉献老师。他还常和票友秦古乐、樊子期等人票演,下海后改乳名“小白”为“啸伯”,意为爱唱的人,以志夙愿实现。 奚啸伯下海后,广泛接触教授、学者、画家,以增长知识。他先后搭过尚和玉、杨小楼、尚小云的班,梅兰芳于1935年提携他进入“承华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宝莲灯》、《三娘教子》、《打渔杀家》等剧。此外,他还与尚小云合作《御碑亭》,与程砚秋合作《法门寺》,与荀慧生合作《胭脂虎》。在与“四大名旦”合作的过程中,奚啸伯深受薰陶,在艺术上颇获裨益。他喜爱靠把戏,曾对挚友说:“《定军山》我一辈子不唱也得会。”他真的学会了,并与徐元珊试演,他饰老黄忠,一个转身上马、甩髯、倒蹉步,使同仁咋舌不已。 此后他组班,与金少山、张君秋、侯玉兰、张曼君合作。他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论嗓子我不如谭富英,论扮相我不如马连良”。但他不甘拜下风,勇于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幸的是,10年内乱中,奚啸伯因受迫害而半身不遂,于1977年12月10日病逝。

⑶ 谁能告诉我《康熙王朝》八王爷是谁演的~~最好是有图片~谢谢了!!!!

康熙王朝好象没有八王爷?会不会是雍正王朝啊

王绘春 ·饰演· 允禩(八阿哥胤禩)
参考网址
http://www.open.sd-china.com/fanchuan/07-03/05.htm
戏里戏外王绘春激情画卷见证
《康熙王朝》全部演员表、主创名单、主题曲(有图)
陈道明 ·饰演· 康熙
高兰村 ·饰演· 明珠
李建群 ·饰演· 容妃
廖京生 ·饰演· 李光地
安亚平 ·饰演· 魏东亭
刘大印 ·饰演· 郑经
曹永祥 ·饰演· 吴三桂
侯永生 ·饰演· 施琅
朱艺丹 ·饰演· 索尼
张光正 ·饰演· 苏克沙哈
李如平 ·饰演· 班布尔善
马小矛 ·饰演· 吴应熊
万中良 ·饰演· 胤礽
高亮 ·饰演· 伍次友
崔岱 ·饰演· 王辅臣
宫雪花 ·饰演· 慧妃
朱晏 ·饰演· 佟妃
李晨涛 ·饰演· 赫舍里
张晶晶 ·饰演· 红玉
陈斌 ·饰演· 陈廷敬
陈伟辰 ·饰演· 少年康熙
胡珊珊 ·饰演· 少年苏麻
薛严 ·饰演· 小毛子
刘魁 ·饰演· 吴良辅
李小雷 ·饰演· 行森
赵景文 ·饰演· 葛礼
任超 ·饰演· 冯西范
斯琴高娃 ·饰演· 孝庄
薛中锐 ·饰演· 索额图
茹萍 ·饰演· 苏麻喇姑
天鸽 ·饰演· 兰齐儿
李洪涛 ·饰演· 葛尔丹
芦勇 ·饰演· 杨起隆
苏廷石 ·饰演· 姚启圣
刘均 ·饰演· 顺治
姚长安 ·饰演· 鳌拜
宋来运 ·饰演· 遏必隆
刘毓滨 ·饰演· 朱国治
高天昊 ·饰演· 胤?brvbar;
李明 ·饰演· 周培公
郝铁男 ·饰演· 图海
赵凯 ·饰演· 王吉贞
博宏 ·饰演· 鄂妃
王也天 ·饰演· 宝日龙梅
汤加丽 ·饰演· 紫云
白杨 ·饰演· 张廷玉
李楠 ·饰演· 青年康熙
刘挺 ·饰演· 少年东亭
马捷 ·饰演· 黄敬
佟小虎 ·饰演· 李德全
陈大中 ·饰演· 魏承谟
周琪 ·饰演· 济世
关德俊 ·饰演· 郑泰
章苏国 ·饰演· 刘国轩

演员: 陈道明 斯琴高娃 高兰村 薛中锐 李建群 廖京生 安亚平 刘大印 苏廷石 高天昊 万中良 李明 茹萍 天鸽 李洪涛 芦勇 曹永祥 侯永生 刘均 朱艺丹 姚长安 张光正 宋来运 李如平 刘毓滨 马小矛 高亮 郝铁男 崔岱 赵凯 宫雪花 博宏 朱晏 王也天 李晨涛 汤加丽 张晶晶 白杨 陈斌 李楠 陈伟辰 刘挺 胡珊珊 马捷 薛严 佟小虎 刘魁 陈大中 李小雷 周琪 赵景文 关德俊 任超 章苏国 等
导演: 陈家林 刘大印 执行导演: 陈卫国 刘建魁 李明
总监制: 叶志康 监制: 陈海 赵学梅 李进军
总制片: 刘大印 制片主任: 刘印刚 应丽娟
出品人: 蔡永瑞 刘大印 编剧: 朱苏进 胡建新
原著: 二月河 摄影/像: 粟栗
剪辑: 焦春玲 音乐: 陈受谦
美术(设计): 路奇 服装(设计): 李建群
化妆(设计): 纪伟华 杨树栋 总策划: 刘大印
主题曲作词: 张俊以 樊孝斌 主题曲作曲: 浮克
主题曲演唱: 韩磊 腾格尔 总顾问: 朱咏雷 郑全刚
照明(设计): 莫德凯
出品地: 大陆 出品时间: 2001年
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创语言: 国语
出品公司: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摄制公司: 上海求索影视制片公司 上海黄河影视有限公司
集数: 50

1 《雍正王朝》完整演员表和主创名单及片头曲
唐国强 ·饰演· 雍正(四阿哥胤禛)
焦晃 ·饰演· 康熙
杜雨露 ·饰演· 张廷玉
蔡鸿翔 ·饰演· 隆科多
李颖 ·饰演· 乔引娣
赵毅 ·饰演· 李卫
王安秋 ·饰演· 阿兰
徐敏 ·饰演· 胤礽(太子)
廖丙炎 ·饰演· 佟国维
施建岚 ·饰演· 太后乌雅氏
徐祖民 ·饰演· 允禵(十四阿哥胤祯)
苗海忠 ·饰演· 允禟(九阿哥胤禟)
贾兆冀 ·饰演· 孙嘉诚
胡荣华 ·饰演· 图里琛
壮丽 ·饰演· 那拉氏(四福晋)
贾致刚 ·饰演· 弘历
靳玉华 ·饰演· 都罗
袁世龙 ·饰演· 弘昼
杨殿玺 ·饰演· 勒布
钱学格 ·饰演· 李绂
陈志刚 ·饰演· 秦凤梧
张元昌 ·饰演· 陆生楠
赵刚 ·饰演· 那大爷
李潭 ·饰演· 常七
李可 ·饰演· 程森
王金山 ·饰演· 汪家奇
阎小明 ·饰演· 伊兴阿
曹春萱 ·饰演· 桑成鼎
张日辉 ·饰演· 王文昭
陈凤桐 ·饰演· 诺敏
蒋国印 ·饰演· 沙本纪
刘勇 ·饰演· 秦顺儿
魏德山 ·饰演· 成文运
许东 ·饰演· 鄂伦岱
李晓波 ·饰演· 耿索图
黄永铸 ·饰演· 任伯安
赵文亮 ·饰演· 刘八女
骆焕友 ·饰演· 文宝生
武晔 ·饰演· 郑春华
杨昊飞 ·饰演· 小弘历
盛才新 ·饰演· 邓元芳
尼格木图 ·饰演· 桑佩
魏德山 ·饰演· 任季安
蒋国印 ·饰演· 车铭
张彦春 ·饰演· 胡教头
王辉 ·饰演· 允祥(十三阿哥胤祥)
王绘春 ·饰演· 允禩(八阿哥胤禩)
李定保 ·饰演· 邬思道
杜志国 ·饰演· 年羹尧
常林 ·饰演· 年秋月
贺生伟 ·饰演· 田文镜
陈昱 ·饰演· 苏舜卿
张彦春 ·饰演· 胤禔(大阿哥)
武日华 ·饰演· 郑春华
夏和平 ·饰演· 允祉(三阿哥胤祉)
任宝成 ·饰演· 马齐
刘魁 ·饰演· 允饿(十阿哥胤饿)
杨洪涛 ·饰演· 李德全
张丹丹 ·饰演· 翠儿
万弘杰 ·饰演· 刘墨林
郑建民 ·饰演· 曾静
姜光宇 ·饰演· 弘时
陈大中 ·饰演· 诚诺
李德旗 ·饰演· 永信
何金龙 ·饰演· 谢济世
张洪英 ·饰演· 张熙
黄湘阳 ·饰演· 张五哥
党永德 ·饰演· 闵四
汪丽虹 ·饰演· 刘王氏
刘兴斌 ·饰演· 黄伦
李雨农 ·饰演· 阿灵阿
张新科 ·饰演· 穆香阿
侯涛 ·饰演· 阿尔阿松
许东 ·饰演· 尹继善
解乐轩 ·饰演· 德楞泰
龚航宇 ·饰演· 如月
尼格木图 ·饰演· 张廷璐
孙万清 ·饰演· 高勿庸
金风 ·饰演· 揆叙
刘伟 ·饰演· 高福
田松 ·饰演· 黄体仁
赵东柏 ·饰演· 岳钟麒
刘晋 ·饰演· 乔姐儿
韩熙明 ·饰演· 小弘时
杨惠礼 ·饰演· 何柱儿
李可 ·饰演· 图伦升
刘杰 ·饰演· 魏东亭
李国立 ·饰演· 李淦
陈子千 ·饰演· 张老汉

演员: 唐国强 焦晃 王绘春 王辉 杜雨露 李定保 蔡鸿翔 杜志国 李颖 常林 赵毅 贺生伟 王安秋 陈昱 徐敏 廖丙炎 武日华 施建岚 夏和平 徐祖民 任宝成 苗海忠 刘魁 贾兆冀 杨洪涛 胡荣华 张丹丹 壮丽 万弘杰 贾致刚 郑建民 靳玉华 姜光宇 袁世龙 陈大中 杨殿玺 李德旗 钱学格 何金龙 陈志刚 张洪英 张元昌 黄湘阳 赵刚 党永德 李潭 汪丽虹 刘兴斌 王金山 李雨农 阎小明 张新科 曹春萱 侯涛 张日辉 许东 陈凤桐 解乐轩 蒋国印 龚航宇 刘勇 尼格木图 孙万清 金风 李晓波 刘伟 黄永铸 田松 赵文亮 赵东柏 骆焕友 刘晋 武晔 韩熙明 杨昊飞 杨惠礼 盛才新 李可 刘杰 魏德山 李国立 陈子千 张彦春 等
导演: 胡玫 总监制: 赵化勇 郑佳明
监制: 罗明 高建民 陈大川 周经 总制片: 刘文武 冯骥 苏斌
执行制片人: 罗浩 出品人: 杨伟光 刘文武 崔增伏
编剧: 刘和平 罗强烈 原著: 二月河
主摄影/像: 池小宁 摄影/像: 张岳夫 吕方 段正军 崔卫东
剪辑: 刘淼淼 美术(设计): 秦多 李道初 杨朝晖 赵欣 张爱民 等
录音: 顾长宁 总策划: 张子杨 苏斌
艺术总监/指导: 张黎 主题曲作词: 梁国华
主题曲作曲: 徐沛东 主题曲演唱: 刘欢
编审: 吴兆龙 顾问: 文选德 洪寿祥 秦光荣 钟兴祥 爱新觉罗·毓垣
照明(设计): 王久贵 等 出品地: 大陆
出品时间: 1997年 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创语言: 国语 摄制公司: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长沙电视台
集数: 44

⑷ 京剧 四大须生 分别是谁

京剧“四大须生”有三次变化。四大须生”遂成以下四人:

一、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

二、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

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

三、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身于京剧世家,他的唱功清纯雅正、韵 味浓厚,做工稳健老练,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等。

四、奚啸伯(1910-1977年),自幼爱好京剧,学谭派先生,代表剧有 《白帝城》、《宝莲灯》、《苏武牧羊》等,以《马龙院》最负盛名。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

(4)上海熙明扩展阅读:

四大须生的变化

四大须生是指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

后高庆奎因嗓疾,退出舞台,余、言于40年代先后去世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⑸ 那位大德知道日本密宗

日本密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时间是在唐和五代的时候。所以又称唐密,以区别后来的藏密。
在唐密创立之前,印度密教的经典、咒语已逐渐辗转传入中国内地,但这些真言密咒多数夹杂于各类经典中还没有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统一体系,因而只属杂密、杂咒范围,与盛唐译传的密教典籍所说有所区别。
纯正密教正式传入中国开始于唐玄宗时期。玄宗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印度密宗大师先后来到中国弘扬密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三大士”。中间经一行和惠果等的发扬,形成唐密。
唐朝后期,唐武宗下令取缔佛教,代之以道教,佛教各教派遭受到沉重打击,至宋初,虽唐密稍有复兴迹象,但仅限于译经。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唐密开始消逝,因唐密的许多真言、本尊法门和别尊曼陀罗已逐渐融入到其它宗派之中,许多真言密咒被列入日常课诵,一并被广泛运用于佛教法事活动至今。因此,有专家称唐密已成为隐身于佛教各宗派中的“寓宗”。
日本密宗又称东密,指流传于日本之唐密,因其是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年),东密完全承袭唐密,同时,东密还十分重视空海大师的思想。虽然密宗衰绝于印度、不显于中国,却于日本直传至今。
还有一种密宗是台密,指的是日本天台宗所传的密教,有别于真言宗的东密。主要源于天台宗的传教大师最澄及圆仁、圆珍所传。
他们都与西藏的密宗有很多区别,主要是各自的体系、观念、方式都不同,无法详细说明,建议看看相关的书籍,比这里知道上的几句话要清楚和准确。
再,密宗是特制与佛法有关的其中的修行流派,而阴阳师则是属于佛道混杂的民间宗教法术,两者完全不同。
密宗重新回到中国,是在清末和民初的时候。严格说来,不叫日本密宗,而是唐密的回流。最早赴日学密的是江西的桂伯华。他大约于清末的1906年前后赴日本留学,到民国四年即1915年三月病逝于东京时止,计有十余年,但其在国内影响甚微。随后,出家僧中赴日学密的逐渐增多,先后有大勇、持松、显荫、纯密(曼殊揭谛)、谈玄等在东密根本道场高野山学习密法后带回中国。居士界则有王弘愿、顾净缘、李诩灼、程宅安等。当时的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对此十分重视。
大勇法师于于1923年10月回国,仅三、四个月即先后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灌顶坛十余次,皈依及学法者达数百人之多。一时,中断千年之久的唐密,顿显重兴之势。
持松法师与大勇法师一同东渡,1924年春回国。先于上海传法,后于是年夏应邀至武汉任洪山宝通寺住持,并开坛传法,并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陀罗,使洪山宝通寺一时成为唐密重兴之根本道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前有人劝持松法师去台湾,为其婉拒,随继续住持静安寺。1953年,在静安寺设立唐密道场,恢复在我国失传已久的唐密。此后,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上海市人民代表。1956年,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四届世界佛教大会。1957年,率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赴柬埔寨参加释迦牟尼涅般2500年周年纪念庆典。1964年,随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并多次出访尼泊尔、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1972年法师自感来日不长,墨书毛主席诗词、法华碑文、圣教序、兰亭集序等馈送诸友。11月16日,于入寝定中安然圆寂。法师示寂于上海,而塔于常熟虞山兴福寺,并设纪念堂于静安寺,世寿七十有九,戒腊五十。
持松法师生前结缘灌顶人次众多,弟子超晔(杨毓华)得到良好法理熏陶,得传法灌顶,并培育指导多名优秀唐密行者,维系唐密法脉。

在下述参考书中,记录了很多所国内与唐密有关的寺庙。

参考资料:佛教基本常识丛书——佛教唐密概述,熙明编辑

又,在历史上,日本密宗确实也在中国建立过道场,那是伴随着日本侵华和九一八以后的东北而来的。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⑹ 上海熙明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熙明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5月0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百货、日用品、文具用品、工艺品、宠物用品、宠物饲料、建材、家用电器、五金交电、电子产品、通讯器材、汽车饰品、包装材料、家具、劳防用品、酒店设备、钢材、木材的销售,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网络科技(不得从事科技中介)等。
法定代表人:张洁
成立时间:2011-05-05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400226486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新公路1388弄8号7幢166室

⑺ Lizzy是什么意思啊

收藏
705
[图片]224朴秀英编辑lizzy一般指朴秀英
朴秀英(1992年7月31日-)出生于韩国釜山,韩国女子团体After School的第三期成员,同时为子团体Orange Caramel、分队After School Blue成员。
快速导航
参演电视剧
音乐作品
中文名
朴秀英
外文名
Lizzy/박수영
别 名
釜山少女
国 籍
韩国
民 族
朝鲜族
星 座
狮子座
血 型
A型
身 高
168cm
体 重
44kg
出生地
釜山
出生日期
1992年7月31日
职 业
歌手,演员
毕业院校
庆熙大学后现代音乐系
经纪公司
Pledis Entertainment
代表作品
《Bang!》《Flashback》《因为你》《初恋》
三围:
34-24-34
生 肖

所属组合
After School
目录1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音乐作品▪ 参演MV▪ 综艺节目▪ 电台节目2荣誉记录
1主要作品编辑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3放学后福不福客串----金素恩2013恶灵病栋女病人----夏帆2012妈妈是什么雅拉朋友姜英善罗文姬;朴美善;朴正学2012儿子们全凤兰金景熙明世彬;李成宰;柳秀荣2010我全部的爱朴顺德韩政焕孙佳仁;赵权;尹斗俊
音乐作品
显示方式:专辑列表 | 专辑详情专辑
专辑名称发行时间语言试听专辑详情6th Maxi Single《첫사랑》2013-06-13韩语《ORANGE CARAMEL》首张日文正规专辑2013-03-13日语《ラムのラブソング》第二张日文单曲2012-12-12日语《Lipstick》DJ Remix2012-10-23韩语《Lipstick》正规一辑2012-09-12韩语《やさしい悪魔》首张日文单曲2012-09-05日语5th Maxi Single《Flashback》2012-06-20韩语2rd Happy Pledis Album《Love Letter》2011-12-18韩语《上海之恋》第二张单曲2011-10-13韩语4th Single Album blue2011-07-20韩语4th Single Album Red2011-07-20韩语1st Album《Virgin》2011-04-28韩语《Bangkok City》首张单曲2011-03-31韩语1st Happy Pledis Album《Happy Pledis》2010-12-24韩语《Aing》第二张迷你专辑2010-11-18韩语《魔法少女》台湾版2010-08-10韩语《Magic Girl》首张迷你专辑2010-06-17韩语3rd Single Album《Bang!》2010-03-25韩语

⑻ 请问现在的满族人有很多姓“奚”的,其祖姓是什么

奚啸伯,京剧表演艺术家,后四大须生之一,生于1910年,卒于1977年,字承桓,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

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奚啸伯自幼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并于1921年正式拜言菊朋为师,1929年正式下海,改乳名“小白”为“啸伯”,先搭尚和玉班唱二牌老生,后又搭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与其合作,1935年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去武汉、香港演出。1937年自挑大梁,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等人,后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1940年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解放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同时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

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舞台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文静深沉、委婉细腻,世称奚派。奚派风格着重体现在“唱”上,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唱戏唱气口”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他的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代表剧目:《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法门寺》、《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

奚派传人有: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张建国等。

⑼ 哪位朋友知道关于穆桂英与杨家将的书啊!术书名

近年出版的三本探源求实书籍:
《正说杨家将》
2010年10月1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号:9787201066974;作者:高山水
《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
2011年7月1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号:9787210048084,作者:梅毅;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2012年2月1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书号:7511711634 9/787511711632;作者:张永廷

以下源自网络:
-----------------------------------------
一、评书书目:
《杨家将》评书书目,除收入《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丛书者外,还有十余种不同版本。尚未出版者还有北方评书《大破洪州》、《杨宗英下山》、《扬再兴寻父》;苏州评话《金枪传》,扬州评话《杨家将》等书。

现将已经见到的评书书目开列如下:
《杨家将全传》,王增义口述,刘兰芳等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人的故事,从杨七郎打擂起,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止。
《群仙破天门》,张香兰等口述,李冠雄等整理。从杨宗英下山起,至大破天门阵止,有神话成分。书中有杨宗保、杨宗英、杨宗飖等人物。
《杨宗保征西》,张贺芳口述,耿银等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真宗时,杨六郎死后,杨宗保征西,大战延安府的故事。
《呼杨合兵》,又名《三下南唐》,张贺芳口述,白树荣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仁宗时,南唐再次作乱,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及呼延庆等征南唐的故事。
《小五虎演义》,张贺芳口述,方殿整理,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英宗时,杨怀玉、呼延云飞、孟通江、焦通海、高英等“五虎小将”征西夏等三国的故事。后部中有罗三娘带子杨世汉认祖归宗之事。
《玉面虎出山》,郝艳芳口述,王润生等整理,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写杨怀玉化名吴玉,下山救父,刀劈奸臣盘太师的故事。
《大宋三代英雄传》,王汝昌等编著,黑龙江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呼杨合兵》别本,三代英雄为穆桂英、杨文广、杨怀玉。
《十二寡妇出征》,郝艳霞、王润生编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写宋仁宗时,杨门女将征西的故事。书中的十二寡妇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王兰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荣、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
《杨文广平闵十八洞》,杨瑞仁、林寿龙编写。本书是根据原小说残本及大陆、台湾说书艺人口述本整理成书的。写杨文广平息闽王蓝凤高叛乱的故事。
《杨排风演义》,张贺芳口述,任聘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烧火丫头杨排风抗辽的故事。
《杨家将后传》,黄秉刚口述,熙明整理,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写宋神宗时,杨士瀚打死奸王,化名花昆,二次上山学艺,下山救驾,大战洪飞龙的故事。
此外,还有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将杨排风》、《小将杨文广》,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小将》等书。

二、小说书目:
据元人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记述,南宋时已有话本《杨令公》、《五郎出家》及《青面兽杨志》三种。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一书中提到中篇小说《杨六使》。明代中期,产生了长篇小说《北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清代有《杨家府》、《两狼山》、《北宋金枪倒马传》、《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杨文广平南十八洞》等书。解放后又有改写本《佘赛花》、《金沙滩》、《女将穆桂英》等小说问世。此外,还有一些小说中涉及杨家将及其后代。如《四游记》中,有“大破天门阵”的故事。《说呼全传》、《万花楼》、《五虎平南》、《五虎平西》中都有杨文广。《水浒传》中的杨志、《说岳全传》中的杨再兴也为杨门后代。《十粒金丹》又名《宋史奇书》,书中有杨门之女。最荒唐的是《小红袍》一书,写明代清官海瑞的故事,书中也出现了天波府的杨令婆等人物。

现将有本可查的小说书目,开列如下:
《杨家将演义》,宝文堂书店出版。根据明刊本《北宋志传》校订,全书共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
《杨家将演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根据明刊本《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校订。全书共五十八回,描写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五代英雄。
《佘赛花》,史果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佘赛花成亲的故事。
《金沙滩》,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父子抗辽的故事。
《两狼山》,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碰碑、杨七郎被害的故事。
《女将穆桂英》,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
《穆桂英全传》,柳吟著,山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叙杨宗保、穆桂英及其子杨文广的故事。

三、鼓书书目:
据《鼓词选》、《西河大鼓史话》等书记述,中、长篇鼓书《杨家将》书目不下二十种,如《南北宋》、《金沙滩》、《两狼山》、《金枪传》、《南北和》、《白马案》、《天门阵》、《破洪州》、《杨宗英下山》、《呼杨合兵》、《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杨文广征南》、《杨文广征西》、《金陵府》、《一门忠烈》、《杨家报仇》等书。
短篇鼓词中,有关杨家将的曲目也很多,如《杨七郎打擂》、《碰碑》、《杨六郎探母》、《杨八郎探母》、《杨闹红要表兵困甘州城》、《杨八姐游春》、《穆柯寨》、《穆桂英接印》、《杨宗保问路》、《杨金花夺印》等曲目。
此外,描写杨家将故事的二人转曲目还有:《杨七郎打擂》、《杨八姐游春》、《杨八姐拉马》、《穆桂英搬兵》(上、下二回)、《穆桂英指路》、《穆桂英招亲》、《穆桂英挂帅》、《杨宗保抗令》、《杨闹红要表》、《回岗岭》、《杨家归西》(上、中、下三回)、《大破天门阵》、《夜探葫芦峪》等曲目,大多数以写杨门女将为主。

现将有本可查的书目开列如下:
《金沙滩·潘杨讼》,郝赫整理,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杨七郎打擂》,郝艳霞口述,刘琳等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战黄土坡》,郝艳霞口述,刘琳等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巧摆牤牛阵》,郝艳霞口述,刘琳等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穆桂英下山》,郝艳霞口述,刘琳等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真假杨排风》,孙景林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希望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上海熙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2P投资账户不能注销的风险 浏览:308
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白皮书 浏览:594
国商融资 浏览:6
石油外汇储备 浏览:118
恒安集团股票代码 浏览:316
日用百货股票 浏览:751
河南神马pa66价格 浏览:412
钜派外汇 浏览:417
股票玩家 浏览:124
陕煤融资待遇 浏览:391
期货理财大师下载 浏览:351
苏宁易购理财被套 浏览:502
理财栏目锦鲤 浏览:836
理财经理个人经验分享 浏览:486
创业板股票怎么买不了 浏览:85
工行保理融资 浏览:500
小白理财课程 浏览:634
华夏最新理财产品 浏览:318
融资租赁大连 浏览:908
信托电子书 浏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