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前两轮股市大涨

前两轮股市大涨

发布时间:2021-07-06 20:31:12

Ⅰ 2020年6月1日二股市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1、A股处于一个熊转牛的阶段,甚至是牛市的第一阶段,所以你会发现利好会被放大,利空会被缩小。但凡是处于熊市的阴霾里,利好是一定会被缩小,而利空会被放大的。

2、在两会之前有许多游资布局了一些所谓的概念和热点,但是在此次的两会之中释放出的信号是一个“维稳”,并没有看到大水灌溉和大幅度释放重大利好的刺激政策。所以两会期间的概念炒作没有如约而至。而两会之后,这些游资必然会拉升指数,为之前的布局造势,甚至出货。

3、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宽,企业普遍复工复产,6月1日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7,较4月提高1.3个百分点,为2月以来最高,重回扩张区间。随着企业经营逐步恢复正常,制造业生产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5月生产指数录得2011年2月以来最高。生产恢复明显快于需求,受外需疲弱的拖累,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小幅回升,仍处于收缩区间。

虽然和官方有区别,但是财新PMI更能反应中小企业经营状态,而随着企业逐步的恢复正常生产,各项经济指标也在逐步回升,对市场的提振效应也在加强。

(1)前两轮股市大涨扩展阅读:

牛市中的注意事项

1、不要看着别的币涨了,自己持的币不涨就瞎着急,资金经理很聪明的,总会去炒你持有的那个价值币,千万不要等到资金来之前,你的币换成其他币了。

2、目前流行炒新币,但前提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有价值的新币,比如雷电,qsp等等,可以在哪次大回调之后介入,也可以看看最近又有哪些有价值的新币。

3、尽量不要去买来买去,卖来卖去。因为有的币他也许涨得不止一波,也许后面会有好几波,一直持有着,等到牛市牛的差不多了,再卖。

Ⅱ 历史上股票当天大涨之后第二天的走势

答:如果经济形势向好,那么“两会”前后股市就会借东风,上涨的可能性要大内一点如果都知道“两会容之前股票会涨,股市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事实上,股市的涨跌,跟当时的“相关政策,经济形势,因此股市是上是下,这是一个迷,这也正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我们小散炒股,之后会跌”的话,个股的基本面”都有密切的关联。
“两会”的召开,会有许多“政策”出台,不能去猜。如果拿捏不稳就出来看看,“宁可错过,不可做错”,资金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股票“消息面和基本面”都很好,这无疑会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

Ⅲ 上午股市大涨,意味着什么

上午股市大涨,意味着尾盘拉升,意味着做多力道不强!买股票的话,尤其是短线,最好是下午买!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Ⅳ 股市前段时间下跌的原因现在上涨的原因

找了很久,希望对你有用:

2008股市投资战略性思考
第一部分:近期股市下跌的诱因

第一,这次市场下跌,我们认为从触发的诱因来讲,中石油回归A股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中石油能触发这次下跌呢? 中石油上市时是整个市场炒作新股和大盘新股最热的时候。尤其是中国神华从60多元到90多元,有一波又一波新股不灭的神话,使大家对新股有很高的热情。这样的时候中石油开在非常高的位置,到了48元。这个价值确实大大高估了,我们认为20—25元左右比较合理。这么高的开盘价导致中石油按市值计算成为全球第一个超过一万亿美金的公司。过高的开盘价造成了它直接见顶回落。下跌接近50%,市场也跟随着中石油的上市到了中期的顶部。中石油的下滑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大盘股的下滑,大家看到了蓝筹股也存在着一些泡沫。

第二,政策的转空是股票市场重要的做空力量。
前段时间关于政策面的传言非常多,包括有人传言让基金卖股票,以及政府停止发基金,在三大证券报上登出风险报告。这些都是吹的冷风。

中国股市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滞后的。在2005年时,政策的暖风很明显,各种利好都出来,但大家都不信。这次政府吹了这么多冷风,大家也不信。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过,在97、99年都发生过。

第三,次债危机引发全球股市动荡。
中国这次下跌和国际市场是同步的,尤其是美国次级债引起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股市下跌带动了香港市场,恒生指数跌了20%,中国A股也有差不多20%的跌幅。这次中国证券市场应该说是下跌的时候融入了全球一体化体系。

第四,高估值是基本面因素。刚才说的几个原因都是促成的原因,背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这次下跌还是因为估值太高。前段时间,整个上证指数按2007年的市盈率来算已经超过60倍,2005年我们做过同样一张图,这张图显示出来,中国市盈率水平在新兴市场中排倒数第二,第一低是韩国;我们短短两年里从倒数第二名跑到第一名,成为全球最贵的市场。我们的PE和市场比,历史上也比较高,只有2001年市场2300点的时候,那时候静态市盈率达到50、60倍,这次又达到最高阶段,远远脱离市场平均水平,造成回归的压力。

第二部分:下跌带来的投资机会

一、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投资机会正在来临:

以上是市场下跌的原因,我们分析这些原因,造成市场下跌的这些原因未来会减弱还是加强,如果这些因素依然存在,比如说政策吹冷风,我们估值还是很高,国际市场不断下跌,那么A股市场的前景还是值得担忧。但事实上造成市场下跌的几个因素其实现在都在慢慢消失。我们认为本次市场下跌释放了很多风险,为08年提供了更好的起点,尤其从股票的价格水平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按2008年的估值水平来看,我们到了20倍的市盈率水平,这不是一个很高的市盈率水平了。

关于市盈率,现在全球还有一个趋势。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各个股市市盈率是不同的,比如说美国定20倍,欧洲定30倍。随着全球一体化,市盈率也在往一起走,全球市盈率在往15倍方向收敛。同时,还有一个趋势,过去发达国家的市盈率水平在15—20倍之间,新兴市场市盈率在10—15倍之间,现在的趋势是新兴市场的市盈率远远超过了成熟市场。未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市盈率会上涨到15—20倍,而发达国家的市盈率会回到10—15倍,考虑到成长性不同,新兴市场的成长性远远好于成熟市场,应该给予更高的溢价。过去由于新兴市场有很多的政策风险,国家危机等各种政府变动等等,现在国家比较稳定,风险大大降低了,所以给的市盈率水平可以大幅度提升。

现在政策面上,开始不说中国股市有风险,开始说中国股市有投资价值,新基金也开始批了,QDII也批了一只,包括前段时间的证券报报道,大家可以感觉到整个政策暖风在开始吹了。所以,我认为针对于证券市场本身的政策已经开始转暖了,但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整个政策可能还没有结束。但对证券市场的最坏时刻已经结束了。

二、全球宏观经济趋势转暖:

关于全球经济形势,就是美国次级债问题。很多大行提了很多损失准备,包括花旗、汇丰已经做了巨额准备,他们预计到未来会有巨额损失,汇丰一次提了350亿美金的拨备,已经把最坏的情况预计到了。明年市场好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拨,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了。

三、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

其它国家转坏的形势在止步,同时新兴国家的增长率还是比较好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中国经济增长比较乐观的,一个是税收因素,明年降税。第二,GDP增长还在,预计明年增长还会在10%左右。

大家对明年的宏观调控有很多的担忧,一个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国市场下滑,出口会不会大幅度下滑?一个是消费会不会下降?一个是投资会不会下降?我们认为出口和投资会保持正常的上涨速度,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我们认为明年宏观调控会有一些比较严厉的政策出来。

出口有两个因素是有利的,两个因素是不利的。不利的因素是汇率升值有预期,同时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下降。有利的是所得税明年虽然并轨了,但保持了过去政策的延续,有税收优惠,所以国外企业有动力把资金留在国内。同时,人民币升值,他希望更多的利润留在中国,这样对资产有保值作用。这样来看,明年的贸易顺差依然会很大。

投资和银行的信贷相关。各位很多都是银行的,对银行政策比较了解,明年信贷计划大概在3.5万亿—3.9万亿,和现在差不多。如果现在控制得比较紧,预示着明年二季度、三季度放得会非常快。这么来看,我们认为明年周期股还是有机会的,现在大家回避周期股,包括银行股、地产、原材料都下跌,大家都买酒、商业等消费类股票,但明年下半年之后,可能又会有一个新的机会。

目前消费状况不错,消费增长开始超越GDP水平,我们认为未来明年的机会在消费升级。现在消费类股票在逐渐起来。

中国的消费股票起不来有很多因素。最近报纸上讨论的最多的是中国初次分配不合理,这是中国消费起不来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国开始出现底层劳动力在上涨,大家感觉到保姆的工资在上涨,下一步大学生的工资也会上涨。我们观察到薪金上涨在超过GDP的上涨水平。

四、储蓄存款是股市重要的资金来源:

消费、投资、进出口我们比较乐观,这是从基本面上看中国的经济没有问题。还有一个影响市场走势的原因是钱到底多不多,就是流动性。到底中国的钱是充裕的还是紧张的?现在只要反映流动性指标的,包括利率各方面指标,都是比较低的,打新股的资金达到4.3万亿了,资金没有问题,如果明年股市转牛,我认为还会有很多资金流进来。

为什么这些人要来追逐这些投资机会呢?因为放在银行,银行给储户的回报还是低了一些,现在实际的利率还是负的,所以理财产品备选,打新股、买房子、买基金都是正常的选择。钱一旦出来,新股收益率不降到3%以下,老百姓也没有必要把钱存到银行。我估计明年新股申购会下滑,但10%还是会有的。

从其它国家来讲,储蓄存款占股市的比例来讲,我们的储蓄存款占量还是比较大的,后续资金比较大的,一旦市场创新高,我想大家都会买股票,买基金,现在大家在卖股票,卖基金,但一涨大家还是会回来的。

五、 中国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还是继续超预期:

谈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比较乐观,我们对明年的业绩预测也是比较乐观的。

本次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对房价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回调,最近的房价有一点点下跌。香港在97年前楼市涨了13—14年,经历了4次下跌,楼价每次下跌都有10%,最后一次有些人在下跌20%之后的认为还会有套利的机会,又进去了,所以被套得比较惨。中国房价从时间和高度上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所有政府的调控措施只是暂时控制房价,因为长期房价不是根据政策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

第三部分、2008年投资主题

对明年整个市场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次下跌是一个机会,尤其从时点判断,宏观调控提供了市场调整,提供了选择好股票的机会。我们现在应该投防守性行业,买白酒、超市、服装,再跌就转向买钢铁、地产、原材料,这样明年还有转换机会。因为大家对经济担忧解除之后,周期性行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升会非常猛烈。我们认为明年还有机会,而且可能有创新高的机会。

明年我们看好的几个板块:

第一,人民币加速升值。
人民币升值有99%的概率,今年升了8%,我们预计明年会升8%—10%之间,和人民币升值相关的行业航空、地产、金融都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从周期股转向成长股。
目前阶段,我们认为周期股短期见顶,应该转向成长股。为什么周期股见顶呢?因为过去几年我们有周期性股票和成长性股票的相对图。红线越高,周期型股票表现越好,红线越低,周期性股票表现越差。目前周期股涨了两波,一个是从04—05年,二是07年周期股又涨了一波,这两轮上涨情况是不同的,一次是业绩带动的,市盈率比较低。刚起来的周期股煤炭、有色股股票市盈率都定在十几倍的水平,是业绩上升,不是估值拉动的。第二次2007年的上涨和业绩无关,就是重新估值的调整,煤炭股的市盈率,最疯狂的是中国神华,达到了100倍,两年前我们买煤炭股还有点哆嗦,后来中国神华一下升到100倍。那时候周期股没有太大机会,两轮动力已经用完,一个是业绩上升,一个是市盈率上涨,下次再上升只能是业绩上升,靠市盈率上升比较难。从周期股业绩上升来讲有一定难度,从估值来讲也有一点的难度,基本见到顶部。

这是周期股和成长股的相对表现。从历史上看,或者从国外来讲,成长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来讲,成长性行业定的市盈率比较高。早期也是这样,成长性行业比周期性行业贵50%—100%,但后期差得太多,于是周期股要调整。最近一段时间周期股和成长股估值差不多在一个水平,煤炭30倍估值,有色30倍估值,制药企业估值也是30倍,这不太合理。现在来看,明年制药业会40、50倍估值,而有色会回到20倍,这样比较合理。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关注明年成长性最快的行业,像金融、地产,最近大家把它当做周期股来做,前段时间它和周期股有一定的差别,这次过去之后,它还是有很大的反弹机会。

第三,并购重组、央企整合。
我们认为明年并购还是有机会的。作为基金来讲,这块不容易抓到,就看各位有了解信息的渠道,有机会投资这类股票,作为我们来讲,没有太多能抓住这个机会。

第四,A、H股联动的机会。
去年我们抓到一次A股联动H股的机会,就是银行股上。嘉实2006年下半年挣到不少钱,当时我们买了很多招商银行(7元),招商银行要在香港上市,我们和券商、国外投资者进行协商,认定开盘会在12元甚至更高,这样国内价格明显偏低,开盘之后果然12元,而且不断创新高,所以大家认为国内估值体系有问题,大家就开始向香港股市靠拢。

Ⅳ 昨天股市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国务院确定股指期货于4月16日开始交易,导致金融股大涨,金融股属于大盘权重股,内因此股市大涨。容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由于各种经济政策、政治方面等的变化,股民对股市预期会产生变化,而这种预期直接影响到股票价格。

Ⅵ 前几天股市大跌后又出现罕见的大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有个新说法,九阴真经对一阳指,嘿嘿,初听到觉得很好玩,指的是一连串的阴跌之后便有一根长长的阳线。原因嘛..涨久必跌跌久必涨,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便秘腹泻没有理由。

Ⅶ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95.79-1429.01点 涨幅: 1391.8%
深成指: 396.52点 涨幅:635.9%
> 行情特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指数涨幅
沪 指:386.85-1558.95点 涨幅: 301%
深成指:1529.21-3422.22点 涨幅: 123.8%
> 行情特点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325.89-1052.94点 涨幅: 224.4%
深成指: 944.02-2162.75点 涨幅: 129.1%
> 行情特点
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82.89-926.41点 涨幅: 60.5%
深成指: 1042.71-1473.29点 涨幅: 42.7%
> 行情特点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12.03-1510.18点 涨幅: 194.5%
深成指:924.33-6103.62点 涨幅: 560.3%
> 行情特点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047.83-2245.44点 涨幅: 114.3%
深成指:2521.08-5091.46点 涨幅: 102%
> 行情特点
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指数涨幅
沪 指:998.23-6124.04点 涨幅: 513.5%
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 涨幅: 656.6%
> 行情特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664.93-3478.01点 涨幅: 108.9%
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 涨幅: 150%
> 行情特点
件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429(1992.5.25)–386(1992.11.17) 跌幅: 73%
深成指: 2918 – 1529 跌幅: 40%
> 行情特点
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558 (1993.2.16) – 325 (1994.7.29) 跌幅: 79%
深成指: 3422 – 944 跌幅: 69%
> 行情特点
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
指数跌幅
沪 指:1052 (1994.9.13) – 547 (1995.5.16) 跌幅:48%
深成指: 2162 – 1018 跌幅: 50%
> 行情特点
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
指数跌幅
沪 指:926 (1995.5.22) – 512 (1996.1.19) 跌幅: 45%
深成指: 1473 – 931 跌幅: 31%
> 行情特点
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
指数跌幅
沪 指:1510 (1997.5.12) – 1047 (1999.5.17) 跌幅: 31%
深成指:6103 – 2521 跌幅: 57%
> 行情特点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2245 (2001.6.14) – 998 (2005.6.6) 跌幅: 56%
深成指: 4809 – 2590 跌幅: 43%
> 行情特点
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1个千点似乎预示着一个千年,点数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
指数跌幅
沪 指:6124 (2007.10.16) – 1664 (2008.10.28) 跌幅: 73%
深成指:19559 – 5577 跌幅:69%
> 行情特点
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阅读全文

与前两轮股市大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托电子书 浏览:302
信托要交税吗 浏览:36
纸质黄金价格走势根据什么 浏览:534
68加信托 浏览:639
人民币可以直接炒外汇吗 浏览:485
信托行业整顿 浏览:711
沥青期货暴涨 浏览:706
上海先锋融资租赁 浏览:973
自行车信托 浏览:340
股权回购信托 浏览:160
渝信贰号信托 浏览:37
绿地信托 浏览:310
深惠信托 浏览:816
香港私募基金哪个好 浏览:968
信托牌照发放 浏览:426
非法信托有 浏览:981
政府信托贷款 浏览:488
投资公司理财产品 浏览:952
广州金诚无忧融资 浏览:779
怎么贷款好借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