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大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阳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㈡ 中国11个改革试点省市指的是哪些
1. 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3. 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4. 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5. 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7.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8.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9.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0. 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1.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㈢ 浦东改革的巨变及发展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春天的阳光照亮了浦江之东的土地,也照亮了上海的锦绣未来。
浦东从此沧桑巨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一张面向世界的王牌。
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浦东从一开始就大胆探索,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首先进行改革。浦东在全国最早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实践。1993年1月1日,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大部门制度,党政机构所有职能局仅有10个,全部人员编制800名,是上海其他区机构的1/3,人员的2/3。后来由于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了一些部门,南汇划入浦东前也仅有13个部门,1000名公务员,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是全国最精简的。与浦东的局长们交谈,常听他们说“换频道”一词,因为他们一个局长往往对接市政府几个部门,有时候一天内向几个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报告内容、对话方式、言语风格都要相应调整。
“小政府、大社会”,还意味着,不需要政府干预的事,减;不需要政府掌的“权”,放;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务,转。浦东的社会组织是中国最发达的。比如乐群社工服务社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社工组织,罗山市民会馆是中国第一个市民会馆。此外,浦东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第一套社工职业标准。
开放现代服务业
1995年3月,一批专家、学者30余人在浦东川沙一家宾馆里,“头脑风暴”三天三夜,最终形成了一份报告,提交中央,请求浦东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资先行先试开放。
其时浦东开发开放建设者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浦东的下一轮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回忆道,“专家们讨论认为,应该发展以金融业为首的现代服务业。”但那时,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只是制造业对外开放,服务业不对外开放,浦东如能率先开放,这将是一个突破。
1995年4月18日,朱 镕基到浦东来视察,看到了那份经过三天三夜讨论出来的请示报告,极为满意,当即作了批示,便形成了后来的国务院“61号文件”。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建议中央允许浦东新区在服务贸易等领域对外资开放,先行先试。包括:一、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试营人民币业务;二、允许在浦东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三、允许在浦东设立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四、允许内地其他省份的外贸公司到浦东设立子公司;五、在外高桥保税区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
这个文件奠定了浦东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浦东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大幕也随之掀起。
当时有关部门规定外资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61号文件”出台后,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进行经营人民币试点,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杨周彝认为,致力于服务业的改革与开放,这是浦东开发开放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我国加入世贸前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一次重要探索,对全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发生在浦东的先行先试,也是中国进入WTO前夜的预演。而这场预演让浦东再—次站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
试点综合配套改革
2005年6月21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二。新华社一则电讯稿使浦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浦东将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三个最艰难的地方实现“三个变”——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那时,向中央申请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不止浦东一家,还有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等。但中央又一次把机遇给了浦东。2005年的初夏,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这年正好是浦东开发开放走过15年之后,浦东以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特殊身份开始了下一个15年。与以往以政策优惠为主不同的是,国家这次更重视浦东自己体制创新的作用——浦东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随后,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陆续出台。国家外汇局批准浦东首家试点美元、欧元、英镑等15个币种的特许兑换业务;率先设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率先建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自主创新的投资体制;率先探索“以设计公司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为生产性企业对待;率先试点生物医药材料检验检疫新模式、缩短审批时间、缩减审批范围;率先出台海关新十条;率先试点进口无纸化通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强化口岸中转功能……
记得当年浦东向中央申请成为试点区时的理由是,积累经验,以点促面,为有效解决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提供范本;另一方面,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区域范围内。而现在,浦东的许多的改革举措都已成为样本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
开辟“两个中心”主战场
2009年4月,走过近20年的浦东要再创辉煌。于是,党中央、国务院把目光投向浦东——宣布批准上海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浦东是核心功能区。随后,又批准上海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浦东的区域面积整整扩大了一倍。
“两区合并”后,浦东不仅拥有着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四大传统国家级开发区,又增加了洋山保税港区、上海临港新城等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的国家重要产业集聚区,如虎添翼。
改革创新,再次成为浦东的主旋律。南汇划入浦东前,原浦东计入机构个数的政府工作部门为13个,是上海其他区县的二分之一左右。新浦东到底应该设置多少个政府部门?在区级机构改革方案制订之初,浦东首先考虑的就是要适应大区域特点,坚决守住两条线:一条是水平线,政府尽可能地小;一条是垂直线,管理层面尽可能地扁平。在对机构进行设置时,曾有过若干备选方案,一类备选方案中委办局的数量少于20个,一类备选方案则超过20。现在的方案是19个,体现了浦东坚持“小政府”管理体制的决心。
浦东的区级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型。机构有增有减,增加的是需要政府更多承担起的责任,不能简单地看数字多少。而且改革是一个过程,一些领导班子的人选在今后适当机会通过公开选拔、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选人用人,择优配强。
更远的目标已经提出,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计划用10年时间到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枢纽。
时间正在实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的战略:“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㈣ 11个区域配套改革实验区是哪几个
截止2011年12月,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原则性不再接受新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
此外,国务院还决定设立2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别于“配套”):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㈤ 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几个按设立先后依次为
上海浦复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制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七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㈥ 全国有几个新区有几个改革试验区
截至2015年7月,全国共有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员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所以南沙新区是唯一获得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级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七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㈦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有哪些城市,设立的时间分别是
上海浦东新区(2005.6)
上海浦东新区
2005年6月批准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从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央行二总部设在浦东等具体事件上都有所体现。
天津滨海新区(2006.5)
2006年5月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讨的则是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天津滨海新区
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重庆市 成都市(2007.6)
2007年6月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为了探索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 重庆市
构,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武汉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2007.12)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推进经济又好 长沙市
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深圳市(2009.5)
2009年5月初《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深圳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个方案提出了深圳“争当 深圳市
科学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自主创新领先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合作先导区、法制建设模范区,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在中国做具有特色的“新特区”。
沈阳经济区(2010.4)
2010年4月6日批准的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率先突破;配套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
山西省(2010.12)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 太原市
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务院在批复直辖市重庆之后,首次批复一个省的全部地区为综改区,同时也是地域面积最大的综改区。2010年4月山西申请方案上报中央后,历时半年审批即获得国务院批复,山西成为获得批准最快的综改区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彭森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山西省设立国家级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义乌市(2011.3)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已发文批复同意实施《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义乌·国际商贸城
提出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方面的主要试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区域合作优势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明确义乌试点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㈧ 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是
你好,截止目前已有12个改革试点区。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2005.6批复,下同)、天津滨海新区(2006.5)、重庆市成都市(2007.6)、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2007.12)、深圳市(2009.5)、沈阳经济区(2010.4)、山西省(2010.12)、厦门市(2011.12.21)。
此外,国务院还决定设立2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别于“配套”):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
㈨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有哪些城市
重庆、成都、上海、天津、武汉、长株潭、深圳、沈阳、山西省、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