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9 07:39:38

⑴ 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的理解,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优势为零,全部不足

⑵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实现累计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完成累计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
2007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增速加快,行业效益明显回升。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利润总额达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
2007年1-9月份,中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进口总额为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出口总额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贸易顺差19.27亿美元。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接着具体介绍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的发展,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OTC药品市场、国内农村医药市场的运行情况以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随后,报告对医药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⑶ 中国医药行业的前景如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医药行业整体需求不断增加,中长期持续看好。同时,商业健康险扩张给医疗行业带来更多资金供给,医药行业增速有望维持在10-15%区间,前景广阔。
医药行业前景向好,在国内引发了一轮并购潮,并购金额、数量屡屡创下历史新高。由于看好国内医药行业发展,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并购热情同样高涨。
据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不完全统计,2016年,医药健康领域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预计今年并购潮仍将持续,各细分领域并购将保持高活跃度。
按照目前趋势,医药行业的并购仍将持续,未来要等到新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医药并购才会相对放缓。新的格局形成后,医药行业也将随之重回中高速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医药分开改革深入,以及医药电商政策松绑,医药行业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要寻求新的销售途径,加大与互联网融合力度,,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增加自身利润。

⑷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生物制剂的产业。而生物制药则主要包括可以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使用的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组织工程等。

由于生物制药是基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原理设计,能够解决传统医药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在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重大疫情的预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IPO融资总金额超过147亿美元,45家医疗行业相关企业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企业占12家。2020年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并购总交易金额近8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

2020年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度共发生交易243起,同比增长超过100%;总融资金额超过10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0%;单笔融资规模约44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2%。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⑸ 中国制药行业市场现状是怎样的

目前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仍面临多种问题,如技术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低、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研发能力弱等。且从企业数量来看,2010年以来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但大部分都是规模小,竞争力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大。不过,由于近年来基础化学原料和中药材价格均有所波动,预计未来制药原材料采购成本仍存在一定压力。

(5)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原因分析扩展阅读

药品监管下的机会

药品的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格,药企必须规范生产行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而质量的提升需要工艺、装备的更新,为满足药品高质量的生产需求,制药装备只有重置更新才能有市场,这也将带动我国制药装备朝着质的方向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传统、落后、低水平重复生产的装备将会被淘汰。

随着国内制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日趋丰富,中国的制药装备几乎涵盖了国际制药装备市场上的所有规格产品,借助“一带一路”春风,出口市场成为了不少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⑹ 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

近日从制药企业、医药协会、主管部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国内频频出台的医药产业政策,有些不利于行业发展,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生存,亟待政策制定者根据科学发展观定位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和产业长远发展研究我国医药产业生存状况及发展策略,适当调整政策。

一、医药产业生存现状调查

以来,我国制药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对医药产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行业管理大大弱化。自1997年启动医药体制改革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连续出台了降低药品价格、推行药品招标采购、限制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做广告、药品强制GMP认证等政策,这些政策几乎涵盖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客观地说,这些政策有的推动了行业发展,制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有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而出台的政策却把着力点完全放在了药品价格上,那么就难免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例如药品降价政策,国家针对看病贵问题,进行了17次药品大降价,但是,老百姓却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根本在于药品大降价难撼“看病贵”。医生受利益驱动,喜欢开贵药。海南海灵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强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处方是政策性的放任自流造成的。因为政策规定,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上顺加15%作为自己的利润。因此,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想方设法用贵药、开大处方。这里面很有技巧性。张建强举例说,使用两支零售价10元的国产头孢曲松即可治好的病症,医生受利益的驱动,会开两支零售97元一支的进口“罗氏芬”,稍作变动,医院的利润就能够从1.5元上升到近15元。而这是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操作。

山东正大福瑞达总裁凌沛学认为,目前,全国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实际效果不明显,还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指出,制药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不联动,制药行业早已市场化,而医疗卫生机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对医药行业整体状况研究不足,而出台了一些不合适的政策,医药企业发展到今天,行业的运营质量和创新能力令人担忧,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而不是发展问题。

据介绍,政府每年给医院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由于垄断药品市场80%的医院体制改革严重滞后,长期延续“以药补医”的经济政策,加上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愈演愈烈的医生回扣,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医院平均回款天数超过180天,全国的医院无偿占有工业销售资金(2000亿)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制药工业的正常运转。据了解,去年,新华制药一家企业的应收款就达2亿元。

1995年,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是2%,2005年为4%,十年翻了一番,工业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达到3000亿元,但利润逐年下滑,目前国内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生存危机。医药生产利润率降到了5%,商业利润降到千分之五。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且有限的经费大都投入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2002年SFDA批准仿制药不到1500个,2003年就猛增到6000余个,2004年达上万个,直接造成行业内的低价竞争,加上发改委的17次降价的推波助澜,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生存都成问题,根本无力再投入资金进行新药研发,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⑺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一、大湾区三大城市医药制造业产值破百亿

根据火石创造统计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是深圳市,总产值达344亿元,其次是广州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14亿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目前,2019年最新数据仍未公布。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与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原因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托未兑付 浏览:216
信托产品归哪管 浏览:217
牙黄金价格 浏览:243
融资租赁bt 浏览:698
2015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器 浏览:397
代理理财程序 浏览:354
银监会地方融资平台 浏览:591
全国社保基金114组合什么意思 浏览:23
苏州贷款融资公司 浏览:133
基金水位线 浏览:836
买理财的申报 浏览:878
中粮信托待遇 浏览:660
小营理财下载 浏览:420
广州信托公司 浏览:420
国信证券和国投资本 浏览:93
理财经理箴言 浏览:897
贵金属化合物的归类 浏览:598
国家资金理财 浏览:897
远东贵金属手机版下载 浏览:80
中华开发股权投资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