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取威虎山主要人物
《智取威虎山》的主要人物包括:杨子荣、座山雕、少剑波、青莲、高波、水香、花舌子等。
1、杨子荣
演员张涵予
杨子荣的身份亦正亦邪,既要卧底面对土匪威胁,又要帮助203剿匪小分队。他因外型粗野、熟悉土匪黑话,而不被203首长待见与信任;在成功潜入土匪地盘并对上“天王盖地虎”的黑话暗号后,却又被威虎山众匪徒的枪口包围。
2、座山雕
演员梁家辉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是威虎山上的匪首,后被战斗英雄杨子荣打死。
3、少剑波
演员林更新
203小分队的队长,少剑波身上肩负着剿匪的任务,同时还要领导着203小分队队员。
4、青莲
演员余男
青莲在成为压寨夫人之前,是一个村妇,被座山雕掳上山,成为“大哥的女人”。座山雕破坏了她以往的幸福,她对这群土匪有着深深的恨意,所以才四处点火制造祸端,成为威虎山的“祸水红颜”。
5、高波
演员陈晓
一个一直跟在203身边的年轻警卫员。高波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他身上有懵懂的感情,同时也肩负着责任。可能在203小分队,他是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年轻人,但他把军人的责任始终都放在心里。他正经历一个男孩一心想要成为男人的成长过程。
6、水香
演员肖轶
八大金刚老六,是土匪里负责山寨安全,管理巡逻放哨这些事情的“纠察队长”。
7、花舌子
演员王尧
八大金刚老七,是土匪里负责联络的人,能说会道。
㈡ 板样戏智取威虎山怎么展现杨子荣的人物形象
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通过《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特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人们所熟悉。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而最近上演的有关杨子荣的电视剧,对杨子荣的形象更作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虚构,不仅损害了英雄的形象,也为大多数观众所不能接受。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他牺牲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多人都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一、杨子荣是山东牟平人,曾在东北闯荡生活了14年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从12岁离家算起,杨子荣在东北整整闯荡了14年。这14年,对杨子荣来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辛劳。但也使他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山情地貌,结交了一大帮穷苦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段经历,在他后来参加的剿匪斗争中,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家乡报名参军,随后开赴东北剿匪
杨子荣回家后,正是家乡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积极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日伪军。
母亲也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媳妇是邵家沟一位叫许万亮的姑娘。婚后不久,女儿出世了。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欢乐,而半年后,女儿的夭折,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忧伤和痛苦。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为应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命令山东立即派主力部队开赴东北,解放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了十几年的东三省。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参军活动,每个县、乡、村都有参军任务,杨子荣的村也不例外。
杨子荣小时候最爱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他对书里的英雄人物十分敬佩,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英雄。当他得知村里组织报名参军的消息后,没等跟家里人商量,就报上了名。不过报名时没用“杨宗贵”,而是用的“杨子荣”的名字。
㈢ 杨子荣的性格特点
杨子荣为人厚道,江湖义气、三教九流、人情练达、行帮黑话无所不通。
㈣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性格是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杨子荣的身份亦正亦邪,既要卧底面对土匪威胁,又要帮助203剿匪小分队。他因外型粗野、熟悉土匪黑话,而不被203首长待见与信任;在成功潜入土匪地盘并对上“天王盖地虎”的黑话暗号后,却又被威虎山众匪徒的枪口包围。
他的性格是那种:有勇有谋,不善表达的人。
㈤ 试分析《林海雪原》中杨子荣形象
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最后担任了侦察参谋,和新任团长少剑波,团政治委员王景之,还有他小分队中的战友——新任英雄连连长刘勋苍,副连长董中松,新任侦察通讯连长栾超家,副连长孙达得,新任警卫连连长李勇奇,副连长姜青山一起奔赴新的战场去了。
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杨子荣因为救初恋情人槐花的儿子而牺牲了。
历史上真正的杨子荣1947年2月23日在海林县北部梨树沟山里追歼残匪战斗中牺牲。当时是杨子荣在山沟里发现一户猎人的小木屋里藏有剿匪,便带领手下前去剿匪,可是由于身上带的枪被冻住了,在紧急关头打不出子弹而被剿匪击中才英勇牺牲的。
㈥ 分析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画面,镜头,色彩,光线,语言,音乐
以该剧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上海京剧院原创的作品,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终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现代戏代表作。
电影内容及主题的传达,除银幕视觉形象和镜头的组接等手段外,言语性对白也是其不可或缺的表现渠道,而言语就是人们在实际交际中所说的话。
因此,不同类型的电影,必然会采用不同的言语策略,以最佳言语对白形式,来满足其内容表达的经济性和效果最优化要求。
本文将以电影中的言语性对白为研究视角,对徐克执导的电影《智取威虎山》的部分剧本进行考察,从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及临时言语三个角度探讨该片中的言语特点。
感受其言语魅力,从更深入地把握影片在同类题材电影中的独特之处,对其艺术价值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6)扬子荣分析扩展阅读:
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
导演:陶雄为主,协助(李仲林、李桐森);
乐队成员:王燮元、赵济羹等;
舞台美术设计:幸熙、周凡等;
主要演员: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永华(饰座山雕)等。
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其后又在苏州、上海等地公演,广受观众欢迎。
这一稿《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曾于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在上海京剧院以后的演出中,1966年文革开始后由沈金波饰少剑波,童祥苓饰杨子荣,施正泉饰李勇奇,齐淑芳饰常宝,孙正阳饰栾平,唱做繁重。曾经成为京剧样板戏剧目之一。
㈦ 《林海雪原》简介及人物分析
《林海雪原》是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1946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救了一个被杀伤的女人白鸽,并跟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经反复提审一撮毛和小炉匠,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召集会议反复推敲了杨子荣的设想,迅速据此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及手下“八大金刚”的多方盘问,并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实力、扩展地盘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并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座山雕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行了,老九!这是在演习。”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并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报。
少剑波率小分队进驻与威虎山遥遥相望的夹皮沟,一边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组建民兵队伍;一边抓紧滑雪练兵,积极备战。多年来饱受土匪侵害的百姓在小分队组织下,开动火车,用山内的木材换来了生活必需品,李勇奇等一批青年积极参加了民兵训练,拥军爱党、消灭土匪的热情空前高涨。
突然传来了出山的火车遭土匪袭击的消息,被押解的俘虏小炉匠乘机逃脱,去向不。少剑波心想,如果小炉匠逃回威虎山,敌人内部的杨子荣就危险。正在此时,经过多日奔波的“长腿”孙达得,送来了杨子荣传出的情报。少剑波当机立断,率小分队和民兵火速出兵。游击队员们滑着雪毳,箭一样穿行在白皑皑的雪原上。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让杨子荣担任值日官和“百鸡宴”的司宴官。白天杨子荣指派着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后后,摆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说是“山光普照”,还把大厅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盏猪油灯,说这正应座山雕的六十大寿。他还说服座山雕以大庆为名,要把今年的百鸡宴全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一网打尽。座山雕对他的这些安排大加赞赏。
天近黄昏,“百鸡宴”即将开始,从火车上乘机逃跑的小炉匠逃回了威虎山。杨子荣震惊之余,决心随机应变,先发制人。于是,当着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面,杨子荣利用小炉匠不敢说出自己被俘经过的弱点,嘻笑怒骂,逼得小炉匠前言不搭后语,小炉匠气急败坏喊道:“你不是胡彪,你是共军”。杨子荣很想一枪打死他,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样他就前功尽弃了。他仍继续镇定自若地与小炉匠舌战,直追问得小炉匠破绽百出,引起了座山雕的怀疑,最终座山雕开枪处决了小炉匠。
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渴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全奸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电视剧
原著:曲 波
导演:李文歧
摄影:王晓明
美术:那树枫
主要演员:王洛勇 饰 杨子荣 于 洋 饰 少剑波
童 谣 饰 白 茹 盖 克 饰 槐 花
马绍信 饰 座山雕 刘 丹 饰 蝴蝶迷
剧情介绍
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
《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只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女县长鞠萍率领的工作队正在夹皮沟开展土改,深夜遭到奶头山匪许大马棒的突袭。危难中通讯员白茹突出重围向牡丹江民主联军二团部求救,途中被进城买粮食的团部炊事员杨子荣所救……
鞠县长的亲弟弟二团参谋长少剑波带兵火速援救夹皮沟,可土匪已逃之夭夭。
由于土匪作战的游击特性,军分区领导决定由少剑波组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追剿土匪,并要求他们寻找一张标有牡丹江地区潜伏特务分布情况的地下联络图。
少剑波意识到局势的严峻和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精心挑选了一批身怀绝技的战士,如身高力大的“坦克”刘勋苍,夜行千里的“长腿”孙达得,攀缘能手“猴登”栾超家等等。军分区田司令则将身边懂得土匪黑话,了解东北风情的炊事员杨子荣安排进了小分队。
少剑波听说老杨身上有很多江湖气息,成分复杂,不太想接受,碍于田司令员的命令,决定先让他当伙夫,看看再说……
白茹也央求田司令替她说情,积极要加入小分队为鞠县长报仇……
驻扎在牡丹江的苏联红军突然包围了二团团部并缴了械,杨子军从跟随苏联红军的翻译身上看出了破绽,夜里和坦克溜出团部,在大烟馆活捉了正和土匪串谋陷害民主联军的翻译,解除了危机。杨子荣也因此赢得了少剑波和小分队其他成员的初步信任。
小分队第一站决定驻扎夹皮沟摸清匪情,没想到他们刚到,原土改工作队的房子就不明不白地着了火,杨子荣在火场发现了一只可疑的破旧胶皮鞋,决定以此为突破深入侦察。杨子荣和刘勋苍密林侦察数天终于发现了重要情报,胶皮鞋的主人是个小炉匠,真名栾平,是奶头山的联络副官,杨子荣在没有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活捉了栾平……
在审问栾平的过程中发现在夹皮沟寄居多年的外乡女人槐花失散多年的老公就是奶头山的土匪“老北风”,而槐花也无意中发现杨子荣居然就是在山东老家和她订过亲的杨大贵。
杨子荣因此开始琢磨如何里应外合剿灭奶头山的办法……
首先,他们通过顶替栾平接捻子,捉到了土匪刁占一,从刁占一打开了栾平的缺口。顽固不化的栾平终于供出地下联络图由他老婆李月娥保管,并交代出联络图全是日文,他根本看不懂。藏匿大烟土的地点也只有奶头山的老北风和军需副官最清楚。
为了进一步掌握敌情,少剑波派要子荣等去寻找李月娥,自己则去赶集。集市的不太平让少剑波分析到各路土匪为了加紧找寻联络图,都坐不住了。他决定尽快剿灭奶头山。
杨子荣和孙达得在寻找李月娥期间,发现了对奶头山了如指掌的蘑菇老人。白茹治好了蘑菇老人的病,赢得了老人的信任。经过蘑菇老人的详细介绍,少剑波了解到形势的严峻和作战的困难。栾超家则对蘑菇老人提到的鹰嘴崖产生了兴趣……
杨子荣设计活捉了下山接捻子的老北风,并借助槐花的力量让老北风里应外合,打了个措手不及,将奶头山一举歼灭。
奶头山取得的巨大胜利使小分队士气高昂,少剑波鼓励群众生产自救,启动了日伪时期留下的小火车头,夹皮沟的第一列火车开到了牡丹江。
小火车的开动使土匪们气急败坏,他们要给立足未稳的小分队点颜色……小火车运行遭到土匪的伏击,负责押车的高波等战士英勇牺牲,而随车送牡丹江受审的小炉匠栾平却中途溜走了。
栾平在火车上同样被抓获的土匪处得知李月娥被威虎山的土匪挟持的消息,溜到土匪联络点神河庙了解情况。被守在外面侦察的杨子荣等人发现,突然袭击搜庙,摧毁了据点缴获了电台,从栾平手中救出了李月娥,栾平滚下山崖……
李月娥流产大出血,白茹英勇献血。小分队安排李月娥住在槐花家中,槐花竟然在李月娥棉袄的夹层中发现了一张联络图。可是,军分区却无法破译这张联络图……
少剑波总结了小火车被炸的教训,按照军分区的指示准备攻打大锅盔。但是大锅盔是平原,小分队的马追不上土匪的爬犁。少剑波从功联红军的记录片中想到了滑雪,军分区派来了苏军少校萨沙前来教小分队滑雪,很快就在茫茫林海里出现了一支行动飞快的滑雪小分队……
随后,小分队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和滑雪的优势,“将计就计”、“调虎离山计”、“毁巢毁屁股”、“槽头炸马”、“林海雪原大周旋”等一系列的智勇之战,将林海雪原中的大锅盔山和四方台上4个旅的匪徒逐一剿灭。
此时的杨子荣已不是当初满身江湖气的炊事员老杨头,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他将各路匪徒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并与孙达得、老北风一起活捉了日本女特务野田清子,巧妙地利用马的特性设计击毙了胡彪,找到了大烟土。老北风也因此得到了田司令的亲自接见,正式加入了民主联军。
这些性格、外表、年龄、出身迥然不同的革命军人,在共同的剿匪战斗生涯里逐渐结下了比同志更亲密的兄弟情谊。
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本剧剧情
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林海雪原,搜剿被我击溃之国民党残匪。匪帮许大马棒踞奶头山,负隅顽抗,破坏我土地改革,血洗杉岚站.屠杀我干部。牡丹江军区派少剑被率小分队进剿,侦察英雄杨子荣智擒乔妆小炉匠之特务栾平,战士刘勋苍又擒获另一匪徒刁占一。少剑波审讯匪徒,虽匪特十分狡猾,终被勘破真相。少剑波曾与女卫生员白茹治愈蘑菇老人疾病,由老人口中大略得知奶头山之险要,至是乃亲自押解刁占一,袭取奶头山。刁占一故意欲引我军入敌陷阱,蘑菇老人赶到, 指明地形,战士栾超家攀登绝壁,飞越天险,我军出群匪不意,袭取山头,活擒匪首许大马棒父子,肃清残匪。
㈧ 杨子荣的人物形象120字
杨子荣是一个英雄,英俊,神勇,就是打进土匪窝里也是别人怕他,他一点都不会怕别人。杨子荣的革命理念很朴素,很人道。对付土匪,他主要是"抓",而不是"杀",反映出了杨子荣大智大勇的不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