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良资产行业参与方式有哪些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② 全世界的债务已经累积到了顶点,能够挣钱的行业越来越少
挣钱的行业还是有很多的,只是钱越来越难挣了而已。
③ 债务催收行业合法吗
债务催收公司的经营范围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目前注册的“讨债公司”需要以信用征信公司为名,处理次级债务,属于法律上的债权转让问题,是合法的。一般来说,他们也不叫讨债,叫“商账催收”,收到债权人委托,合法合理的解决债务问题。
在民法领域,无法禁止即自由。虽然第三方与欠债人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受托人持有债权人的委托书,说明其持有的“借条”等债权凭证有合法的来源,是债权人为了自己债务的追回使用了合法手段。
但是如果债务人将债务委托给第三方,默认已预料到受委托的第三方对债务人可能采取非法手段催债。如果你对受托人非法催收的行为确实不知情,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还是存在民事责任的风险。所以在选择债务公司时,合法的债务公司是很重要的。
催收行业想健康发展,离不开以下三步:
1、立法
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日本《债权管理回收业特别处置法》的立法经验,加快推动我国债务催收行业的立法,还需引导和促进债务催收行业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
2、设立行业监督机构
鉴于我国债务催收行业日益发展壮大,加强行业自律,对信息数据来源、使用范围和安全保障等加以明确规定,禁止滥用和泄露个人隐私。
3、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从业素养
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催收职业培训体系,系统开发催收教材,设立从业资格考试和职业认证,以此提升催收人员的从业素养,提高催收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④ 如何获取某行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数据
债务资本成本就是企业借入债务,需要偿还的利率,一般来说由于债务利息回可以抵税答,所以债券资本成本往往要计算出税后的。
权益资本成本就是使用资金以及筹集资金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是权益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那么在企业看来就是权益资本成本了。
⑤ 一个企业的年报数据显示其流动比率高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是否意味着该企业一定具有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单纯从理论角度来说是的,因为理论是建立在流动资产处置自由化的假设上版的,即企业的流权动资产可以自由支配,包括应收账款可以按时顺利收回、企业资金运用不受限制等等。
在实务当中就未必如此,尤其是在股市分析方面更是如此,企业的流动资产要分析构成,如果存在大量的应收款项,应该更深入的分析款项形成原因及风险,否则很容易被表面数据所迷惑。
⑥ 震惊,这四大行业负债5.4万亿,去产能债务怎么破
四大产来能过剩行业(煤炭源、钢铁、有色和水泥)的存量有息负债达5.4万亿,其中银行贷款2.8万亿,债券1.6万亿,信托等非标约1万亿。
主要措施如下:
1、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承担部分债务
2、资产管理公司来剥离大量债务
3、商业银行债转股,有效消化债务
更多详细内容建议看:http://finance.qq.com/a/20160202/023649.htm
⑦ 债务爆发对什么行业利好
债务爆发应该没有什么利好的行业吧!
⑧ 我想问一下,债市行业靠谱吗有个众合天下的债务化解公司让我去上班,我很犹豫要不要去
尽量别去这些行业工作,都有一定危险性
⑨ 水泥等四大产能过剩行业负债5.4万亿 相比98年没有那么可怕
98年经验:国企去产能带来问题债务达2万亿。由于85年后采取的“拨改贷”政策,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融资来源集中于银行信贷。不良贷款由1997年末的1.69万亿大幅上升至2000年末的3.68万亿,这意味着其中2万亿的增幅即是去产能所带来的债务。然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仅仅是债务处理的第一步。在去产能逐渐完成时,1999年在政府主导下开启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
相比98年,16年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
1.银行贷款2.8万亿,债券1.6万亿,非标1万亿
产能过剩行业有息负债达5.4万亿。工信部公布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一直重点提及。截至15年3季度末,以该四类行业为统计样本,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规模达10.2万亿,但其中包括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参考债券主体有息负债占比,其中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较高约55%,钢铁行业稍低约53%,水泥行业偏低约41%。根据该比例,我们估算产能过剩行业的有息负债规模余额约5.4万亿。
债券存量达1.6万亿。采用与上述相同的统计口径,截至今年1月中旬,存量债券规模达1.6万亿。其中煤炭行业存量债券高达9211亿,居过剩行业之首,明显高于同时点其他过剩行业。钢铁次之约4000亿元;水泥偏低约2000亿元;有色(工业金属)规模最低,仅650亿元。
信托非标债务规模约达1万亿。截至15年3季度末,工商企业类信托规模增长至3.56万亿。我们以09年至今的近400只工商企业信托为样本,统计了融资方所在行业。具体来看,煤炭行业占比最高,达16%;钢铁行业占比亦较大,达7.3%;有色(基本金属)占比略低,仅5-6%。产能过剩行业信托规模占比共计约30%,以此估算,产能过剩行业信托债务规模达万亿。
扣除债券和非标后,银行债务规模约达2.8万亿。其中,煤炭行业仍然较高,银行贷款超过1.2万亿,同时钢铁行业的银行贷款亦较高,也达万亿,该两类行业占比达到过剩行业银行贷款总量的80%。而水泥和有色(基本金属)行业的贷款存量较少,仅千亿规模。因此,去产能风险后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或集中爆发于煤炭和钢铁行业。
2.16年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更强
涉险债务占GDP的比重更低了。98年去产能时,全年GDP仅8.5万亿,而违约债务便高达2万亿,占比高达24%。相比之下,此轮去产能时我国经济体量已大幅提升,15年全年GDP为67.7万亿,即使保守估计16年的GDP增速为6.5%,16年的GDP将上升至72.1万亿。5.4万亿涉险债务占比仅7%,面对债务处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强了。
涉险债务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亦更低了。当以每年的财政收入为参考指标时,这一特征更加凸显。98年时,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不足万亿,违约债务规模是其的2倍。而目前,我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已上升至14万亿,极端情况下,国家财政对5.4万亿的债务全国救助,这一规模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约40%。
3.16年的企业承受能力更充分
98年去产能企业的债务水平更高。上轮去产能企业的一大特点是国有属性,因而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更缺乏真实资质判断,平均而言负债率超过65%,其中纺织业高达76%。尽管此轮去产能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仍较大,但政策性的限制贷款投向自13年便已启动,商业银行风险预期已较为充分,目前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其中有色金属行业负债率最高约73%,亦低于上轮水平。
98年去产能行业的升级难度更大。上轮去产能的行业焦点在纺织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此类产业的升级空间有限,而且同质化较为严重,除了减少行业供给恢复景气度外,无其他渠道。而此轮去产能的行业焦点在煤炭和钢铁,但此类行业高端细分领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正如克强总理所说“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因而,产业升级渠道增强了去产能企业恢复盈利的能力。
4.16年的外部支持渠道更多样
除了AMC,还有地方版AMC。98年时,债务剥离的一大功臣为四大AMC;而目前,可对债务伸出援手的外部支持力量除了四大AMC外,还有地方版AMC,其可能成为潜在救助者。目前地方版AMC共前后设立了3批,共达15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基本已经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个别省区。应付不时之需,或伸出援手,通过打包出售、债务置换,甚至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债务变换。
三、新年伊始,去产能号角已吹响
1.去产能是首要任务,防风险需贯穿其中
去产能,2016年最重要的任务。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16年全年的首要任务后,相关措施陆续跟进。新年第一天,克强总理实地考察山西太原钢铁集团,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头版头条文章《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实践上同时吹响去产能号角。
防风险,始终贯穿于政策制定之中。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就业和债务处理的被视为两大关键。就目前的就业政策而言,一方面政府官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不会大规模下岗”,另一方面将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对于债务处理问题上,首先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总体原则,其次目前国家正在研究一系列去产能政策并建立和完善产能过剩退出通道,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等内容。
2.市场化处理债务的超预期,或将推升风险
资产证券化:或在本轮去产能债务处理中崭露头角。根据98年国企去产能的债务处理经验以及当前煤炭和钢铁行业高负债情况,我们认为,本轮去产能的债务处理仍将由财政、商业银行和AMC共同完成。但与此前不同,目前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资产证券化已在15年展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不良资产或国家鼓励和商业银行的推动下成为重要的证券化基础资产,从而风险更为分散、成本更低地缓解债务压力。
债务违约和债务减记:违约损失率的提升或带来资产的重新定价。根据美国去产能以及波兰煤炭改革的经验,产能过剩企业在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时,均出现了存量债务要么无法兑付,要么减记兑付。而我国现阶段而言,不管是98年的债务处理,还是目前的资不抵债公司的债务处理,尚且未出现真正让投资者承担债务损失的,即违约损失率有限。我们认为,未来债务减记支付的概率正不断加大,需警惕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重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