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产业链与价值链有什么不同
转:
价值链: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 《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 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 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 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波 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即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相互之间 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同时,波特指出企业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存在于由供 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企业的价值链也是动态变化的,它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方式。
自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沙恩克(John Shank)和哥芬达拉加(V.Govindaraj an)、海尼斯(Peter. Hines)、雷波特(Jefferey F. 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 Sviok la)、迟晓英和宣国良等,对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 的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发展对价值链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的概念。但是,无论价值链的 形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不变,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 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此外,价值链的分析方法 很快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专门的价值链管理思想,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的 相关文献。
产业链: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 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围绕服务 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 的上下游链条关系就构成了产业链。
Ⅱ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一、它们三者的区别:
概括地说三者的区别是:产业链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而价值链是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供应链是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价值链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它的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所以价值链主要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企业具有的不同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它们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如生产、研发、营销或管理等。如果企业在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远远超过同行,那么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就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而供应链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它是对多个企业而言的,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可能会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但对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很难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指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流管理上,这使供应链管理又增加了商流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反应速度,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产业链是相对于不同企业的,甚至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可以说,产业链是企业社会分工的有序结合。所以,产业链的含义范围大于供应链。产业链理论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经济板块联系的加强以及产业复合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它们三者的联系:
总体地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供应链的连接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而产业链条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它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单独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如果几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但是这样价值链已经不再是价值链条,而是变成了价值星座。因此,可以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产业链虽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但在运作上企业却是其构筑的载体,产业链条的构筑依赖于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有序连接,但是供应链连接可能是多向的,也可能发生在有限的产业范围内,而产业链条则是垂直的和广范围的或者是多环节的。所以可以认为,供应链的连接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而产业链条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
Ⅲ 产业价值链的概念与内涵
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链、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在于利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考察产业链。产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实现价值所形成的链条,也就是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产业价值链。它以产业链为基础,从整体角度分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及其影响价值创造的核心因素。
当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对象由一个特定的企业转向整个产业时,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价值链与产业价值链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价值创造的过程,前者侧重价值创造环节,后者涉及到组织的职能及关系。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层面上企业价值融合的更加庞大的价值系统,每个企业的价值链包含在更大的价值活动群中,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产业链的价值活动囊括了产业链中企业所有的价值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大杂烩,而是在产业链的价值组织形式下发现和创造价值。在产业价值链没有形成前,各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的价值联结是松散的。经过产业整合之后,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产业价值链系统里,产业链应用企业间价值链的创新联结来创造出新的价值。
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形成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发展集点、线、面、网研究于一身,贯穿价值创造、分配、传递全过程。其理论体系既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理论相关,又包含价值系统、价值网、价值星座及全球价值链理论。理论的多元化促进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Ⅳ 网络游戏产业链的价值分析
从对产业链的贡献和主动性角度看:
①网络游戏开发商具有游戏的自主知识产权,属于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经营方式灵活(既可自行作为网络游戏运营、销售商运营服务,也可通过技术转让或合作运营、销售等方式,积极开展代理、合作),利润丰厚,较为主动。
②网络游戏用户是整条产业链的服务对象和价值来源,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都必须服务于游戏用户、满足游戏用户的需求。网络游戏用户在产业链中具有绝对的自主权,是产业链中最重要、最稳定地的决定性因素。
③网络游戏运营商和销售商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他们代理开发商的游戏,完成游戏的宣传、销售、运营和服务,是游戏开发商与游戏用户之间的桥梁。但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网络游戏运营商和销售商处于网络游戏产业链的中下游,一方面受制于网络游戏开发商,同时又必须满足游戏用户的各种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和销售体系。游戏的质量、游戏开发商的关系、用户的需求,网络游戏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游戏运营商和销售商的利益,甚至关系到他们的存亡。因此,网络游戏运营商和销售商在产业链中具有脆弱性和被动性。
Ⅳ 什么是产业链分析方法
产业链分析主要是用于分析业间差异(不同行业或不同业务的价值差异),帮助企业找到富有价值与发展前景的具体业务。产业链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产业链利润 >利润结构分析。
Ⅵ 用价值链的概念分析中国产业链的结构及缺陷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wiki/%E6%B3%A2%E7%89%B9%E4%BB%B7%E5%80%BC%E9%93%BE%E5%88%86%E6%9E%90%E6%A8%A1%E5%9E%8B
Ⅶ 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有什么关系,是相同的概念吗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 《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 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 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 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波 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即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相互之间 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同时,波特指出企业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存在于由供 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企业的价值链也是动态变化的,它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方式。
自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沙恩克(John Shank)和哥芬达拉加(V.Govindaraj an)、海尼斯(Peter. Hines)、雷波特(Jefferey F. 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 Sviok la)、迟晓英和宣国良等,对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 的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发展对价值链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的概念。但是,无论价值链的 形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不变,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 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此外,价值链的分析方法 很快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专门的价值链管理思想,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的 相关文献。
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 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围绕服务 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 的上下游链条关系就构成了产业链。
Ⅷ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
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Ⅸ 产业价值链的概述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strial value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