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经济法案例分析,在线等
不合理一:董事兼总经理李某以B公司名义经营业与所任职公司同类业务;不合理二:A公司董事李某的行为应属于无效;不合理三:A公司董事会决议,责成李某取消合同,并由A公司买下该批空调。
应为:一、李某未经股东会同意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二、李某的行为有效;三、A公司无权取消合同,应当要求李某承担赔偿责任直至诉讼。
《公司法》相关规定如下:
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
(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第一百五十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一条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
第一百五十二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百五十三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试答题可不全部列出,只列相关条款主要内容)
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淡季机票打折原因
关于机票打折的经济学原理
我们暂且把航空工司看成是垄断者,因为在不少航线上只有一家公司在运营。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经常可以买到打折的机票,有时甚至是一折,低于相应火车票的价格。既然航空公司是个垄断者,有定价的权力,它为什么还要低价销售机票呢?
航空公司打折,也是要看对象的,对于坐头等舱的人、坐公务舱的或临时买票上飞机的,基本没有折扣。折扣大部分是给那些提前买票的人和非商务人士等。飞机票打折意味着坐同一架飞机的人,所付的价格却不同,经学上把这个现象叫“价格歧视”。
不要以为航空公司打折是为了乘客的利益,自己吃了亏。航空公司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它打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让乘客付出更高的代价。
比如不考虑机场建设费,北京到成都的机票全价是1500元。如果不实行价格歧视,即不打折,那就要按照同一个价格出售扬有机票。
按照什么价格呢,这个价格不会是1500元,也不会是只有一二折。我们假定这个单一价格是6折,即900元。
这时候,愿意坐飞机去成都的人,是那些对乘坐飞机的评价高于或等于900元的人,而那些评价低于900元的人,将不会买机票,而选折其他交通工具。
你想想,那些对坐飞机的评价高于900元的人,本来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最高可以是1500元,现在只要900就可以了。这些人就获得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越多,航空公司的利润就越少。
现在看看 打折后的情况又如何,假如最低价是三折,即450元,最高是全价1500元。
打折后的结果是这样:提前10天订票的可以打3折;提前8天打4折;提前6天5折,4天6折,3天7折,2天8折;1天9折;当天不打折。
打折的结果是,第一,乘坐飞机的人比不打折时增加了,买3折,4折和5折的人原来是不打算买机票的,现在却买了。第二,那些对乘飞机评价高于900元的人,原来付的价格是900元,即6折,现在可以让他们支付7折到全价。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消失了,变成了航空公司的利润。
㈢ 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timfuhang 的解释基本上正确,补充一点,电影院半价卖票给老张是理性的商家为了增加边际利润而采取价格歧视的做法。因为电影票是有时效性的,如果到开演没有满场,那没卖出去的这场电影票将一文不值,而以较低的价格在开场前一分钟卖出一张,增加的成本基本上等于零,整个票价几乎都是利润。对于爆米花这种没有时效性约束的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不是近乎零),因此采取价格歧视的做法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本。
㈣ 经济学,案例分析题,求解
案例2 其实并不是有什么什么协定或者说,回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这是采用的一种 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也就是给定一定的价格变动比例,购买者需求数量变动较大称为需求弹性较大,变动较小称为弹性较小。对需求弹性较小的购买者制定较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虽然商家换旧安全冒,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商家可以用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如果消费者没有拿旧的安全帽,说明他没有安全帽,但是相关法律规定必须佩带安全帽(比如摩托车驾驶),所以无论价格高低他都必须买,此这种顾客的需求曲线较陡,弹性较小。相反的,拿旧安全帽来抵二折价款的顾客表明他本来就有一顶安全帽,因此他对新安全帽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这类的顾客需求曲线较平坦,弹性较大,通过“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去新帽的需求。
案例3 这是由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明星属于稀缺的资源,市场上供给不足,可以说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然而市场对明星的需求却是很大,根据供求规律,供给与价格呈反向变动,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歌星拥有很高的收入符合经济规律的。
㈤ 经济案例分析
1.公司股东出资金额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一募集设立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在本案中800万明显低于公司股份总是的35%.
2.通知债权人的时间不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公司应自做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本案已经超过了3月20号.
3.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的时间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公司应在做出合并决议之日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4.董事出席人数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会应有过半数的董事方可举行,在本案中少与8人.
5.乙和丙的委托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不能出席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并在委托书中说明授权范围.
6.对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是股东大会的权力.董事会只能制订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㈥ 关于经济学的问题:这是一个案例分析题。
厂商当然是想推广其产品啦,我想营销学的原理多一些吧,比如迎合我们的需要,对新鲜感的追求以及人们的虚荣心等,同时使其产品从其同类中脱颖而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如果非要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的话,在下愚见,可能在于人们对产品的预期吧,试想一下,当您面对同样一类商品时,当您对该类产品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情况下,对该种产品的预期越高,是否会使您更加倾向于购买这种产品呢?
㈦ 经济学案例分析(飞机票价的折扣)★理论提示:最低限价问题
政府限价政策探析 摘 要: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面对一些过高或过低的市场价格,政府采用了限价政策来直接进行干预,但结果证明,这样不仅不利于维护正常...
㈧ 谁可以帮我找关于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案例分析
奶牛厂虽小,经济学的问题却大
甘肃省南部某乡镇企业与八十年代初,为适应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对牛奶需要量不断增加的趋势, 开办一个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质奶粉为主要产品的奶牛厂,由于该厂地处畜牧区,当时该地区牧场较少, 奶粉市场供不应求,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奶牛数量从开始的20头发展到50头。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 皮革业发展迅速,皮革原料紧缺,皮革原料价格高速上涨,各地的皮革工厂经济效益大幅上涨,该厂厂 长决定将原有奶牛全部宰杀,用原奶牛厂所获全部积累利润和50万元贷款,于两年内将原工厂改建为当 地较大规模的皮革加工厂。但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试选择以下题目之一,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以边际分析方法,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有何值得借鉴之处?为什么?
(3)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如果你是该厂厂长,如何从事上述决策?
案例分析
(一)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该厂长的决策是正确的
经济学中对"机会成本"是这样解释的,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假若你不这样做,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将潜力付诸实践的价值。如果你明知道你现在可以创造价值,但是你不这样做,你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一次机会。你也许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价值,但懂得价值创造的人会非常清楚。商业中,如果一位执行总裁本来有能力发展公司,但由于害怕风险,他不敢向银行贷款促进增长,他可能就使企业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对于奶牛厂来说,八十年代中期,放弃盈利的奶牛厂,转产皮革厂,虽然从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不失是一种选择,但是,他的第一个选择已经是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因为,虽然市场上皮革销售需求很旺,但是奶制品市场依然供求旺盛,当他放弃一种盈利状况而转入另一个对他陌生的行业,风险还是很大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皮革厂的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该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如果该厂长不选择转产,他将面临着企业的倒闭,与其倒闭不如一搏,再说,他还有奶牛厂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原因有四:
一、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对牛奶市场的需求量大增。据统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未来几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长势头,而大量研究结果已证明人均收入与奶类消费支出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础上,国内奶类消费人均每增长10%,就意味着90多万吨的增量,这相当于2001年液态奶产量的一半左右。
二、观念的改变,使奶制品市场不断扩大。曾经被认为高品质生活象征的"奢侈品"---牛奶变得普通而实在。我国目前正在创导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健康饮食新理念。牛奶富含营养,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作为简单、便捷的补钙方式,喝牛奶成为更多人的饮食习惯。抓住这一机会,重新开办奶牛厂还是有盈利的机会。从下面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到国内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变化。
据统计,尽管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国已经从"贫奶"大国中"脱贫"出来。看各地的数据。北京市场牛奶消费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日均消费量已达到500吨。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费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南京奶业集团收购的生奶就达到了7万多吨。尽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在全国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鞍山地区,市区居民家庭人均鲜牛奶消费量已达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牛奶消费量增长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营养价值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并接受。
三、乳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奶类市场增长潜力有多大?在过去的9年中,全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了66%,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为20公斤,从周边国家奶类消费成长规律看,要达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会进入相对稳定增长阶段,因此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
1998年以来,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9年全国奶类总产量806.9万吨,仅为世界总产量的1.43%。奶类人均占有量的差距也十分悬殊。欧盟1997年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在世界奶类人均占有量的排名中,中国被排在第148位。目前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6.4公斤,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亚洲的平均水平相比,也仅为1比6.25。
另外,据统计,乳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在25%左右, 奶业成为农业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
四、从生产管理经验来说,重新发展奶品产业还是有机会成本的。从地域上来将,目前我国的乳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乳业还处于稀缺状态,整个市场处于不饱和状态,投资兴办乳业大有可为。而且该厂处于畜牧基地,在资源供给上存在优势。
该厂原来是从奶牛厂转产来的,对于奶牛厂的管理比较成熟,这样从成本学的角度来说,也要提高很多。
(二)
如果我是厂长:
如果我是奶牛厂厂长,首先,在原来奶牛厂盈利的基础上,八十年代中期,就应该进行多元投资,利用奶牛厂的资源优势,再投资经营一家皮革厂,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也可以实现收益的互补。
其次,在这次转产中,厂长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 因为企业已经亏损,并且拖欠工人工资一年多,在工厂亏损的状况下,依靠银行贷款就基本不现实,这时,企业进行转产,首先可以实现体制的转变,可以采取工人入股的办法,实现企业转制,这样也能筹集到重新开办牛奶厂的资本;
2、 资源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应该地是畜牧业基地,当地奶牛资源比较丰富,在奶牛厂开办初期,因资金紧张,也可以采取部分奶牛租赁的方式。
3、 奶牛厂发展起来后,可以实现奶制品的多元化经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4、 当奶牛厂有盈利后,资金积累,不妨可以多元化发展,进行其他行业的投资。
㈨ 经济法案例分析
1.合法。符合个人独资企业的所有设立条件。
2.到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
3.以王某个人财产偿还 (因为个人独资企业定义是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4.不能。根据清算顺序可知不能。
㈩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请各位高人指点。
1、大白菜等农产品,显然是可以用蛛网模型去分析的,第一年价格提高,带来的一定是第二年的价格下降。但是对于白菜的价格和卖不出去的原因,我们就不能单单从简单的蛛网模型去分析所谓的供需关系了。
农产品的价格机制应该分很多种,比如粮食价格,生鲜农产品等等,所以应该分类讨论他们的定价机制。一般来说,在中国,生鲜农产品,如大白菜,粮食流通机制对他的价格影响占很大部分。我们现在的粮食流通方式比日本等国家要落后很多,没有完全的实现农超对接,没有相应的期货避免风险的方式。还存在很多批发商,集贸市场,零售商,等这一系列的流通方式。大量的中介转入使得价格信息传递很不流畅,中介部分牟取了大量的利润,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较高,但是供给地区的农民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楼主回想一下年底的时候,只是听说蔬菜多了,可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价位却没有降下来。中间零售商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改变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必要的。希望楼主多查阅相关资料,从这一方面着手。
2、第二个无非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我比较倾向于凯恩斯学派。相信楼主会分析这个。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单独的只考虑政策的直接影响。在资料中,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价格双轨制,私有化等等一些政策都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虽然由体制外开始的渐进式改革相对保守,但是这个因素我们一定要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