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持续下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4月份回落较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假日移动效应。去年3天端午节的假期是在5月份,今年的端午假期是在6月份,经测算,3天的假日消费就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1个百分点以上,这是假日的错月效应带来的影响。二是延期消费效应。7月1日起,我国将对汽车还有部分日用品降低关税,不少消费者减少当期消费。“这些都是短期因素,下一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毛盛勇分析,从国际上看,外部不确定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有所增加,但是世界经济复苏,包括世界贸易扩张的态势延续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外贸仍然有条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从内部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一直稳定在60%左右,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大。同时,改革开放激发了更多活力,新动能不断成长。从产业角度看,工业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服务业总体也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条件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B.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千亿以上城市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千亿元以上城市13个:
1 上海 3360.4
2 北京 3275.2
3 广州 2182.8
4 深圳 1671.3
5 重庆 1403.6
6.天津 1356.8
7.武汉 1293.3
8.南京 1166.8
9.成都 1155.3
10.杭州 1112.4
11.苏州 1055.4
12.沈阳 1048.7
13.青岛 1006.7
按照0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CPI平均增长10%计算:
14.无锡 959.5
15 济南 939.3
16 哈尔滨 894.5
也将进入千亿消费大城市行列之中。
C. 7月份我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多少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至7月份累计增长9.3%。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7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4.6%。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起点低,边际消费倾向比城市居民高,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点带来的消费增长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点带来的消费增长;城镇居民背负远高于农村居民的住房贷款。到今年6月,我国居民个人房贷余额接近24万亿,这些房贷绝大部分是城镇居民背负,他们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所得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还贷,而不能用于消费;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高收入人群,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会进一步抑制消费。
D. 总结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1、现实经济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有望增长9.5%左右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是由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从决定潜力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看,近几年,随着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快速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由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接近改革开放以来年均3%的水平,国内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潜在生产能力在10.5%左右,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明年,国际国内的环境仍然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第一,虽然国际石油价格继续高位波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世界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左右,低于2005年0.2个百分点,仍高于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长速度;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7%左右,增长势头良好;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并购规模明显扩大,并重点转向控制战略产业和市场;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国保持对外贸易的继续增长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二,我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进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平稳,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取得进展,这些改革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我国仍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升级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期内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
第四,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控制投资增长,提高消费水平,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以来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9.5%-10%,虽然低于潜在经济水平,但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中的繁荣阶段。
2、社会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物价水平小幅上涨
2007年,我国经济总体上将呈现出潜在生产能力大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格局,总体价格水平不会大幅度回升,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
首先,虽然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国际粮价稳中趋升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会对市场粮价形成一定支撑,粮食价格会基本稳定。
其次,国家将不断完善资源性产品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价格机制,理顺土地、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这会增加其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抬高部分生产资料产品的价格。
第三,服务价格仍将是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我国一些重要的服务价格如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属于政府控制价格或政府指导价格,其价格上涨的压力并未充分释放。
第四,银行体系货币流动性过剩会拉动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今年以来,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外汇占款被动投放人民币较多,广义货币供应量保持在17%左右的较快增幅,根据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价格的关系,当前货币供用量对明年的价格上涨形成支撑。预计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左右,涨幅与2006年基本持平。
3、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就业压力持续不减
2007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并存,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2007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约2500万人,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2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90万,中职毕业生27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50余万,农转非人员26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估计2007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10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20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6%左右。
4、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变化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国际收支理论、资产市场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首先,从购买力评价看,自1994年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8%,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5.5倍、欧盟的4.8倍,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和欧盟的水平,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日欧,这意味着和美元、日元、欧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不断提高,中美、中日和中欧等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去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5.7%,对日元升值10%,但对欧元、英镑、韩元等仍在贬值,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稳定,因此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仍存在低估现象。其次,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2007年货物贸易收支顺差在2006年超过17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仍将维持在1500亿美元,直接投资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到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将在2006年增加约25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500亿美元左右,达到130000亿美元。第三,从利率平价看,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第17次以0.25个百分点的幅度上调利率,到2006年8月底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5.25%,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减速,美国本轮加息周期行将结束。虽然日本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紧缩,但随着2006年人民币两次提高利率水平以及物价水平之间的差异,我国与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实际利差有所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综合以上各方面影响,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改变。
5、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7年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
首先,农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2006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和2005年增长6.8%和6.2%的基础上增长6%,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
其次,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呈现增加趋势。2006年,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将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有利于扩大中等群体的收入,挖掘他们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潜力。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国家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教育乱收费、看病难、看病贵等出台了较为严厉的制止措施,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完善义务教育政策。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
2007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房地产价格高企和调控政策的影响,住房消费继续受到抑制。二是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增收效应减弱等影响,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实际增长11%左右,服务性消费回升。
6、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7年,投资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首先,投资在建规模偏大,2006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30多万亿,相当于当年三年的工作量;其次,投资扩张的内在机制尚未改变,有的地方继续将投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个别地方把大项目与政绩考核挂钩,各地为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气氛也会加大投资;再次,资金来源相对宽松。近几年,企业效益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企业投资资金十分宽裕。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多,也会增加货币供给水平,信贷资金充裕。但总的看,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快速增长中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国家将继续把控制新开工项目作为投资调控的重点,坚持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环保、技术和安全等市场准入门槛,防止投资需求再度反弹。二是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利润增速不高,必然降低企业投资意愿,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三是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外商向我国转移加工产业的步伐放慢,对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合多种因素,2007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2%,比2006年回落5个百分点。
7、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仍然较大
从出口看,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速减慢,给我国出口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较大贸易顺差将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将影响2007年出口的增长。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措施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此外,近几年投资形成了国内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迫使企业努力扩大出口。2007年,我国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进口看,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综合分析,2007年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15%左右,贸易顺差约1500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8、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连续四年出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维护好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等问题,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缩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首先,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方面的过重负担,适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十一五”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可稳定在2500亿元左右,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保持500亿元的规模。
9、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2007年的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灵活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努力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企业合理正常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初步预测,2007年全年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将达到16%左右,狭义货币增速将达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3万亿元。
10、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和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改革资源税制度,适时开征燃油税,为实行增值税转型和推行物业税创造条件;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巩固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推行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转型,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水、电、煤、油、土地等价格,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E.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19亿元,增长5.7%。
2018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1125亿元,增长7.3%。
在商品零售中,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655亿元,同比增长5.7%。1-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75979亿元,同比增长7.3%。
2018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461亿元,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3%;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41.6%、23.9%和29.7%。
F. 7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多少
日前从商务部获悉: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零售额7月同比增长5.1%,比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
消费价格环比微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涨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结束了两个月的负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势头持续发展,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预计后期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只要政策好,肯定能有稳定的增长。
G. 试收集最近六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份的数据,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计算季节指数
恩 我学习了
H. 材料一: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0%和70%。据统计,我国2004年-2007年的投资率分别为
1)、材料一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逐年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协调,消费需求不足;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较大。材料二说明,至2008年7月,我国消费增幅明显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和消费不协调的矛盾得到明显改善。
(2)、?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投资(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解决投资和消费不协调的问题,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只有解决投资和消费不协调的矛盾,有效控制投资需求,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持续动力,才能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尤其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④有效抑制物价,积极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居民即期消费。 I.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增长了吗 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19亿元,增长5.7%。 2018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461亿元,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3%;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41.6%、23.9%和29.7%。 与2007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fox理财
浏览:831
闪店空间融资
浏览:958
开融资公司有什么规定
浏览:895
雕爷牛腩融资
浏览:387
无锡市长江融资网
浏览:477
杠杆性融资
浏览:548
威海股票融资
浏览:978
理财风险等级五级划分
浏览:746
关于融资轮数
浏览:922
银行前端融资
浏览:385
首控国际股票
浏览:790
德宝理财群
浏览:22
外汇弹性法
浏览:480
标准国际外汇招商
浏览:150
上海宝皇贵金属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63
高达微交易燎原外汇
浏览:136
我的理财额度
浏览:237
理财节是什么
浏览:363
2017年大学生贷款app
浏览:36
去家玩融资
浏览: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