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从整体进出口总值来看,2018年中国外贸总额刷新了历史记录
高达4.6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出口总额接近2.5万亿美元
② 中国各年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数据从哪查询
进出口数据都是海关统计的,应该去海关那查询
③ 谁能给我几份数据,历年中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以及历年中国最新的GDP数据,绝对高分!!!
贸易顺差创纪录意味着什么?看来,就绝对数字而言,中国将在今年创造其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额贸易顺差了。与往年前几个月月度贸易统计通常为逆差不同,我国今年前8个月始终呈现贸易顺差,1—8月累计出口4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4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0%;累计贸易顺差高达608亿美元。如表1所示,1994—2004年,我国连续11年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434.75亿美元,其次依次是1997年的404.22亿美元、2004年的320.97亿美元、2002年的304.2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顺差总额,接近年度贸易顺差历史最高纪录,实为空前未有。如果6—8月期间月度贸易顺差均在100亿美元左右的态势能够得到延续,全年贸易顺差可望超过1000亿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贸易顺差最高纪录翻一番以上。 我国今年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空前的增长?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主要贸易伙伴不同步,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虽然可望保持在9%以上,超过此前的普遍预期,但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周期上升态势可能已经发生了转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内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期,甚至日本也出现了强有力的自主性增长势头。正因为国内经济降温,内需不振,进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则因货物纷纷转向海外市场而迅速提升,两项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其二是此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过于钢铁产品,出现了进口锐减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现象。今年1—8月,我国出口钢材1444万吨,出口额9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2%和121.6%;进口钢材1750万吨,进口额170.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0%和增长17.9%;出口钢坯及粗锻件584万吨,出口额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7.0%和183.5%;进口钢坯及粗锻件97万吨,进口额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2.1%和60.6%。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第三是进口替代趋势,这种趋势在加工贸易中比较突出,即国内上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区内导致昔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转为“小进大出”,原材料、中间投入品进口不能与出口同步增长。对此,我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最终目标市场为出口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即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中方按对方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中方收取工缴费;另一种是进料加工贸易,即中方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不考虑上述两种加工贸易形式中在国内市场采购的投入品中有多少进口成分,我们得出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数据如表2所示。将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包括在内,我国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方式)国内增值率在2002—2004年依次为45%、47%、46%,今年1—8月则为49%。如果今年1—8月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保持在2002年45%的水平,贸易顺差将减少97.3亿美元。当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贸易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下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方式而内流。今年贸易顺差高增长既然已成定局,那么它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尽管在内需降温的情况下,巨额贸易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净出口一跃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力军;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尤其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按照我方统计,今年全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可望达到60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今年全年对华贸易逆差可能超过1900亿美元。在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美国某些政治势力最钟爱话题的今天,可想而知,他们拿到这个贸易顺差数据后会借机做些什么文章。中美纺织品争端久拖不决,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贸易顺差高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巨额顺差是我国国内经济降温的表现,国内经济降温最终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向下调整的压力。两种作用究竟谁能占据上风,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将今年的顺差看得过重。毕竟,今年的贸易顺差绝对数额虽然创造了历史纪录,但相对规模还远远算不上太大。如表1所示,用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来衡量,今年1—8月为6.8%,虽然远远高于去年全年2.8%的水平,但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有4年贸易顺差相对规模超过了今年1—8月,分别是1990年(7.6%)、1997年(12.4%)、1998年(13.4%)、1999年(8.1%),今年的这项指标仅仅相当于历史最高纪录的一半而已。贸易顺差高增长及其负面影响导致削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上升,为此,可供选择的策略通常有扩大进口(特别是战略资源和资本设备进口)和对外投资两途。这两项策略固然必要,但应当注意时机选择和其他相关问题。在战略资源进口和建立储备方面,鉴于目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仍然处于高价位,但已经连续数年上涨的初级产品行情可望在近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发生转折,中国国内经济降温将加快这一转折到来,我国不应急于在高价位上入市,而应当等待其价格回落。扩大资本设备进口应当限于必要的、国内无法生产的尖端设备和技术,不应损害国内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对外投资中,应当注意约束企业经理们借机扩大自己“王国”的冲动,避免我国对外投资沦为制造大堆烂账和资本外逃黑洞的大跃进。
④ 中国对那些国家的贸易是顺差哪些是逆差
去年中国总共的贸易顺差是270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贸易顺畅为3700亿美元(不包括香港转口),对荷兰贸易顺差700亿美元排第二, 对印度贸易顺差550亿美元排第三。
对日本,及德国基本贸易平衡 (算上香港转口贸易)。
(4)中国对印贸易顺差的数据分析扩展阅读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
⑤ 贸易顺差的中国状况
促使中国贸易顺差迅猛增长的原因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各国的经济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商品和服务越来越更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流动,这必然为推动刚刚加入世贸体系的中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比较强。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国际分工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一生产能力的,正是国际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经营的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比重已达60%,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仍是中国21世纪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与中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与中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亚洲四小龙的50%-60%,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中国贸易差额的发展概况
原本经济落后的国家,采取了符合其国情的经济发展方针策略,随着经济发展,其对外贸易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逆差后转为顺差。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如此。中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18.8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国际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顺差仍达到615亿美元,超过2005年同期水平。
中国贸易顺差剧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连续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4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加工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顺差中所占比重依次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顺差达1063亿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更达58.47%;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进口,如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对华贸易报告就指出:2003年美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34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对中国出口仅290亿美元;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大量地从中国进口劳力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严格限制其具有先进技术的产品向中国出口,人为地扩大了贸易差额;
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口(主要是设备进口)增速(17%)放慢,与出口增速(28%)拉开缺口;
外商投资企业伪报进出口额以转移资金。有学者运用比较法(即比较贸易伙伴贸易统计数据估算转移定价规模)对进出口伪报的研究结果认为,“仅2001年一年,中国大陆通过进出口伪报方式进行的变相资本流动,就高达662.2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0%。当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影响而并不十分精确,但足以说明进出口伪报规模之大已不可忽视。”“2002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兴起,进出口伪报的目的,日益从资本外逃转向资本内流,方式也从过去的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转向高报出口低报进口。”这样的变化虚扩了中国大陆外贸顺差。渣打银行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出:“由于进出口企业虚报数据等原因,中国去年的贸易顺差远没有官方公布的1020亿美元那么多,估计实际上只有350亿美元,其余的670亿美元实际上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
2014年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6.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2%;进口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6%;贸易顺差6306.1亿元人民币,下降6.5%。按美元计,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0208.6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10618.6亿美元,增长0.9%;进口9590亿美元,增长1.5%;贸易顺差1028.7亿美元,下降5.1%。
2014年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前11月外贸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进口10.95万亿元,同比下降0.4%;贸易顺差2.05万亿元,扩大40.4%。
2015年前5个月,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⑥ 中国报告大厅相关数据2015年中国总的贸易顺差为多少亿美元
海关总署2016年1月13日发布数据: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贸易顺差3.69万亿元人民币。折算美元,大约顺差5600亿美元。
⑦ 中美贸易顺差什么意思,中美贸易顺差数据
中美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对美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度计算)对美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
201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3233.2亿美元,其中,出口4784.2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0.7%。
2017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87万亿元(人民币),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自美进口1.04万亿元,扩大13%。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该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
除1993年外,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18.8亿美元,创历史记录。
⑧ 中国连续8个季度贸易顺差如何变化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8个季度呈现同比收窄态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7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时称,总体上看贸易顺差延续了收窄态势,除了连续8个季度同比收窄之外,进口增速持续快于出口增速。
关于对全年外贸发展的看法,黄颂平在发布会上称,一是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为全年外贸稳中向好运行奠定了基础。二是下半年,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在维持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也提示了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特别是当前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对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面对当前的外贸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予以应对。”
来源:澎湃新闻网
⑨ 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状况如何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1.贸易顺差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外汇流入后出售给银行,换成本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增加易引发通胀;反之,贸易顺差减少会抑制通胀。
2.贸易顺差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货币供给增加会压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增加易引发通胀;反之,贸易顺差减少会抑制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