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主要模型
一般均衡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与所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密切相关,相互依存。能够承认这种彼此影响的方法是建立IS-LM-BP 模型。
在图1中,横轴表示实际收入,纵轴表示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名义利率即实际利率。IS曲线代表商品市场(流量)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于一定的收入和利率相结合而达到的商品市场均衡。它由左向右下方倾斜,呈负斜率。这是因为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资较少,只等于较低水平上的储蓄。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意味着一定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结合而达成的货币供给M和货币需求L相等。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收入上升会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因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BP曲线代表外汇市场均衡点的轨迹,在曲线上任意一点,外汇市场的供求相等。由于对外汇的供求主要来自进出口,因而BP曲线即代表国际收支均衡。该曲线之所以垂直,一是这里假设国际收支中不存在资本流动,故经常项目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收入水平越高,经常项目差额越低。二是利率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的影响,较高的利率虽然可以改善经常项目,但它是通过减少收入即收入沿IS曲线移动而不是直接改善经常项目。在BP曲线的右方是国际收支逆差,在BP曲线的左方则是国际收支顺差。
②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是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错,缺点是容易忽略一些极端情况,还是不够全面。
③ 一般均衡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1936年,列昂剔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接着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
列昂剔夫的投入产出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列昂剔夫本人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
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列昂剔夫创立投入产出分析,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的前苏联计划平衡(MPS)思想是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世界上第一个CGE模型应是约翰森(Johansen)1960年提出的。在此之后,CGE模型的发展似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直到70年代都没有显著进步。在70年代,有两个因素引起了人们对CGE模型的兴趣。
首先,世界经济面对着诸如能源价格或国际货币系统的突变、实际工资率的迅速提高等较大的冲击。
第二个促使近20年来CGE模型的应用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其细化处理的能力日益提高。
④ 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是谁
早期:边沁(J·Bentham)、奥斯汀(J·Austin)、凯尔逊(H·Kelsen)
后期:哈特(H·L·A·Hart)、塔曼鲁(I·Tammelo)、克鲁格(U·Klug)
这里面我只认识三个,其他的是金老师的文章里说的。
⑤ 莱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都有哪些内容
莱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包括了局部均衡分析,开创了现代经济均衡分析的先河;他极力倡导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理论,成为与杰文斯等人齐名的数理学派和数理经济学的创建者。
⑥ 一般均衡的代表人物是( )。
A、瓦尔拉斯
一般均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厂商供给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由于模型假定要素收入等于产品销售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级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
---------------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的代表人物.
-----------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
⑦ 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介绍
将几种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加以综合,以便从整体上全面说明一国内外均衡的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一般均衡理论的提出与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政策配合说等国际收支理论的各自优劣密切相关。
⑧ 2019年下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形式,考试题型,考试内容有哪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试
一、主要内容如下:
(1)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行业相关法律常识。
(2)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六大专业知识在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试中所占的比例。 其中,基础知识考试作为理论知识考试的一部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基础知识分为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五个章节。五个章节的内容共占30分,平均每章6分。在四级考试中,基础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为30%。
二、考试题型
1.考试模块
(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
①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职业道德(10分)
②题型:选择题
③题量:125道
④答题方式:题卡作答或上机考试
⑤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
注意:职业道德部分在试卷上没有标明分值,但是需要作答。
(2)专业能力考试
①考试内容:专业能力(100分)
②题型: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
③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或上机考试
④成绩折算方法:专业能力成绩=专业能力成绩×100%
2.评定成绩
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分别达60分,评定成绩为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备注:实操技能(简单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三种题型,共100分。其中,简答题为2~3题,分值为30~35分;计算题为2题,分值为30~32分:综合分析题为2题,分值为38~40分)
三、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1.以往考生情况分析
(1)统考考试难度大,知识点多(应试为主)。
(2)考生大多是非本专业学生,欠缺理论知识。
(3)不熟悉类似考试,抱着考场临时发挥的侥幸心态。
(4)考生几乎都是在职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
2.复习方法
(1)至少看三至四遍书
第一遍:粗看,了解教材大概内容,勾出框架,归纳内容大纲。(把书看薄)
第二遍:细看,一字一句地看,注意一些边边角角的字眼,看完后做相应的练习。(做笔记)
第三遍:精看,根据归纳的大纲,回忆教材内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表述。(把书看厚)
第四遍:选着看,根据名师讲义的重点内容看。(把书看薄)
(2)做题
①每复习完一章内容,做一遍相关的练习题,同样的题目反复做。
②考前20天开始做历年真题,至少保证一周一套。
(3)答题技巧
①按照题目的不同要求回答问题。选择题的得分在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而简答题的回答则更要求把握答案要点的正确性与全面性,否则就不能得分或得不到满分。
②在做计算题时,考生不要只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合理性与条理性,并且要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③考生回答案例分析题时,要充分阅读、认真思考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已知条件,应首先把握试题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已知数据资料和情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法、计划或方案。
④在答题时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例如选择题备选项中许多相近相似的项目,其干扰、迷惑作用是很强的,但是依然可以采取比较法、排除法或筛选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⑨ 什么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
早在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就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瓦尔拉斯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瓦尔拉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首先,他从产品市场着手来考察交换的一般均衡,而后从要素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生产过程的一般均衡,然后再对资本积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最后他还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察了货币交换和货币窖藏的作用而得出了他的“货币和流通理论”,从而把一般均衡理论由实物经济推广到货币经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后经帕累托、希克斯、谢尔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以及麦肯齐等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之后,形成为现代一般均衡理论。
⑩ 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均衡分析法
弥补了前两种分析方法在考察整个国际收支项目的缺陷,它将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一并考察,认为国际收支的失衡从长期来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缺点是过分强调货币的作用(见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政策配合说和内外均衡论可以视为吸收分析法的延伸,它们虽然使吸收分析法更为深入,但同样存在忽视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缺陷。总之,这些理论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某一个方面分析国际收支问题,但显然各有利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上述各种学说加以综合,全面说明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通过建立IS-LM-BP模型来对国际收支的各种理论问题作全面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