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位高人能解释一下,为何别人总说申花“皖花”
还是朱骏那时候缺钱吧,五大股东不给他股份,他缺少股份,就少投资,那叫什么?沪皖联合队?五大股东一个不骂,谁来带就骂谁。五大股东逼走朱骏,如今这局面,不就是你们要的,呵呵
就跟绿地没接收前
王大雷卖给山东一样,他如果不走,申花可能要搬到云南去,卖了他的话,申花可能留在上海
中国职业联赛走过了20个年头。在20年漫长岁月中,只有三支球队名称没有改变过:国安、申花、泰山;只有两个俱乐部的名称没变过,那就是北京国安[微博]和上海申花[微博]。然而,下赛季可能只剩下北京国安独自支撑了。上海申花已经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要求新赛季主场迁址云南。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主场改变,注册地随之也要改变,也就是说,这支代表了上海滩足球历史与骄傲的球队,有可能要易嫁他乡,甚至连名字中的“申花”都可能被抹去。
申花面临易帜,曾被视为一出“逼宫闹剧”,但当它一步步接近现实之时,人们才不得不去认真审视其背后扑朔迷离的来龙去脉,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利益交织的有形与无形的网络。
股权变幻
虽然上海申花俱乐部名称20年不变,但早在1999年底,他们就已与最早冠名的国企上海申花电器集团不再有关联。
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12月10日,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脱离体育行政系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上海申花队是甲A联赛和中超联赛的创始球队之一。1999年年底,上海申花集团将所有资产撤出,改由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高潮公司等七家大型国企参股组建了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申花集团已撤出,但根据市领导的意思,“申花”之名要保留。上海既称“沪”又称“申”,申花的意思就是“上海之花”。
2001年12月19日,由上海广电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总公司三家单位对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上海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2007年,上海申花的股权再次出现变更,朱骏[微博]通过上海联城公司以出资2000万元的方式获得申花28.5%的股份,与上海电气、上海广电信息、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文广以及黄浦国资委五大国有企业并成申花六大股东,这也给申花的股权纷争留下了无穷后患。
申花怪象
按说申花俱乐部的五大国企占了71.5%的大多数股份,应当背负起主要的责任与义务。但事实上这五大国企是上海市政府的“拉郎配”,他们在俱乐部的实际运营中尸位素餐,既不投入资金,也不参与运营,这就使得朱骏以28.5%的股份成为实际的控制人。
朱骏曾多次通过媒体发声,自己当初入主申花的时候与五大国企约定,未来3年只要投资够1.5个亿,便可以持有申花75%的股份,成为绝对的大股东。
3年过后,朱骏虽然每年投资过亿,但当他要兑现75%股权的约定时,却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纠纷,上海人形象地管它叫“捣糨糊”。2012年10月,屡次追讨股权不成的朱骏向五家国企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履行股权转让,联城一方将仅履行28.5%股权的小股东义务。然而五家国企以及背后隐身的政府意志既不愿将大股东身份让位朱骏,也不愿大举出资经营俱乐部,“拖”字诀令这场没完没了的股权之争根本就无法确定明晰的时间表。
在这个过程中,朱骏的主业联城公司股票大幅缩水,身家直线下降,于是放走了高薪的德罗巴[微博]、阿内尔卡等大牌外援,出售了孙祥[微博]、杜威[微博]、郜林[微博]、毛剑卿[微博]、陈涛[微博]、冯仁亮[微博]等众多高薪的大牌本土球员,目的都是为了回笼资金。即便如此,申花俱乐部在经营中还是捉襟见肘,不停传出罢赛、罢训、欠薪等闹剧传闻。
怪咖朱骏
朱骏是纵横商界与足坛的一位怪咖,作为民企老板,他既不像宋卫平那样低调规范,也不像许家印那样高调直白。他既有对足球的热爱,又掺杂了对商业的诉求。他经营申花俱乐部也多有不合常理的惊人之举,个人色彩和随机色彩相当浓厚。
2007年鹿特丹港口杯,与申花队较量的英超[微博]劲旅利物浦[微博]直到比赛结束都不知道,对方身披16号的球员真正身份居然是俱乐部老板。2012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11号”朱骏又与阿内尔卡联袂担当申花前锋,迎战阿根廷CN竞技队。2013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申花与韩国大田队的比赛中,朱骏身披18号首发并踢满全场。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令他更像一个玩票的老板而不是俱乐部经营者。朱骏兴之所至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对高薪引进的阿内尔卡的使用,在短短几个月内,其身份先后由球员变成助教、队长再兼任代理主帅现场指挥,开创了世界足坛前所未闻的先例。
在同各方打交道的时候,朱骏的个性太过鲜明突出,不按牌理出牌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在市场经济中可能不是大问题,但遇到有政府色彩的对象时,就有些相互不对眼。道不同不相与谋,但还要被捆绑在一个桌子上吃桌,这饭吃不好也吃不饱。
申花情结
申花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朱骏明白这一点,他也在充分利用这一点博取最大利益。但这一感情牌到了政府及媒体那里,又不怎么买账。毕竟现在上海这座城市还拥有东亚和申鑫,朱骏的谈判资本正在被蚕食。
但申花的底蕴依旧不可小觑。在负六分起步,又经历了经费严重短缺、罢训罢赛的威胁后,申花依然迸发出了惊人的精神力量顺利保级成功。并且面对强力逼宫的同城球队东亚和申鑫,申花分别双杀对手,似乎在向外界证明:看谁才是上海足球的代言人。
申花情结的分量,决定了这场个人与政府背景的博弈结局。这是用正常的行政或法律手段都无法完成的任务。目前已经到了朱骏和上海方面摊牌的时间了:要么去政府化,要么去申花。朱骏未必是一个合格的足球俱乐部老板,但他在申花脱离体育行政系统后再次脱离政府色彩的努力,颇有堂·吉诃德式的无奈和悲情。
② 华士镇的主要名人
华士人文荟萃,南宋至清末,出进士50人,举人62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姜君辰,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吕斯百,上海市原作协主席、文学艺术家徐中玉等华士籍专家、教授、学者遍布海内外。华士名医辈出,有“大江南北延医者,都于华墅”之说。近代中医针灸大家承淡安,被尊为中医针灸鼻祖。华士是经济强镇。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为江苏省首批亿元乡。如今,该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历代有外地名人慕临华士。唐代杜甫祖父杜审言在华士写《重九日宴江阴》诗,有“龙沙即此地”句。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结庐白龙山东南麓,名为“东坡田舍”。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兵驻砂山,山脊留下石室15个,后称“藏军洞”。元代大画家倪瓒避乱外出,明洪武七年(1374)隐居砂山南麓。砂山文昌阁曾为明地理学家徐霞客读书处。明末清初,江阴典史阎应元奉母及妻结庐隐居砂山东南麓海会庵。民国初,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年轻时任澄华小学教员。抗战期间,原籍华士的上海实业家陈咏仁,出重金购买清道光末年出土的西周稀世珍宝毛公鼎,抗战胜利后陈氏兄弟将宝鼎捐献给国民政府,现为台北由华士人黄宝瑜设计建造的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常在无锡到华士的轮船上和华士街头拉二胡卖艺,在天星茶社献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少年时代曾在华士新农工业社当学徒。
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进士50人,举人62人,出了许多敢于直谏、为民请命、才干出众、勤政爱民的清官循吏。宋绍兴年间,宋太宗赵光义第六世孙赵士鹏定居砂山北石桥。此后,赵氏科第联绵,并建鼎魁坊。明弘治年间,大河里贡斌、贡安甫父子同科中举,一时传诵四方。明清时期,山南华墅镇有进士15人。明代吏部员外郎缪煜、广东按察司副使徐度、福建按察司副使贡修龄,清代翰林院检讨邓钟麟、云南腾越州知州吴楷、翰林院编修徐文泂、吏部验封司主事徐士佳等皆功勋卓著。明正德元年,御史贡安甫与同邑二人为主,犯颜直谏,上疏弹劾宦官刘瑾,被廷杖削职,史称“殿前三虎”,“江阴一时三忠”“直声动天下”。旧民主主义革命元老于右任为华墅文社亦园书厅题联:“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毓秀钟灵科第联绵。”
宋代以来,华士名医辈出。南宋至元,砂山北陆文圭隐居不仕,精研医道,被尊为江阴中医鼻祖。明万历三十年,叶慎南侨居华墅行医,至民国相袭12世,世称家传叶氏医学名家。明末,姜礼得祖传之学,更精医术,名噪大江南北,至民国相袭9世,世称姜氏家传医家。清雍正、乾隆年间,叶德培、姜学山、姜健、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云门、戚金泉等为代表的8名医家,均因医术精湛名振吴中,被誉为“龙砂八家”,历盛200余年,有《龙砂八家医案》传世。光绪年间,历任河南上蔡等3县知县的张洵佳(字少泉)精通医道,归隐后曾应门生徐世昌荐举,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
华士历代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元代诗人缪鉴所写诗俊逸清丽,同时代文人陆文圭评价:“江阴得苔石,始有诗人。”元明清三代有查考的著作超百部。元代陆文圭集编秦汉以来道德文章为《师宣堂文》,被东南诸省学子尊为“一代宗师”。明代经学家顾文熊经20年苦心,纂定《礼记集解》,成为后人读《礼》之范本。清著名书画家、金石大师沈凤,被今人列入“中国历代篆刻百家”之一。清大河里贡震,为方志家、易学专家和著作家,一生著作不下百卷。金石家孔千秋,享有“铁石才子”、“白衣翰林”之誉。清石桥著作家赵曦明著江阴抗清81天史实的《江上孤忠录》,传诵天下。清王堃和其孙王家枚二人被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收入《江浙藏书家传略》。清教育家、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总校复校章际治,中进士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兼京师大学堂教习。
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华士更涌现大批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承淡安,数学家吴新谋,针灸学家赵尔康,眼科专家姜心曼,内科学家钱悳,桥梁专家孙宝墀、王建瑶,建筑学家黄宝瑜、经济学家姜君辰,油画家吕斯百,铁路工程专家孙宝融,水利专家王鹤亭,电信专家黄如祖,地图学家李海晨等。有15位大学校(院)长或党委书记,34位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海内外各界名人有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