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涉及到上海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专题调研,并迅速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仅11天后的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即在上海大众汽车投产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随后, 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
❷ 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应该就是成立浦东新区。
❸ 历史题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领头羊的作用。
❹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1.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阶段
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理论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978年—1997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是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出口产业结构,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层型产业的产品取得外汇,并以此支持内地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水平,不断增强国内企业的实力和水平;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国外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吸收国际资金促进内地的发展。
但是这一阶段的开放不只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而是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这一阶段仍有内向型经济的影子,内向型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的“中心一外围”理论。所谓内向型战略,就是指以国内生产和保护排斥进口,以内销代替出口的贸易战略。这种战略通过减少进口,保护国内的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的内销,帮助国内的企业实现工业化。由于我国建国后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全面开放会直接打击这种体系,所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关税看出来,对外开放初期,我国的关税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但是之后慢慢降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这一阶段的特点也比较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实验性。因为对外开放实行于文化大革命的之后,人们的思想还有待解放,关于搞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还在争论之中,所以中央采取了经济特区的办法,先在少数的城市实行对外开放。通过积累经验和教训,来灵活对其他的地区施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些经济特区有很大的实验性,就算是没有成功影响也比较小,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二.循序渐进。先开放沿海的几个城市,再逐渐开放内地的各个城市,最后吸引国外资金到中西部进行投资。三.单向性。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为主,而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对于进口做了一定的限制。
2.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1998年至今)
前一阶段虽然我国的外汇数额不断的增长,但是这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的产品获得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些企业主要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以农业和制造业为首的第一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要远小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到40%
。所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从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国际贸易,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过去我们是通过输出初级产品取得外汇,支持内地企业的发展,这只是利用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这样才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国内的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从过去的量的发展到了质量效益的发展,从有限领域开放到全方位的开放,可以利用全球化的优势,使企业真正受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一.双向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可以让国内的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促进国内的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高。鼓励国内的企业在国外投资,让这些企业利用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优势,灵活的进行资源的调配,是公司的成本降低而竞争力提高。二.更加注重效益。过去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长,为了吸收国外的资金投资,建立了一些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内地的资源,浪费了资源。而现在,我们的双向的投资更加注重效益。同样出口的企业也从出口初级产品到出口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❺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始终以扩大开放添活力,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全国第一”,构建起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5)上海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扩展阅读:
浦东过去的成功,充分折射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价值。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发展有多快,也不在于总量规模有多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愈发体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愈发体会到党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的英明伟大。
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加快上海的发展,国家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川沙县的建制撤销,同时将划归到南市、黄浦、杨浦的地区及闵行的三林乡收回,成立了浦东新区。 设立浦东新区,这其实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后来浦东新区迅速的成长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向世界性的金融中心迈进。农村改革指的是就是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土地分配到户
❼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是什么
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以繁荣我国经济!
❽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针对上海的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什么
浦东开发开放
❾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一句话
目前是,走出去战略。
以前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❿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1978年以来上海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主要表现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上海,这里有磁悬浮列车的第一段也是唯一一段商用线路,有一级方程式赛车跑道,2010年这里还将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的最高建筑也正在这里拔地而起:“世界金融中心”大楼建成后将以492米的高度傲然屹立在东方。上海也是中国最西化、最紧跟世界潮流的城市。超级富豪、富豪、中产阶级和时尚年轻人,构成了现代上海的典型风景。
工地上,推土机在夜以继日地运转,农民工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尽管国家颁布了保护文物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中很少有人去遵守。虽然已经修整了老城区,但是殖民时代的遗迹已经所剩无几。 “上海在过去的25年中已经完全变了样。包括内城的老式住宅区也全都被拆掉建新楼了。” 科隆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弗劳克·克拉斯说,“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