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创业史
品牌—不是闲话的闲话(一家之言)
□胡亚庄
2002年第22期《读者》杂志有一篇题为“闲话中国品牌”的文章,以下摘录该文的最后几段,很耐人寻味。
在第一批国外著名品牌的食品进入中国的时候,这家公司就进来了,我们简称它为Q。北京市一家最大的外贸公司“牦牛”的老总和Q公司签了50年的合资协议。
Q进来的时候,带着大笔资金、著名的神秘配方和独特的产品外观,而当时的中方什么也没有,于是“牦牛”就以厂房、人员作价,建立了合资公司,牦牛公司要求占到51%的股份。Q方同意了这些,但它要求,厂房折旧按三年算(中国一般折旧是按十年算),这点中方没有反对,因为想不出会有什么问题。
第一年下来,公司折旧和广告投入等等算完,亏本了,而且是大亏特亏。按照原来的合同,对于亏本的企业是要双方继续追加投资的,但是控股的中方也就是“牦牛”手里并没有可以追加的钱,于是,Q方单方面追加了投资。接下来的几年里,公司每年都在亏本,一年比一年亏得多,每年仅广告费用就是天文数字,所以Q方也就一再追加投资。
这样5年下来,中方没有拿到一分钱,而且中方的股份也从当初的51%稀释到15%。而Q方得到了什么?85%的股份!这些年企业的利润全部以广告的方式投入到了中国的广告市场,Q方得到的是品牌和近乎于独资的控股公司,并且获得了已经折旧完毕的几乎没有成本的生产线以及巨大的销售网络。Q方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批发价格。它目前已经全面占领这个行业的中国市场,完全挤垮了中国所有与它相关的产业,其中包括所有的国产碳酸饮料及饮品。
接下来的故事不用讲了,在这之前的饮料行业,人们还能叫出一些国内厂家的品牌,而在这之后,人们最熟悉的品牌便成了Q。
由这个故事,可以联想到目前竞争正酣的汽车行业。现在国内企业跟国外企业的合资越来越多,可有几个人想到过品牌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在北京举办“西班牙工业展”,那一年,西班牙的汽车产量排世界第五,所以西班牙的汽车工业该是西班牙的支柱产业了。我去看西班牙的汽车工业展,一辆汽车也没有看见,一问才知道,西班牙生产的汽车全是外国品牌,西班牙无权展出。由此推想,哪一天中国要在国外办汽车展,轿车类恐怕找不出几辆车可以展出。
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甚至打开电视机,都看到无处不在的Q公司的产品“美得冒泡”!我想,幼稚和无知不是永远可以被原谅的,中国在品牌战略上需要知识,需要成熟,虽然这条路会很长很长。
《中国汽车报》 (2003年02月18日第一版)
㈡ 天价榨菜的社会评论
天价涪陵榨菜要放卫星 投资者哗然
资本市场爱讲故事,但故事却不能脱离地球引力。昨天,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黄巍的一则点评,将中小板公司涪陵榨菜(002507)推上风口浪尖。故事的主角是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一款高端产品——沉香榨菜,其600克包装售价高达2200元!
咸菜卖出鲍鱼价
“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几次拨打涪陵榨菜对外联系电话,但在著名演员张铁林的一段广告词过后,电话便自动转为传真状态。不过,在涪陵榨菜的官方网站上,记者还是找到了关于“天价榨菜”的相关新闻。
据称,早在2007年,涪陵榨菜第一批600克装沉香榨菜便以2000元的高价上市。今年,涪陵又上市了第二批沉香榨菜,且市场售价上调至2200元。而这,就是中信证券分析师点评的“天价榨菜”。据悉,沉香榨菜复制了巴国古法腌制工艺倒匍坛沉香,以2月江风自然脱水,腌榨后要用河沙封坛倒置沉入乌江底,进行自然酝酿,全程均为纯手工制造,至少3年才能酿成。最长的一种极品沉香榨菜,要酿制8年以上方能上市。
8年前的榨菜,还吃得吗?
涪陵榨菜老总周斌全对“天价榨菜”的回应是:“我们是将沉香榨菜当成文化名片来打造。同时,我们也要把榨菜打造成高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这样看,价格就不是问题了。”
然而,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平时看惯了一二元钱一包的榨菜,突然出现一个2000元的礼盒榨菜,一般人还是难以接受。昨天,就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即便是发射到太空,回来也就一榨菜。”还有网友称,以后榨菜也吃不起了,顺便弱弱地问一句,8年前的榨菜,还吃得吗?
研究员称对收入没影响
“网上的评价偏负面,这说明涪陵榨菜高端品牌这一块还难以让投资者接受。”黄巍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一般食品类公司都喜欢推高端产品,一是证明公司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二是引起市场关注。
昨天,涪陵榨菜微涨1.43%,收于19.17元。一位市场人士表示,从1元到2000元的跨越度太大,涪陵榨菜在产品价格上赚足了眼球,却忽略了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㈢ 食品饮料行业产业链 怎样分析食品饮料行业
虽然清淡饮料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但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软饮料行业产回销需求与投资预答测分析报告 》显示,市场上口感“轻爽”的饮料产品较多,功能性、维生素饮料目前以至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功能性、维生素饮料品类发展态势良好,加上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清淡型的功能性、营养素、运动饮料的产品特性符合消费的健康需求,而正是看到清淡饮料市场的这种发展潜力,众巨头才纷纷加码布局。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进入的厂商越来越多,未来产品定位的同质化和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前瞻预计,未来5年内清淡饮料行业的多数企业将会失败,从而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而要想从这场战争中突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功能和口味迎合消费者,避免产品同质化;二是差异化营销,深耕销售渠道,铺货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占有率。
㈣ 汇源果汁债务压顶背后真相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汇源果汁成立于2006年,是从北京汇源集团分拆而来,2007年年初在港交所上市,主营果汁及果汁饮料,产品包括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果汁饮料、水及其他饮料。
汇源果汁在2017年半年报中提到,尼尔森2017年上半年对中国零售行业的研究显示,以销售量为基准,公司旗下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8%及35.3%,继续领先市场。
而据东兴证券4月24日研报,目前国内果汁行业集中度比较饱和,以可口可乐(中国)、味全和北京汇源为首的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更是均超过10%,其中可口可乐(中国)14.6%、味全11.6%,北京汇源11.0%。
可就是这样一个行业龙头,在营业收入波动增长的同时,其扣非净利润却已经连续6年为负。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汇源果汁每年的扣非净利润便一直在-2亿元~-6亿元之间徘徊。
中新经纬注意到,2014年-2015年,汇源果汁净利润也出现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才得以扭亏为盈,录得0.13亿元。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年(2016年),汇源果汁共取得政府补贴收入约1.2亿元。
与此同时,汇源果汁的负债总额却在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达115.18亿元。
“汇源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小公司,在前几年,其产能一度可以达到300亿元,但其销售额最多也才50多亿元,产能严重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产能压力。”饮品行业观察员马磊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如是说。
他提到,尽管汇源果汁在国内高浓度果汁行业占据着第一的品牌地位,但该品类果汁的销售额却一直上不去,“汇源在这方面投入的营销资源太少了,致使纯果汁发展缓慢。而其他品牌NFC果汁(即非浓缩还原果汁)的推出,对汇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后来,汇源也推出NFC果汁,但效果一般。”马磊表示。
至于果汁饮料方面,马磊认为,汇源果汁在该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投入大,收效小”。
“近几年,汇源也相继推出过真鲜橙、奇异王果、果汁果乐、柠檬me、萌果星球等果汁饮料。但与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品牌相比,汇源的体量太小了,结果就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市场上却所获甚少。”马磊讲道。
而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地域布局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汇源果汁的销售增长。“华东、华南是中国相对富裕的两个区域,但汇源在这两个区域是比较弱势的,以至于在消费升级以及区域消费红利下,汇源的业绩并未有很大的突破。”朱丹蓬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朱丹蓬认为,汇源果汁应加强区域布局、渠道布局,在营销上多下功夫。
事实上,除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行业上的变动也给汇源果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畅指出,由于需求端发生巨大变化,占据大量份额的低端果汁不再受青睐,目前国内果汁行业总体增长疲软,2016年我国果汁市场更是出现了销量、销售额双双下滑的现象。
“低浓度果汁近年销量与销售额持续下跌;中浓度果汁表现则接近果汁行业整体,加价减量销售额增长幅度进一步放缓;纯果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消费基数小,近年呈量价齐升趋势,成为果汁消费升级的方向。”刘畅提到。
对此,马磊建议,汇源果汁在产品战略上应加大纯果汁发展力度,弱化果汁饮料,裂变纯果汁品类,如儿童果汁、早餐果汁等,强化场景和窄众人群,提升纯果汁品类的毛利空间,同时增强营销力度。
“我们团队之前服务过汇源,就已经向其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可惜他们没有听。”马磊告诉中新经纬。
7月16日晚,汇源果汁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6日起,委任吴晓鹏为公司行政总裁,负责汇源果汁的整体管理及日常营运。公告显示,吴晓鹏实为行业外人士,此前曾在苏州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职。
“这或许能够给汇源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马磊如是说。
㈤ 国内做食品饮料行业比较好的营销策划公司哪家比较好
满意答案热心问友2009-07-08饮料属于快消品,得找一家很专业的咨询公司,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般找4A,但花钱也不少,没个千万的费用很难做起来。如果是中小型的企业推荐找营销策划公司,在今年成都糖烟酒会上接触过一家策划公司,老总是知名营销专家刘永炬先生,在快消品策划方面很有一套,公司名字好像叫北京方圆润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㈥ 如果你是一家食品企业的新媒体数据分析师 在行业分析时发现 外送 白领 快捷是
如果我问你是一家食品企业的新媒体数据分析时,那么在行业分析的时候发现,嗯,外送外送的是很快捷的,其实确实是这样的,现在外送是一个新兴的职业。
㈦ 首席分析师和金牌分析师的区别是什么
证券分析师和金融分析师有区别。
证券分析师是以证券市场为分析对象,金融分析师是以整个金融市场为分析对象。
㈧ 首席分析师要什么条件
先去考资格证,然后路由、有三条
1.基金公司的分析师,以基本面企业调查为主,需专要属高学历
2.电视上一些经常出现的没高学历的,他们背后一般都有大资金
3.既没学历也没资金的一般在证券营业部,基本上技术比较不错,客户最多
㈨ 银河证券获得哪些荣誉
1. 2011年1月16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中国企业十大新闻评选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暨“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受关注企业家”和“最具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中,荣获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
2011年1月12日,由和讯网主办的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财经风云榜评选活动中,荣获“十大公益企业”、“最令投资者满意证券公司”以及“最佳证券研究机构”称号。
3. 理财周报》主办2010中国券商“金方向”奖,荣获“2010年十大最佳证券公司”、“2010年最佳投资者教育证券公司”、“2010年最佳客户服务证券公司”大奖。
左晓蕾获得“2010中国券商年度最佳首席经济学家”奖。
4. 由东方财富网主办的“东方风云榜”年度评选活动中,荣获“2010年度最佳证券公司”、“2010年度证券业最佳营销案例”两项大奖。
5. 《金融时报》社主办、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09—2010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第二届“金龙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年度最佳经纪业务券商”称号。
6. 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和《金融时代网》联合主办“2010年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陈静副总裁荣获“2010年度十大金融科技杰出人物”奖。
7. 11月23日,《中国证券报》公布“金牛证券分析师”评选结果,董俊峰和王国平被评为食品饮料行业第五名。
8. 11月12日,《证券日报》主办 “第六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荣获“金钥匙奖”。
9. 在SEEC财讯传媒集团主办,《CIO INSIGHT/信息方略》、支点网承办的“2010中美CIO峰会”中,获评“2010年信息化建设优秀团队奖”。
10. 证券时报》主办“科技引领未来——第十一届金融IT创新暨优秀财经网站评选”,获得“2010年金融机构IT创新十强”、“最佳网上营业厅”、“最佳风险投资教育奖”三项大奖。
11. 在《证券时报》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最佳证券经纪商暨中国明星证券营业部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证券经纪商”奖。
12. 《钱经》杂志主办的2010中国金融服务营销高峰论坛暨第三届理财总评榜颁奖盛典中,荣获“最佳服务证券公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