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柯桥市兰亭镇人口经济状况
是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经济已旅游和纺织为主,在柯桥区的几个镇内排名靠后
Ⅱ 谈谈柯桥近年来的发展
这个题目太大了。
如果要比较完整地说说,应从柯桥经济发展、柯桥文化、人口集聚情况、柯桥商业、柯桥城市国际化、柯桥旅游产业、教育医疗文体、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居民生活水平、社会治安等方面去谈。以下仅是报纸上抄来的一些东西,还来不及仔细思考。
一、城市化水平。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轻纺市场的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沃尔玛超市、大连万达广场等先后入驻,柯桥新县城人气商气进一步集聚。最近,柯桥已获浙江省规划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这是由《浙江日报》与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协会联合举办。全省共有11县市(区)获此称号。柯桥是2000年绍兴县人民政府迁址柯桥后才迅速发展的,当时柯桥城区面积才12平方公里,现在已建成4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0.8万增加到33.4万,城市化水平由29.7%提高到62%,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
二、外贸经济。绍兴县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为契机,在全县经济上升到相当规模和实力之后,大胆探索实施民营企业外向型带动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主攻外贸出口,自营出口企业从零星几家到雨后春笋,自营出口额从十年前的不足1亿美元,跨越式增长为现在的五、六十亿美元;纺织品外销率从零起步提高到目前的60%,全县自营出口三度蝉联全省之冠。近几年来,即便受到人民币升值和通胀的压力,这一强劲的增长势头仍得以保持,2008年实现超63亿美元的目标。
三、旅游发展。凭借长三角“后花园”的地理优势,绍兴县旅游业正在呈现厚积薄发之势,而这股势头之源正是绍兴县对旅游产业的持续投入。总投资5.3亿元的市重点旅游项目大香林二期工程,以“弥勒净土、修行圣地”为总体目标,中轴线以上部分景点将于年内对外开放;总投资4亿元的乔波冰雪世界将于9月28日正式开业,瓜渚湖水上游乐项目、瓜渚湖南岸水上乐园已对外开放;柯桥服装服饰家纺市场启用等等,这些重大旅游休闲运动项目的加快推进,使该县的旅游产品从“柯岩游”升级为“柯桥游”。鉴湖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相继开业,瓜渚湖北岸公园音乐喷泉激光水幕电影的建成,完善了柯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提高了柯桥旅游接待能力。“稽山鉴水金柯桥、绿色时尚轻纺城”的旅游整体形象渐入人心。
四、会展业经济。1999年,第一届“纺博会”在柯桥举行,轻纺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型展会。如今,已走过十个年头的“纺博会”成为了国家级展会,在业内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柯桥会展业也在“纺博会”这一龙头的带动下,蒸蒸日上,成为轻纺城商贸服务业中一个新兴产业。从农副产品展会、兰博会、房交会、房博会,到人才交流会、书法名家作品展、创意产业博览会等等,柯桥的展会是一月比一月精彩,一月比一月有看头。柯桥的会展业正在成为引领城市提升发展的新龙头。
Ⅲ 柯桥经济怎么样
柯桥经济比较发达的,算是绍兴乃至浙江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亚洲最大的面料集散中心。
Ⅳ 柯桥这地方怎么样 经济 人文 环境 啊 各方面 谢谢
经济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老牌的全国十强县了。城市居住环境也不错,是新建的城市,绿地保存相对较多,而且对县城两大湖做了长期的规划保留;购物环境虽然最近成长较快,蓝天区域商业圈已初具规模,但仍有不足,人口集聚不足导致商业氛围不足;此外除商业外其它配套设施也待完善,如娱乐场所形式单一档次较低,体育设施欠缺,部分星级酒店名不符实等等;人文方面尚可,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底蕴,柯桥人又精打细算的传统,同时略显保守,有保存的历史建筑,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有待更新,使用方式还有待探索
Ⅳ 绍兴和柯桥哪一个城市更发达。
现在已经是绍兴市柯桥区了。以前是绍兴市绍兴县柯桥镇。经济发展很快,中国轻纺城、
Ⅵ 浙江柯桥的经济水平与合肥相比哪个更繁荣
城市肯定是合肥大的,不过经济发达程度柯桥好一些
Ⅶ 柯桥和舟山哪里经济好
其实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差不多,从名利所讲,舟山稍为好一点点
Ⅷ 柯桥区经济排行榜
1、杨汛桥镇 2、钱清镇 3、福全镇 4、柯桥 5、齐贤镇 6、安昌镇 7、平水镇 8、马鞍镇 9、夏履镇 10、柯岩街道 11、华舍街道 12、湖塘街道 13、陶堰镇14、富盛镇15、兰亭镇16、漓渚镇17、孙端镇18、王坛镇19、稽东镇
排行榜\柯桥,经济
1、杨汛桥镇 2、钱清镇 3、福全镇 4、柯桥 5、齐贤镇 6、安昌镇 7、平水镇 8、马鞍镇 9、夏履镇 10、柯岩街道 11、华舍街道 12、湖塘街道 13、陶堰镇14、富盛镇15、兰亭镇16、漓渚镇17、孙端镇18、王坛镇19、稽东镇
Ⅸ 绍兴县具体经济概况
经济概况
[编辑本段]
一、农 业
全县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51万亩,总产量16.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0.3%,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3:47调整为55:45。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07万亩,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0.10万亩,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种面积4.47万亩,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林特基地不断巩固扩大,全年新发展林特基地1.22万亩,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22.95万亩,茶叶产量9223吨。农庄经济蓬勃发展,全县已建和在建的休闲农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全县有效控制了禽流感冲击,全年生猪饲养量56.25万头,比上年增长3.2%,肉类总产量3.29万吨,比上年增长6.9%,家禽饲养量603.38万羽,比上年减少11.0%,淡水产品产量2.44万吨,比上年增长4.2%。
科技兴农进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纤维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进入规模化生产,全县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家。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启动推广,创新一批生态农业模式,“稻鸭生态共育标准”成为绍兴县首只省级地方标准,新增国家绿色食品4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2只。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家。
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万亩,累计达到84.80万亩,拥有外建加工企业18家,其中2家被当地认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外设市场及农产品直销点205个,境外贸易公司7家, 境外农贸市场1家。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清水河道”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2.65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3.95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54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7万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03.4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63.25亿元,利润总额52.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23.8%、0.6%,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0.5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27.02亿元,利润总额40.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23.7%、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布及丝织品35.92亿米,比上年增长14.4%;印染布113.51亿米,比上年增长17.3%;化学纤维127.7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
大纺织业升级势头良好,印染后整理技术加速推广应用。规模以上非纺与大纺织业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调整为28.7:71.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循环经济深入推进,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196.34分,万元产值电耗497.53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4.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3.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22家,超20亿元的企业5家,超60亿元的企业1家。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8家,企业管理创新在全县面上不断推广。
建筑业发展迅速。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5%,税金总额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2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家,一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0家,二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8家。2005年,共创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36项,其中“鲁班奖”(含参建)3项、“国优工程”2项、“钢结构金奖”8项、“白玉兰奖”5项、“钱江杯奖”10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性投资1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城市建设及非工业投资55.44亿元。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非纺与大纺织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调整为60.9:39.1,其中大纺织业完成投资46.90亿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纺行业完成投资7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8.9%。
投资强度不断提高。全县土地投资强度达到149万元/亩,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0.3%,开发面积328.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新开工面积109.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3.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8%。2005年,房地产企业新增二级资质企业1家。
四、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餐饮业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商贸设施不断完善。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一期、国际贸易区一期基本完成,钱清原料市场改造一期进展顺利,富丽华大酒店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投入运行。农村现代流通网加快建设,全县已开设农村放心店318家,学校放心店86家,在全国率先达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标。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实现商品成交总额16.78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4个,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47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市场成交额2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化纤布成交量27.34亿米,比上年增长6.8%;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17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五、对外经济
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45.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自营出口3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加工贸易出口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进口总额11.70亿美元,增长11.1%。出口呈现产品、市场、主体、贸易方式四个多元化趋势,非纺产品出口增长15.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2.1%,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173个,出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阿联酋3.76亿美元、美国2.63亿美元、伊朗2.29亿美元。全年有自营出口业绩的企业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83家,增资调整43家,合同利用外资5.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滨海工业区和柯桥经济开发区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县80.0%和82.0%。利用外资呈现出跨国合作意识增强、结构调整型、资源集约型项目增多等特点。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1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新设境外窗口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