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90年的日本,银行利率提高为啥会导致股市楼市大跌
那好像不止银行利率提高那么简单,日元被七国集团逼得大幅升值了
B. 日本软银集团股价走势图
股价高低其实都是和抄业绩有关,即便是重组之类的大涨,也是预期业绩大涨有光,业绩涨了每股收益多了,分红的金额就可能多,所以业绩越好的股价越高,茅台的去年每股收益是5元多,五粮液的股价并不是出了问题才20多,不然往年怎么股价也比不过茅台呢?
C. 推荐一本介绍近二十年日本银行境况的书
前天朋友A生日 ( 男的) ,他好兄弟C也在场,刚开始喝两瓶啤酒的时候好好的,只是有点晕。后来喝了一点白酒上头了就开始发疯,我那天喝断片了,第二天几个朋友笑得我要死。说我喝多了就一直拉着C的手,抱他的脖子,趴在他腿上。还说C说我像神经病,喝酒了就发疯,像我这种女的她见多了。听见这句顿时觉得颜面无存的,不晓得我在他心里变成什么样了。因为我喜欢C,可是C又知道A喜欢我,我当初给C表白过,他说相见恨晚。他已经订婚。可是经过昨天他们给我描述是不是C现在很反感我?讨厌我?还说他们送我回家我一直再叫C的名字,然后他们给C打电话说我一直再叫他让他来送我回去,他说他已经到家了不过来,我还把送我朋友全部打了,还说我一路上哭了几次。一个眼睛被我抓伤,其他几个都被我打了,还说我还把C的脖子抓伤了,还说C走的时候给他们说叫他们不让我听见了,他还悄悄的走的。然后我也不知道A当时是什么心情,因为A给C说过他喜欢我,可昨天A生日我却一直粘着C,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其实也没喝什么,不知不觉就醉了,现在C是不是很讨厌我?觉得我很烦?
D. 日本失去的10年得到了什么
泡沫经济破碎后,日本的弱点暴露出来。尽管如此,在那“失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新的大银行建立,银行的债务大幅下降;国家和企业提供福利的重担正转变为个人自负的责任;在科研开发上投入巨资,并由此改善了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电子游戏、动漫作品、影视节目等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爱好者;紧密网络化的社会,并运用了最新技术;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制约了国家的权力,扩大了公民的权力。 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碎后的“失去的10年”,日本目前再次处于变革阶段。金融危机的克服以及劳动力市场和薪酬体制的改革强化了经济。在科研开发上投入的巨资也在改善了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日本是在过去100年内变化最大的工业国。其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日本社会的老龄化也比其他国家迅速,但没有迹象预示它会因此丧失革新能力。因为目前日本再次处于变革阶段——不过,几乎无人认识到这点。其原因在于日本社会表面上的保守主义,也在于很久以来这个国家看上去只会走下坡路。 泡沫经济破碎后,日本的弱点暴露出来。当时日本经济尚未准备好在东西方阵营对峙结束后世界动荡的新环境中运行。思维的停滞、贪污和老龄化都在这一时期出现;此外还有自然灾害。 尽管如此,在那“失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日本的银行提供了例子。人们从它们那里得知,与大公司过从甚密和不负责任的放贷程序使其深陷危机,以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师降低了日本银行的信用等级,令日本银行业大为难堪。而不大为人所知的是,日本金融业在此期间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结构变革。新的大银行得以建立,与工业界错综复杂的联系不断被解除。此外,银行的债务大幅下降。这不仅有利于银行,而且也表明银行的运作卓有成效,因为债务绝不仅仅是被注销,而是靠大规模还贷削减的。 今天,超过40%的日本雇员是非全日制职工,人数为20年前的2倍。越来越多的人不工作,不上学,也不接受职业培训。收入差距也扩大了。尽管各占10%的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间平均收入差距还没有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那么高,但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贫富差距在扩大,劳动力市场和薪酬体制的改革则使日本资本主义中的平均主义要素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德国相仿,国家和企业提供福利的重担正转变为个人自负的责任。 稳定的工作岗位,按工龄付酬和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工会,日本资本主义的这三大原则已明显失去了重要性。 金融危机的克服以及劳动力市场和薪酬体制的改革强化了经济。此外,日本企业在“失去的10年”里尽管削减了债务,却仍在科研开发上投入巨资,并由此改善了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和东南亚投资建厂。尽管工作岗位因此被转移到国外,但日本归根结底通过在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挥强大作用而获益。与美国不同,日本在对华贸易中超出。 日本的电子游戏、动漫作品、影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在全世界也拥有广泛的爱好者。对于日本这个人均年龄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老龄化社会而言,这种生机勃勃的文化是个好兆头。日本是一个紧密网络化的社会,并且为此运用了最新技术。在日本,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像圆珠笔一样常用。这种多功能设备主要用于文字数据的交换和信息搜索,但也可用来接收广播和电视节目,其年产量为5000万台。而登记在册的手机数量超过8400万部。这意味着,只有婴儿、白发老人和离群索居者没有手机。因此装备精良的日本已经向科学社会进发,而迅速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在科学社会里将更加重要。这种社会需要个人更积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E. 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有哪些征兆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主要征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下调、超低利率发放贷款、全民买房、摇号买房、地价飙升等等。
扩展知识:
房价暴跌后的危机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在泡沫时期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后的价格也跌得最惨,跌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来,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连续16年呈下跌趋势。
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F. 日本“失去的十年”
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一般多指此时期。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G. 日本发生过几次金融危机
日本发生过七次经济危机 。
1、2009年经济危机 世界上最大的失业潮波及日本
原因:2008年随着华尔街的破产,美国失业人数已达今年最高。很多从事金融行业的失业者面临的不只是没有工作,有些人将失去医疗保险,房屋和生活最基本的必需条件,美国真在接受新的失业率高涨考验,于此同时的欧洲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
2、1929年至1939 经济大萧条日本也受其影响
原因:关于大萧条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 - 1955年期间 经济萧条
4、2007年金融海啸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金融海啸)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5、1997年7月至10月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6、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7、1980年代拉丁美洲的长期经济低迷。
(7)日本银行10年股价走势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球金融危机
H. 阅读材料: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