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蔓延欧洲国家却互相拆台,这将导致欧盟被解体的可能性有多高
疫情蔓延的欧洲虽然有国家互相拆台,但是这肯定是不可能导致欧盟解体,我觉得最多的就是加深国家间矛盾,导致未来在欧盟上一些会议事件的处理上两国针锋相对。
1、欧盟是为了整体欧洲国家利益而存在。在二战后,几个欧洲国家一同商讨成立了煤钢共同体,为的就是联合推动工业的发展,这个也就是欧盟的前身,后来没过几年就签订了新条约成立了欧盟这个组织,这个组织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欧洲的经济发展,而不是加强欧洲的政治联合,欧洲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想要政治联合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欧盟之所以可以存在这么久就是因为它可以带给其他会员国足够的利益。
综上,虽然欧洲国家互相拆台,但是这不会导致欧盟解体,我觉得最多就是有某个国家觉得受不了这个气,然后举行脱欧公投,然后公投失败,接着乖乖呆在欧盟里。
Ⅱ 上海的文化介绍..
*上海话*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代表方言,吴语使用者将近八千万。八十年代初,吴语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按母语计算的世界第十大语言,也是最大一种不是任何一国国语的语言,排在旁遮普邦语之前,同时也是国内第二大语,仅次于官话之后,排在广东话之前。
上世纪末,上海的推普政策不断走强。标志性的事件如:上海话的连续剧《何须再回首》遭到禁播的处理,最后不得不改配上普通话播出。学校里禁止方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且,上海市民自己也开始放弃上海话,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不上台面的,仅仅是个排外工具。年轻上海人越来越不会说上海话。有位北大上海籍贯教授预言:50年后,上海可以纳入官话方言区。
*上海菜*
上海菜,习惯叫“本邦菜”,是从家常便菜发展而来,比较朴素实惠,以红烧、生煸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赤酱,颇有家常风味。上海菜其实是杭州、宁波、徽州、扬州、苏州和无锡菜的综合体,四方交集,五味杂陈。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丰,咸淡适口。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
上海菜有不少著名菜式,如“红烧蛔鱼”,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泽红亮,卤汁浓厚,肉质肥嫩,负有盛誉。工艺以滑炒、生煸、红烧、清蒸见长。有浓油赤酱的,也有清淡酒糟的。浓油赤酱,即用上大量酱油来烹调。酒糟,即用上水、黄酒及香料糟卤。选料多用新鲜,调味擅长咸、甜、醋、酸。用咸味来榇托甜味,正是上海菜的一大特色。
大闸蟹是上海附近苏州的著名食品,主要产于苏州阳澄湖,每年秋天都吸引不少人品尝。著名的上海点心有小笼包,甜品则有豆沙锅饼。
*沪剧*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沪剧源出“小山歌”。1914年易名为“申曲”。 沪剧著名老演员: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王盘声、杨飞飞、汪秀英、王雅琴等。 沪剧的曲调优美,富有江南水乡的气息。沪剧所使用的上海话与当今上海市区人使用的是不同的,比如沪剧中仍然保留着尖团音的分别,而市区则全部并入团音。
*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从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演变出来的另一派建筑风格。在19世纪中,上海的居民将原来传统的木框改为一对乌漆的大门,外门则选用既稳固入突显身份的石料作门框,所以便称之为「石库门」。
当时的上海正值列强分据的局面,西方的建筑细部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加以融合,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产物。石库门建筑一直在上海见证一个半世纪翻天覆地的变迁。在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外资再度涌入上海,经济发展令到这些石库门建筑随着一个又一个旧小区重建而拆掉,情况跟发展北京而拆掉很多胡同一样。现只有上海的新旅游点新天地有把这些石库门建筑融成为主题游闲区。
*小笼包*
小笼包是一种起源于上海的著名点心,上海以及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菜馆以至酒楼饮茶皆可吃到。由于起源于南翔镇,因此又有“南翔小笼包”之称。
小笼包体积比馒头细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馅料包括猪腿肉,及由上汤冷藏成的固体。包时的皮要薄,折纹亦甚为讲究,一般以14个折纹或以上为佳,「坐着似口钟,挟起像灯笼」的标准。包好后放入圆形竹笼中蒸熟,小笼包蒸熟后皮呈半透明,里面则有丰富的汤汁,食用时可加一点醋,或拈红醋姜丝。一些食店会在馅料中加入蟹粉,成为蟹粉小笼包。
清同治10年(1871年),在南翔镇古猗园里一家食店店主黄明贤,把当时流行的猪肉馒头加以改良,将馒头的皮改成薄皮,并把体积缩小成为小笼包,甚受顾客欢迎。其后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南翔馒头店经营至今。
*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是上海的一种著名小吃,简称为生煎,为煎熟了的有馅馒头。生煎馒头的馅料以鲜猪肉加肉皮冻为主,不同种类的生煎也有用鸡肉作原料,在一些考究的店家还能吃到虾肉,蟹肉味的生煎。 面料用半酵面皮包馅,然后排放在平底锅内,锅内放油,边煎边喷水数次,直至至底面色黄硬而脆出锅。
生煎得成品色白,软而松,肉馅鲜嫩,有卤汁,咬嚼时有芝麻及葱香味,配以鸡鸭血汤,牛肉汤,是上海人最喜爱的早餐之一。
上海著名的生煎馒头店:丰裕生煎,小杨生煎,王家沙,大壶春,飞龙生煎等。生煎馒头的蘸料通常是镇江醋或是上海米醋,也有人喜欢配以辣椒酱。
*大闸蟹*
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也称上海毛蟹,俗名大闸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朝鲜半岛至中国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
绒鳌蟹在淡水中度过大部分生命,但它们必须回到海中繁殖。在生命第四或第五年,它们迁徙至下游,在有潮汐的江河口达到性成熟期。交配后,雌性继续游向海的方向,在更深的水中过冬。在春天它们回到咸水中产卵。孵化出的幼蟹,迁向上游进入淡水,至此完成一个生命循环。
这一物种的特征是爪子上的密集的绒毛。蟹体大小大致和成人的手掌相当。
这一物种对其它生态具有很强的侵犯性,它曾蔓延到北美和欧洲,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除了和当地物种竞争外,它们穴居性导致堤岸的损坏和排水系统的阻塞。一般认为这种蟹顺着船底排出的压舱水迁移。
尽管中华绒鳌蟹成为西方水域的大患,但同一种蟹却是著名江南美食。这种蟹被中医认为是具有凉性的食物。由于过渡的捕捞导致长江下游蟹种数量下降,相应地蟹的价格飙升。现在在适合蟹生长的地区,养殖业非常兴盛。江苏阳澄湖是最有名的中华绒鳌蟹产地,此处出产的蟹以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闻名,人们慕名愿以高价品尝该处出产的螃蟹。大部分蟹以高利润率出口海外市场。
Ⅲ 上海2O号地铁'何时开工
轨道交通20号线将于2030年左右开通
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Shanghai Metro Line 20)原称L3线,它是一条北部的切向线,为北上的线路带来了分流以及换乘,路线起于普陀区的祁连山路站且与11换乘,途径普陀.宝山.静安以及浦东等区,一期终点站止于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站,未来该线二期延伸至洲海路站,目前共设16站,10余站换乘站。
Ⅳ 王延洲的介绍
王延洲,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1920年出生,中共党员。 王延洲1937年投身国民党革命军第二十九军,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1940年考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先后击落1架大型运输机、3架零式战斗机和1架东条战斗机。在中美空军混合团,先后8次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获空军战斗英雄、王牌飞行员称号;1945年由于中美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中国战区制空权,日军不敢与中国空军接战,王延洲居然飞到东北希望找到日军作战,他自豪地说他大概是第一个回到东北的中国军人。1946年驾机起义,抗美援朝战争中,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1949年开国大典之时,驾驶战机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1955年转业至国家体委工作,后离休回原籍。王延洲老英雄于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去世。
Ⅳ 现在到上海还延迟开工回老家可以吗
你想回去就问一下老家可不可以
Ⅵ 儿子李延洲弄璋志喜,求用延洲二字写一幅九字对联
上联:李延洲弄璋志喜醉客
下联:吴起水生润情花延洲
Ⅶ 上海振华假期延迟了吗
上海振华的假期推迟到2月10日上班了,可员工可以在家里办公,以解决完成自己的工作,免于出门上班,也不耽误自己的工作。
Ⅷ 请教关于洋山港的未来开发计划是什么
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一市两省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内地经济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政府从1996年已开始提出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完善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货物转运系统。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和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2004年,在中国内地主要港口完成的6,18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宁波、苏州、连云港和南京等港口的合计吞吐量约为2006万标准箱,约占33%。由此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的实力和潜力。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已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业务,随着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和外高桥一、二、三、四、五期工程的接连建设,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已从90年代初400多万标准箱发展到2004年的1,455万标准箱,排名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的第三位,成成东北亚第一大港,预计2005年可突破1,800万标准箱。但上海港由于码头泊位数量仅有2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仅960万标准箱,且受水深等硬体条件的限制,缺乏深水码头泊位和深水航道,已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制约瓶颈。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正好解决了上海港缺乏深水码头泊位和深水航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经济腹地和长江“黄金水道”则解决了上海港的货源问题。
首先,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为上海港解决了缺乏深水码头泊位的问题,从而使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大增。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仅960万标准箱,小洋山港区建成后,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1,500万标准箱以上,可大大缓解集装箱吞吐能力与吞吐量之间的矛盾;而洋山深水港区全部建成后,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2,500万标准箱左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其次,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为上海港解决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港的问题,从而使港口的远洋班轮航线挂靠更加频密。以前,由于长江口主段水深只有-9.5米左右,4,000标准箱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很难满载进出港,而原挂靠外高桥码头的欧洲航线班轮目前已全部移至洋山港区。有业内人士分析,大的船公司更乐意用大船开定期班轮以降低单位成本,洋山深水港区的建成使用很可能将主导东北亚定期货轮航线的重新组合,随着欧美航线从外高桥码头移至洋山港区,加上洋山保税港区的准“自由港”政策,会对韩国的釜山港、日本的横滨港等港口产生冲击,一些国际中转箱将选择洋山港区,从而改变目前上海港的集装箱国际中转量不足10%的局面。
第三,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为上海港解决了进一步吸引货源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上海港与长江港口的紧密合作。处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港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交会点,开拓长江航运资源是其优势之一。目前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源90%左右来自长江流域,内贸集装箱量近60%分布在长江流域港口。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经营,大型船舶停靠更多更方便,长江中下游航道疏浚后,水运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江海联运的优势更加明显。由于有了以上有利因素,上海港的“长江战略”正在稳步实施。2002年7月,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参股45%,与宁波大榭港务公司合资成立宁波大榭开发区物流公司,并开通上海至宁波的集装箱支线,迈出了“长江战略”的第一步;2003年6月,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持股40%重组重庆集海航运有限公司;2003年6月,新的武汉港务集团成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亿元和1亿多元,持股30%和25%;2003年8月,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上海港通过投资长江流域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和港口码头,将腹地从长江三角洲延伸至整个长江流域,最终实现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培育集装箱源体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