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港的发展历史

上海港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7-15 21:37:22

❶ 详细的海运业发展史

建国初期,中国海轮吨位所占世界比重不到0.3%。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禁运,又阻碍了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
上海解放后,外国航运企业撤离上海,美、英、法等国家限制本国轮船到中国港口,使我国的远洋运输几乎断航。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新中国政府领导人民奋发图强,逐步冲破封锁。
1951年6月15日,波兰政府和中国政府合资组建了中波轮船股份公司,首先打开中国通往欧洲的航路,迈开了新中国远洋运输的第一步。
1956年,远东水脚工会(FEFC)与日本船东达成垄断协议,排斥非公会班轮,实行双重费率制,将中国航线上的班轮运价普遍上调10%,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此,从1958年开始,外运、外代系统开始了一场“运价斗争”,利用外贸货源,采取不给或少给公会班轮配货的办法,与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吸引了多利顺、三野、中波、源源、东方等船公司的船挂靠大连、上海等港口,最后迫使“远东水脚公会”接受了中方作为托运人提出的运价表,开创了国际航运史上运价斗争取得胜利的先例。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次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宣告成立,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光华”号客轮,在广州黄埔港举行隆重的首航典礼后驶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接运受难华侨回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远洋船队规模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远洋业突破了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重重封锁,建设起了初具规模的船队,开辟了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一条条航线。
1964年12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中远公司首次按国际惯例利用银行贷款购进“黎明”号货船,从此,中远开始按照“贷款买船,赢利还贷”模式,自力更生发展远洋船队。
1967年5月,中远广州分公司“敦煌”轮从黄埔港起航,开往西欧,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条国际班轮航线的开通。
到1975年底,中远公司船队总吨位突破500万吨。国有船队的壮大,使我国外贸运输货物中租用外轮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国进出口货物开始大量的由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远洋船运载,受到国际航运同行瞩目。
1978年9月26日中国第一艘集装箱班轮、中远上海分公司的“平乡城”轮装载着162个集装箱从上海港驶向澳大利亚,打破了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零”的纪录。标志着中国远洋集装箱运输经营从此正式开始。
“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是邓小平1986年8月到天津视察时,对天津港变化的肯定。这种评价今天依然适用。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中国的远洋运输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随着机构改革逐步理顺,海运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则变得相对简单且迅速。1993年,我国最大的国际远洋运输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和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集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分别成立。1997年,中海集团在上海正式挂牌,承担我国沿海运输。
随之而来的是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逐步打破了原有封闭的、人为划分的格局,使水运市场真正“流动”起来,开始通江达海。
如今,这些航运企业,均已完成了专业船队建设,以不同货种为标准,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液化气船、特种船、客滚船、商品车滚装船等细分市场也已建立并发展成熟,各专业船队通过借助集团总公司的统一品牌、统一战略,发挥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优势,国际竞争力渐强。
我国从事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公司由中远集团一家,增长到2008年的180多家,船舶经历了从中远“平乡城”轮不到200标箱到万箱级以上的飞跃。中远集运、中海集运是我国集装箱班轮公司的代表,早已跻身全球班轮公司前10名,航线覆盖整个中国沿海、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波斯湾等全球各主要贸易区域。
为中国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上世纪80年代,全球集装箱航线基本上都被国际资班轮公司控制着。中远发展集装箱运输事业伊始,便将运力提升与调整航线和运行组织工作同步启动、同步发展,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期运行,开辟了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
特别是1988年4月,将香港—美西线集装箱班轮改为周班,受到货主欢迎,国外媒体更是惊呼“中国航运正在大踏步赶了上来”。
1999年,中远集运在中日航线上注入“绿色快航”概念,将航线服务精确到小时,同时推出班期、交货、中转、通信、证书传递、专人服务和货物跟踪保证,真正做到“当天到货、当天超市上架”,为中国外贸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海集运虽然成立时间很晚,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集装箱班轮船队已经跻身世界前十,创造了业界神话。截至2009年8月为止,中海集运船队共计148艘船舶,整体运载能力近50万标箱。其中每艘运载能力逾4000标箱的大型船舶逾71艘,平均船龄只有4.59年,占总运力的84.20%。
2009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外运集团与中国长航集团的重组,中国远洋运输业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承运转向综合物流,全面深入到中国外贸链条。
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上升到8%以上。在逾7%的增长额度中,海运承担了90%左右的运输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海运量的激增,加速了海运运力更新换代的进程,畅行于四大洋、由我国航运企业控制和拥有的30万吨级油轮、散货船和万标箱集装箱船已非罕见。
新中国华诞60年,中国远洋船队已经拥有23万艘货轮,载重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船往来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个港口,远洋运输关系不仅到中国每一个老百姓,更关系到世界诸多国家的民众生活,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有力保障。

❷ 上海港口的发展与变迁

1.交通四通八达
2。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3.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

❸ 上海洋山港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1992年10月 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要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5年8月 提出在洋山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战略构想。
1995年8月、9月 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港址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
1996年9月 根据国务院要求,上海委托十多家中央在沪及上海市的科研、设计、勘查单位,对港址进行论证,开始了艰苦的前期工作。
1997年底 上海已开展了上百个专题的研究论证,基本解决了在洋山建设深水港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
1998年底 编制完成了洋山深水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和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应的专题报告会,全面加快了洋山的前期认证工作。
1999年3月、5月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两次在北京组织召开洋山深水港区港址论证会。会上,上海市向中央有关部门正式提出建设洋山深水港。
1999年8月 国家计委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分宏观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方面对洋山深水港项目进行了审查。
1999年底 由国家计委组织,在上海再次召开专家论证会。这次重要的论证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于在大小洋山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洋山深水港区的宏观经济论证,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无论从国际航运需要,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着眼,在大小洋山的地理位置上建设一个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战略上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000年1月 国家计委又开展了国际咨询,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确认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对建设洋山深水港区明确提出“四个不变”,即大小洋山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洋山深水港区的属地财政税收关系不变、洋山深水港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不变、港区建设吸纳劳动力的优惠政策不变。
2000年11月 国家领导人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作出重要批示,为尽快将上海建设成太平洋西岸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城市之一指明了方向。
2001年2月 国务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1年2月12日 国务院召开总理办公会议,确定了洋山开发工程。
2001年3月10日 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在洋山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2001年3月17日 国家计委对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一期工程立项。
2001年10月 上海最终正式向国家计委递交了累计200万字以上的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已12易其稿。
2002年3月 国家正式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批复意见。
2002年4月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投资、建设主体相继挂牌成立。
2002年5月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通过。
2002年6月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得审查批准;国务院审议通过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新开工报告。
2002年6月26日 洋山深水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深水港一期工程在东海大桥打下第一根桩。
2003年2月25日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港口北围堤全线合拢。
2003年12月10日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桩基完成。

2004年5月21日 东海大桥完成全部桩基。
2004年5月18日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码头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2004年6月26日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陆域形成全部完成。
2005年5月25日 32.5公里的东海大桥实现贯通。

2005年12月10日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竣工并开港投用。

❹ 上海港简介

上海港位于长江来三角洲前缘,居源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❺ 上海港机厂的历史

也是偷来的
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月2日成立,注册地为上海浦东南路3500号。公司现有员工8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8人,管理人员162人。 本公司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交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有限公司与日本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东岸,临近南浦大桥的浦东工业发展区域,享受浦东新区优惠政策。公司在上海厂区拥有一个重件码头和一个230米长的沿江专用码头及3万平方米的总装场地,并在张家港建有20万平方米厂区,拥有长宽各60米的重件码头和8万平方米的总装场地。 本公司延续并扩展了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和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港口,电厂,造船厂,钢厂等,主营业务为设计、制造门座式起重机、散货装船机、散货卸船机、浮式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及重型桥式、龙门式起重机等六大系列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产品,以及生产大型桥梁,建筑钢结构,隧道盾构,脱硫装置及轨道交通等重型机械。 公司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公司宗旨: 真心实意对待客户的每一个需求 脚踏实地实现我们的每一个承诺 锲而不舍追求公司的每一个目标 公司经营理念: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 以诚信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客户成为 我们高质量产品的第一受益人。 公司目标:上海港机--港口发展的支点。 公司全体员工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客商、客户和友好人士前来洽谈、交流、合 长兴岛是宝山的一座美丽岛屿,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远离外界的污染源,生态系统完善,大气清新度维持在一级水平。全岛面积76.32平方公里,被誉为绿色的翡翠,镶嵌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长兴岛前卫农场位于长兴岛中部,占地451.67公顷,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 园内的假山、长廊、盆景园、蒙古村、跑马场、海螺馆、迎宾馆各具特色,颇为诱人。园门东侧有情趣盎然的盆景园圃,西侧为构思巧妙的柑橘文化长廊。每当春末夏初,喷香扑鼻的洁白橘花遍散绿叶之间;深秋季节,金黄色的果实垂挂树枝之上。 长兴岛是有名的“柑橘之乡”,游客既可享受芦荡泛舟、橘园赏橘和采橘的独特乐趣,又能在滩涂上拾贝壳、寻螃蟹,或去江边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美景。垂珠园位于长兴岛先丰村,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园内果园占地1000亩,大多为柑橘,是秋季赏橘、采橘的绝好去处。 桔园处于长兴岛中部,是前卫农场万亩桔园中的一片精品园地,占地200余亩。桔园种有柑、橘、橙、柚四大类60多个品种的一万多株果树,堪称国内柑橘品种之大全,故有“长江第一园”之称。桔园设有品种园、自采园、生产园、丹桔大观、桔文化走廊、观桔亭、蒙古村、海螺馆、盆景园、跑马场等景点和设施。每当春末夏初,喷香扑鼻的白色橘花如雪片似地遍撒在绿叶之间,仿如阳光下的“雪林”;深秋季节,皆为金黄色柑橘硕果所簇拥,树枝随风沙沙摆动,非常具有诱惑感,看着就有压抑不住的采摘冲动。 许多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越冬地,在这一地区及附近的东海滩涂和长江滩涂已记录到115种水禽。包括15种鹭(主要夏候鸟),2种天鹅,5种雁和20种鸭(主要是冬候鸟)。长江口及其附近的滩涂是迁徒 鹬极其重要的驿站,尤其在春天。已记录到54种,包括大多数东亚珍稀或地方种类,如长嘴鹬、红胸鹬、红腰杓鹬,小青脚鹬、孤沙锥、半蹼鹬、细嘴滨鹬和勺嘴鹬。5种鸥在此越冬,包括珍稀的黑嘴鸥。 长兴岛是三岛中距市区最近的一个,仅需半小时航程。长兴岛素有“橘乡”、“净岛”、“长寿岛”之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长兴岛的旅游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景点主要有上海橘园、蒙古村跑马场、垂珠园、上海特技城、先丰度假村、石沙野生动物园、绿岛芦荡迷宫、星岛度假乡村俱乐部等,每到深秋季节,岛上举办的上海柑橘节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乡行政区划,自 2005 年 5 月 18 日起成建制划入崇明县。实行上述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上海发展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三岛”(崇明、长兴、横沙)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三岛”产业结构优势互补,推进崇明生态岛的建设。 长兴乡设有 24 个行政村, 260 个村民小组。其中,渔业村 1 个。总人口 3.6万 人(不包括前卫农场)。岛内有凤凰镇、潘石镇、圆沙镇,其中凤凰镇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岛的中部。长兴岛的功能定位是“海洋装备岛”。

❻ 上海港码头号子的历史发展

唐宋时期,上海地区的主要港口在吴淞江入海口的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后因吴淞江河道淤浅,港口作业逐渐从青龙镇转移到上海浦。1843年11月,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185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1870年后成为中国航运中心。1931年,进出口吨位居世界第7位,成为远东航运中心。
随着旧上海“远东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那些从五湖四海来的包括大件、特大件、笨重和超重的货物,全部压在了码头工人的肩上,码头工人在劳动中迸发出来的号子,是经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劳动的歌声,它是工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受压迫时的呐喊。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革,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辛酸。

❼ 上海港简介!

上海港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二、悠久的港口历史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宝年间,唐朝政府就在这控江襟海处设立镇治,即青龙镇(今青浦县东北,苏州河南岸),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进入宋代后,青龙镇有“江南第一贸易港”的称号。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设市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此后,长江每年大量泥沙迳流而下,使长三角海岸线不断向东伸延,陆域不断增加,河道变迁,约1265年港口易址于上海镇。1404年开拓形成黄浦江后,上海港凭借黄浦江的优良航道而日益壮大。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港于1843年11月17日被迫对外开放。之后,一批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他们任命外籍港务长、划定 “洋船停迫界”、设立殖民武装力量、瓜分港口岸线、建筑码头仓库、走私鸦片、贩卖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19世纪70 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

20 世纪初,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适应了当时船型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解放初的三年恢复期,70年代大建港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上海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黄浦江内新建了张华浜、军工路、共青、朱家门、龙吴五个港区,在长江口南岸建了宝山、罗泾和外高桥港区。此外,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等也各自建了专用码头,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断扩大,对上海市的建设和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洋山保税港区同时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

三、上海港现状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 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

上海港内河港区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

自然条件

崇明岛

气象(1)风况:历年最大风速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雾况:历年平均雾日为25.5天。

(4)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3摄氏度,最低气温—10.3摄氏度。

水文:(1)历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东风沙附近最大涨潮流速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涨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桥

气象:(1)风况:实测最大二分钟平均风速为25.0米/秒。

(2)降雨:历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雾况:历年平均为28天。

(4)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摄氏度,最低气温—9.4摄氏度,平均气温15.7摄氏度。

水文:(1)(以吴淞基面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浅海分潮流。水域内往复流极为典型,实测最大潮2.05米/秒,涨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涨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况:实测最大波高3.20米,风向 。风速25米 系台风浪。

南汇咀:气象

(1):风况: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风速为24.1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

(3)雾况:历年平均为40.3天。

(4)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8摄氏度,最低气温—15.4摄氏度。

水文:(1)历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

(2)流速、流向:最大涨潮流速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

(3)含沙量:涨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波况:以风浪为主,实测最大波高为3.26米。

金山咀:

气象:(1)风况:其最大风速为24,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

(3)雾况:历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3摄氏度。最低气温—10摄氏度。

水文:

(1) 历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

(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断面最大涨潮流速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

(3) 含沙量:涨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

波况:以风浪为主,实测最大波高为3.60米。

❽ 上海港的港口历史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宝年间,唐朝政府就在这控江襟海处设立镇治,即青龙镇(今青浦区东北,苏州河南岸),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
进入宋代后,青龙镇有“江南第一贸易港”的称号。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设市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此后,长江每年大量泥沙迳流而下,使长三角海岸线不断向东伸延,陆域不断增加,河道变迁,约1265年港口易址于上海镇。
1404年开拓形成黄浦江后,上海港凭借黄浦江的优良航道而日益壮大。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港于1843年11月17日被迫对外开放。之后,一批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他们任命外籍港务长、划定 “洋船停迫界”、设立殖民武装力量、瓜分港口岸线、建筑码头仓库、走私鸦片、贩卖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19世纪70 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
20 世纪初,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适应了当时船型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解放初的三年恢复期,70年代大建港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上海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黄浦江内新建了张华浜、军工路、共青、朱家门、龙吴五个港区,在长江口南岸建了宝山、罗泾和外高桥港区。此外,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等也各自建了专用码头,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断扩大,对上海市的建设和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洋山保税港区同时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

❾ 上海港的介绍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中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回部、扼长江答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码头“一哥”地位,2015年前11个月集装箱吞吐量升3.33%至3347万箱。

❿ 上海港是哪它的过去和现在如何发展的有什么意义拜托各位大神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宝年间,唐朝政府就在这控江襟海处设立镇治,即青龙镇(今青浦县东北,苏州河南岸),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进入宋代后,青龙镇有“江南第一贸易港”的称号。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设市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此后,长江每年大量泥沙迳流而下,使长三角海岸线不断向东伸延,陆域不断增加,河道变迁,约1265年港口易址于上海镇。1404年开拓形成黄浦江后,上海港凭借黄浦江的优良航道而日益壮大。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港于1843年11月17日被迫对外开放。之后,一批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他们任命外籍港务长、划定 “洋船停迫界”、设立殖民武装力量、瓜分港口岸线、建筑码头仓库、走私鸦片、贩卖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19世纪70 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 20 世纪初,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适应了当时船型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解放初的三年恢复期,70年代大建港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上海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黄浦江内新建了张华浜、军工路、共青、朱家门、龙吴五个港区,在长江口南岸建了宝山、罗泾和外高桥港区。此外,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等也各自建了专用码头,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断扩大,对上海市的建设和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洋山保税港区同时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 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 上海港内河港区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

阅读全文

与上海港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留学生的外汇 浏览:923
施罗德外汇 浏览:704
每日币读交易所 浏览:203
非法融资和民间融资 浏览:328
浙贷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659
创投企业新三板投资 浏览:5
天治趋势基金如何 浏览:264
海南鑫晟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436
华信信托公司网站 浏览:497
红宝石信托 浏览:759
1910铜期货 浏览:158
身份证理财好不好 浏览:241
北京做交易员 浏览:79
期货期指费率 浏览:464
芒果出行融资 浏览:181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江苏分公司 浏览:372
并购基金信托 浏览:865
能源站融资 浏览:217
e租宝投资的项目 浏览:185
哪家科技创新基金好 浏览: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