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企业经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上实日用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虹(集团)公司和上海惠盛实业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将原上海家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898年,一个伟大公司纷纷诞生的年代,上海家化的前身—香港广生行创立
从广生行到化妆品厂1898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中国陷入一场巨大灾难之中。此时,以产业兴国为理想的民族企业——上海家化前身——香港广生行有限公司诞生了。借助曾获巴拿马奖的著名花露水品牌“双妹”,广生行迅速成为民族化妆品业的领头羊。
1949-1978:从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到家用化学品厂在新中国公私合营改革的浪潮下,由香港广生行上海分公司,历史悠久的中华协记化妆品厂,内地最早的花露水生产商上海明星香水厂以及东方化学工业社强强合并为“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这是“家化”最早的由来。此间推出的“友谊”、“雅霜”两大品牌,成为新中国人最早的护肤品。
1978-1990:独占鳌头的家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化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于1990年,登上了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元,销售额达4.5亿元,利税1.05亿元,位居全国化妆业之首,此间,推出的美加净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品种规格最全、获奖次数最多、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民族化妆品第一品牌,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1991:合资风云1991年上海家化厂被迫拿“露美”、“美加净”两个品牌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建立上海庄臣公司。合资后“露美”、“美加净”即被打入“冷宫”,当年销售额锐减2.5亿元,陷入谷底。失败的合资让上海家化反省民族品牌的战略发展之路。
1992-1995:从庄臣回归上海家化为打造民族品牌,上海家化向庄臣公司回购了“美加净”和“露美”。同时上海家用化学品厂改制为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上海家化进行了意义深远的第二次创业,开始按当时全球领先的市场管理模式推行品牌经理制度,这为家化从一个计划经济下的工厂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具备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6-2000家化集团诞生
1999年1月作为上海工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大举措,上海家化联合公司吸收兼并上海日用化学(集团)公司,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01年,上海家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资本平台的搭建,为家化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多个知名品牌组成了家化品牌部落,分别占据了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其强大研发和品牌实力体现出综合竞争力,使得家化成为唯一能与国际同行展开全方位竞争的本土日化企业。
6国际合作编辑
1985年与法国欧莱雅(L'Oreal)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合作推出“梦巴黎”、“清妃”香水系列产品;
1987年与日本钟纺(Kanebo)株式会社合作生产嘉娜宝Kanebo系列化妆品,并在1995年合资创建上海嘉娜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1992年与美国庄臣(S. C. Johnson)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
1993年与日本狮王(Lion)株式会社建立专有技术合作,开发了“妈妈柠檬”浸洗液和“力克”浴缸清洁剂等家用产品;取得“植物物语”品牌的中国代理;
2004年取得法国科蒂(Coty)化妆品公司旗下阿迪达斯Adidas个人护理品中国生产权和代理经营权;
2004年联合LVMH集团下法国丝芙兰(Sephora)公司,合资设立“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
2011年
与日本花王(Kao)集团就双方开战战略性业务合作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合作协议
2013年
佰草集德国上市,进入德国精品化妆品连锁巨头道格拉斯
2014年
上海家化应用基础研究中心与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前田宪寿教授就自主开发的活性原料的美白功效和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将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
2015年
佰草集在巴黎繁华地段——歌剧院商区开设海外首家专卖店佰草集参加2015年在米兰举行的世博会日本株式会社Regolis总裁滨崎武士先生,应邀加入上海家化研发中心开展合作研发
国际合作
就像真正的伟大没有国界,梦想超越彼此,照耀世间众生。上海家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大胆走向世界,在国际合作中寻觅实现美丽的一切奇迹。
第一次合作始于1987年,这一年家化首度与法国L'Oreal欧莱雅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联袂推出“梦巴黎”和“清妃”香水系列。在与欧莱雅的合作过程中,家化开始逐步学习建设自己的科研体系,将科学概念引入化妆品的开发生产。
同年,家化与日本Kanebo嘉娜宝合作,之后创建了上海嘉娜宝化妆品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嘉娜宝系列化妆品推向市场,并借合作的机会开始学习艺术化生产的观念,对生产过程施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工艺改进。此后,每一个个性鲜明的时代,上海家化都能在国际合作中获得领导中国日化行业的力量,而每一次合作都在预示着上海家化义无反顾的国际化进程。从最初的技术联合到新时代的资本融合,从产品创作到联手经营,从企业间合作到集团间联盟,从携手日化集团到牵手国际巨头,上海家化不断站在国际的视野审视时代,为影响国际时尚,更为民族奇葩绽放于世,不断积蓄着她的力量。
到今天,家化已通过和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零售商Sephora丝芙兰的合作将佰草集品牌推向最高端的化妆品市场。登陆法国后的第一个月在没有任何广告投入的情况之下,佰草集以11个产品的销售名列丝芙兰香榭丽舍旗舰店87个护肤品品牌中的前10名,其主打产品太极泥更在2000多个单品中位居前4名。在登陆法国和荷兰的一年间,佰草集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主打产品太极泥一直是丝芙兰 TOP 5 最受欢迎单品之一。
时间的脚步不会停止,上海家化创造民族神话,建设国际一流日化企业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因为我们的梦想从来不曾也不会改变。
② 上海家化产品青浦那里能买到美加净珍珠霜,现在看到的都是江苏产的
美加净的大部分霜来自江苏产的,和上海产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地域不一样.
③ 上海家化发布什么新战略
近日,在上海家化周年品牌盛典上,上海家化董事长兼CEO张东方分享了对日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并发布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她表示,公司中期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日化行业中型公司,盈利能力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长期发展目标则是成为世界日化行业大型公司。公司将通过 “品牌拓展、精准营销、品类挖掘、渠道创新”四大发展路径实现战略目标。
上海家化于3月20日晚间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 64.8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2%;实现净利润3.90亿元,增长93.95%;扣非净利润 3.31亿元,增长61.69%。
④ 左手六神右手美加净,为什么上海家化却创造不了业绩神话
主要是公司品牌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尤其去年收到疫情的冲击,营收利润双双出现下滑。从上海家化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其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左右,而利润下滑更是大,接近50%的跌幅,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这家家化公司显然后劲不足。有上海家化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业绩的下滑和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去年整个化妆品市场都出现了不小的降幅。而与低迷的财报对应的是,其公司董事长张东方离职,据传,是公司大股东对张东方的业绩并不认可,所以想更换公司董事长。
⑤ 美加净的品牌介绍
“浦东陆家嘴的房子卖得很贵,一平方米数万元,但它们还不算上海的‘楼王’,真正的‘楼王’是华山路一带的老房子。经过修缮,数年前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轻易地以1000万元的超高价出手。”
这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茁为美加净品牌的复兴早就琢磨好的一套说辞。他的这一举例正是为了回应业内复兴老品牌与创立新品牌的争议。他对CBN记者历数过上海家化为了提升美加净所做的诸多努力,例如反复推敲美加净的市场定位等创立于1962年的美加净,是身兼创造中国化妆品市场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定型护手霜等无数光荣的民族品牌。1990年,美加净进入巅峰期,以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的第一品牌,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也接近20%,销售收入为3亿多元。
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外嫁风潮”中,美加净1990年与庄臣合资,至此该商标被束之高阁。
被收购后的第一年,美加净的业绩就一泻千里,惨不忍睹,骤降至600万元。到1994年上海家化忍痛买回美加净时,这一品牌风光不再。在上海家化的等待和犹豫中,又经历了将近10年的徘徊期。
但上海家化面临的还不只是这个问题,美加净存在一个品牌4家不同企业共用的隐患: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洗衣粉类产品、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生产牙膏类产品、上海制皂有限公司生产香皂类产品,上海家化负责美加净化妆品的生产。每一个企业只能生产特定的美加净产品,不能跨类运作。
虽有诸多不利,但上海家化立志于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把既有的品牌维护好,改变“一条腿长(六神)一条腿短(美加净)”的不利局面。
按照该集团内部人士对CBN记者的解释,从经营方面考虑,“复兴”美加净眼下看来最为务实,除去占有绝对份额的护手霜,美加净最适合用来攻入面霜领域的大众市场,前景可观。
寻求市场“盲点”
上海商业信息中心之前发布的“关于上海品牌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众多的上海本土老品牌,不同年代的上海人有着不同的偏好,且呈阶段性差异。诸如上世纪40年代出生者最难忘是光明牌;到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受访者这儿,每每提及的变成上海牌手表;而到了“80后” 的口中,永久牌自行车以及美加净仍最获青睐。
而仍“健在” 的上海品牌中,约六成受访者表示仍在使用中华牙膏、光明、美加净、三枪等品牌。
假设穴位找准,王茁相信市场仍存在机会。
“美加净现在包含两个主要的板块:护手霜和面霜。其中,护手霜的销售实现了全国的战略部署,面霜则在国内部分区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这说明其在‘下沉性’上优势明显。”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十多年来,塑造美加净品牌的失误,我有责任。”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
葛文耀对于曾经“外嫁”过的美加净感情极为深厚,而他的团队也为此付出很多。
从上海家化复兴美加净的策略来看,除了在资源上予以倾斜,在内外环境上提升美加净复兴有理的信心,上海家化的领导层则始终告诫自己从前些年对美加净的闲置经历中痛定思痛。王茁就花费多年用以摸索美加净的发展之路。
王茁曾感慨美加净品牌在价值主张上的无力——因为宝洁等跨国企业在功能诉求上过于强势。
所以现在看来,美加净更要追求差异化发展,强调回归本原。其中的核心,信心为首要因素,其次就是明确的价值主张。
“老品牌并非等于老化了的品牌。”对于复兴美加净这个上海老品牌,王茁信心十足。
在上海家化,美加净的品牌经理8年内换了6个。
前面一个品牌经理还在推“青春无皱”系列产品,希望强调“保养皮肤”的概念,强调“专业”;下一个品牌经理就立刻转向充满活力的美加净“CQ凝水活肤”系列,强调活力和高科技。这就是不适合品牌发展的“品牌经理制度”造成的恶果。在12年的时间里,美加净的品牌经理主要是做产品开发协调工作,奔波于消费者、科研、采购、生产、销售部门之间,做业务的协调和文书的准备,根本没有精力再投入到“战略”上。而实际上,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和营销策略这些“品牌规划”层面的工作,才是品牌经理真正应该做的。
“品牌要素变来变去,6个品牌经理的个性都鲜明地体现在产品策略上。”王茁总结说。每个品牌经理到任都会“挖一口井”,6个品牌经理挖了6口井,却没有一口挖深的。不仅品牌要素把握不住,每个品牌经理还要重新换一个广告公司;重新选定不同风格的模特。
最终,美加净的品牌定位越来越模糊,造成品牌的极不严肃性。“我们太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东西,而去做一些不是创新的创新。”
虽然葛文耀一直认为上海家化给“美加净”这个品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美加净依然具有生命力。美加净的产品销售量依然从1996年的几千万元恢复到1990年的3个亿。当时是美加净销量的巅峰。但是,这些历史资产并没有在上海家化发扬光大。这也是为什么葛文耀提起“美加净”便心有愧疚的原因所在。 “现代营销是‘认知之战’,而非‘产品之战’。如果现在不开始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会让美加净再次错过发展良机。”
2004年11月17日,央视招标前夜。做客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节目的葛文耀对着摄像机,毫不客气地自我检讨。葛文耀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美加净”运营失败“忏悔”。
第二天,上海家化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招标现场,一举以4700多万元竞标了央视两个时段广告。这一举措在上海本地企业中显得十分突出。而在此之前,美加净的“CQ活肤系列”已经开始在央视上展开广告攻势。
上海家化内部员工评价说:“这是‘老大’(葛文耀)偿还美加净的。”
业内人士都知道:美加净成了葛文耀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葛文耀要求上海家化从广告、营销、体制等方面对美加净进行一系列的度身打造,力图让美加净实现从“灰姑娘”向“公主”的转变。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公司董事长葛文耀不止在一个场合提起过“美加净之痛”。对他来说,美加净1990年被庄臣公司收购时候很被动,这和“小护士”有主观的意愿不大一样。而等到1994年美加净再次“回归”上海家化时,1990年在全国占10%的份额已经成了只有6%不到。美加净的品牌一时间被作为化妆品品牌塑造失败的案例。
“美加净”成为葛文耀的一块心病。他从2004年开始对上海家化提出要求“回归日化”。上海家化已经作出决策,将对旗下的几个药厂进行出售。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集中资源,做强日化品牌。同时,上海家化旗下的酒店也有相当一部分利润转为日化品牌的营销费用。
“就是铁了心要把日化品牌做起来。”王茁形容说。在“复兴”计划做出后,上海家化就开始“在自家篮子里扒拉了一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清妃”是针对年龄层次偏大的消费群,不可能普遍推广;“佰草集”是非大众化品牌,个性化发展之路可能更加适合这个品牌;此外,“友谊”品牌太老,很难“激活”。这些品牌都很难承载上海家化打造全国品牌的基本条件。
最终,“美加净”被精挑细选出来,作为上海家化3年规划中“最具升值潜力的品牌”。如果以玉兰油为同类产品
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牌的话,那么美加净可以排到第六、七名的位置。而3年后,上海家化希望将美加净打造成为前三名,就是要达到大宝的市场地位。
美加净复兴机会存在,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发展到理性消费的层面。分析看来,国内日用化妆品品牌地位都还没有完全坐稳,护肤品品牌依然可能随时面临洗牌——这就是美加净面临的发展机遇:当时,玉兰油还没有走进任何人的视野,当时更类似于一个大学生品牌。谁也不会想到玉兰油已经可以支撑起百元以上产品的销售;也没有人会想到旁氏会衰落下去。如果没有联合利华当年的策略调整,玉兰油不会有机会发起攻势,迅速占据“白领”市场。而这些品牌的消费层次都和美加净有类似之处。
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市场因素是,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00多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0多个。而美加净只直接覆盖了中国100多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加净在新区域的扩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护发品牌“舒蕾”的优势在于终端销售渠道;“奥妮”洗发香波的优势在广告轰炸;纳爱斯则是低价加广告的策略。但是现在看来,由于没有掌控好“风险控制”,这些曾经辉煌的品牌都从市场的巅峰跌落了下来。上海家化认为,其一直没有放松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资金”、“成本”和“机制”上。上海家化认为其资金十分规范,所有的资金不可能被用来炒期货之类“擦边球”的做法;由于对国际原材料的严密监控,所以成本上会有控制,不会冒着0.10元、0.20元的低利润风险打市场;销售政策不主张经销商承包制,而是进行严格的价格控制,这也是为了避免经销商因为承包美加净的销售,从而“快速致富”,而又极可能产生的“全部歇火”的情况发生。在王茁看来,只要保持这些优势,再实现品牌营销的突破,“复兴”美加净的前景十分乐观。
⑥ 关于上海家化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制造的原料肯定是有区别的。每一个公司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单一化,而是希望多元化。。像飘柔、海风丝、都是同一个公司,产品也是有不同之处。。
⑦ 上海家化有限公司:美加净品牌案例分析
关注中,很不错的问题。
⑧ 上海家化的前身是什么
上海家化的前身:香港广生行
百年家化
1898年,一个伟大公司纷纷诞生的年代,上海家化的前身-香港广生行创立。
1、家化前身:从广生行到化妆品厂
1898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中国陷入一场巨大灾 上海家化
难之中。此时,以产业兴国为理想的民族企业-- 上海家化前身--香港广生行有限公司诞生了。借助曾获巴拿马奖的著名花露水品牌“双妹”,广生行迅速成为民族化妆品业的领头羊。
2、1949-1978:转型
在新中国公私合营改革的浪潮下,由香港广生行上海分公司,历史悠久的中华协记化妆品厂, 内地最早的花露水生产商上海明星香水厂以及东方化学工业社强强合并为“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这是“家化”最早的由来。 此间推出的“友谊”、“雅霜”两大品牌,成为新中国人最早的护肤品。
3、1978-1990:独占熬头的家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化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于1990年,登上了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元,销售额达4.5亿元,利税1.05亿元,位居全国化妆业之首,此间,推出的美加净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品种规格最全、获奖次数最多、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民族化妆品第一品牌,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4、1991:合资风云
上海家化
1991年上海家化厂被迫拿“露美”、“美加净”两个品牌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建立上海庄臣公司。 合资后“露美”、“美加净”即被打入“冷宫”,当年销售额锐减2.5亿元,陷入谷底。 失败的合资让上海家化反省民族品牌的战略发展之路。
5、1992-1995:从庄臣回归上海家化
为打造民族品牌,上海家化向庄臣公司回购了“美加净”和“露美”。同时上海家用化学品厂改制为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上海家化进行了意义深远的第二次创业,开始按当时全球领先的市场管理模式推行品牌经理制度,这为家化从一个计划经济下的工厂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具备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6、1996-2000
家化集团诞生
7、1999年1月
作为上海工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大举措,上海家化联合公司吸收兼并上海日用化学(集团)公司,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8、2001年: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001年,上海家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资本平台的搭建,为家化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多个知名品牌组成了家化品牌部落,分别占据了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其强大研发和品牌实力体现出综合竞争力,使得家化成为唯一能与国际同行展开全方位竞争的本土日化企业。
⑨ 美加净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的卖点价位及特色如何
美加净是针对大众生产的日常护肤用品品牌。其特色是没有刺激性和价格实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