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九十年代股市回忆

九十年代股市回忆

发布时间:2021-07-19 00:43:17

A.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作者,投机大师爱德温李费佛为何自杀

作者埃德温·勒费弗(Edwin Lefèvre)在1922年以拉瑞·利文斯顿之名描写杰西·利弗莫尔股市生涯的大起大落,连载于《星期六晚间邮报》

到1930年的时候,情况发生变化。不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管他的脑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杰西开始有些玩不转了。或许是因为家事的干扰?妻子因为他的不忠,正在闹离婚。或许像一些伟大的体育明星,他们的体育生涯中总有个巅峰,一旦他们走过了,下坡就非常的快了。究竟什么原因,谁知道呢。总之,杰西突然之间变成了进入冬眠状态的昏昏沉沉的大熊了。
到1931年底,他财产的半数不见了。
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见了。
杰西在一些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差不多相同,可是现在,他做这些生意却不灵了。
这时候,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卖空的规则作了许多修改。在这以前,那规则是"买方得多留神",而这时已变成"卖方得多留神"了。杰西过去专做卖空生意,新规则对他有了诸多限制,对他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到了1934年,杰西已成为一名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的,疯疯癫癫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他变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头破血流。他成为他以前敌手们鹰嘴啄食的一块肉。这块肉终于被啄食光了。
杰西穷困潦倒,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理,杰西欠下的债务达226万美元。而他剩下的钱,只有18.4美元。
杰西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进了到处透风的公寓。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没有了,豪华住宅和别墅、游泳池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仆人没有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为了苦度光阴,1940年杰西出版了《怎样做股市生意》一书。但是这本书出得太晚了。在他一帆风顺的年代,这本书肯定会卖得上百万美元。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输家。为出版这本书,他东奔西走,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出这本书实在是一场惨败。
杰西像个赌输了的赌徒,有时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厅转转。交易大厅里照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样的大赢家,满面春风得意扬扬,也看到了一些输家满脸沮丧。有的以前被他玩惨了的炒股者,见到他会挖苦他一句:"喂,杰西,你今天又抛了几百万?"
194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房东又来找杰西逼讨房租。他喝下仅剩的半瓶威士忌,从寓所溜了出来。他在大街上转悠着,望着大街上往来穿梭的豪华汽车,望着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望着街边伸手乞讨的乞丐,他长叹一口气说:"他妈的!这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它永远只属于富人。"
杰西走进一家大旅馆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终年63岁。
他留下的遗书写道:"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B. 股票作手回忆录:我是如何在半个月里输掉30个亿

2015年8月10日,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一栋别墅楼里,刘杰行动迟缓地翻出房产证,准备变卖他的家产。窗外透析出的阳光,折射在他身上,显示出这样一出场景:一张皱纹纵横的脸上写满倦意,白了大半的头发也似乎在诉说岁月的无情。
从一名普通新闻记者做起,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投身股市,一路沉浮跌荡,暴富破产,终在2007到2008的一年里,实现了三十多亿的财富。岂料今年五月底,股市暴跌到六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位亿万富豪却将这三十多亿败得精光,并欠下2000多万的外债,如今需要靠变卖房产来偿还他所欠下的债务。
股市的跌宕起伏,仍在继续;而这位曾经的强者,却再也没有力量走下去。
强者的游戏1992年5月21日,是刘杰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1.08%]收盘于1266点,一天之内狂涨105%。在不到两年前的(1990年)12月19日,刘杰把在报社积蓄了6年的5万块全部买入了上交所仅有的8支挂牌股票。这表明在这一天,不计算每支股票各自盈亏,刘杰将收获10万余元的硕果。一年多挣了从前六年的钱,这让刘杰感觉眩晕与难以置信;“天降馅饼”一般的惊喜,也让他有些难以自处。而新闻记者的理性,则让他迅速做出判断:卖掉所有上涨股票。云诡波谲,涨跌难测,这是股市历来的属性;见好就收,是唯一顺应市场发展之举。
卖掉了所有上涨的股票,刘杰获利近20万。交清其余下跌股票的保证金,忆苦思甜,刘杰久久难以平静。
几年前,以“杨百万”为首的投机分子倒卖国库证券、有价证券及倒买倒卖邮票,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响当当的人物,这让刘杰又馋涎,又羡慕。在当时,安分守己的刘杰,厌倦了枯燥工作的波澜不惊,却也不敢轻易将积蓄拿来冒险——这也是当时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利用中外国度信息高度不对称,进行市场投机倒把,或许会让自己名利加身,但更可能让自己倾家荡产。它是属于强者的游戏。
而上交所8支股票的诞生,就不一样了。当时,股票在中国是一个混沌初开的资本市场,倒卖国库券等赚黑心钱的内幕丑闻已被曝光,按照历史发展秩序,这预示着炒股将是一次充满活力的金融变革。
杨怀定的果敢,赚得富甲一方,成为“杨百万”,早将刘杰的心戚戚焉涤荡无存;错过了曾经的契机,面对新的资本诱惑,刘杰更不甘再次缺席。做新闻的明锐与果决的判断,终于兑现成了他这次理想与行为的双重胜利。
到1992年,资本市场上的股票越来越多,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1年7月3日开业。这是个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美妙前景,初尝甜蜜收获滋味的刘杰开始飘飘然,不安于室的斗兽之心终于战胜安分守己。他辞去了记者工作,除了生活开销,他将所有资本全部投入股票的买入。
就这样,刘杰通过不断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实现滚雪球一般的财富增长,资产迅速积累超过百万,成为“刘百万”;如果不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或许刘杰会认为,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都被他玩弄掌中。
偶像效应在为期2年的金融风暴摧残震荡下,东南亚及香港都陷入罹难般的经济衰退,中国却因为经济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在这场灾难下逃过一劫。不幸的是,刘杰却没逃过:他购买了香港恒生,因为香港要在当年回归,他以为历史会再次给予他财富的宠幸。
截止1998年8月初,恒生指数一路跌至6600多点,若不是大陆几支股票的勉力支撑,刘杰将会倾家荡产,并欠下一屁股债。他终于明白:历史就是另一个股市,并非那么循规蹈矩,那么有迹可循。这个强者开始变得胆小,一千次胜利的虚荣心膨胀,也不足以抵消这次失败带给他的胆战心惊。他开始退出了股市风云的龙争虎斗,沉淀下来观察行情与阅读股票书籍。在这期间,他知道了华尔街神话人物:杰西·利弗莫尔。
“一生的伟大,一身的疯狂”,十个字道尽了这位股市天才数次暴富、破产的传奇人生;而他身上最具传奇性的闪光点,便是每次股市大崩溃之后,他成了唯一赚钱的人:从1907年赚100多万美元,到1929年超过1亿,每次华尔街遍地哀鸿日,便是这位投机者洗劫屠城时。而这其中的奥秘,完全在于两个字:卖空。
卖空——靠交保证金来卖出利润高于保证金90%的不存在的股票,在此之后再买回,从而抵消买卖——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方式,再一次点燃了刘杰狼一样的如炬眼光。他开始明白除了国库券、邮票,资本市场的任何交易都能投机倒把。他决定做回强者,继续玩这盘远远没有完结的游戏。
2000年的美国科技股泡沫,很快实现了刘杰的第一次卖空计划。被高估的雅虎、亚马逊等科技网站的泡沫,最终都成为这位投机者的囊中财富。美国骗局被拆穿,收获物质财富的同时,他又收获了另一个股市精神偶像:沃伦·巴菲特。
1940年,杰西·利弗莫尔因在1931到1933年之间悖逆市场规律,落得自杀的结局;巴菲特则不一样。从1956年成立投资公司开始,这位股市神话人物无一败局,其关键在于:巴菲特是一个有价值投资原则的人。他的原则,是大量买入被市场严重低估、稳定而具有长远前景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直到这家公司发展的动力消失为止。
至此,刘杰的股市战略布局已然形成:左手买,右手卖,一退一进。一边效仿巴菲特,大量买入低价潜力股;一边效仿杰西,卖空泡沫大的股票。无论进退,无论股灾或盛景,他都将成为受益者。
而后面几年的两次大事件,都应证了偶像效应的正确性。2003年,他买了中石化,这支股,他一直持到了2007年。这一年,中石化已由2003年的2元涨到了16元,后来几个月直接超过29元。他依靠这一支股票,赚了1400%。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价暴跌。刘杰在股市下滑中不断卖空高价股票,当99%以上的人都陷在叫苦不迭中,刘杰银行卡的数字却成倍递增。
一次“三年不鸣”,一次市场投机,刘杰赚了三十多个亿,俨然成为中国版“华尔街的贼”。只不过,普通的贼都是昼伏夜出,而他则招摇过市。他太强大了,强大到虚荣心爆棚,强大到他自以为能操控中国股票市场。
权力的终结刘杰的性格,相对于巴菲特,更像杰西。他们都有狼的贪婪。其实贪婪更符合人性。从街头褴褛,到办公室的稳定,再到坐拥过亿的财富,再加上日益娴熟与丰富的经验积累,那么,这个人还会是一个知足的人吗?恐怕有一点这样的想法,也会觉得羞愧吧。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直持续到2015年初。这一次的阵痛与震荡,股市一直在地平线上下不到一厘米处波动。而就在这几年里,刘杰出手了。因为没有可卖空的好股,他把90%的资产全部压在了低价A股上,放长线钓大鱼。
时间最终没有辜负他的苦心孤诣,近7年后的(2015年)5月27日,这一天,成了全中国A股股民的狂欢,30多位股民成为了亿万富豪,刘杰也位列其中——如果他的贪婪不被放大,如果他能见好就收。
当天夜晚,刘杰辗转难眠。他又把美好愿景寄托给了历史的规律,他想:按照历史发展,股市很有可能继续上涨……对的,一定会涨!然而第二天,他收到的,却是天要收他的一纸裁决。
28号,股市暴跌突至,500多支跌停股中,竟有超过一半是刘杰所持股。上天并没有给他苦苦等待后的“应有回馈”,上天只是延迟了对他的惩罚与死期。
除开200多支跌停股,其余下跌的2000多支A股中,也包含了刘杰的一大半。刘杰开始无比恐慌、不甘心甚至失心疯。一阵内心挣扎后,他决定继续观察走势,他要玩这最后一把游戏,是生是死,就在这最后一把。
但从之后的股票走势可以看出,老天不愿再给他机会,不愿再姑息这个金融市场破坏者。从28号开始,股市下跌一直不曾停过,刘杰的股票也戏剧性地滑得最快,刘杰也戏剧性地在银行与交易所疲于奔命——他的所有资产都砸入了跌破买入价的股票,而这些股票还在持续下跌。
借了几百万填坑,刘杰的朋友也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再填剩余的坑,刘杰破产了,这次,是真的倾家荡产了。这最后一把游戏中,他终于丧失了一切:权力、财富、神话缔造、不可一世,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7月的一天,途经上交所大厅外,刘杰目光游离,眼神涣散,他终于失去了狼的贪婪。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兵不血刃攻城拔寨,换来的却是满目凄凉?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历史为何总是出人意料,让人捉摸不透?
他想不明白:其实哪儿来那么多兵不血刃,屠城的背后,早已聚集了无数群起而攻的目光。历史也并非不无规律,它的规律是公正:欠下的血债,必定要用更多鲜血来偿还。
尾声:东山再起再次见刘杰,是五天以后(8月15日)。上海的三座别墅早已被他变卖抵债,如今他租在一个破旧宾馆里,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书桌,再无其它像样的东西。
此时他正坐在宾馆大厅,捧着一本雷蒙德的《东山再起》在看。可能正看到精彩处,他的眼里又放出了光。不愿打扰他的生活宁静,我进去后,又退出来,便匆匆离开了。

C. 中国股市的810事件是什么

回首“810”惊心动魄 看中国股市疯狂岁月2008年10月06日 15:29凤凰网专稿

刘芳:如今我还时不时能听到有人抱怨中国股市被人操控。但以今天中国股市的盘子操控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我也经常听人说中国股市就像坐过山车,但如果你觉得10%涨停板跌停板的情况像过山车?那一天暴涨105%算怎样?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曾经造就过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曾经让多少人从梦中惊醒看到残酷的现实。1992年8月,一种叫做股票认购证的玩意吸引了上百万人的注意。很多做着发财梦的人们在深圳四处向亲戚朋友借身份证,争着购买这种新潮玩意。当抽签表全部售完的时候,人们发现网点前炒卖认购表的情况相当普遍,100元一张的表被炒到300到500,紧接着银行又发公告称将表格回收期延长到8月11日。很多人开始质疑,愤怒,深圳的秩序也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混乱起来。1992年的8月10号,810事件,惊心动魄,也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改变。

解说:8月10晚,很多没有买到新股抽签表的股民,愤怒地聚集到深圳市政府门口,要求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事人李春瑜:“810”大家为什么会闹事,因为你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我们去闹事,假如我是最早去排队的,我是排了三天三夜,我愿意承受这三天三夜的疲劳,或者说时间啊,精力耗在里面,我愿意去承担,我就能享受,我就是能最快的领到抽签表的那个人,我就有机率去领到抽签表,可是我不是啊,我去排了三天三个晚上,但是最后一天我挤不过人家,原来本来有一百张抽签表,我是九十个人,第九十个人,我是可以领得到的,因为你腐败,因为你暗箱操作,你当天只拿出五十张抽签表出来,我就没有这个机会,本来这个机会是我的,因为你的监管不测,监管不当,你的管理的不好,你的腐败的问题,使我没有了这个机会,那我就不愿意干了,我有抽签表我抽到了股票,股票跌了是我的风险,我承担,赚了是我的收益,我享受,但是之前的因为你的发行制度不透明,你不公开你不公正,你不公平,我不行,我肯定就不干了,我会不干,群众也都是这样想的嘛,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买不到认购证,然后又排了这么长的队,千里迢迢的,然后这里边又发现了隐私舞弊的,这些人肯定会不满。

解说:事态很快恶化,少数人开始使用暴力,砸汽车,砸摩托,攻击执勤警察。危机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第二年新股发行额度提前调用,连夜加印5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兑换券,一张兑换券换10张抽签表。并且公开表态,决不姑息舞弊行为,如有发现立即追究领导责任。

当事人刘勘:那么当天晚上深圳市决定,政府增发500万的认购券,使这个市场暂时平息,但是到了11号的晚上,当时的市长叫郑良玉,这样发表电视讲话,这些参加认购证的人要识大体,顾大局,要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是市场上有好利的,截流认购证的,有关的单位,个人一定要彻查

刘芳:8月10号晚上11点,深圳市长助理亲自出面,宣布了深圳市政府的5项通告,包括增发认购表等等。但聚集的人群仍然不肯散去,直到最终发生冲突。虽然后来810风波中的舞弊行为被查的水落石出,查出十多万内部截流私买抽签表的情况,但事件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股市。深圳股指从8月10日的310高点4天内就跌到285点;上海股指更是在8月10号后的2天内跌了19%,而且沪深股市从此元气大伤。很多从来没有经历过股市起伏的人们错讹不已。我记得今年早前中国总理温说过,股市有风险这个事情,人们从道理上都明白,只是情感上接受不了。这种情况是在中国股市发展了18年后的今天,90年代初的那个时代,没有几个人在入市前就懂得股市有风险。

解说:1992年10月底,也就是“810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内地最高证券管理权利机关,负责证券市场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记者:“810事件”对今后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当事人李春瑜:我觉得它的经验是什么就是,证券市场一定要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石,你要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你如果失去这个基石的话,群众就会有意见,投资人就会用脚投票,他就不参与这个市场了,甚至会有更过激的行为,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发生后呢,假如是一个管理层有失误的话,我觉得在那个年代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去原谅的,不能原谅的是你有这个经验教训,你没有去弥补这个缺陷,你这个腐败问题发过一次可以原谅,如果发生二次三次,我觉得这个是没办法去原谅的,没有经验可以去累积,可以去学习,我们可以看到,“810事件”之后呢,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股票发行制度,是不断的在完善之中,我们后来没有再有这样的事件,这个就很难得,这个也是一个很积极的事情,假如没有那次去刺激监管层去重视这个事情,也许以后还会有相关的一些,比如说制度的缺陷啊,比如说腐败的问题啊,也许会有,我想很多制度的完善都靠一些事件去推动它的。

所以讲“810”这种事件,它是有一个双面性的。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阶段的必然的产物。这种对中国市场的崛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就能感觉到,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间,都会出现一次资产的裂变。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资本裂变的信号,也就是说大家对于股份制的改造、发展,一种新的生产了发展方式形成了。这在中国来讲,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执行了几十年的时候,这种来讲,变革是革命性的。因为中国的崛起,就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崛起,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少不了资本市场。

刘芳:18年并不是多长的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中国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国家,特别是自从1978年后的30年,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忙,经济快速发展,股市不断的改革,我想如果我们不停下脚步,回顾一下过去的足迹,我想我们很容易在疯狂的运转中迷失了方向。对于中国股市来说“810”可能是痛苦的记忆,但假如没有“810”,中国的股市可能还会多走那些曲折?18年后的今天,回首过去那个刚刚诞生的股票市场,那个时候人们的天真,疯狂,简直是恍如隔世。这意味着,18年后,我们也会笑着回忆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

D. 中国的股市几年一个轮回

明年十一以前不会有凌厉的上升趋势只会出现反弹.
理由:大盘必须接近主力最底成本,才会止稳,从月线看,主力在4800以上就开始拉高出货了,时间就是07年8月.主力最低成本在3000~2500这个区间,只有逼近这个位置,主力才考虑进场做反弹,但是不是上升行情,就是反弹对待,只有反弹后在次碰到4800附近,是否能够有效的站稳30周均线,才能判断是不是新的上升趋势,(盘面上会产生新的热点),如果不能有效的站稳30周均线,那就是主力,不看好后市熊市开始,再次下跌,2500必破.
想想2年的牛市已经能够涨了很多了.7.65倍,个股涨10倍以上的很多了,不要想有什么10的牛市,主力也是以获利,为目地的.
08年就是下跌趋势,中途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不要反弹一来,就认为新的行情来了那是不成熟的表现.回忆这个牛市,是怎样启动的,启动的原因是什么,最宗达到什么目的,我理解2年的牛市,市场大量的融资,发行大盘股,法人股减持,这都需要资金,试想一下,要是在熊市能发这么多大盘股么?肯定不能,每发一个就会很快的跌破发行价的,那就达不到融资的目的.所以必须发动一个很大的行情,为融资铺平道路.
现在该发的基本都发完了,股票也涨了很高了.主力没有理由不出局兑现,想想<中国石油>48元,是谁在买,是散民.最后买单的都是散民.
以上个人看法,谨慎采纳

E. 股票操盘手回忆录为什么不推荐大家看《股票操盘手回忆

为什么不推荐大家看《股票操盘手回忆录》

在我给实战水席的学员推荐的课外书目中,独独没有鼎鼎大名的《股票操盘手回忆录》(杰西·利文摩尔著),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本理念上有很大缺陷的书,因为他的作者最后是自杀的。

先来看一下附录:
一九二三年,在美国芝加哥的海滨大饭店(Edgewater Beach Hotel)举行一次世界性重大的金融会议,出席的人员中有九位是当代执牛耳的财阀,也是成功的财经巨头。
第一位是世界最大钢铁公司董事长查理.雪伯(Charles Schwab)、
第二位是世界最大通用事业公司董事长撒母耳.印述(Samuel Insull)、
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煤气公司董事长豪尔.贺布逊(Howard Hospson)、
第四位是世界最大粮食公司董事长阿萨.卡顿(Arthur Cutten)、
第五位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理察.威尼(Richard Whitney)、
第六位是美国阁员之一的阿尔巴.佛耳(Albert Fall)、
第七位是世界最大独营公司总经理利恩.费拉沙(Leon Fraser)、
第八位是纽约华尔街大财阀之一的杰西·利文摩尔 (Jesse Livermore)、
第九位是国际银行总经理利恩.库鲁根(Leon Kruegen)。
他们九位金融界的巨头,几乎可以左右整个世界的经济市场,每一位都是家财万贯,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吧!
结果恰恰相反!他们都懂得「如何赚取钱财」,却不懂得「如何获得生命」。
经过廿六年之后,追踪调查他们的晚年下场真是何等悲惨!

第一位-查理.雪伯(Charles Schwab):家财破产,负债累累,抑郁而死。
第二位-撒母耳.印述(Samuel Insull):逃避审判,流亡国外,犯案而死。
第三位-豪尔.贺布逊(Howard Hospson):患了神经病,被关在疯人病院中。
第四位-阿萨.卡顿(Arthur Cutten):家财破产,贫死海外。
第五位-理察.威尼(Richard Whitney):从猩猩监狱释放,死于家中
第六位-阿尔巴.佛耳(Albert Fall):从监狱释放,死于家中。
第七位-利恩.费拉沙(Leon Fraser):自杀身亡。
第八位-杰西·利文摩尔(Jesse Livermore):自杀身亡。
第九位-利恩.库鲁根(Leon Kruegen):自杀身亡。

杰西·利文摩尔说: 「华尔街永不改变,钱袋会变,投机者会变,股票会变,但华尔街永不改变,因为人性永不改变。」他自己克服不了人性的弱点,一而再、再而三的暴富和破产,最后自杀。

从巅峰跌落谷底 杰西在赚了一大笔钱后,又在策划另一场“大屠杀”了。1929年10月份来到了。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价格狂跌,头一场“爆炸”把股市炸得粉身碎骨。10月29日,股市依然狂跌不止,第二场“爆炸”把股市炸得寿终正寝。许许多多的股票持有者眼睁睁看着手中的证券成了废纸,财富随着股市的惨跌化为乌有。可是,杰西这个股市的投机家,和少数几个人一样,早已脱手了,他正幸灾乐祸地喝他的香槟酒。杰西拥有的财富足够他挥霍好几辈子。但他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仍然不肯歇手,继续在股市上弄潮,乐此不疲。不幸的是,杰西的好运已经过去了。到1930年的时候,情况发生变化。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杰西开始有些玩不转了。或许是因为家事的干扰?妻子因为他的不忠,正在闹离婚;或许像一些伟大的体育明星,他们的体育生涯中总有个巅峰,一旦走过了,下坡就变得非常快。总之,杰西突然之间变成了进入冬眠状态的昏昏沉沉的“大熊”。到1931年底,他损失了一半财产。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财产也不见了。杰西在一些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差不多,可是现在,他做这些生意却不灵了。这时候,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卖空的规则做了许多修改。在这以前,那规则是“买方得多留神”,而这时已变成“卖方得多留神”了。杰西过去专做卖空生意,新规则对他有了诸多限制,对他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到了1934年,杰西已成为一名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疯疯癫癫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他变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头破血流。他成为他以前敌手们鹰嘴啄食的一块肉。这块肉终于被啄食光了。杰西穷困潦倒,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理,杰西欠下的债务达226万美元。而他剩下的钱,只有18.4美元。杰西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进了到处透风的公寓。劳斯莱斯轿车没有了,豪华住宅、别墅、游泳池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仆人没有了,一切都烟消云散。杰西像个赌输了的赌徒,有时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厅转转。交易大厅里照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样的大赢家,满面春风得意扬扬,也看到了一些输家满脸沮丧。有的以前被他玩惨了的炒股者见到他会挖苦他一句:“喂,杰西,你今天又抛了几百万?” 194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房东又来找杰西逼讨房租。他喝下仅剩的半瓶威士忌,从寓所溜了出来。他在大街上转悠着,望着大街上往来穿梭的豪华汽车,望着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望着街边伸手乞讨的乞丐,他长叹一口气。杰西走进一家大旅馆(Sherry Netherland Hotels)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留下的遗书中写道:“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来源/金库网豆瓣网博客大巴) 编辑:贺洁 美编:王媛

最传奇的操盘手:杰西•利文摩尔
BWCHINESE中文网 2011-11-01 星期二

从1892年到1940年,杰西•利文摩尔投入股票操作长达48年。这么多年的投资经验,历经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惊人的财富,他发展出自身的操作获利策略。
BWCHINESE中文网讯,杰西•罗利斯通•利文摩尔(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是20世纪最著名的操盘手之一。很少有人能够像利文摩尔那样迅速地集聚财富又迅速地失去财富。
据国外媒体报道,杰西•利文摩尔说:“华尔街不曾变过。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变。”如同电影华尔街所描述的,华尔街从来没有变过,因为人性始终贪婪,历史总是不断地循环发生!
从1892年到1940年,杰西•利文摩尔投入股票操作长达48年。这么多年的投资经验,历经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惊人的财富,他发展出自身的操作获利策略。
15岁深入研究股型态和价格变化
1877年7月26日,杰西•利文摩尔生于麻州,父亲在新英格兰务农为生。利文摩尔从小课业表现优异,1年内可以完成3年的学业,但是由于家境贫困,父亲要他辍学,分担家中经济责任。13岁的利文摩尔带着母亲提供的5美元,毅然离家启程前往波士顿。他在潘伟伯公司(Payne Webber)担任抄写黑板的小弟,工资微薄,每个星期才领6美元。
潘伟伯聘有行情收报员,坐在营业厅,行情收报机的股票报价一进来,就得尽快扯开嗓门大喊。利文摩尔的新工作,是一听到报价喊出,赶紧将数字抄写在大黑板上。他趁上班之利,记住各种股票的价格和代号并且研读股市行情,紧盯着行情报价。他也开始作笔记,把工作时抄到的数字记录下来,而且很快就发现,里面有一些型态的变化。他在笔记本里记下几千笔的价格变动,深入的埋首研究,寻找那些特殊的型态。在利文摩尔15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深入研究股票型态和价格之间的变化。
“华尔街大空头”呼风唤雨
他投资生涯的第一场交易,是和朋友一起集资。他们凑了5美元,买百灵顿(Burlington)的股票,因为利文摩尔的朋友认为这支股票会涨。他们在一家空壳证券商(注:空壳证券商是指未登记的证券经纪商,利用客户的资金,投机性买卖股票和商品,或者接受客户下单买卖,却未透过交易所进行交易)下单买卖。投资百灵顿之前,利文摩尔研究了它最近的股价型态,相信价格一定上涨。最后,他在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买卖股票,并且最后分到3.12美元的利润。
16岁时,靠交易股票赚到的钱,已经多于公司给他的工资。等到赚进1,000美元,他辞掉工作,专心在空壳证券商交易股票。20岁的时候,波士顿和纽约两地的空壳证券商都下达禁止令,不准他进场买卖。而他将战场转移到纽约,并且赚进1万美元,但是之后尝到苦头,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将所赚取的利润,完全赔掉。1906年,股市多头格局难以持续维持,利文摩尔开始布局空单交易,来年的股市大崩盘,让他在3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百万富翁,并曾在一天之内轧平和回补空头部位,就赚取了300万美元利益。
1907年10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大亨摩根(J.P. Morgan)挹注必要的流动性到市场,试图维持市场继续运转,把华尔街从接近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摩根甚至亲自直接向利文摩尔致意,请他停止放空,告诉利文摩尔恐怕整个股票市场即将被摧毁。连在金融圈赫赫有名的摩根,也承认利文摩尔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能力,可见利文摩尔在当时华尔街的名声和影响力已达到难以撼动的地位,并且赢得“华尔街大空头”(The Great Bear of Wall Street)的称号!
举枪自尽、传奇画下休止符
1908年,利文摩尔听从期货大王托马斯的建议开始做多棉花交易,但是他的棉花多头部位损失惨重,赔掉以前获利交易赚进的几百万美元,他违反了自身操作的原则,轻易的听信他人之言论。他也违背迅速认赔出场的守则,继续死抱赔钱的部位。随后利文摩尔花了数年的时间,操作才恢复获利,但是随后又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积欠债权人高达100万美元以上,迫使他宣告第三度破产。
1917年利文摩尔在市场上多次操作都告捷,开始偿还以前积欠的所有债务,且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地位。1928年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文摩尔一路作多,获利可观。接着他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1929年,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位,改为逢涨必卖。他也认为市场涨势已经到了末端。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先的喷出走势,市场已发出崩盘在即的预警讯号。那时的领先股已经停止再创新高价,走势迟滞不前。利文摩尔开始往空方布局,1929年股市大崩盘,利文摩尔也登上更高的巅峰,在随后的大崩盘中,累积赚取超过1亿美元,而当时的美国1年税收仅42亿美元!
利文摩尔虽然赚得巨额财富,却要面对许多私人问题带来的挑战。他历经婚姻不顺,前妻将他的财产挥霍一空,又在一次酒醉后,对长子开枪,造成长子残废,都带给他极大的压力与内心的折磨。1930年代,他在操作上的收获,不如从前,因此对自己遭遇的问题更加灰心丧意。1934年,他再度声请破产,并且患有深度抑郁症,他的儿子说服他写书,藉此鼓舞情绪。1940年3月,利文摩尔所著的《股票作手杰西•利文摩尔操盘术》正式出版。这本书卖得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对股票市场缺乏动力。新书出版后没几个月,1940年11月28日,他在饭店用晚餐时,留下遗书给第三任妻子,然后在洗手间举枪自杀,结束传奇的一生。

看一下利文莫尔的炒股经验20条,看似经典,但隐含杀机:(我粗浅的点评)
1、买卖任何股票或商品要能真正赚到钱,必须一开始进场就获利才行。
(一进场就获利说明这个股票和你共振,但一进场获利并不能保证你能最终赚到钱。迷信这个心理暗示,就会埋下失败根源。)
2、假如你的第一笔交易已经让你蒙受损失,再做第二笔交易不过是有勇无谋。
(一开始就买错,说明不合拍,不可补仓。看准了,再做。若再做再错,要远离。不可强求。)
3、不要在同一时间内介入太多股票,几档股票要比一大堆股票容易照顾。
(如果你重仓一个股,必定导致喜好心,容易犯浑,无法执行纪律,重仓是操盘中最大的陷阱,不可不慎。)
4、除非你确知你的交易结果无碍你的财务安全,否则不要出手交易。
(说得好听,很难做到。否则,利文莫尔,怎么会屡次破产。克服人性的弱点的措施,要落实。)
5、股票越过“关键点”之后若不能展现出应有的表现,即应视之为必须要留意的危险信号。
(该涨不涨,理应看跌。但重仓之下,你还能警觉吗?如何落实自己留意危险信号呢?)
6、专注在最强势的产业类股,并且从这些产业类股中找出最强势的股票。
(这一条,完全同意。但专注,而不执着。最强的,转眼就成了最弱。)
7、必须迅速斩断损失并且让获利乘势往前行。
(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但具体怎么做到呢?不要停留在口头的认识上,必须在行动上切实做到。这就是幽灵法则:1、小亏善输。2、做对加仓。)
8、假如你损失50%,那么你必须获利100%才能扳平。
(5%、10%都不应该允许亏,竟然还允许亏50%,完全失控。)
9、市场永远不会错,个人意见则经常都是错的。
(市场没有对错,只有趋势,个人必须有洞察和远见,然后配合操作上顺势,不逆势操作。)
10、类股走势是交易时机的判断:股票不会单独行动。
(股票联动,是趋势的验证。)
11、永远都要留意自己的情绪:赢的时候不要太自信,输的时候也不要太过沮丧。
(当你意识到自信和沮丧,你已经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了。自信的时候你提醒自己不要太自信,有用吗?沮丧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太过沮丧,有用吗?毫无用处。正确的是,不应该有情绪,只有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标准。)
12、成功的投资人不会随时在市场上投资,许多时候应该手握现金。
(是啊。你做到了吗?机会面前,欲望驱使,你熬得住吗?难难难!能空仓,才算会炒股。)
13、股市投机客有时会犯错,当犯错时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违反自己的原则。
(犯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关键是马上纠错。错误和正确是一体两面。当下决断的话,错误也许就是正确,反之,执着的话,正确也是错误。)
14、不要抱着下跌的股票,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投资者。
(当下决断,唯有趋势。没有情绪,只有标准。为什么会抱着跌呢?因为幻想和贪婪。)
15、保护好你的本金:采用测试交易单做买进,逐步建立部位。
(最重要的就是保护本金。炒股的第一原则。)
16、投机一定要有方法,并且依计行事,不要老是更动自己的计划。
(制度是实施的依据和保证,制度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制度和执行,完美融合。)
17、在市场行情走到尽头时,大量通常是倒货量,这时股票从大户手中流向散户,从专业人士手中流向一般大众。
(趋势决定一切,资金流向只是虚妄。迷信大户,迷信消息,迷信数据,还不如看趋势,明明白白。)
18、股价不可能会因为价位太高就不能买进,也不会因为价位太低就不得放空。
(趋势,趋势,趋势。)
19、“创新高价”是很重要的时机,创下历史新高价代表已经完全消化套在上方的股票筹码供应,有可能是有效的突破讯号。
(新高,还有新高。该涨不涨,理应看跌。)
20、自古以来,人类之所以在市场上不断重演以往的戏码,是因为贪婪、恐惧、无知以及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数字结构和型态会不断重复。
(知道贪婪是根源,稳赢就有了基础。)

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在正法的指引下,在市场实战中洗礼,最后蜕变,你才会知道每一句平凡的话后面的深刻内涵。这不是买几本书啃一啃就能体会的,非要自己实战才能开悟。

抛砖引玉,胡言乱语,祝大家学习进步!

F. 八十年代的人百万富,九十年代炒股千万富炒股高手请进

文凭并不是炒股的关键。想想八十年代那会儿改革开放,出来打拼的几乎都是不是什么大学生啊,高中生都极少,还不是一样成功。放到现在来说,拳头狠的,手毒辣的,一样混的很开啊。主要看你胆量大不。
说正题,关于炒股的话,你如果还没进来,最好别进来做。我这里展开起来说吧
首先一般人炒股,大多数是认为赚钱简单,其实应该说入门简单,门槛很低才对。很多人认为能安安稳稳坐在电脑前就能赚钱,才喜欢炒股,才想靠这个。其实不是的,炒股的人的90%都是亏的。余下的5%勉强保本。5%是赚的。
而且这个金融投资行业要求资金很重要,应该说对任何行业都是一样,资金为王。没钱的情况,你就别想学好这东西,想我前二年就亏了三百万。不是忽悠你,没钱的情况下,或只有几万块,最好别进来玩这个。根本经不住市场震荡的

G. 《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提到的迪克森·瓦茨是谁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杰西•利弗莫尔著丁圣元译
*译者前言(丁圣元)

如果一本书真的值得翻译过来、值得读一读,就总要有新意。所谓新意,指的是和我们惯常的思路、立场和做法不同。只要这新意言之成理、言之有据,那么越是和你习惯的不同,对你的价值就越高、启发意义就越强。

恰恰正是这一点,我们要留神,因为读书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顺着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思路理解过去,结果得到的往往是自己的版本,而不是原本的意味,很可能错过微言大义。说翻译比写作难,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生自我改进的道路仅有两条,一条是从自己的经验和错误中领悟并汲取教训;另一条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和经验教训来启发自己。这两条道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当事人必须确实领悟到和惯常的、旧有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截然不同的地方,所谓“今是而昨非”。我曾经在《投资正途》第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己的行为模式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因此旧系统之外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资源是改变现有人生境遇的唯一机会。我时常告诫自己,如果不能从自己的实践、从书本上、从他人那里领悟到新意,那就意味着一定还在原来的思路和习惯中打转,而这正是命运的圈套。

投资者都需要在市场上实际操作,难就难在实际操作。首先,投资好比选美,但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而是要按照流行的标准来,问题是标准时时在变;其次,在搜集信息和研究决策时,操作者主要依靠理性分析,但是一旦入市,贪婪和恐惧就不知不觉抢过了舵把。

如何“客观”地按照市场的标准选美?特别是如何在交易过程中确保理性始终掌舵?这是市场操作者的最大挑战。本书作者利弗莫尔以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回答了这些问题,从如何研究开始,讲到如何开立头寸,如何在持仓过程中前后一贯地保持理性,如何在危险到来时平仓了结。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如果你留意,还会注意到,利弗莫尔亲身经历的正是美国股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疯狂牛市,以及随后而来的十多年官方加强监管、市场长期调整的历史,这段历史和国内股票市场的现状相映成趣。

还有什么比这活生生的经历更能启发你呢?

本书是美国投资领域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940年。杰西•利弗莫尔是一位华尔街传奇人物,本书详细讲解了他所身体力行的交易技巧和方法。正因为他是一位数十年征战市场的实践者,写的又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既讲解了他的实用理论,又介绍了具体做法,因此,本书具有完全不同于理论书籍的独特价值。投资是一门艺术,最好有师傅手把手地领我们入门。虽然我们已经无缘得到这位投机大师的言传身教,但是毫无疑问,本书是利弗莫尔传道授业的肺腑之言,好好读一读,领会其中新意,仅次于受他本人耳提面命。

顺便说一说,和利弗莫尔有渊源的书共有三部,分别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杰西•利弗莫尔:投机之王》,还有这本《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前两本是写利弗莫尔的,本书是利弗莫尔亲笔所写。

强调实践并不贬低研究,研究和操作具有分工、协作的关系。健全的投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环节,顺序列举,第一个环节是“现象、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第二个环节是,提炼事实,揭示事实和事实之间的直接关系;第三个环节是,在应用性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事实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各种可能性和方案;[来源于:http://www.soobbs.com/gupiaoshuji/gpdazuoshoucp/22013.html]第四个环节是抉择方案、形成决策;第五个环节是行动,落实决策;第六个环节是行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前面三个环节属于研究的范畴,重点在于数据全面、准确、及时,研究方法得当、先进,理论和实际恰当地结合,力求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有时,研究工作也可能稍稍延伸到抉择方案、形成决策的阶段。后面三个环节属于操作的范畴,重点在于根据市场条件灵活选择行动方案,在适当的时机果断行动,同时要求操作者具备足够心理承受能力。在行动过程中,始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适应市场和当事人对行情的敏感度有关,操作成败与当事人的心理控制有关,因此,操作阶段是相对主观的。

H. 最经典的10本股票书籍有哪些

股市只是投资的一种选择,从更高的维度来看股市,能看的更清楚,

手里的几本书分享给您:=====》》》》》

TXT版的:=====》》》》》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_股份公司教程》.pdf 695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Fred Schweb著.pdf 696

《穷光蛋查理年鉴》(富兰克林著).pdf 697

《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pdf 698

《赢》——杰克·韦尔奇著.pdf 699

《学以致富》——彼得·林奇著 .pdf 700

《杰克·韦尔奇自传》——本杰明·格雷厄姆.pdf 701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 多德著.pdf 702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pdf 703

.....

I. 有哪些超级经典的股票书籍

J. 股票作手回忆录中,主角最后为什么死了,他们那个年代为什么长死人啊。

正常的 这样故事就可以 好结尾了呀

阅读全文

与九十年代股市回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政府性价格调节基金 浏览:967
融资客的疯狂 浏览:987
今日黄金价格一钱多少钱 浏览:587
超牛指标 浏览:900
世界最高股票 浏览: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购理财产品 浏览:708
股票加倍仓 浏览:445
国金基金网上交易 浏览:263
瑞刷显示非交易时间 浏览:876
股指期货黄金股 浏览:116
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浏览:162
兵团工融资 浏览:796
中影年年融资 浏览:642
股指期货加1分手续费 浏览:224
ff获得融资 浏览:651
购买外汇申请书 浏览:85
601258资金进出 浏览:50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浏览:363
华夏基金有2018年度报告 浏览:235
上市再融资概念 浏览: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