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论述几种博弈论分析模型的经济学解释
囚徒困境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B. 用博弈论如何分析三党竞争
博弈论如何分析三党合作就如何分析它们之间的竞争
C. 如何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博弈论是一种被大家已经传说的很玄一种理论,作为理财师我今天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博弈论实际就是一种方法,但是也只是运用方法的一种,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用博弈论分析问题有下面几个方法:
第一、科学的利用数据优势,进行传统的企业数据分析,这样可以比较精确的进行企业的一些数据化的考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二、我们可以利用博弈论在平等的企业交往中发挥优势,在企业之间的对局中,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利用的数据,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博弈论的数据使对方的策略变换成为,一种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一种分析问题的途径。
第三、博弈论在个人处理事情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其他人的决策和一些个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内,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做到一个圆满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依据。
第四、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博弈论解决问题,那就是把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转化为合理的数据,然后进行迭代考虑的情形,然后我们进行决策的时候,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也就是strategy】,这样可以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五、博弈论分析问题的时候会十分的全面,必须把一些普遍和普及的事情,计算在其中,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知道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分析这件事情的利益,把各放的利益全部衡量进去。
上面我们说的就是利用博弈论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理论,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博弈论不是万能的,还要看你的心态,看你做事情的思考角度,以及你如何运用自己得到的数据,博弈论分析和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让大家如何使得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愿做出大家都遵守和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以增进社会的福利的机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D. 博弈论案例分析求解!!!着急!!!
谁先选择完成1个或2个步骤,赢得专利的就是对方,如果从两家公司的利益来看,除非共享此项专利,不然两家都不会继续研发
E. 财大金融研究生复习
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参考书目为: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范里安,格致出版社,2009年
2、《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国际金融学》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货币银行学》(第二版)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投资学》金德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公司理财》(原书第7版)斯蒂芬. 罗斯等,机械工业出版,2007年
考试大纲为: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
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
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
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税收与税负转嫁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
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八、外部性与公共品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
二、IS-LM模型
1、收入与支出
2、IS-LM模型
3、IS-LM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政策效应分析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与总需求
2、失业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增长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五、消费
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六、投资
1、基本投资理论
2、投资的Q理论
七、经济周期
1、价格错觉模型
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3、粘性价格模型
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1、积极与消极政策
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
3、规则与相机抉择
国际金融部分:
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
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
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
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
和蒙代尔模型
6、中国的国际收支
二、外汇、汇率及汇率制度
1、外汇的概念及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的标价方法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汇率种类、外汇风险、外汇市场的概念、主要的外汇交易
2、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
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货币论(灵活价格货币模型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资产组合论
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及中间汇率制度
5、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元难题、外汇干预
6、中国的汇率制度
三、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储备的内涵、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
2、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成因和特点
3、国际金本位制度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的运作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崩溃、买加体系的成因、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
4、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
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
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发展过程
2、国际资本市场的涵义和优势
3、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经营活动、优劣及其影响
4、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和动因、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5、货币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机理和经济影响
货币银行部分:
一、货币、信用与利息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层次
2、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各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的作用
3、利息与利率:利息本质的理论、利率的种类、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结构
二、金融市场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创新
2、货币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3、资本市场:特征、主要工具
4、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三、金融机构体系
1、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
2、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型、契约型、投资型、政策型
4、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主要业务、性质与地位、职能与作用
5、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表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四、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乔顿模型、内生性与外生性
2、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传统货币数量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其发展、现代货币数量说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度量、成因与治理、通货紧缩
5、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发展
投资学部分:
一、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1、基本概念、证券市场的要素及运行
(1)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市场中介
(3)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方式和运行规则
2、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
(1)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种类
(2)各种收益率的计算
(3)投资风险的衡量
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1、多样化与组合构成
(1)有效集及无差异曲线
(2)最佳资产组合的选择和投资分散化
2、有效市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有效市场理论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
(1)因素模型
(2)套利定价理论
4、资产配置
三、投资工具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估
1、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1)股票定价模型与股票投资分析
(2)债券定价分析与债券组合管理
(3)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
2、期权和期货
(1)期权和期货的原理、功能及品种
(2)期权定价模型与期货价格决定
(3)期权和期货的交易机制、交易策略
3、投资绩效评估
公司金融部分:
一、公司概论与资本预算
1、 公司概论:公司制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目标、净营运资本、财务现金流量
2、 资本预算:净现值、股利折现模型、NPVGO模型、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盈利指数、约当成本法
3、 风险分析与资本预算:决策树、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盈亏平衡分析、蒙特卡洛模拟、实物期权
二、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
1、 资本结构:MM定理1、MM定理2、有税收的MM定理、财务困境成本、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米勒模型
2、 杠杆企业的估值:加权平均资本成本、APV估值模型、FTE估值模型、WACC估值模型
3、 股利政策:股利无关理论、股票回购
4、 长期融资:IPO折价之谜、私募股权资本、长期负债发行、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
三、短期财务规划、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
1、 短期财务规划:经营周期、现金周期、可持续的增长率
2、 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鲍莫尔模型、米勒-奥尔模型、最优信用政策、平均收款期
四、企业并购、破产与重组
收购兼并、协同效应、购买法、和解与破产、破产概率的Z值模型
http://yjs.shufe.e.cn/structure/yzw/sszs/zxtzxx_53307_1.htm
F. 谁能讲讲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
博弈论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博弈论,最早是从游戏开始的,如:象棋,桥牌,“石头,剪刀,布”等游戏。人们试图研究,在游戏中如何利用智慧和机智赢得对方,其中又哪些规律,简言之,它研究在竞争环境下,如何决策。
应用的领域:经济领域中的生产管理,价格竞争,贸易谈判;企业管理领域中的薪酬设计,劳资纠纷;政治领域中的谈判策略,选举策略博弈论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
G. 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学习资料,问题求助
与传统博弈理论不同,演化博弈理论并不要求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也不要求完全信息的条件。有限理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蒙(Simon.H.A.)在研究决策问题时提出的,它是指人的行为只能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达到”。威廉姆森在研究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时,对有限理性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人的有限理性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能力限制,它包括个人在获取、储存、追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人的有限理性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语言上的限制,因为个人在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通过语句、数字或图表来表达自己的知识或感情时是有限制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到所必需的词汇,或许是因为这些词汇还不存在),不管多么努力,人们都将发现,语言上的限制会使他们在行动中感到挫折。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完全理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在方法论上,它不同于博弈论将重点放在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上,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演化博弈理论源于生物进化论,它曾相当成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如今,经济学家们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社会习惯、规范、制度或体制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解释其形成过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演化博弈论目前成为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析手段,并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学的新领域。
H. 请列举几个用“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的例子。
1、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两猪均在食槽端),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在去往食槽的路上会有两个单位猪食的体能消耗,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6:4;同时行动(去按按钮),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9:1。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智猪博弈"由纳什于1950年提出。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行动的话,则仅仅可以获得大猪吃剩的1个单位的纯收益,所以等待优于行动。
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2、协同攻击难题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方将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
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只有通过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即:将军A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
事实上,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了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这就是“协同攻击难题”,它是由格莱斯(J. Gray)于1978年提出。更为糟糕的是,有学者证明,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
(8)博弈论三元分析法扩展阅读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I. 请教用博弈论分析以下问题
你这个题目不需要用博弈论来解释。
实在要用的话,在“能得到这个职务对你来说是好事”、“公司只取面试能力更强的人担任此职务”、“能力=自身素质*准备指数”、“两个人其他情况相同”和“认真准备的人获胜机率高”的几个条件成立下:
在你认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不认真准备,则你胜;如果对方和你一样认真准备,则……没有答案,因为假设两人平均实力一样,最终导致公司无法选择,则两人都不能获得职位;
在你不认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也不认真准备,两人平均实力一样,最终导致公司无法选择,则两人都不能获得职位;如果对方认真准备,则你输。
我们可以归纳出,你唯一胜利的情况就是认真准备,其他的都是失败。
初次解答,请给分~~~:)
博弈论就是逻辑建模的过程,是更深层次的应用题,与小学时候应用题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先抽取各种规律性的客观条件,还有服从人类价值观的思维。然后对每一种变化,每一种分支进行推论。
J. 博弈论分析
博弈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对抗,和对局势清晰的把握。 就像指数到了6000点,有人炒作说会到10000点。 同理,构建这样的博弈,核心则是对信息的把握。
我个人认为,这就如同身边最相近的股票。如同巨资对抗游资。套劳游资,巨资逃跑。 房地产商的身份则是庄家或巨资的身份,也是可以成为庄家与巨资的结合体。
博弈信息,则让少数知情信息者博弈未知者。
说白了,这些人对阴谋与阳谋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解与认识。如果你是要写报告什么的,我建议你还是看看这方面的书吧。 在这里能够回答你的实在很片面,而且不具备可实施操作性。
我举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罗杰斯说:“我相信A股会上涨至10000点以上”。
同样,房地产经常流行的一句话:“中国人多地少”。
A股能涨至1万点吗?房价不断高涨时,那些“专家们”鼓吹房地产迎来了黄金十年,有人说是二十年。你现在相信了吗?
其实无论对是这些所谓专家,还是罗杰斯,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去看,都是那么的伟大,为了你一句话,愿如飞蛾扑火。
反过来说:“专家”,罗杰斯,是这样认为的吗?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其实,无非都以信息为中心。以信息,去博弈信息。 对大部分中国人对知识的缺乏,以信息去诱导,误导。
框型是多方面的结合体。 骗钱的核心始终是信息。
真正的信息始终撑握在少数人手里。
唉,真想回到大学校时代,四年一去不复返,如果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将资质通鉴。阴谋阳谋,心理学这类书多看看。 社会实在太可怕了。 想走入一定的层次,博弈无时不在身边发生。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 书看不懂,我估计是你对房地产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缺乏。想补的话,自己看着办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