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懋集团的全国布网
据悉,龚如心在内地投资的第一站在河南。自1992年开始,龚如心先后投资了河南华懋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华懋铝业有限公司及后来的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额逾4亿元人民币。随后,龚如心迅速在全国拉开了投资步伐。
1995年,龚如心私人持有23.1%股权的香港上市公司丹枫控股开始在北京涉足地产,分别投资了绿屋百货、丹耀大厦、吉祥大厦等。
2000年在广州,华懋与北京明天、台湾阳明海运联合投资了其在内地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天懋数码。
另外,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龚如心又成为积极“西进”的港商代表,先后在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共斥资20多亿元投资了生物制药、种牛繁殖基地、优良林种基地等十余个项目。其中包括,2001年5月,华懋集团与新疆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总金额达8.8亿元。
目前,华懋集团在内地投资主要涉及高科技农业、生化制药和IT等领域,投资地域分散于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初步形成了全国性投资布局。
龚如心私人助理王礼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龚主席在内地有地产、土建、肉联、铝厂、发电厂等投资项目。还曾经向灾区捐款,设立农业奖励金等,做过很多善事!”
4月5日,记者从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 886号的天懋数码了解到:去年12月,天懋数码刚刚中标《广东省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江门电力局2006年主机及网络管理平台项目》,近年来业务发展良好。截止到5日为止,公司运转正常,没有收到香港华懋集团方面任何管理事务通知。
王礼泉表示:“华懋是大集团,有很多人负责各项工作。相信她的离世,不会对公司运作造成大影响。”
有证券界人士分析:由于龚如心在内地投资多为资金注入,不是直接控股管理,因此,龚如心的逝世估计对华懋集团内地业务影响不大。
2. 蔡康永的资料
蔡永康,1954年4月生,汉族,上海奉贤人,硕士学位,无党派人士。1973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华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会长。1984年4月,蔡永康在远离集镇的破陋的乡牧场内筹建五金设备厂,一台车床、一间破旧仓库以及五六个帮手是蔡永康全部的家当,就这样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从车间工到集体单位的负责人再到今天拥有自己的集团公司,正是因为蔡永康的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才使他完成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蜕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华昌集团公司已成为奉贤地区规模较大的民营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涉及精细化工、物流仓储、环保、房地产、汽车运输等众多领域。2005年,集团实现总产值10余亿元,完成利税近亿元。 孙子兵法云:上将伐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说,是经营谋略的竞争,是经营智慧的较量,只有善于运用谋的智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蔡永康深知这一点,为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他把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汗水都付诸公司,并通过多年商海打拼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经营理念。 蔡永康以超前的意识,在管理上采用"母子公司体制",不断推进企业往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将"大规模"与"小灵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个优势互补,集中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合理配备、有效组合,实现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高效运行。华昌的"天懋"牌钢丝和"飞虎"牌CMC化工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蔡永康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公司专业的开发优势,主动寻求跨越式合作。现与西安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纤维素醚项目是蔡永康近年来的心血,该项目占地面积300亩,项目总投资9950.03万元,注册资金3000万元,计划年生产纤维素醚3000吨。作为一种添加剂,纤维素醚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涂料、油田开发、造币机械加工等部门,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悬浮、分散、保持水分、抗微生物侵蚀等性能,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蔡永康相信,新项目的开发一定会打响新的品牌,一举扭转我国纤维素醚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 近几年来,蔡永康把主要眼光放在了房产开发上,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确立了"以住宅开发为龙头,滚动经营"的战略,以开发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为主要经营方式,在无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靠自身的资金运作,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公司曾成功开发了南汇区唯一一处水景住宅小区-江南清漪园,开发总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一举荣获了"上海市十大设计奖",成为当地的顶级楼盘;由其下属公司开发完成的低密度多层住宅小区--金水苑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80000平方米,第一期现已投入使用。金水苑的整个景观系统设计采用仿生学原理,多重自然景观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如树叶叶脉状展开。该小区建筑设计力求简洁明快,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是一种现代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现正致力于和东湖集团合作开发的"上海南郊宾馆"项目,预计在2008年春节完成并试运营开张。 此外,蔡永康还涉足环保事业,与上海市计委共同合作开发了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15亩,全年处理生活垃圾2万余吨,其废气排放达到国际欧共体93标准,为创建奉贤区美好的生活环境尽了一份力! 气旺则企业兴,旺盛的人气既源于企业文化的积淀,更来自企业对员工和客户的尊重和关怀。作为一个驰骋商场多年的民营企业家,蔡永康深刻体会到:只有员工的观念转变了,目标统一了,才会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绝佳风景。长期以来,他通过广开才路,聚集各类有用人才;不惜投入,多渠道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人才高地建设。据统计,自"华昌"创办以来,公司先后用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投入达近百万元。目前,公司已聚集了几十名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在企业经营时,蔡永康还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在员工生病时他会派人去探望,家庭遭遇不幸时他会派人去安抚。蔡永康就是凭着这种人文关怀,才使每位员工都自觉地由"打工仔"转化为"主人翁",使企业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亲和力,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共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蔡永康常说,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他的今天。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蔡永康在不断创新进取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历年来蔡永康同志对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无情的SARS席卷中国大地。当中央、市委提出为抗击SARS出力时,蔡永康毫不犹豫地捐出八万元人民币用于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对于日渐老龄化的城市上海来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长寿乐园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蔡永康为关心支持老年人健康事业,耗资31.8万元,为其家乡建造了可供一百多位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达到上海市标准化老年人活动室的要求。每逢中秋、重阳,他也不会忘记为老人们送点月饼,买点补品。 他常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为此他扶贫帮困,为三位面临失学的儿童提供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学费;现在,其中一名学生已考入大学。那位学生感慨地说:"没有蔡叔叔,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哪能圆我的大学梦啊。" 要致富先修路,他出资一百余万元为家乡人民修筑水泥路;面临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他为40、50工程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批人员就业。 "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蔡永康有着成功的过去,也有着今天良好的开端。在新的历史时期,华昌人有理由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十七大精神指引,一个集体经济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科学文明氛围更加浓郁的新华昌,将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示在奉贤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