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药行业趋势是什么还有前景吗还有未来吗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企业竞争格局
从新成立企业来看,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19.8万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8326家。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十四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Ⅱ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Ⅲ A股市场:股市医药行业后期将会是怎样的走势
股市医来药行业,后期走势应自该是可以相对乐观的。因为A股入魔,中药为全球唯一、不可复制,会遭受青睐;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医药保健行业前景看好;因为医药股历史上相对抗跌,熊市倍受青睐、趋之若鹜、避险功能明显。
Ⅳ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一、大湾区三大城市医药制造业产值破百亿
根据火石创造统计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是深圳市,总产值达344亿元,其次是广州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14亿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目前,2019年最新数据仍未公布。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Ⅳ 2019年医药行业形势如何
9月医药制造业稳健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2018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03.7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2305.9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期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为21.79%、20.14%。
分季度来看,医药制造业2018年7-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6.4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720.2亿元,同比增长5.7%。同期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为21.23%、9.46%,高于医药制造业整体。
2018年1-9月中国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医药行业来看,国内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带动医药行业的需求市场不断旺盛,且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医药行业已经进入新的景气周期,这个新的景气周期将以创新品种、优质品种、优质企业为主导。
目前政策导向清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医药政策调控下,产业结构趋向优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强者恒强。
未来医药行业将在存量市场的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带来的行业的增量发展中稳步前行,龙头企业在医药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红利,保持高于医药制造业整体的业绩增速。
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从全球看,发达经济体医药市场增速回升,新兴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仿制药在用药结构中比重提高,为我国医药出口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都将继续推动医药市场较快增长。
2)、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和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出现,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转化步伐加快。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将为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业监管持续强化
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5)、医改政策不断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综合控费措施推行,对医药工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上,“十三五”时期医药工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变革与技术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已在仿制药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前期支撑我国医药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各种约束条件不断强化,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亟需加快增长动能的新旧转换,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Ⅵ 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有什么新变化
10月中国医药行业亏损状况有所收窄
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7556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1223家,亏损面16.2%,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2018年前10个月医药行业亏损总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38.9%。
2019年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8185.5亿元,同比增长0.44%。截止到2018年1-10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了20180.6亿元,同比增长13.6%。预计在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将达到28333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53%,并预测到了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将达到39313亿元。
2017-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1、技术研发创新不足。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学药制剂生产国。但是,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医药产业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化学制药行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化药创新药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化学药品的生产需要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目前,国际领先的化学制药企业掌握着先进的化学合成工艺,具备较强的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创新药基本由其垄断,凭借专利保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我国化学制药起步较晚,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直以低技术附加值的低水平仿制为主,研发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仿制药行业竞争不足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中95%以上为仿制药,仿制药仍是国内医药消费市场的主体,但主体仿制药行业竞争力不高。虽然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达5000亿,但是行业集中度(CR8)极低,对比印度CR8占比52.31%、美国CR8占比52.96%,而中国CR8占比仅为18.82%;中国仿制药行业中存在的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现象十分严重,且仿制药绝大部分品种还存在大量重复批文,市场环境相对恶劣;而且由于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要求,导致有些仿制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很大差距,行业盈利能力差,毛利率等指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竞争力不足。
3、医药企业门槛提高
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国家对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政府一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药品整体的价格水平持续下降,我国制药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目前,医药企业在监管、市场等各方面较以前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随着研发、生产到流通的产业链各环节标准的提升和监管的强化,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淘汰。医药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医药行业正在加速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利好政策支持发展。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等政策之后,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落地实施,该法案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从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组织实施六方面提出36条具体意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随后,食药监总局还相继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成药规格表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等规范管理性文件,体现出我国政府对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2、医药市场需求增长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大健康产业推动医药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医药产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医药行业将持续发展。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需求。近年来,老年病、慢性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这些驱动因素将持续存在并继续推动医药产品形成巨大的药品市场需求,另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支出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资本市场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医药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为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兼并重组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风险投资分散了新药开发的风险,有力地支持了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上述背景对于推动医药行业内优势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行业内的重组整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