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房产泡沫

上海房产泡沫

发布时间:2021-07-21 23:10:56

① 中国地产泡沫有多严重

如果房地产泡沫程度按0%-100%来表示的话,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目前基本已经达到80%-90%这个程度了。只是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个。具体现象可以参考美国房地产泡沫。

从国家对于房地产的严厉整改,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其实就可以看出来了。只是很多人都觉得房子是刚需,房地产泡沫不存在。(这种心态真的过于乐观,或者说完全没有一点危机意识)银行现在严格控制抵押贷款,说白了就是为了防止那些炒房客把第一套房子抵押,然后进行后面的房子购买,依次类推。房价基本上就是这样炒起来的。那些真正用来住的房子少之又少。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本还保持上涨的速度,然后就有人以偏概全。实际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呈回落状态。但是那种谣言说再过几年,大城市房价会变到之前的状态也是不现实的。城市的经济在发展,所以房价会随经济发展程度,相应的地理位置等等来变。

② 为什么说房地产是泡沫经济

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而房地产“泡沫”是指由于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导致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主要特征有: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等。关于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投资者过度投机;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测偏高;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则可能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甚至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一个最理论化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大概是这样的:“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也就是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也有专家指出,房地产泡沫,主要就是指“房价比较高,空置率比较高”,房价高得远离市场和个人需求,空置率高得远离经济和社会支撑。实际上不是房价比较高,而且房价过高,远远超出了它的价值和普通人购买力。 房价的确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表现,就像股价和整体物价水平一样,所以我在回答一些人的质疑时非常简单,房地产泡沫就是房价过高,不仅是绝对价位高,而且是相对价位高,高得整个社会无法承受,也许一两年可以承受,但长期无法承受。投资过热所造成的持续性恶性通货膨胀可以理解为泡沫经济,而一个行业的过快增长特别是伴随着价格的过度虚高就是一种行业增长的泡沫,但一些特别重要行业的泡沫(像房地产、汽车和高科技产业)却能演化为整体经济的泡沫。 有些产业的泡沫并不是直接通过这个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来表现,如汽车和高科技产业,在出现泡沫时,其自身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可以是持续下跌的)并不上涨,但却必然伴随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尽管如此,间接的持续价格上涨却总是必然出现的,如通过股票价格来显现。房地产泡沫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泡沫表现一般是房价与股价同时得到反映,如日本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股的价格没有表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整个股市低迷,抑制了房地产股的炒作,二是尽管房地产繁荣,但我国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业绩普遍都不好。我国的房产泡沫形势1. 投资的持续超高增长 房地产投资已连续三年保持接近或超过20%的增长,且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据此,可以认为当前房地产投资已出现了较明显的过热倾向。2000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19.5%,2001年上升到27.3%(另据国家统计局景气月度数据为25.3%),2002年1-11月增长28.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更快,2000年增长25.8%,2001年上升为28.9%,2002年1-11月为29.5%。从区域上,东部地区投资过热则更为明显,3年分别增长21.7%、25.2%和28.2%,这一持续三年高达20%的投资增长是在基数较高的状况下实现的;中西部地区尽管也连续3年保持了高增长,但因为基数低,处于房地产发展的初期,其过高的标准可定为35%-40%以上。 2. 消费的持续超高增长 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持续4年保持20%的高增长,其中2000-2002年连续3年增幅达到30%左右,这表明,全国总体住房消费已出现过热倾向。1999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3.9%,2000-2001年则分别增长30.1%、29.4%,2002年前11个月增长则继续加快,达37.4%。 3. 房价持续大幅攀高或持续居高不下 本轮房地产景气增长中,各地房价普遍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一些投资和消费过热的地方(多数为沿海地区),房价暴涨,已明显超出了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见表2-1-1)。房价增长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总体是东部省市持续大幅增长,中西部地区中少数地区增长过快,但多数中部地区房价增幅明显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7-2002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最快(且均超过30%)的地区有广西(54.43%)、云南(53.13%)、辽宁(46.23%)、宁夏(41.68%)湖南(40.38%)、江苏(37.95%)、山东(37.90%)、上海(37.64%)、河南(32.12%)、陕西(30.67%)和浙江(30.41%)。在这11个房价涨幅超过30%的地区中,东部有5个、西部有4个、中部仅为2个。中部地区房价绝对价位和增幅均明显小于全国,且两个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都是过去房价过低(特别是河南省)。 价格上涨最多的地区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地区,实际上广东、北京住房投资和消费过热在近几年的价格上升中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这是因为一是房价统计不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存在统计上的平均价格偏低的问题,二是北京、广东房价绝对价格很高,其大幅涨价在这之前,如北京仅1997年商品住宅的价格便上升了41.59%。西部地区房价上升最快的地区为陕西、云南,云南既是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也是受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的影响。实际上重庆及四川房价涨幅在这期间并不显著,但平均值掩盖了局部地区的房价过快增长,重庆市区和四川成都市房价上涨十分迅猛。总体而言,从房价上涨过快反映的房地产热主要集中在北京、华东沿海地区、广东、辽宁以及西部的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云南等。 4. 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 从房地产投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来,全国总体上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不包括集体和个体,下同)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显示出投资过度倾向。2002年1-11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3.85%,而1998年为17.12%,四年时间提高了6.73个百分点。投资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对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一大隐患,在一些地区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投资和经济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地区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 整个东部地区2002年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30.78%,因此当前东部地区整体上存在房地产投资过度问题。以北京最高,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60.89%,其次是上海(38.5%)、广东(38.38%)、重庆(33.0%)和辽宁(31.19%)等。另外,福建(28.08%)、江苏(23.72%)、天津(23.64%)和四川(23.55%)均超过了20%。像北京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60%,比上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如果住房消费增长明显回落,将会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大幅回落,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他的如上海、广东、辽宁和重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房地产投资是不是过高的重要尺度,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如果是与投资比重过高相结合的,那么就可以肯定其存在投资过热或过度的问题,相反,如果投资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不超过20%,在一段时间出现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同时价格上升也不是很快,那么,仍然不能讲是过热,但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些地区内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过热,像四川的成都市、陕西的西安市等。按这一指标分析,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和辽宁等地房地产投资已明显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其他地区过热出现在局部地区,主要是省会或其他大城市。 5. 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 目前我国总体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短期内购买力不足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不少学者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是否存在泡沫,实际上不完全正确,或者不够全面。房价收入比高有两层意义,一是指由于价格上升比居民收入增长快,导致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指静态的高,只是表明购买力不足而已,如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套中档商品房的价格假定为20万元,但这一地区人均收入却相当低,如为3000元,三口之家家庭收入为9000元,那么此时的房价收入比便高达20倍以上,如果用这一静态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这个地区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那么结论是相当的肯定,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形成泡沫,因为这一地区可以没有什么人来购买这些商品房,只有当在房价收入比高的情况下,人们在投资或投机的驱动下冒风险大量购置这样的商品房时,才可能认定是泡沫,即房价收入比必须与高的需求增长率同时发生时,才可能判断存在泡沫。也正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才造成了如一些人研究得出西部地区泡沫大于东部的结论。 我们认为,目前统计上的房价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在许多地方大家都感觉到房价大幅攀升,但统计结果却增长不多,例如,北京地区这几年房价仍然是上涨的,但统计结果显示是下降的,正因为如此,在对房价收入比做纵向比较时要特别小心,如1998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收入比都高于目前数据,也许在一些地区真的如此,但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差距。尽管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做静态的横向比较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2002年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是辽宁省(11.5),其次为北京(11.0)、云南(10.6)、上海(9.9)、天津(8.9)和海南(8.9),在8倍以上的地区有吉林(8.1)、黑龙江(8.1)、广东(8.0)、陕西(8.7)和宁夏(8.6)(见表2-1-3)。大致可以认为这些地区或它们的一些城市房地产呈现过热的问题。但这一指标还要与其他指标结合着看,如统计上的房价是否真正地反映实际房价,而且要与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情况相结合分析。 综合以上“五高”标准,目前中国房地产的确存在区域性泡沫现象,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以北京、上海、辽宁、广东和浙江最为突出。少数西部地区如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

③ 房地产的泡沫,房子什么时候会变成白菜价

最后,8月底住建部、央行都已经约谈过12家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负责人。随后深圳、南京都拿出了封堵假离婚的政策。第四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全面加码,限购、限售等政策都会陆续出台。房价小幅上涨的态势将会受到遏制。未来几年不仅是房产税要推出,而且还有房地产长效机制,就是通过保障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来解决社会底层居民的住房问题,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房地产进行分流。以后部分购买商品房的人将被分流出去,房地产泡沫将会剌破,逐步回归到与当地人收入挂钩的合理价位。

中国房价不管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五六线小县城,都有大小不一的房地产泡沫。房价上涨也已经涨到极致,离开泡沫破裂已经不远了。正因为如此,央行的高官们频频向外示意提醒,但多数人还沉浸在房价上涨的火热之中。实际上,5年后国内房子会跌到与百姓收入挂钩的价格之上,这才是马云一直在讲的那个白菜价,就是多数人买得起房的价格。所以,没买房的人可以熬一熬·,等几年之后房价去泡沫后,再来购房,这样就可以避免做接盘侠。

④ 房产泡沫的泡沫形势

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持续4年保持20%的高增长,其中2000-2002年连续3年增幅达到30%左右,这表明,全国总体住房消费已出现过热倾向。1999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3.9%,2000-2001年则分别增长30.1%、29.4%,2002年前11个月增长则继续加快,达37.4%。
房价持续大幅攀高或持续居高不下
本轮房地产景气增长中,各地房价普遍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一些投资和消费过热的地方(多数为沿海地区),房价暴涨,已明显超出了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见表2-1-1)。房价增长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总体是东部省市持续大幅增长,中西部地区中少数地区增长过快,但多数中部地区房价增幅明显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7-2002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最快(且均超过30%)的地区有广西(54.43%)、云南(53.13%)、辽宁(46.23%)、宁夏(41.68%)湖南(40.38%)、江苏(37.95%)、山东(37.90%)、上海(37.64%)、河南(32.12%)、陕西(30.67%)和浙江(30.41%)。在这11个房价涨幅超过30%的地区中,东部有5个、西部有4个、中部仅为2个。中部地区房价绝对价位和增幅均明显小于全国,且两个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都是过去房价过低(特别是河南省)。
价格上涨最多的地区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地区,实际上广东、北京住房投资和消费过热在近几年的价格上升中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这是因为一是:房价统计不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存在统计上的平均价格偏低的问题;二是:北京、广东房价绝对价格很高,其大幅涨价在这之前,如北京仅1997年商品住宅的价格便上升了41.59%。西部地区房价上升最快的地区为陕西、云南,云南既是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也是受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的影响。实际上重庆及四川房价涨幅在这期间并不显著,但平均值掩盖了局部地区的房价过快增长,重庆市区和四川成都市房价上涨十分迅猛。总体而言,从房价上涨过快反映的房地产热主要集中在北京、华东沿海地区、广东、辽宁以及西部的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云南等。 从房地产投资比重来看,全国总体上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不包括集体和个体,下同)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显示出投资过度倾向。2002年1-11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3.85%,而1998年为17.12%,四年时间提高了6.73个百分点。投资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对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一大隐患,在一些地区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投资和经济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地区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
整个东部地区2002年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30.78%,因此当前东部地区整体上存在房地产投资过度问题。以北京最高,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60.89%,其次是上海(38.5%)、广东(38.38%)、重庆(33.0%)和辽宁(31.19%)等。另外,福建(28.08%)、江苏(23.72%)、天津(23.64%)和四川(23.55%)均超过了20%。像北京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已超过了60%,比上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如果住房消费增长明显回落,将会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大幅回落,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他的如上海、广东、辽宁和重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房地产投资是不是过高的重要尺度,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如果是与投资比重过高相结合的,那么就可以肯定其存在投资过热或过度的问题,相反,如果投资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不超过20%,在一段时间出现投资和消费的高增长,同时价格上升也不是很快,那么,仍然不能讲是过热,但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些地区内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过热,像四川的成都市、陕西的西安市等。按这一指标分析,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和辽宁等地房地产投资已明显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其他地区过热出现在局部地区,主要是省会或其他大城市。 目前我国总体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短期内购买力不足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不少学者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是否存在泡沫,实际上不完全正确,或者不够全面。房价收入比高有两层意义,一是指由于价格上升比居民收入增长快,导致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指静态的高,只是表明购买力不足而已,如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套中档商品房的价格假定为20万元,但这一地区人均收入却相当低,如为3000元每年,三口之家家庭收入为9000元每年,那么此时的房价收入比便高达20倍以上,如果用这一静态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这个地区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那么结论是相当的肯定,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形成泡沫,因为这一地区可以没有什么人来购买这些商品房,只有当在房价收入比高的情况下,人们在投资或投机的驱动下冒风险大量购置这样的商品房时,才可能认定是泡沫,即房价收入比必须与高的需求增长率同时发生时,才可能判断存在泡沫。也正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才造成了如一些人研究得出西部地区泡沫大于东部的结论。
我们认为,统计上的房价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在许多地方大家都感觉到房价大幅攀升,但统计结果却增长不多,例如,北京地区这几年房价仍然是上涨的,但统计结果显示是下降的,正因为如此,在对房价收入比做纵向比较时要特别小心,如1998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收入比都高于数据,也许在一些地区真的如此,但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差距。尽管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做静态的横向比较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2002年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是辽宁省(11.5),其次为北京(11.0)、云南(10.6)、上海(9.9)、天津(8.9)和海南(8.9),在8倍以上的地区有吉林(8.1)、黑龙江(8.1)、广东(8.0)、陕西(8.7)和宁夏(8.6)(见表2-1-3)。大致可以认为这些地区或它们的一些城市房地产呈现过热的问题。但这一指标还要与其他指标结合着看,如统计上的房价是否真正地反映实际房价,而且要与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情况相结合分析。
综合以上“五高”标准,东部地区,其中以北京、上海、辽宁、广东和浙江最为突出。少数西部地区如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 2009年,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房产泡沫危机,在所有房地产泡沫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一。中国的房屋空置率早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在上海,大约有六分之一的高级住宅是没有人住的;在北京为四分之一,在深圳为三分之一,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的房屋空置率还有再加大的趋势。

⑤ 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大

房产泡沫是近几年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了,对于国内房产是否存在泡沫这个话题正方反方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这种争论只是代表了两个利益集团的两个声音——房价上涨的获利集团和由于高房价而受损的普通百姓,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获利集团无疑是强势的,因为公平的讲,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现在的房产市场存在泡沫是无需辩驳的。本文只是跟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房产泡沫、以及房产泡沫存在于哪些方面—— 什么是房产泡沫: 通俗的说,房产泡沫是由于大量的房产投机资金通过抢购房产,使房产市场出现了高比例的“伪需求”,从而导致房价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的现象。 房产泡沫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价格泡沫: 现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的房产市场可以说是靠国内投资客和国外的热钱来支撑的。除去其中一小部分属于自住类购房之外,大部分的投资都是有获利需求的——只要房产价格上涨到他们预想的高点,获得理想利润的热钱必会获利了结,使房价被打回原形、回归其本来价值。对于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被反复验证过了,市场自有其铁一样的规律,别以为中国会是个特例,盲目的乐观是非常危险的。 2、需求泡沫: 前面提到过了——眼下很多房产开盘就被抢购是过渡投资的现象,而不是真实的需求表现,这种“伪需求”当然也是一种泡沫。国家近期严审贷款、提高首付等措施正是看到这种过度投资造成的伪需求现象过于严重,才果断出手的。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3、空置泡沫: 一方面,舆论在制造一线城市房价不存在泡沫的原因是需求量巨大。而另一方面,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产空置率都远远超过警戒线。这只能说明一个原因——由于房价远远超过普通购房者的承受能力而形成了房产的空置泡沫。别相信那些“近期上市新盘减少、供小于求,巨大需求推高房价”的言论。我告诉你,象北京这样的城市,即使1年不盖房,也还是有房可卖的。
从现实意义上说,上涨的房地产市场符合国家“保增长”的需求。这一点从国企拼命制造“地王”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国家同时也在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来“保民生”,但是这些保障性住房是否可以真正对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起到保障作用,还有待观察……

⑥ 请详细解释一下经济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概念

经济泡沫是信用经济的必然产物。信用经济的规模是加速扩张的,而且信用结构日益复杂,在信用货币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它们与实质经济的距离越来越远,有的甚至毫不相关,至此,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任何现代信用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论上,虚拟的经济成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有实质经济对应的和没有实质经济对应的,后面一种虚拟成份就是所谓的经济泡沫。但这种划分对微观主体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无论有没有实质经济成份对应,他们所使用的虚拟成份在功能上完全相同。所以,在微观层面甚至局部经济中讨论经济泡沫的存在与否、数量多少,都显得不那么恰如其分。

经济泡沫产生的根源决定了它对经济影响的两面性。正面效应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其重要性并不因此而被抹煞。信用货币对经济的润滑作用、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信用体系的构筑,说到底都是借助了虚拟的经济成份才得以实现的。经济泡沫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泡沫往往造成繁荣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又由于形式上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全脱离实质经济,所以虚拟经济具有超出实质经济承受范围的倾向。当经济泡沫恶性发展时,或者说,如果对经济泡沫的负面效应不加控制的话,结果就会表现为泡沫经济。因此,经济泡沫问题在宏观经济层面特别是对经济结构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现代经济中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大量经济泡沫,但并非都以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而告终。对那些典型经济进行重点研究,显然是我们寻找避免泡沫经济关键点的最佳途径。
新兴市场似乎比较容易感染泡沫经济。这是因为新兴市场大多脱胎于落后经济,对财富极为渴望,容易被虚假繁荣所迷惑,有经济泡沫恶性发展的基础。新兴市场的成长速度很快,但往往是有信用经济之“形”而无信用经济之“实质”,市场制度远不完善,有发展成泡沫经济的可能。同时,新兴市场往往过早开放金融市场,结果容易受到外资的冲击,随即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崩溃。

2006年国内房地产的泡沫程度应该是26%,2007年可能达到40.9%,2008年会达到58.4%。
对于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尽管如何来界定早已是众说纷纭。但是有几点衡量标准应该是基本的。一是房价收入比,二是房地产投资与房价增长速度的关系,三是商品房的空置率等。对于房价收入比,国际惯例是在3-6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早已超过12倍以上了。有问卷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有90%以上民众都认为房价太高,房地产有泡沫。对于房地产投资,尽管宏观调控后增幅有所回落,但去年1-9月份仍然上升28%以上,特别是大中城市更为明显,如北京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50%是房地产。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房价上涨10%以上的城市有9个。特别是在上海,城市中心地带的房价在成倍成倍的飙升,如上海北京西路的国际丽都城房价由2002年的1.4万元/平方米飙升至现在2.6万元/平方米。总之,根据我们曾给出的三条标准,如住房收入比(3-6倍之间)、住房按揭月供与收入比(小于35%)、家庭总负债率(小于50%),目前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早就超出各地民众能够承受的支付能力,即内地房价过高。

⑦ 房地产泡沫一直说,什么时候…

房地产泡沫正在破裂?房价会腰斩吗?

1、什么是房地产泡沫

2、有没有泡沫

3、泡沫有多大

4、怎么才算泡沫破裂

5、泡沫会破裂吗

⑧ 现在房产市场有泡沫吗房价会不会跌。

房产市场在北京上海最高价10万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出现泡沫了,但是房产市场在之后几年北京上海最高价已经到了二十万,还在正常交易当中。房产市场占到了中国GDP总量的百分之20,拍地价就占了百分之6,国家希望房产市场平稳增长而不希望疯长所以出台了限购限价等政策。苏州作为经济最强地级市,紧邻上海,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七,比南京杭州房价还低;其次是现在苏州市的土拍价,土拍价都在一直增长,楼面价怎么会降低呢?楼面价的组成是土拍价和建筑成本和开发商的利润,当土拍价都接近现在的楼面价了,后期楼面价怎么会降

⑨ 上海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灭

我的理解比较不同。房产的核心其实是民众改善生活条件的最大因素,因此它只是一专个最大的消费品。但当属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利用它作为聚敛民众财富的有力工具的时候,其社会属性发生质变。
所以,何时地方政府放弃了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转向扩大其它税源,我们才能看到房产的价值回归。这是现政府的最优构想。
然而,事实上这几年的产业升级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中央在想切断地方政府对房产依赖的同时,其它税源的扩展因经济并未转型成功所以并不明显,因此地方政府只能虚与委蛇,新瓶装旧酒。但地产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萎缩是不可逆的过程,在其它税源培植上无显著成效的现阶段,中央和地方其实都是十分纠结的。
因此,现阶段谈房产的泡沫其实是个伪命题,明眼人已看出,其实并不存在泡沫,那个像泡沫的东西也不会破裂,如果经济转型成功,政府会立马让它萎缩下去,如果转型失败,那时也没几个人关心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了。

阅读全文

与上海房产泡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浏览:162
兵团工融资 浏览:796
中影年年融资 浏览:642
股指期货加1分手续费 浏览:224
ff获得融资 浏览:651
购买外汇申请书 浏览:85
601258资金进出 浏览:50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浏览:363
华夏基金有2018年度报告 浏览:235
上市再融资概念 浏览:542
08325股票 浏览:15
万达融资历史 浏览:596
江苏省科技贷款 浏览:966
上市公司融资 浏览:273
菏泽外汇管理局 浏览:327
做假资料帮人贷款还不上钱 浏览:154
中财所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8
中集电商融资 浏览:77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 浏览:14
同花顺主散资金线指标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