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2013年国内资本分析

2013年国内资本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1 23:51:01

㈠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分析

全体商业银行的合计数据,只有“所有者权益”可以在银监会网站(2007年银监会年报)查到,具体构成部分没有合计统计

分银行数据,去有关银行网站,下载银行年报(pdf格式文件)

㈡ 2013年中国基金市场资本总额是多少

首先,不知道你买的什么基金,所以就现在的行情就断言继续持有或者赎回有点盲目,不如把你的基金晒出来,大家帮你看看?基金受到股市的影响最大,股市的涨跌跟一个体育赛事的开闭幕没有关系。是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本的融通有关系。我们的经济持续向好是不变的,那么现在股市的下跌是跟价值回归有关系了,股票的上涨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1)自身的价值,通过盈利增长来回报股东。2)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必然下跌,反之亦然。为什么说是炒股票呢,就是大家都去买一只垃圾股,它的价格也会被炒起来。所以之前股市奔向6000多点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大家盲目的预期国内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预支了收益,所以现在的下跌是一个价值回归也是把股价的泡沫挤干的过程。所以也不用担心股市一只低迷下去。毕竟我们国内的经济在持续增长啊! RE:易方达价值精选 06年6月成立的基金,晨星没有评级,因为年限稍短,属于中盘平衡型股票基金,迄今的业绩还算不错,毕竟易方达公司是国内资产管理较为出色的公司,只是现在易方达价值资产已经达到了161亿(截止2007年12月31日),属于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不够灵活。 广了大盘 (应该是广发大盘吧)成立于07年6月成立的次新基金,晨星没有评级,中盘增长性股票基金,如果用大盘来诠释自己所持股票我觉得有些看不懂,招募说明中与该公司所持股票不符合说明中的情况。资产规模过大,达到了251亿(截止时间071231)属于不够灵活类型。广发公司的整体收益还算不错,可惜的是该公司所有被晨星评级的基金,都有超规模运作。 广发优选 :中盘增长性股票基金,晨星无评级与广发大盘情况类似,次新基金,资产巨大275亿。但是建仓时间060517来看,建仓成本相对较小,可惜的是资产过大。 光大红利 06年3月成立的中盘价值型股票型基金,资产属于合理区间在15-85亿之间,晨星评级4星,该股前10大股票配置比例29%,投资策略尚可。 华宝收益 :060615成立的中盘均衡股票型基金,晨星没有评级,资产85亿,基金过往1年中的业绩还可以。 综上所述,你的资产配置不太合理,所有的配置都是股票型基金,而且重复投资。有超过3只基金都属于同一类型。起不到任何抵御风险的作用,正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建议如下:1、看公司整体(不追逐明星基金经理,要看整体的研发团队和背景等,40岁以下的投资经理经验未必充足,)2、看细节(多看看该公司历史的季度报告以及年报)3、看团队(研发团队的阵容以及实战的检验成果) 配置基金可以分以下三种:1)哑铃型:1、上证50ETF 和中小企业ETF做配置5,5开 2)价值型与成长型做成互补型(工资和投资收入的哑铃型) 3)核心卫星式,以一种核心配置为中心,以一些风险性高以及一些风险性低的为卫星围绕在周围,高风险型的基金,盈利后添加到核心中。 金字塔式:最底层也是规模最大的配置要放风险性最小的,来地域风险。中间是风险相对较大,但是较为稳定的。最上层可少量配置来获得高回报。具体比例可分为:5:3:2

㈢ 如何看待2013年资本开支

资本支出是指用于购买各种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支出然后再减去无息长期负债(各种不需支付利息的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的增加额。
2、“资本支出”即长期资金投入的增加,即购置更新长期资产的支出,减去无息长期负债的增加。购置长期资产支出的一部分资金可以由无息长期负债提供。所以这里的“资本支出”是一个增量的概念。
望采纳

㈣ 2013年国内资本市场休市情况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33号),结合本市场情况,现就2013年部分节假日期间放假和休市的安排公告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星期二)至1月3日(星期四)休市,1月4日(星期五)起照常开市。1月5日(星期六)、1月6日(星期日)照常周末休市。
二、春节:2月9日(星期六)至2月17日(星期日)休市,其中,2月16日(星期六)、2月17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2月18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三、清明节:4月4日(星期四)至4月7日(星期日)休市,其中,4月7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4月8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四、劳动节:4月27日(星期六)至5月1日(星期三)休市,其中,4月27日(星期六)、4月28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5月2日(星期四)起照常开市。
五、端午节:6月8日(星期六)至6月12日(星期三)休市,其中,6月8日(星期六)、6月9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6月13日(星期四)起照常开市。
六、中秋节:9月19日(星期四)至9月22日(星期日)休市,其中9月22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9月23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七、国庆节:10月1日(星期二)至10月7日(星期一)休市,10月8(星期二)起照常开市。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照常周末休市。
请各会员单位和广大投资者据此妥善安排相关事宜,落实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安全保卫工作,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
节假日休市如有变更交易所将另行通知。
特此公告。

㈤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会是怎样的状况

1,外向型经济继续镇痛,国际市场的低迷使得外部需求不足,使得出口必然处于低增长率。最大的动力引擎依旧疲软。
2,内需的探头。按官方消息,内需已开始超过出口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杠杆。但是,国内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人民对国内产品的不信任及对将来生活的不安心未得到任何缓解,依靠内需带来惊喜,还是不要太报期望。
3,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期待。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建已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和密度,且大多数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国家希望一针又一针的强心剂似的投入大量金钱进入基建来刺激经济,殊不知造血机能(地方经济发展)不足,打入再多的强行针也没用。

总的来说,不会出现9%以上高速发展,也应该不会出现大的滑坡,应该会维持在7-9%的经济发展率。

㈥ 2013年风险投资资本总额多少

1276

㈦ 2013年我国全部资本充足率都下降了吗

简单从统计数据上看确实是下降了(见银监会2013年年报,银监会网站)。但是要注意:2013年实施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分母的风险计量增加了操作风险。所以,2013和2012年资本充足率数据是不可比的。正因为如此,银行在年报披露时,分别使用了2004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1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算了两个资本充足率(建议找上几家银行年报读读)。另外,一部分银行的2014年资本充足率数据也和上年数据不可比,因为在2014年采用了高级计量法。

㈧ 2013年投资形势和整体投资环境与 2015年相比差异大吗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在合理区间运行,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实现目标,但面临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GDP实现63.65万亿元,增长7.4%,符合年初增长7.5%左右的政策目标。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供给方面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回落趋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由工业用电量增速、铁路货运量增速和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合成的指数整体回落,全年累计同比为5.83%,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低位徘徊,出现轻微通货紧缩。2014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1月,P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价下跌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压缩了流通环节成本。这两个方面都是利好;三是产能过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既要适度放松货币,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

▲就业形势较为稳定,但面临结构性问题。201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22万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近7亿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吸纳了较多就业人口;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每年自然退出工作岗位人数增多,成为保障就业的有利因素。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将下降,但是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出快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10.08%下跌,已连续四年低于3%。2014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44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累计值为2%。外汇储备增长显著放缓。2014年四季度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为912亿美元,表明跨境资本流动由流入转向了流出。

增长动力趋缓,结构出现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2014年底,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50.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3.6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4%,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底,一产投资完成额累计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二产投资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28.1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小幅回落,出现新的消费热点。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特别是餐饮业收入增长疲弱,2012年餐饮业平均增速为14%,2013年徘徊在8%~9%,2014年恢复到9%~10%。但是,网络零售保持旺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2014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56.2%,通讯器材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2.7%,增速同比加快12.3个百分点。

▲外贸形势疲弱,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平稳增长。2014年,进出口总值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相比2013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下降4.15、1.72和6.84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未含金融业数据)。新增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

▲经济结构优化。供给方面,2014年第4季度,一产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1%,对GDP增长贡献为5.2%;二产增加值增长7.3%,对GDP增长贡献为43.2%;三产增加值增长为8.1%,对GDP增长贡献为51.6%。需求方面,2014年第4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2%,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2014年,资本形成对GDP贡献下降,净出口对GDP贡献波动较大。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财政收支。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035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4490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75860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财政支出累计151662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2570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财政支出129092亿元,同比增长7.8%。近年来,收入分配结构趋于改善。2014年9月,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分别增长8.1%、9.3%和9.7%,都超过了当期GDP增速。

▲货币金融。2014年,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中性,呈温和下跌趋势,从2013年底的13.6%下跌到2014年底的12.2%。狭义货币M1增速下跌较快,从2013年底的9.3%下跌到2014年底的3.2%。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6.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萎缩4.8%。截至2014年底,各项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2014年2季度以来,稳健货币政策逐步朝宽松方向微调,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重要任务。总体看,货币供应增长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结构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从“流入”转向“流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同业及理财等表外业务监管加强;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势头趋缓;存贷利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信用风险增大,不良风险暴露增多;资金“脱媒”趋势增加。金融调控剑指“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房地产市场。2014年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下滑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滑2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下降32.6个百分点。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逐月下跌。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增长-4.3%,同比下跌13.5个百分点;12月,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增长-3.9%,同比下跌9.1个百分点。2014年4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2月,50个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在相对10至11月高位水平上,环比出现7%以上增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0%。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楼市供求关系从过去供不应求转变为整体平衡和局部过剩,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持续性暴涨。

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14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但是,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农业生产补贴也遇到了“天花板”。与此同时,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9.4%,高于采矿业的4.5%。在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较高的行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及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占大多数,显示产业结构优化。但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加。2014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达4.3万家,累计同比增加12.2%,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亏损金额累计同比增加22.5%,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

▲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同比增长7.0%,增速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金融业累计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累计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累计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

▲中西部经济发展快于东部。2014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7.1%、8.1%、10.6%,表现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但与2013年底相比都有所下降,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8、2.4和0.7个百分点。近年来,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宏观政策给予中西部支持,内陆省份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加大了公路铁路、城镇化等基础建设投资。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增强了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015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7.1%左右,CPI涨幅保持在1.8%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个;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中略降,预计增长14%左右,回落至本世纪以来最低点;消费保持稳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出口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4%左右,全年外贸顺差略有扩大,占GDP比重保持稳定。

2015年的经济发展存在四个有利条件。

▲世界经济将持续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比2014年提高0.2%。但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较为疲弱,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出现分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前期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14年中央出台的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体育消费,以及在年底实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PPP)等政策,大多需要跨年度执行。

▲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内需增长有很大潜力。供给方面,劳动力人口减少、储蓄率下降,但是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质量提高。消费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投资方面,“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一些规划项目建设进度将加快,出口回暖也将带动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地缘辽阔,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可以创造巨大投资需求。

▲改革红利显现。2014年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还将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

2015年经济发展也面临四个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及其政策分化,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稳步下降。欧盟经济止跌企稳。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回升,但回升势头较弱。特别是美联储加息、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和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受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难以走出低迷,制约了投资和相关行业增长。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加杠杆”投资能力有限。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不多。

▲企业经营困难。PPI持续负增长提高了企业融资实际利率。企业整体负债率偏高,加之经济处在下行通道,受资产负债表收缩影响,企业债务杠杆率将加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在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现象。

▲环保指标约束,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的政策建议

2015年的宏观调控,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继续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2015年中央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到1.7~1.9万亿元、扩大赤字率至2.5%~2.7%。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体制平稳转换,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围绕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采取政府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方式,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加大对首次购房者信贷与税收优惠,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缩小高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促进海外奢侈消费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促进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落实好社会政策“兜底”要求。财政支出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完善转移支付功能。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降低进口环节关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调整税制结构,支持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理顺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规范发行自发自还的地方债券,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注重政策的松紧适度、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M2增长维持在13%~14%,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左右,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万亿元左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金融环境。适时对金融机构全面降准2~3次;下调基准利率水平1~2次,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各类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发挥信贷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作用,加强定向调控,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加大企业债务重组,避免风险扩散。适当放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冲销规定,将企业担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共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基础上相对稳定。利用各地自由贸易实验区,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丰富企业外汇避险品种,防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内金融稳定。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阅读全文

与2013年国内资本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浏览:162
兵团工融资 浏览:796
中影年年融资 浏览:642
股指期货加1分手续费 浏览:224
ff获得融资 浏览:651
购买外汇申请书 浏览:85
601258资金进出 浏览:50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浏览:363
华夏基金有2018年度报告 浏览:235
上市再融资概念 浏览:542
08325股票 浏览:15
万达融资历史 浏览:596
江苏省科技贷款 浏览:966
上市公司融资 浏览:273
菏泽外汇管理局 浏览:327
做假资料帮人贷款还不上钱 浏览:154
中财所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8
中集电商融资 浏览:77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 浏览:14
同花顺主散资金线指标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