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欧盟各国出现负利率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应对危机之后,央行总是倾向于出台比上一次更低的利率目标,美联储也是如此,欧央行也是如此,所以负利率出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不过欧洲央行比美联储更早而已。
⑵ 什么是"负利率时代对于消费者和投资者各有什么样的影响
"负利率时代"通常是指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对于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面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压力,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投资者成本上升。
⑶ 现欧洲于日韩已经进入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时代,随着美联储下调利率。未来中国得经济形势会怎样
欧洲日韩进入到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时代,其实他们是想刺激消费,然而由于资本控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大众很难获得经济收入就让这个零利率几乎无效,达不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但是随着中国人内需的扩大,经济仍然会持续发展。
⑷ 世界经济是如何走向负利率的
三年前,巴菲特坦言,负利率把他给整懵了,活了80多年也没料到有负利率,称它是个“奇迹”。
如今,负利率大势所趋,欧洲各国纷纷加入负利率大军,开启负利率时代。
目前,世界各国已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比利时、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都已经进入了负值区域。
对此,巴菲特的态度是保守的。他认为,负利率不一定是世界末日,只是希望能活得久一些,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负利率。
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倒是乐观的。他认为,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分担央行稳定经济的压力,负利率“完全可以是极为有益的。”
不过,银行圈、资本圈对负利率普遍悲观。“负利率是毒药”、“负利率是量化宽松的延续”、“负利率预示着危机即将到来”,这类言论成为主流。
负利率,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反映出世界经济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危险境地?
负利率,无疑是反常识的。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是如何走入负利率时代的?
从1980年代至今,欧美国家的整体利率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以美国为例:
1979年,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大幅度提升联邦基金利率,最高时达20%。这一高度紧缩的政策,其目的是抗击1970年代持续不断的高通胀。
1982年,沃尔克暴力抗通胀取得成效,通胀率快速下降,美联储逐渐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轮宽松政策一直延续到了1987年沃尔克卸任前夕,利率最低降到6%附近。中间1984年拉美债务危机期间采取过紧缩措施,但幅度小、时间短。这轮宽松周期降了14个点左右。
1987年,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后着手加息。这轮加息力度不算大,最高时未到10%,但引起老布什总统的不满。当时的利率水平处于较高的阶段,这轮紧缩周期加了3个多点。
1990年,老布什总统发动海湾战争时,格林斯潘开始降息。老布什政府期间,经济比较低迷,格林斯潘开启了大幅度降息潮,利率最低下降到3%多。老布什执政4年,都处于宽松周期,利率共降了6个点左右。
1992年,克林顿打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的口号,击败了老布什担任总统。格林斯潘在1994年开启了新一轮紧缩周期。这轮加息周期时间很短,力度有限,只加了2个多点。
克林顿8年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向好,就业率提升,政府赤字和通胀可控,利率水平比较稳定,维持在5%左右。
图: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英为财情,智本社
从趋势图来看,最近四十年,不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利率水平都不断走低,最终走入负利率似乎是必然趋势。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⑸ 负利率时代的介绍
“负利率时代”,是指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这样一段时期。中国自2010年2月CPI达到 2.7%后,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2012年3月,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3.2%,维持 两年的“负利率时代”结束。
⑹ 负利率时代到底是个啥,真的可怕吗
负利率一般是指央行公布的利率低于0,理论上来说,在负利率的情况下,把钱存入银行,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向银行支付一定费用。
负利率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人们会发现把钱存入银行会发生财富缩水,就会把钱从银行取出,用于消费或投资,企业会认为银行利率低,更有意愿去银行进行贷款来进行经营活动,从而从整体改善社会的经济情况。
现实中,欧盟及日本曾真正实施过负利率政策,但效果不佳,人们虽然会把钱取出来,但很多时候并不用于消费而只是堆放现金,这个现象在日本尤其严重,而企业扩大经营的前提是人们的消费改善,在消费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企业贷款的意愿并不高。
还有一种负利率是指银行利率低于CPI的情况,是实际的负利率——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银行支付的利息无法抵挡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导致财富实际上贬值的情况也可以称为负利率。
顾名思义,负利率时代就是前面两种情况占据大多数时间的时代,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自身财富的实际缩水,但某种程度来说,也可能会是经济繁荣的前兆,所以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对自己的财富做好打理才是最重要的。
⑺ 欧洲国家负利率倍受争议的原因
欧洲国家负利率倍受争议的原因:
欧元区步入负利率时代,是货币史主要央行首次践行负利率政策。负利息政策是欧洲央行应对欧洲经济复苏不力的无奈之举,其中饱含了复杂的经济根源和政治根源。
⑻ 如何在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让自己的资产不贬值
负利率时代也许是最不需要“理财”的一种经济场景,我们过去很多年都一直在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核心原因是因为两点,一个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的贬值,另一个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资产增值,所以必须把现金转换为某种资产,获取超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投资回报,但是这种情况只有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才会存在。
1、负利率时代现金才是王道最近丹麦的一家银行发放的的全球首笔负利率的房贷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房贷竟然不用利息了,还的钱还可以少于本金,这种好事真的太好了,甚至认为丹麦才是买房的胜地啊。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银行向来是无利不起早,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如果你认为银行做了赔本的买卖,那么只是说明你还没有看到真相而已。下图是全球基准利率最低的11个国家,几乎都是欧洲地区的,瑞士是全球最低,丹麦是全球第二低。
所以,丹麦是一个要进入通缩的国家,在一个钱变得越来越值钱的过度,对一般人而言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现金了,持有现金,更晚的消费,那么对自己更有利,将来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有哪个行业的增长率能够超过经济增速?所以资产增值也是很难的。除非你拥有庞大的财富可以进行全球资产配置,通过这样的渠道去保值自己的资产,对于一般人而言持有自己的现金是最好的方式。
2、中国是不会进入负利率时代的中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了,但是仍然保持了6.3%的经济增速,而2019年上半年印度的经济增速已经回落到5%的范围,中国是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经济的正向增长就保障了你的投资是可以获得正向的回报的,那么生产者就愿意去支付成本进行杠杆投资,因为杠杆投资的本质就是你的资金成本要低于你的收益率,你赚取的是利差。
中国经济是正向增长,这种利差仍然在,所以,生产者愿意支付资金成本获取资金进行生产活动,这个就保障了利率是正数的。另外中国的M2仍然保持在GDP的增速以上,额外再加上通货膨胀率,这个也保障了中国的利率是正数的。
负利率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并非是好事,因为负利率往往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停滞,阶层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无法获得增量,虽然当前的负利率国家都是富裕的国家,所以家底厚实,负利率状态下整个民众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生活。但是如果负利率时间足够长,那么这个国家是一定会衰落的,全球经济不进则退,阿根廷百年前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但是如今如何呢?
国家的经济是不进则退。我们处在一个经济持续增长,利率为正的地区,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的增量在不断的做大,那么新的劳动者总是可以从创造新的增量中获取财富,这样的社会是流动的,财富是增长的,幸福指数也是在提高的。经济一旦停止增长,往往意味着存量的搏杀,竞争会激烈得多,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成为焦点。因此,我们应该感恩所在的时代给与我们的机会。
⑼ 请问,欧洲央行开启负利率时代,对把钱存在欧洲的老百姓有影响吗
没有影响,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存钱只能保本,对于穷人来说,投资没有资本,而且途径较少,永远是在底层的水平,富人的投资的渠道与消息面广,偶尔的一次投资会换回巨大的成功,普通百姓没有这个资本去冒风险。钱存在欧洲,没有利息,但对于银行来说,他们需要支付给央行一定的存款保证金,也即所谓的手续费,对用户没有影响,当然小额的还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