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什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1)上海十三五节能减排扩展阅读:
实现国家“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农村、公共机构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
三是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变单纯按行政区域为单元分解控制总量指标的方式,通过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制度,控制重点流域和工业、农业、生活、移动源污染物排放。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城市废弃物处理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五是实施节能、循环经济、主要大气污染物和主要水污染物减排等重点工程。
㈡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绿色发展有哪些新亮点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绿色发展”是具有原创性的发展观。应当说有三类发展观:第一种是黑色发展,既吃祖宗饭,又造子孙孽;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已经吃了祖宗饭,没有办法,那么下一步就是不造子孙孽,这是底线;第三种是绿色发展,可以表述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本质上是当代人对未来进行生态投资,即所谓“种树”,形成新增生态资本,使“后人乘凉”。当然,后人也很快成为前人,需要一代一代地“种树”,一代一代地投资生态资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绿色发展不仅保证可持续发展,更保障后代人生态资本的持续增加和永续发展。
从一个国家的各类资本视角来看,在十多年前设计“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中国最紧缺也最稀缺的资源是生态环境资源,而日益丰富的资本肯定是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因此,根据不同资本的替代性,可以通过物资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对生态进行长期投资,形成生态资本积累。实际上,绿色发展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
绿色发展的路径
怎样在“十三五”规划中体现绿色发展?我认为至少要有“两降低、三提高”,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为达到消耗总量峰值做准备)、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源生产率水平,明显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从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到世界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
第一,需要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为达到消耗总量峰值做好准备。首先是煤炭消耗达到峰值,实际上现在已经处在高峰并下降的过程;其次是使工业用水总量达到峰值,实际上近几年已经开始有所下降,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工业产值增长与工业用水量脱钩;再次是使农业用水总量达到峰值,尽早实现农业增长与农业用水量脱钩,减少下来的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可以转用于生态水。
第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彻底脱钩。“十二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到“十三五”时期还要进一步大幅下降,最终实现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等彻底脱钩。
第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这就需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还需要通过结构变革,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的农业劳动力绝对数在大幅度下降,从2010年的27931万人减少至2014年的22790万人,净减少514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285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从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4年的29.5%,下降了7.2个百分点。这就会产生一个结构效应,促使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
第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显然,过去几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但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就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从而带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十三五”时期会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指标,目的就在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第五,提高资源生产率水平。这是最核心也最有效率的绿色发展指标,包括提高土地生产率、水资源生产率、主要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在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更有提高的空间。
因此,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要从“黑色增长”转变为“绿色增长”,而绿色增长的路径则是“两降低、三提高”。
绿色发展的目标
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从“九五”到“十二五”,提出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这次提出的目标具有标志性意义。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大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我认为主要还是对煤炭消费总量进行控制,这对于减少碳排放与二氧化硫排放来说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能控制好煤炭消费,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对用水总量进行控制。2014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6220亿立方米。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希望到2020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实际上经过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甚至还会低于这个目标。
第三,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控制。中国的耕地总面积长期以来持续波动性上升,到195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而后一路下降,一直到2005年,“十一五”规划采用了耕地总面积的红线,才使得这条下降的曲线呈现平行走向。此次进一步提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会改变建设用地持续上升的局面,进而达到平衡,这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地区(例如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用地总量不仅要控制,而且还要进一步下降。中央提出总量控制,不同的地区完全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密度,包括GDP密度、出口额密度、税收密度、创造就业密度等,高效率使用已经开发的建设用地。
第四,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经济增长的下行,煤炭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大幅度下行,今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就为碳排放进入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能够通过若干个五年规划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那么未来,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可以在2025年左右达到碳排放高峰。
第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什么是主要污染物?“十一五”规划提出2项,“十二五”规划提出4项,“十三五”规划到底是几项?我认为一定要增加,但指标一定要落实到省、地级市、县。什么是大幅减少?我认为至少要减少10%,要研究讨论有没有可能在5年内减少10%以上。既然要提高环境质量,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就必然要提出约束性的量化指标,即可测量、可比较、可公布、可监督。
总之,“十三五”规划不仅是中国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更是世界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不仅指导中国绿色发展,还将引导世界绿色发展。
㈢ 求《2016-2020年节能减排行业发展分析与"十三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电子版
可以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如何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的减排目标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工作方案》指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那么,如何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的减排目标?中国电力新闻网网站、微信、微博近日发起题为“如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问卷调查活动,详细调查结果见下图。
如图所示,24%的受访者认为,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是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占同样比重的还有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12%的受访者认为,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重点流域污染物排放可以更好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还有16%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此外,完善支持节能减排价格收费、财税激励等政策以及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分别受到12%受访者的认同。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最受关注。“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下降到60%或者以下,煤炭消费总量将会在42亿吨左右,其中电力行业方面仍然会有一些小幅度的增加,钢铁和建筑行业方面会进一步减少,化工行业会有所增加,居民生活用煤会有大幅度的加升。”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张宏表示。可以明确来讲,煤炭消费总量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煤炭消费的峰值也是若隐若现,煤炭发展要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探索创新。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存在“多煤、少气、贫油”的困境,这造成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量偏高的现状。此次《工作方案》重申了中央政府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的决心,天然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将迎来发展机遇。
“《工作方案》是按照‘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制定的,由国务院发布,效益层次很高,总的来看有六个看点。第一是目标高,难度大。第二是通过“三控”来确保目标的执行,“三控”本身是目标也是手段。第三是重视在新的领域开展节能减排,拓展节能减排的领域。第四是在现有领域提出新的要求,譬如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第五是通过新的方式达到目标,新方式是在传统方式基础之上提出来的。第六是通过新的机制保证作用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
国网辽宁葫芦岛供电公司陈超认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首先要建立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制定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将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其次,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开展城市综合试点,推广能效电厂。”陈超表示。
第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来源网络
㈤ “十三五”节能减排的措施有哪些
要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在2016年8月17日北京市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新标准分两档,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和嘉兴行第二档(最严)标准,其他城市执行第一档标准。
第一档标准的一氧化碳(CO)排放限值为7.8g/km,碳氢(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排放限值为2.5g/km。
第二档标准的一氧化碳(CO)限值由原来的12g/km下降到6.3g/km,碳氢(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则从4.5g/km下降到2.0g/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