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gdp与中国股市的反方向变动解释
您看过关于GDP的笑话吗?两个人打赌,猜对了赢1000,甲赢了,得到1000,第二次乙赢了,把输版的1000赢回来了。实权际上两个人不输不赢,但是如果计入GDP的话,是增长了2000。经济发展要依赖实体经济,制造业,那才真的是发展。
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银行和房地产,资金在这两个行业上转来转去,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银行把钱借给房地产,房地产再抵押从银行借钱。这是经济在发展吗?一幢房子50万,从一个人手里卖到另一个人手里,这人再60万卖出去,这是发展吗?
中国现在不是要改革嘛,说是调结构,就是改变这种资金空转的现状,把钱投资到实体经济上来。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没错,搞实体的都没赚钱,股市怎么涨?
❷ 中国股市相当于哪些国家的gdp
彭博数据显示,中国股市总市值在11月27日已增至4.480万亿美元。
根据2013年的世专界GDP排名来看,排名第3的日属本的名义GDP是:5.997万亿美元;排名第4的德国的名义GDP是:3.373万亿美元;中国股市市值在日本和德国的GDP之间。
❸ 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个判断市场估值高低的原则: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由于美国和英国大量的国外上市企业,他们股票总市值占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属于高位区域。所以当比率在70%~80%之间,就是低谷区域了。大致相当于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们3000点的位置,大概这个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不仅没国外企业,国内的许多优秀企业都跑到国外上市去了。2000年这个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时候这个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时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时候,比值又变成110%。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家核心的企业多数已经上市了在这几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对比来看,最高值与最低值应该在0.4-0.5的样子,考虑到从前两年开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们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情况这个比值应该是45%~60%之间,取中位数,同样也是对比美国,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样子吧。对应的点位是2400点的位置。
❹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gdp并不是同步上涨的
股市这种事物是欧美思维的产物,在中国就有中国特色,美国股市与经济直接挂钩,也有版的国家的股市不规范权,像南美国家的股市,不是所有股票市场都规范的,中国的不规范就变成了一种范,较中国特色,但能起到融资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也就能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也就有股市相应的功能了。
希望您能采纳。
本人在新浪有微博 骑牛拱猪 内容围绕当日A股走势及个股追踪,如果有疑问您可以关注一下。内容由繁至简,白话描述问题,对散户股民帮助较大。前期看好亚太股份,现已经连续涨停,上交易日入苏宁云商涨停 并看好6只各股多只涨停和8%,希望收听。
❺ 中国股市和GDP
中国股市非常不成熟,只是个大众赌博机,了解了就少参予了,只专剩跌了。
属GDP增速很快,那是数据,可看到的是多了几辆车、几栋房、几条路,看到最多的是多数低端产品物价翻倍,造成GDP数据大涨。
这样一来,银行放的大量贷款不愿投到实体企业中,政府的大量投资没有好好地用到项目中,居民和机构的大量资金既不愿投到实体企业中,又不愿投到股市中,造成经济无实质发展的局面。
❻ 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怎么计算
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抄总值比率,即以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所得的比率。
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巴菲特分析股市和国民经济关系的一个定量分析指标,其计算即以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巴菲特对这个指标的涵义的理解是,长期而言,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如果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落在70%到80%之间,进场购买股票可能会很有利。不过,运用巴菲特的这一股市分析指标,长期投资成功的概率更大,但短期投资却未必有利可图。短期内股市波动无法预测,没有人也没有什么指标可以预测得准。
❼ 中国股市的市值与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是多少
中国股市的市值在07年一度达到20万亿元多,现在缩水了,2008年年底时沪深股市总市值为12多万亿元。
而我国08年的GDP为300670亿元。
市值占GDP的比例大概是在40%左右。
❽ GDP与股市,与股价
一、两个概念
GDP:国际上通用的量化宏观经济的数据,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教科书给它下的定义是:一年当中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
这个定义中值得注意的概念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比如说,做衣服用的布就是中间产品,而衣服就是最终产品。
证券化率:沪深两个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与GDP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股市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大师的标准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认为,虽然证券化率作为分析工具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只选择一个指标来判断任何时刻市场的估值水平,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标……当该比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准时,就应当被视为一个严重的警告。
巴菲特说,就美国市场而言,如果证券化率降到70%-80%的区间,就比较适合买入。如果证券化率逼近200%时你再买入,就是在玩火。
巴菲特这样说的确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美国股市在2000年崩盘的时候,上市公司总市值约占GDP的190%,日本1990年年初股市崩溃的时候,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占到其GDP的180%。
三、我国的情况
2007年8月9日收盘后,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21.14万亿元,而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是21.09万亿元人民币。这是沪深两市总市值首次超过GDP总量,也就是说,这一天,我国的证券化率首次超过了100%,当天上证指数是4,754点。按照巴菲特的观点,这个点位证券化率100%,风险并不大。
2007年,中国GDP总量为246619亿元,截至昨天,2008年5月19日,深沪两市总市值为190113 46593=236706亿元),证券化率为96%。如果2008中国GDP增长10%,则动态证券化率为87%。2007年10月16日,股市达到最高点6100点,当日深沪总市值为34.92万亿元,当日证券化率为140%。
假设中国股市和美国不同,证券化率逼近150%股市就要崩溃,那么按照比率,中国股市证券化率降到60%以下才有投资机会,对应的点位大致是2600点。
当然,这是指的整个市场,不是说沪指到了2600点的时候才能买股票,相信任何点位都有低估的股票,和值得投资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