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林华的生平概况
林华,原名顾森。原籍江苏无锡,1913年6月出生于上海一个老同盟会会员军人家庭。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获毕业论文最优奖,被授予理学士学位,后就职于上海植物油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迁到重庆植物油厂工作。在上海、重庆,他目睹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消极抗战,十分气愤,深知要抗日救国,必须参加革命。1940年,经何穆介绍,到重庆红岩村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工作,更名林华。同年11月,前往延安,在自然科学院化学系任教员。1941年初,林华接受了制造玻璃的任务。他不畏困难,创造条件,先后生产出玻璃、耐酸陶瓷、耐火材料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在1943年陕甘宁边区职工代表大会上,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1945年初,林华奉调到瓦窑堡筹建西北铁厂,并任厂长,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林华离开瓦窑堡到东北。1946年末到大连,任大连化学厂副厂长。1947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往哈尔滨东北财经委员会(后改为东北工业部)工矿处工作。1948年4月,吉林解放,林华任吉林化工区负责人。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一面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一面开始绘制建设发展化工区的蓝图。1948年11月初,沈阳解放后,林华奉命接收沈阳、锦州等地的化工企业,开始进行更大范围的恢复生产和改造工作。与此同时,林华根据东北工业部的指示,组织筹建东北化学公司,后定名东北化工局,任副局长。1949年,根据林华建议,成立了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和化工设计处,为建设吉林化工区、恢复发展东北化学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1950年,林华对鞍山、本溪、抚顺、大连等钢厂生产的煤焦油综合利用问题提出规划设想,以后通过科研、设计和建设,得到落实。1951年初,林华作为姚依林团长率领的第一个中国赴苏贸易代表团成员,参加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156项”的谈判,其中有4项建在吉林化工区。1954年6月至1956年6月,林华奉派到苏联学习,并深入到乌克兰有机化工厂、氮肥厂,俄罗斯合成橡胶厂等车间、工段以及有关科研机构考察、访问,调查了解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科研开发等情况。所学知识在以后从事化工生产、科研开发中得到运用。1956年,化学工业部成立,林华任化工部技术司司长兼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经常到沈阳化工研究院主持研究方向的讨论和研究计划的制订。1956年到1958年,在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基出上,分别成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沈阳4个化工研究院,林华兼任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在此期间,林华积极从事外事活动。1956年10月,林华先后到匈牙利、民主德国参加经互会专业会议;1959年,任中苏化工科技合作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商谈合作计划,参与十二年科技规划中苏会谈,随后到罗马尼亚参观研究院、所和工厂。 1960年,林华调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先后任合成橡胶厂副厂长、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当时兰州缺电、缺原材料,广大职工克服重重困难,避免了化肥厂、合成橡胶厂全面停工的危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生产面貌,林华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兰州化学工业要从以煤为原料转为以石油为原料的建议,得到公司党政领导和职工的支持。这样,从1961年开始,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开始向石油化工转变。
1962年6月,林华担任国家科委组织的石油化工考察团团长,在西欧六国进行4个多月考察,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听取了他的汇报。同年11月,作为贸易代表团顾问,林华又到瑞士、意大利再次考察石油化工企业,并商谈从联邦德国等引进石化装置事宜。以后经周总理批准,引进了12套装置,其中5套石化装置建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使该公司终于改造成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
70年代初,轻工业部受国家委托建设几个石油化工厂,生产合成纤维和塑料用原料。1976年,林华奉调任轻工业部进口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这批石油化工厂的建设。1978年,林华调国家科委二局任局长,负责能源、原材料方面的科技组织工作。他协助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组织协调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镍矿、包头稀土铁矿三大共生矿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同时,林华积极支持新型化学建材的研究开发工作,促进了它的发展,使产品逐渐应用到工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在国家科委工作期间,林华先后4次到美国考察科研工作、塑料建材、盐湖开发和再生能源开发,参加了有关专业会议;到联邦德国考察钒的提炼、应用以及钛白粉和炼铜新技术。每次出国考察回来,林华都结合国情提出建议和工作部署,使外国技术经验得到应用。1981年,林华调任国家计委任副主任,分管原材料工业建设计划工作。1982年底,他退居二线。在这10多年中,他还多次组织水利、水电专家调查黄河上游、乌江、澜沧江以及四川三江水能源情况,提出办水电,开发资源,发展西南、西北经济的建议,推动了一批大、中、小型电站建设,为开发西北、西南作出了贡献。
林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1950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51年,参与筹建中国化工学会,后任理事、副理事长;1958年,任国家科委可燃矿物组组长、化工组副组长;1979年,任中国冶金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六届、七届委员,经济建设组副组长。
②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的管理团队
盛大文学董事长
邱文友(Robert Chiu),2012年加入盛大,任盛大集团总裁,分管文学、酷六、盛付通、广告、云计算公司相关资本市场和投融资工作,担任盛大文学公司董事长,负责文学出版产业链的海内外布局和管理;曾先后在高盛、摩根士丹利及IBM等公司任职,在中国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耕耘多年,曾参与亚信、新浪、巨人网络、盛大互动娱乐(即盛大网络)、盛大游戏等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及盛大互动娱乐私有化。
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的邱文友是个并购狂人,参与了一系列被盛大网络评价为亚太区TMT行业“里程碑式”的收购、兼并项目,具体包括: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移动收购香港万众电信、巴基斯坦电信、凤凰卫视少数股权,安博凯私募基金杠杆收购中嘉网络,韩国电信公司收购海力士股权,TPG/Affinity杠杆收购新加坡联测科技,等等。
邱文友先生早年以张心洽学术基金会、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和傅尔布莱特奖学金得主身份前往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并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
侯小强,2008年加入盛大;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原新浪网副总编辑,为新浪博客的兴盛做出里程碑式的贡献。2008年7月4日,侯小强为实现自己多年的理念梦想从新浪离职加盟盛大,担任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曾获评《商界时尚》杂志 “2011年度十大商界青年生活领袖”、“新周刊2009年度创想家”、“GQ2010年度人物”及“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度人物”、 “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第二届“上海市工商业领军人物”;《第一财经周刊》“2012中国商业创新50人”企业创新者大奖等奖。
四年时间,带领盛大文学从年收入4000万到2011年逾7亿收入。
盛大文学总裁
吴文辉,2004年加入盛大;现任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董事长。吴文辉是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2003年他带领团队开创了阅读收费新纪元,对网络文学进行商业化操作,给整个网络出版行业带来了生机,也为起点中文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组建起点中文网之前,曾任职于方正科技公司、朝华科技公司、麦盛营销顾问公司。吴文辉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取得计算机学士学位。目前已离职。
盛大文学首席财务官
梁晓东,2002年加入盛大;自梁晓东担任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 之前历任盛大集团融资及投资者关系总监、投资中心副总监等职位。在此之前,梁晓东曾任职于先驱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从事投资分析工作。梁晓东拥有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MBA学位,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盛大文学首席开放战略官、副总裁
林华2009年10月加入盛大,任商务合作高级总监,负责商务合作等;自林华担任盛大文学副总裁,同时担任盛大文学首席开放战略官,负责内容及版权的引进和输出业务和商务合作工作,同时负责推动盛大文学的开放战略。在加入盛大之前,任SAP中国销售总监。林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参加上海财经大学和美国Webster大学的工商管理课程,获MBA学位。
盛大文学副总裁
柳强,2010年加入盛大;自柳强担任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副总裁;加入盛大文学之前,柳强曾担任卓越亚马逊图书营销总监、卓越亚马逊网站产品总监等职务,主要负责网站产品、内容以及图书营销、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柳强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③ 2016年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书单
一、金融史(共10本)
《中国是部金融史》:陈雨露/杨忠恕,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陈雨露/杨忠恕,九州出版社,2014年
《世界是部金融史》:陈雨露/杨栋,北京出版社,2011年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王巍,中国友谊出版社,2013年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2》:王巍,中国友谊出版社,2015年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美] 卡门M.莱因哈特/[美] 肯尼斯S.罗格夫著;綦相/刘晓锋/刘丽娜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
《图说金融史》:李弘,中信出版社,2015年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美] 弗里德曼,[美] 施瓦茨 著;巴曙松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1卷)》:曾康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第五卷:李飞/赵海宽/许国信/洪葭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二、互联网金融(共22本)
《互联网金融》:罗明雄/唐颖/刘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新金融时代》: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手册》: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新金融·新生态》:霍学文,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姚文平,中信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李耀东/李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陈宇(江南愤青),东方出版社,2014年
《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林华,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郭勤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颠覆金融》:汤浔芳,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普惠金融:新金融时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胡世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没有银行的世界》:西蒙·狄克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中国经济新引擎》,王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玩转互联网金融》:孙诚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
《金融e时代》:万建华,中信出版社,2013年
《互联网信贷风险与大数据:如何开始互联网金融的实践》:陈红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5》,李东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陈勇,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蓝皮书2015》,乐天/段永朝/李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理论、实践与监管》:范文仲,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三、互联网金融法律(共7本)
《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李爱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黄震/邓建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许多奇,法律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法律集》:白洁/刘洪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实务指导》:刘永斌,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中国实践的法律透视》:吴晓灵,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犯罪概说》:郭华,法律出版社,2015年
四、网贷P2P(共11本)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机构与模式》:谢平/陈超/陈晓文,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
《P2P:中国式高收益债券投资指南》:陈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P2P网贷风云:趋势·监管·案例》:黄震/邓建鹏,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
《中国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与分析:2014-2015》:黄国平/武旭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lending club 简史》:瑞顿(作者)/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 (译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5》:零壹研究院,东方出版社,2015年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零壹财经,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第一财经,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2014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王家卓/徐红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王家卓/徐红伟,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
《P2P网络平台运营手册》:徐红伟,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五、支付(共10本)
《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马梅/朱晓明/周金黄/陈宇/季家友,中信出版社,2014年
《支付战争:互联网金融创世纪》:[美] 埃里克·杰克逊(Eric M. Jackson)著;徐彬/王晓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
《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巴曙松/杨彪/朱海明,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
《移动支付理论与实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5)》:杨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变革与创新》:郭田勇,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支付结算理论与实务》:曹红辉/田海山,中国市场出版社,2014年
《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杨彪,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周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国支付行业的黄金时代》:马晨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六、众筹(共17本)
《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众筹改变金融》:杨东/文诚公,人民出版社,2015年
《五板资本市场:众创空间+孵化+股权众筹》:张焕军,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
《众筹金融生态》:王玉祥/刘文献/杨东,中信出版社,2015年
《中国式众筹》:杨勇/韩树杰,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盛佳/汤浔芳/杨东/杨倩,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年
《玩转众筹》:魏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智慧众筹》:霍学文/沈鸿/黄震,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众筹:互联网融资权威指南》:斯蒂芬·德森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众筹:传统融资模式颠覆与创新》:盛佳/柯斌/杨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股权众筹》:郭勤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赢在众筹:实战·技巧·风险》:杨东/黄超达/刘思宇,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
《解放众筹》:刘文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
《众筹之路》:舒元/郑贵辉/耿雪辉/徐荣,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
《实战众筹》:张栋伟,文艺出版社,2015年
《众筹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柏亮,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
《众筹》:默德威娜·里斯-莫格/路本福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
《众筹投资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指南》:[美] 舍伍德·奈斯(Sherwood Neiss),[美] 杰森·W.贝斯特(Jason W. Best),[美] 扎克·卡萨迪·多里翁(Zak Cassady-Dorion)著;陶尚芸,沈玉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七、互联网银行(共5本)
《互联网银行:美国经验与中国比较》:廖理/张伟强/王正位/赵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银行3.0 移动互联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布莱特·金,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银行:数字新金融时代》:[英] 克里斯·斯金纳(Chris Skinner)著;张建敏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樊志刚/黄旭/胡婕,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银行变革与监管》:阎庆民/杨爽,中信出版社,2015年
八、虚拟货币(共7本)
《货币革命:改变经济未来的虚拟货币》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著;束宇 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
《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李钧/长铗,中信出版社社,2014年
《加密货币虚拟货币如何挑战全球经济秩序》:[美] 保罗·维格纳(Paul Vigna),迈克尔·J·卡西(Michael J. Casey)著;吴建刚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争议比特币:一场颠覆货币体系的革命》:何建湘,蔡骏杰,冷元红,中信出版社,2014年
《解密比特币》:刘宁/沈大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数字货币:比特币数据报告与操作指南》:李钧,龚明/毛世行/高航,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比特币》:罗强/张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④ 中国保险业前三家的优势和劣势
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表10 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保险市场集中率比较
国家
非寿险
公司数量
前五位非寿险
公司份额(%)
寿险公
司数量
前五位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中国
12
99.8
8
99.2
日本
/
53.6
/
60.4
韩国
16
71.5
29
78.7
俄罗斯
1393
24
NA
52
巴西
113
49
103
59
美国
/
30.16
/
/
资料来源:Sigma No.4, 2000.
经济,市场起步较晚,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多,使公司整体发展和竞争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集中率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保险业要打破垄断,完善竞争体制势在必行。
5.融资渠道比较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量与其金融市场全部业务量的1/3以上),投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范围十分狭窄,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资金融通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这使得国内保险业无法较快提升实力,也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证券业
关于证券业,我们将在证券化程度(证券市场市值/GDP)、证券市场体系、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公司业务等方面,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的综合比较,来了解中外证券业发展的情况。
1.证券化程度比较
一国证券市场市值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美国、日本、英国证券市场该比例1995年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为53.79%,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比例有所下降,为45%(见表11)。
表11 证券化程度的国家比较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年份
1995
1995
1995
2000
2001
证券市场市值/GDP
95.5
83.5
121.7
53.79
45
资料来源: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总量中证券化的比例不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证券市场体系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体系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区域证券交易所、OTC场外交易构成,形成了一个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证券融资、交易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只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如图所示,在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债券市值2%,基金1%,可见债券和基金发展严重滞后。
图3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比例
3.投资者数量比较
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基金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口的比重只有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
4.投资者结构比较
实践证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市场,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中,99%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为1%,所占比例相当小。相比之下(见图4),美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由机构直接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53%。而1995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1997年的该项数据为81%,差距明显。
图4 美国股市投资者结构
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也只有30个亿基金单位。
5.证券公司业务比较
截止2001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证券公司有101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商14家,其他则属于过渡期、正在规范或尚未规范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515亿元(其中,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美元),营业部总数为1923家。总体情况是券商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见表12)。
表12 国内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截止2000年)
国内证券公司(万元)
国外证券公司(万美元)
宏源证券
海通证券
摩根·斯坦利·添惠
美林公司
高盛公司
资产总额
509 242
3 160 000
42 679 400
40 720 000
28 976 000
净资产
62 525
537 700
1 927 100
2 101 800
1 653 000
营业收入
35 548
/
4 541 300
2 678 700
3 300 000
净利润
8 177
152 000
545 600
378 400
306 700
净资产收益率
13.085%
28.27%
28.31%
18.00%
18.55%
资料来源:陈峥嵘:“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证券投资》周刊,2001年第44期。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国外证券公司,业务竞争力低。
6.网上交易比较
网上证券交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证券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提供快速而方便的信息服务。我国网上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开户数达376万户,今年1—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达425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6814.28亿元(双边计算)的6.24%。而美国到2001年网上帐户就已经达到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上交易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敏、戴国强:《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雪峰:《保险业如何做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金融论坛》2001年第10期。
5.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证券时报》。
6.《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编者:黄利 林华 梁靖雯
经济贸易学院
⑤ 我在某单位工作了将近15年
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表10 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保险市场集中率比较
国家
非寿险
公司数量
前五位非寿险
公司份额(%)
寿险公
司数量
前五位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中国
12
99.8
8
99.2
日本
/
53.6
/
60.4
韩国
16
71.5
29
78.7
俄罗斯
1393
24
NA
52
巴西
113
49
103
59
美国
/
30.16
/
/
资料来源:Sigma No.4, 2000.
经济,市场起步较晚,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多,使公司整体发展和竞争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集中率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保险业要打破垄断,完善竞争体制势在必行。
5.融资渠道比较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量与其金融市场全部业务量的1/3以上),投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范围十分狭窄,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资金融通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这使得国内保险业无法较快提升实力,也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证券业
关于证券业,我们将在证券化程度(证券市场市值/GDP)、证券市场体系、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公司业务等方面,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的综合比较,来了解中外证券业发展的情况。
1.证券化程度比较
一国证券市场市值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美国、日本、英国证券市场该比例1995年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为53.79%,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比例有所下降,为45%(见表11)。
表11 证券化程度的国家比较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年份
1995
1995
1995
2000
2001
证券市场市值/GDP
95.5
83.5
121.7
53.79
45
资料来源: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总量中证券化的比例不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证券市场体系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体系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区域证券交易所、OTC场外交易构成,形成了一个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证券融资、交易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只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如图所示,在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债券市值2%,基金1%,可见债券和基金发展严重滞后。
图3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比例
3.投资者数量比较
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基金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口的比重只有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
4.投资者结构比较
实践证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市场,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中,99%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为1%,所占比例相当小。相比之下(见图4),美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由机构直接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53%。而1995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1997年的该项数据为81%,差距明显。
图4 美国股市投资者结构
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也只有30个亿基金单位。
5.证券公司业务比较
截止2001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证券公司有101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商14家,其他则属于过渡期、正在规范或尚未规范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515亿元(其中,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美元),营业部总数为1923家。总体情况是券商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见表12)。
表12 国内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截止2000年)
国内证券公司(万元)
国外证券公司(万美元)
宏源证券
海通证券
摩根·斯坦利·添惠
美林公司
高盛公司
资产总额
509 242
3 160 000
42 679 400
40 720 000
28 976 000
净资产
62 525
537 700
1 927 100
2 101 800
1 653 000
营业收入
35 548
/
4 541 300
2 678 700
3 300 000
净利润
8 177
152 000
545 600
378 400
306 700
净资产收益率
13.085%
28.27%
28.31%
18.00%
18.55%
资料来源:陈峥嵘:“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证券投资》周刊,2001年第44期。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国外证券公司,业务竞争力低。
6.网上交易比较
网上证券交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证券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提供快速而方便的信息服务。我国网上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开户数达376万户,今年1—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达425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6814.28亿元(双边计算)的6.24%。而美国到2001年网上帐户就已经达到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上交易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敏、戴国强:《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雪峰:《保险业如何做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金融论坛》2001年第10期。
5.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证券时报》。
6.《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编者:黄利 林华 梁靖雯
经济贸易学院
⑥ 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排名
第一名:中国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36911017.39万)
第二名:平安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4887885.33万)
第三名:安邦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8890994.49万)
第四名:太平洋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2391146.02万)
第五名:人保寿险(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8693698.61万)
第六名:太平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8354668.04万)
第七名:泰康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8026211.7万)
第八名:新华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6837860.99万)
第九名:第十第十名:华夏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6024456.39万)
第十名:华夏人寿(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6024456.39万)
⑦ 中国人保泉州总经理
泉州有钱人不会让你知道的
获得过香港市民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大紫荆勋章的三位港籍泉州人
1997年,大紫荆勋章的第一批元老,黄克立先生,泉州人,永固纸业有限公司,大正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8年,大紫荆勋章的第二批元老,黄保欣先生,泉州惠安人,联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塑料原料大王"
2014年,大紫荆勋章第16批(03-04年香港无人获得),杨孙西博士,泉州石狮人,香江国际集团董事长
许荣茂,泉州石狮人,香港10大富豪之一,获得香港金紫荆星章,太平绅士
吕振万,泉州南安人,香港50大富豪之一,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
李贤义,泉州石狮人,香港50大富豪之一,金紫荆星章,荣誉勋章,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玻璃大王"
黄敏利,泉州南安人,香港50大富豪之一,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敏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黄朝阳,泉州南安人,香港50大富豪之一,中骏集团(香港)董事长,国内地产百强企业
黄若虹,泉州人,力高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内地产百强企业
黄达群,泉州人,荣誉勋章,香港诚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光辉,泉州人,荣誉勋章
黄宜弘,祖籍泉州,获金紫荆星章,香港立法会议员,人大代表。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主席
黄梓钦,泉州石狮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伟成集团董事长
黄玲玲,泉州石狮人,政府荣誉勋章,香港兆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黄紫玉,泉州晋江人,香港恒丰集团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黄长猷,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天德参行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玉山,泉州南安人,非官守太平绅士,获铜紫荆星章
黄少玉,泉州南安人,香港锦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黄建源,泉州南安人,银紫荆星章,太平绅士,荣誉勋章,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中央委员会常委
黄建彬,泉州南安人,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港岛东区区议员,东区区议会主席
黄友嘉,泉州惠安人,获得金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及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
黄光汉,泉州惠安人,获非官守太平绅士,获银紫荆星章。香港泉昌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子清,泉州晋江人,银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恒通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捐款超过千万以上,委员世家
施荣忻,施子清之子,太平绅士,香港菁英会创会兼荣誉主席
施展望,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上市公司百营控股集团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施展熊,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大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施清流,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隆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文诞,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南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维雄,泉州晋江人,怡高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施维明,泉州晋江人,香港经世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施荣恒,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香港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
施荣怀,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施世筑,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香港中南发展(中国)董事长
施学概,泉州晋江人,香港事务顾问,香港富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学顺,泉州晋江人,香港华发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华民,泉州晋江人,新丽宝有限公司总裁,捐款千万,香港保良局慈善大使
施纯民,泉州晋江人,德升科技集团董事长
施纯锡,泉州晋江人,信诚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捐款千万
施秋平,泉州晋江人,施秋平会计师事务所
施少鸣,泉州晋江人,香港汉宇集团总裁
施文裕,泉州晋江人,香港华发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施议锚,泉州晋江人,香港恒宇集团董事长
施教益,泉州晋江人,香港信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教斌,泉州晋江人,香港亨利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施教永,泉州晋江人,香港知名投资人
施教明,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香港超固集团董事
施性培,泉州晋江人,香港展诚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青采,泉州晋江人,香港盈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勇力,泉州晋江人,香港盛益塑胶制品公司董事长
施振忠,泉州晋江人,香港金源实业(香港)有限公司
施振衔,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永成贸易公司董事长
施祥鹏,祖籍泉州晋江,铜紫荆星章,施琅后代,香港恒兴基立集团董事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施良侨,泉州石狮人,香港创富控股有限公司、利宾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建新,泉州石狮人,香港曼哈顿酒店集团总裁
施祥智,泉州石狮人,香港联兴国际公司董事长
陈守仁,泉州人,银紫荆星章,联泰集团董事长,投资兴办公益事业超过千万元
陈雪美,泉州人,香港瑞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文渊,泉州人,香港新兴大实业公司董事长
陈昌裕,泉州人,香港知名画家
陈亨利,祖籍泉州鲤城,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紫荆谷控股总裁、上海跨境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玉仁,祖籍泉州,荣誉勋章,香港裕峻集团总裁
陈金烈,泉州晋江人,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香港泛年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委员
陈永建,泉州晋江人,香港华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安海镇捐资总额7000多万
陈建民泉州晋江人,港丰(香港)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营石油行业十大杰出人物”
陈瑞添,泉州晋江人,香港美星磁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篮球总会主席
陈仲升,泉州晋江人,香港新富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捷中,泉州晋江人,香港新富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志烽,泉州晋江人,香港汉顺贸易有限公司董事
陈文栋,泉州晋江人,香港金泉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文岩,泉州晋江人,诗人医生
陈勇,祖籍泉州晋江,铜紫荆星章
陈聪聪,祖籍泉州晋江,铜紫荆星章,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绿洲行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陈成秀,祖籍泉州晋江,香港大庆集团董事长,1989年创立厦顺铝箔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能替代进口铝箔的产品,目前是东南亚最大的超薄铝箔厂家。捐款超5000万,政协委员
陈天堆,泉州南安人,香港冠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
陈燕南,泉州南安人,香港成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庆辉,泉州南安人,香港大通集团董事长
陈国雄,泉州南安人,香港龙星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汉榕,泉州南安人,香港达琦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通贵,泉州南安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新东源机铸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克勤,泉州南安人,太平绅士,铜紫荆星章,香港历史上最年轻的区议员
陈章明,泉州永春人,香港祥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荣助,泉州永春人,香港瑞荣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晏枝,泉州惠安人,香港美平集团董事长
洪祖杭,泉州晋江人,人称“福建杭”。金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金丰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个人用于各项公益事业的捐款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政协常委
洪祖星,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狄龙国际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
洪游奕,泉州晋江人,维珍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衣大王”,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洪长存,泉州晋江人,香港龙义国际有限公司、福旋投资有限公司、汇英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建筑,泉州晋江人,金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金火,泉州晋江人,香港美嘉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顶超,泉州晋江人,香港鑫东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东群,泉州晋江人,香港长盛集团董事长
洪锦铉,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观塘区议员,议会副主席
洪连杉,泉州晋江人,香港东区区议员
洪欣,祖籍泉州晋江,香港著名演员
洪清宜,泉州石狮人,冠城集团董事长,集团共累计捐款、参与公益事业及对扶贫、教育项目的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以上
洪清源,泉州石狮人,铜紫荆星章,胜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敬南,祖籍泉州南安,任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香港嘉里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洪亚铁,泉州南安人,香港浩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树荣,泉州人,香港百源控股(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素玉,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东区区议员,人大代表
蔡毅,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兴祥集团董事总经理,成盛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社会服务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蔡世传,泉州晋江人,香港区议员,亿峰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互联集团董事长
蔡良平,泉州晋江人,香港东纶集团董事长
蔡建文,泉州晋江人,太平洋贸易公司董事长
蔡铭博,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展龙贸易公司总经理
蔡莹璧,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金紫荆星章,特别行政区政府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
蔡若莲,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教育局副局长
蔡经阳,泉州石狮人,港商,捐款数千万,捐建蔡经阳希望小学等
蔡淑好(佘德聪),泉州石狮人,德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建四,泉州石狮人,建德集团总裁
蔡天真,泉州石狮人,香港泰山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炯明,泉州石狮人,裕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蔡衍善,泉州石狮人,喜利景集团董事主席
蔡佳定,泉州石狮人,香港泳胜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世亮,泉州南安人,大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国捐办各项公益总额逾1.5亿元。
吴庆星,泉州洛江人,香港和昌集团董事会主席,国内第一所民办大学仰恩大学创建者
吴连城,祖籍泉州,荣誉勋章,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
吴海滨,祖籍泉州,荣誉勋章
吴祥川,泉州晋江人,建生实业集团董事长(香港有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吴仲灿,建生实业集团执行董事,吴继炜(富三代),李嘉诚谈判对手、六百亿基金舵手。
吴连烽,泉州晋江人,国际宝峰金融集团董事长
吴玲玲,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明彩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吴天赐,泉州晋江人,“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国泰达鸣金属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吴良民,泉州晋江人,香港福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秋北,祖籍泉州晋江,香港工会联合会现任理事长,人大代表
吴为贡,泉州石狮人,港商,豪富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志勇,泉州石狮人,香港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振河,泉州惠安人,香港永发实业公司董事长
林维表,祖籍泉州,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林天福,祖籍泉州晋江,太平绅士,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
林英达,泉州石狮人,香港弘益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佑碧,泉州石狮人,宝源集团董事长
林积灿,泉州石狮人,创冠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林华国,祖籍泉州石狮,香港明星林峰之父,这个隔了几代,但是有在石狮家乡捐款香港诺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树哲,泉州南安人,获金紫荆星章,香港南益实业集团董事长
林怀荣,泉州南安人,香港大新科技集团董事总经理,香港中西区议会议员
林华梁,泉州南安人,大新科技集团董事长
林龙安,泉州惠安人,太平绅士,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
林钰锟,泉州惠安人,知名爱国港商
林文侨,泉州安溪人,香港远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黎明,泉州安溪人,香港源通集团董事长
林劲,泉州安溪人,获香港荣誉勋章
王钦贤,祖籍泉州,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五金界行业老大,香港金轮集团董事长
王倩仪,泉州晋江人,金紫荆星章,香港环保署署长
王为谦,泉州晋江人,香港新元贸易有限公司总裁
王永辉,泉州晋江人,万镒集团董事长
王玉笛,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冠盛国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王则翠,泉州石狮人,晋安实业(父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聪德,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晋安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淑仪,泉州石狮人,建锋集团董事长
王亚南,泉州石狮人,香港通达集团董事会主席
王明洋,泉州石狮人,王氏仁森机构董事总经理,王氏仁森机构的打火机产品不仅占领了香港市场,更进军国际市场,成为挑战世界打火机行业霸主。
王庭聪,泉州南安人,太平绅士,香港南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启水,泉州南安人,恒丰企业(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锦彪,泉州惠安人,三明机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通澳(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王万材,祖籍泉州惠安,香港万兴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
庄荣洲,泉州晋江人,香港标准志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委员
庄舜而,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香港中国网络资本有限公司主席
庄材雁,泉州晋江人,香港中南企业公司董事长
庄文议,泉州晋江人,香港万昌(庄氏)集团主席
庄菊生,泉州晋江人,香港菊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庄启程,祖籍泉州晋江,太平绅士,香港维德集团董事局主席
庄锡山,泉州石狮人,嘉兴集团董事长
庄子雄,泉州惠安人,香港保力科技集团董事长,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庄绍绥,泉州泉港人,庄士集团董事长,家产总值逾80亿。全国政协委员,八卦报纸常客
庄静庵,原籍潮州,祖籍泉州,香港中南企业主席,1940年,李嘉诚的父母带领全家投靠舅父庄静庵,这时12岁的李嘉诚,认识了小他4岁的表妹庄月明。后来结为夫妻,在富豪表妹庄月明的支持下李嘉诚成为香港大富豪,李嘉诚原籍潮州,祖籍莆田白塘李氏,莆田白塘李氏的开基始祖是泉州南安人李伯玉。
李群华,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玩具大王"香港锦多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国耀,泉州晋江人,香港恒泰华(音)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国兴,泉州晋江人,美亚娱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美亚娱乐资讯集团是香港最大的录像带、镭射影碟、光碟和电影发行商
李婉卿,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李木理,泉州石狮人,香港冠宏星集团董事长
李曙峰,泉州洛江人,普衡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7.4亿港元买下了位于香港白加道28号的香港史上第二贵豪宅。
李仲树,泉州南安人,香港金日集团董事长,中国和平统一基金会荣誉会长
李建超,泉州南安人,香港华盛兴业集团董事长“世界伞王”
李少榕,泉州南安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东区各界协会秘书长、东区协进社主席
李明治,祖籍泉州南安,香港联合集团创始人,香港17大家族企业之一
颜乾成,泉州晋江人,香港同裕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颜培增,泉州晋江人,香港保和堂制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永远名誉会长兼执行委员
颜庭阶,泉州晋江人,集添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颜章根,泉州永春人,香港祥业集团董事长
颜彬声,泉州永春人,联诚棉业有限公司、南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捐款数千万
颜金炜,祖籍泉州永春,香港亿裕有限公司董事长,家族捐款数千万元
颜纯炯,泉州德化人,香港环球制帽有限公司董事长
颜禧强,泉州德化人,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累计捐赠资金超1000万元。“世界帽子大王”。
颜宝铃,泉州德化人,铜紫荆星章,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成功打造飞达帽业成为全球首间上市帽业制造商。人大代表。
张景丰,祖籍泉州,铜紫荆星章,香港发明协会会长
张华峰,祖籍泉州晋江,银紫荆星章,立法会议员,恒丰证券董事总经理
张明敏,祖籍泉州晋江,铜紫荆星章,有“爱国歌手”之称。凭借《我的中国心》一曲成名。人大代表
张志猛,泉州石狮人,香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BVI)董事长,厦门厦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张高贤,泉州南安人,启祥发展集团董事长
张恒山,泉州永春人,聚恒兴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琪腾,祖籍泉州惠安,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青年协进会主席,香港区议员,
骆大川,泉州惠安人,香港骆氏集团主席
骆永定,泉州惠安人,香港贸裕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皇家旅游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骆百强,泉州惠安人,信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纺织商会常务会董
骆志鸿、骆志平兄弟,泉州惠安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信达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
骆汉生,祖籍泉州惠安,星马港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资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香港国际华商联合会会长
杨华阳,泉州人,"海马毛大王",香港奔达集团董事长
杨连嘉,泉州晋江人,南益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捐资逾千万
杨自然,泉州晋江人,国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无纺布协会第九届理事会荣誉理事长
杨金溪,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香港印刷业商会会长,金杯印刷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印刷商首获毕升奖殊荣
杨紫明,泉州石狮人,于1997年在香港枫树街创立了卡宾品牌,拳击手,设计师,老板
杨华勇,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
杨晋涛,泉州惠安人,香港永达针织董事长,香港针织商会副监事长
卢文端,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金紫荆星章,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为公益事业投入数千万元,英女皇授予荣誉勋章,人大代表,委员
卢文烟,泉州石狮人,荣誉勋章,香港荣利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卢温胜,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银紫荆星章,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宝源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委员
卢金荣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香港荣利集团董事
卢锦钦,泉州石狮人,获香港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东区工商业联会会长
柯少杰,泉州人,香港安居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文华,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晋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君恒,泉州晋江人,恒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清辉,泉州晋江人,银紫荆星章,太平绅士,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曾任香港银行公会主席
苏邦俊,泉州鲤城人,正辉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恒力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苏千墅,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香港亿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永安,泉州晋江人,香港旭达国际物流集团主席,国际华商协进会会长
佘英杰,泉州石狮人,广东世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文聪,泉州南安人,荣誉勋章,香港石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余新河,泉州南安人,成功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建明,泉州人,“手套大王”,嘉鸿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抑强,泉州南安人,港益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秀元,泉州安溪人,"运动短裤大王"香港聚恒兴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邱季端,泉州石狮人,香港华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累计捐资1.5亿元人民币。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
邱天生,泉州石狮人,香港美菲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维廉,祖籍泉州永春,太平绅士,香港金晖国际集团董事长
许达三,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保良局主席
许晓晖,泉州晋江人,银紫荆星章,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民政事务局副局长
许荣芳,泉州石狮人,香港世威集团董事长
许明良,泉州石狮人,香港中信建明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姚加环,泉州晋江人,铜紫荆星章,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香港顺炜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贻白,泉州晋江人,香港沥高科技和中欧国际董事长
姚志胜,泉州石狮人,太平绅士,香港嘉祥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累计捐款超2亿
钟志孟,泉州晋江人,香港中远威生物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
钟保家,泉州泉港人,香港太平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世界明星企业家勋章”
钟辉煌,泉州安溪人,天德集团董事长
刘与量,泉州丰泽人,荣誉勋章,香港永丰、鹭丰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德丰,泉州鲤城人,香港永丰船务有限公司董事
刘金狮,泉州晋江人,香港永辉实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正庆,祖籍泉州永春,香港精艺贸易公司董事长
傅金珠,泉州晋江人,香港金朝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金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她一手创办的金朝阳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资产估值达100亿港元。
傅森林,泉州南安人,香港统益国晖集团的董事长
曾星如,泉州安溪人,曾星如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有保良局曾星如幼稚园
曾文仲,祖籍泉州惠安,香港沿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委
曾渊沧,祖籍泉州,荣誉勋章,香港深水埗区区议会委任议员
何建昌,泉州丰泽人,激成(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何萍萍,泉州石狮人,香港福讯投资公司董事长
郑清治,泉州永春人,香港中发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文红,泉州永春人,香港美平集团董事长
罗兴祥,泉州人,金邦香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清源,泉州南安人,政府荣誉勋章,恒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玉堆,泉州人,香港万汇发展机构总经理,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
谢必荣,泉州鲤城人,豪盛(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福,泉州鲤城人,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泉州市南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赖谋盛,泉州洛江人,香港达基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福建省汉生有限公司董事长
桂华山,泉州晋江人,兰富酒家董事长、海外信托银行董事长及香港工商银行董事长。并担任过香港保良局、东华三院总理。创办香港桂华山中学。
董吴玲玲,泉州晋江人,太平绅士,香港仁济医院第43届董事局主席,善德基金会创会召集人主席,慈善女神
赵建新,泉州晋江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丁良辉,泉州晋江人,荣誉勋章,香港丁何关陈会计师行董事总经理
朱铭泉,祖籍泉州晋江,亚洲木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戴小波,泉州南安人,利兴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荣梓,祖籍泉州南安,香港爪哇集团主席兼常务董事,集团于1956年在香港成立
孙礼贤,泉州惠安人,香港惠新发展(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周娟娟,泉州惠安人,荣誉勋章,香港华丰国货公司董事长
胡国赞,泉州安溪人,香港金龙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捐资4000多万元在祖国内地开办学校。
白水清,泉州安溪人,“普洱茶教父”香港泉盛贸易公司董事长
沈福财,泉州安溪人,泰新(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德清,泉州安溪人,香港树前实业公司董事
梁良斗,泉州永春人,捐款数千万
周安达源,泉州永春人,银紫荆星章,中海船舶重工集团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郭金发,泉州德化人,香港金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⑧ 林华的人物简历
1913年6月24日出生于上海。
1936年上海光华大学毕业。
1936年—1940年在上海、重庆植物油厂工作。
1940—1943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员、玻璃厂厂长。
1943—1944年任陕甘宁军工局延安玻璃、陶瓷厂工程师。
1944—1945年任西北铁厂厂长。1946—1956年任大连化学厂副厂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工矿处干部,吉林化工区负责人,东北工业部化工局副局长,兼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
1956—1960年任化工部技术司长,兼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1960—1976年任兰州化学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1976—1978年任轻工部进口办公室主任。
1978—1980年任国家科委二局局长。
1981—1982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1983—1997年国家计委咨询组副组长,全国六、七届政协委员。
1997年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