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獐子岛事件来龙去脉是什么
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因“绝收”事件的影响,獐子岛当年营收从预计盈利变为巨亏8亿。
2018年1月,獐子岛的扇贝又被“饿死”。2019年4月,獐子岛受灾,同年11月又发生“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事件。獐子岛过去几年频繁出现扇贝“绝收”、“饿死”等事件,受到外界质疑。
证监会2014年开始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那年发现没有虚假行为。2018年2月再次进入獐子岛集团进行调查,并且向重要人员进行问话。2020年6月24日,证监会经过最终调查发现獐子岛集团确实存在虚假行为,对该集团罚款60万,并且给予警告,相关责任人也被一一处罚。
(1)2018年初獐子岛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事件影响:
截至2018年2月22日上午,獐子岛股价收报4.11元,相较1月31日发布公告时,股价下跌幅度达46.83%。
自獐子岛2014年10月扇贝第一次遭遇绝收事件后,公募基金便大幅减持该股。2018年以后,不少券商也停止了对獐子岛的研究和跟踪。多家买方机构将獐子岛列入禁投对象。
B. 要分析说明獐子岛事件,投资者应该从那些角度去考虑
獐子岛事件从本质上讲是并不复杂的技术问题,如98年湖南冰冻灾害造成大量输电线路损毁一样,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冷水团这个问题古已有之,又不是现在才有。
C. 大连獐子岛造价案件投资者已申请冻结3600万,冬天真的必须吃海参吗
大连獐子岛造价案件投资者已申请冻结3600万,冬天真的必须吃海参吗?扇贝“跑路”闹剧终于尘埃落定。9月11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獐子岛财务造假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依法应予严惩。证监会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自2014年以来,獐子岛的扇贝多次上演冻死了、饿死了、“跑路了”的奇葩景象。众所周知,农林牧渔业一直都是审计的痛点,獐子岛正是钻了深海虾夷扇贝难以统计核实的空子,通过扇贝死亡、“跑路”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调节业绩。
如今证监会重拳出击,使用科技执法手段——利用最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审计测算,扇贝“无处可逃”,獐子岛“造假案”水落石出,公司及其相关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罚。除了刑事追责,獐子岛或将面临投资者的民事赔偿。
假“跑路”,真造假
獐子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长山群岛的最南端,由獐子岛、褡裢岛、大耗子岛、小耗子岛等四个岛屿组成,距离大连56海里。又因岛上坐落着一家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该岛成为大连有名的富裕镇。
獐子岛成立于1992年,主营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业务,于200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水产第一股”。上市之后,公司股价犹如坐过山车,从上市首日的9.32元/股逐渐上涨至2008年1月的22.9元/股,随后一路下跌,到了2008年9月其股价最低为3.69元/股。
2010年,獐子岛迎来最风光时期,股价一路攀升至33.44元/股,市值一度暴涨至235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截至2011年,獐子岛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9.37亿元、4.97亿元,分别较上市当年增长了近4倍、2倍。
好景不长,獐子岛于2014年10月发布的一份公告,揭开了公司财务造假的序幕。
根据公告,受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水温日差较大,不适合虾夷扇贝生长,公司在抽测时发现部分海域的2011年、2012年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因此獐子岛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1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
意味着獐子岛成本高达10.36亿元的虾夷扇贝被“冻死了”。
来源: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截图
根据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9月4日獐子岛以虾夷扇贝作为抵押物,向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贷款9000万元,贷款期限为2020年9月4日-2021年9月4日。去年9月獐子岛亦向该银行贷款1亿元。
9月15日上述消息被曝光后,9月16日-17日獐子岛连获两个涨停板,截至17日收盘其股价报收4.58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民生银行消息称,媒体报道提及的民生银行大连分行对獐子岛的9000万元融资,并非民生银行新发放的贷款,为存续贷款,担保方式为土地房产抵押、海域使用权及海底存货抵押,目前抵押物足值,企业正常付息。
往前追溯,6月3日獐子岛以虾夷扇贝作为抵押物,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长海支行贷款4950万元,限期一年;5月19日獐子岛以海参作为抵押物,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长海支行贷款1100万元,限期一年。
2019年至今,獐子岛通过抵押海参、虾夷扇贝等获得的贷款合计为2.91亿元。
一边债台高筑,一边靠抵押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倘若未来银行不给贷款,獐子岛二十多亿的借款将如何解决?此前半年报显示,为了清偿债务,公司推动股权融资工作,积极与各银行沟通,探讨债转股方案并择机推进实施;积极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加快转型。獐子岛债转股方案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具体情况如何?
D. 獐子岛相关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獐子岛案具体是什么
獐子岛公司于2019年11月7日启动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活动,涉及面积58.4万亩。其中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2018年度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4万亩。11月10日的抽测结果,公司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
具体而言,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因此,獐子岛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多次因“扇贝没了”造成业绩大变脸,股价剧烈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损失。而被查实造假等问题后对个人及公司总计90万罚款,问责力度明显偏轻。这不仅对獐子岛其他人员而言,无法起到足够的执法威慑力,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生态治理,不足以起到真正的示范效应。也因此,獐子岛真相背后是股市治理的升级诉求。
首先,对于信息公开造假的惩戒应进一步强化,加大屡屡造假企业强制退市的淘汰几率;其次,在类似信息造假案例中,一经查实违法事实,除了行政罚款、市场禁入外,对重大责任人应追究刑事责任。唯有以市场治理升级建立信披监管红线,方能避免损害法律权威性的各种奇葩案例继续被复制。
E. 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都经历了哪些一波三折
獐子岛的扇贝从2014年至今跑了4次,在2014年10月份獐子岛公司对外宣称在獐子岛附近海域养殖的扇贝突然间跑路了,在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时发现异常,造成了公司7个多亿的亏损,而扇贝跑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水太冷,扇贝在养殖海域呆不住。
獐子岛集团这么久没被查出的原因是虾夷扇贝库存难以肉眼观测,采捕作业海域难以事后追溯,但即使再隐蔽的造假手法,也无法逃脱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网,通过獐子岛采捕船卫星定位数据,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也揭开了獐子岛造假的谜题。
F. 獐子岛利用扇贝跑路事件做出了哪些违法行为
对财务报表进行肆意操纵,寅吃卯粮,造假抽检数据,短期内业绩大变而不及时披露。这些违法行为致使外界不能准确判断其公司对数据与掌控,投资者损失惨重。从14年到19年,六年间獐子岛就发生了四次的扇贝大逃亡事件,这般侥幸的心理如何不会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是太想忽悠人了,一次事件是偶然那么一而再再而三何其“偶然”?
獐子岛事件的产生,不仅让其面临行政方面的处罚,还需进行民事赔偿还有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行为的也许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该类事件法律保持着坚决而严肃的态度,对造假上市的公司、中介以及个人都会进行彻查,并且严肃处理。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才能够更好的打击这类造假事件的产生,有关部门的工作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G. 獐子岛相关人员为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獐子岛相关人员接连上演扇贝冻死了、饿死了、“跑路了”的荒唐戏码,为业绩“变脸”找理由。9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证监会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2018年至今的三年中,獐子岛扇事件更是上演了“连续剧”。
2018年,獐子岛表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高温导致虾夷扇贝摄食效率下降,造成扇贝瘦弱进一步加剧。长期累积效应导致扇贝死亡。2017年,该公司亏损7.23亿元。
2019年4月,獐子岛在一季报中表示,当期公司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
2020年在獐子岛举行的2019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其董事长吴厚刚又将业绩亏损的原因甩向了扇贝。他表示:“国家部局组织的专家调研组认为,近期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损失,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扇贝游走了,扇贝回来了,扇贝饿死了,扇贝这回水温不好,喝死了”。市场对獐子岛扇贝事件的戏称,已令公司名誉扫地。
(7)2018年初獐子岛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证监会解释严惩的原因
“獐子岛财务造假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依法应予严惩”。证监会方面直言。
经过调查,证监会认定,獐子岛2016年虚增利润1.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2017年虚减利润2.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9%。獐子岛上述行为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证监会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下一步,证监会将全力支持公安司法机关的案件侦办,坚决落实“零容忍”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行政处罚与刑事惩戒、民事赔偿有机衔接的全方位立体式追责体系,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H. 獐子岛事件中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从一个笑话说起,某注册会计师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做审计,在存货盘点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段子:第一年,我有5000万甲鱼库存,不信?你下水捞起来看看;第二年,我有1亿甲鱼库存,去年的甲鱼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捞捞看;第三年,发洪水甲鱼全跑了,业绩巨亏;第四年,我有2亿甲鱼库存,去年跑掉的甲鱼全回来了,还拐带回来一批野生甲鱼!
这个笑话和最近的獐子岛扇贝存货计提巨额跌价准备这个事件有关。网上到处可见獐子岛三季报业绩大变脸的消息,按其财报及公告的说法,引发此次巨亏的原因是由于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导致该公司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部分养殖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最终影响净利润盈转亏。
这个事件触动了人们对水产养殖公司财务情况猜疑的神经,让人想到了以前这个行业的一些事件,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说法。不管事实究竟如何,高顿网校的各位学员可以借此机会关注和学习一下水产养殖等相关农业公司的存货及其盘点、计价问题,还有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审计知识,这样对学员本身的学习进步是有益的。
一、水产养殖公司的存货和生物资产占比很大,而且绝大部分在水中甚至是深水海域,显得更特殊。
这样的特殊性对存货盘点和计价是一个大难题,因为水里的存货就算能捞上一些做抽查,也很难比较准确估计整体。对此,很多人认为目光应该从水里的存货转移到成本的投入,这或许是一个解决办法。当然,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这个大难题,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学习和讨论。
二、关于对水产养殖公司存货的审计问题,主要方法还是利用专家工作。
北京注协的专家介绍了一些水产养殖公司存货的盘点方法:关键点是对被审计单位存货账面永续记录的核实,核实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投入是否真实存在。
例如鱼类存货的核实,应该核实的内容包括购买的鱼苗、伺料是否有原始的记录,投放鱼苗的记录,巡岸记录,捕鱼记录,鱼类赖于生存的水面水质化验记录等。在收集上述资料后,采用回归分析法找出与账面历史成本最为相关的要素,然后再采用数理推理方法推导出本期末的理论账面成本,和实际账面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际账面成本是否真实、完整反映库存存货的结论。
以上仅是北京注协的专家介绍的方法,具体应用问题还需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进行。另外,大家还应该注意审计中利用专家工作的一些知识点,这也是高顿网校的老师在讲课中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
(一)结合水产养殖公司的实际,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判断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肯定需要与水产养殖行业相关的专家。
(三)就相关工作与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四)根据网校老师的提示,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专家工作的恰当性。
关注财经热点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听课、考试和工作情况进行相关学习,在获取新闻资讯的同时,大家在专业方面也有所收获。这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