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股票分析师杜威

股票分析师杜威

发布时间:2021-08-06 07:13:54

① 美国杜威的“三中心”是指(  )。

【答案】B
【答案解析】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三中心”教学论。

② 杜威哪个学派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平
杜威出生於美国佛蒙特州的普通家庭里。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著美国以外的地区。

杜威的教育哲学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麼目的。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 「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著放的鹄的。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

事实上,他并不否定教育须有「良好的教育目的」,这些目的的特性如下: 1.须建基於个人的固有活动与需要; 2.须能翻成实行的方法,与受教育的人的活动,共同合作; 3.教育家须防备所谓普通的与终极的目的。事实上,当代教育的定位的确摇摆在两类教育目的之间 :一是「使受教者成为定型的产品」,另一是「最终要提高受教者的(创进)能力」。

基於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traditional)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裏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著书本,使儿童常常听著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生长(to grow)」:「生长的第一条件,是未长成的状态……『未』字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

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 「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active-passive)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cognitive)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progressive)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但他又说: 「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 「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

从以上可知,杜威主张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紧扣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特别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的教育「更多地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工作」,后期再慢慢再转向「系统的、技术的知识」。正如伯内特(Joe R. Burnett)在1979年论及美国教育实践时说: 「杜威的教育学在当时或现在,不可能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为从来就没有培训过进行这种教育的教师,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人力物力,家长和政客们也不支持杜威的教育学。」

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利坦对杜威式的教育的批评是值得注意的: 他认为「当人们忘记了传授客体(the object to be taught)以及客体的首要性(the primacy of the object)时,当手段崇拜(不是有目的、而是无目的的手段崇拜)仅以对主体的心理膜拜而告终时,错误便产生了。」

主要著作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看或添加与此条目相关的摘录:
约翰·杜威《哲学之改造》
《民主与教育》(Democracy and Ecation)(或译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自由与文化》
《我的教育信条》
《教育哲学》
《明日之学校》
《儿童与教材》
《追求确定性》(The Quest for Certainty,1929) 《心理学》 《批判的理论学理论》 《学校与社会》 《经验和自然》 《经验和教育》 《自由和文化》 《人类的问题》等

③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分析杜威的思想对我国新课改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网络一下戴家干、杨学为两位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新课改的论述,相信会很有帮助

④ 杜威和赫尔巴特谁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因其提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因而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而杜威因其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相对比较先进的观念,因而被称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而赫尔巴特还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这个“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对现代的影响问题,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对现代的影响比较大比较深远,所以说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同时,由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基础上对教育学体系的科学论证,所以,赫尔巴特又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拓展资料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参考资料赫尔巴特_网络

⑤ 分析和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及意义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除生长以外没有其他目的。认为教育就是人的天赋本能的一种自发的、自然生长的过程,与植物生长一样,不是为了一定目的而生长。

反对家长和学校为儿童确定教育目的,认为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不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发智慧;它脱离生活实际,是遥远的,与用以达到目的的手段无关。认为教育不仅要使个人能维持生活,还应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把儿童培养成为美国社会的合格公民。

杜威理论

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还说:“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在杜威看来,这种外在、虚构的目的具有静止的性质,始终是一种固定的、欲达到和占有的东西。它存在于教育活动之外,使教师和学生所从事的活动变成了为获得某个东西而采取的不可避免的手段,活动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变得无关重要。这种外部的目的观将手段和目的进行了分离,“和目的比较起来,活动只是不得不做的苦事”

⑥ 关于杜威(中国)和他的一些事迹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曾做过中学教师多年,后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著述颇丰。影响较为深远的如,《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等。

⑦ 杜威的介绍

杜威,男,汉族,1968年11月生,山西应县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天津大学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系毕业,高级统计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⑧ 杜威的人物履历

曾任天津市统计局综合处副处长、处长、天津市统计局副总统计师等职。2009年11月,任天津市统计局总统计师。2011年,任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

⑨ 杜威 如何思考

我们如何思维》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青年必读书十部”。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我们如何思维》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我们如何思维》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如何思维》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与股票分析师杜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 浏览:14
同花顺主散资金线指标 浏览:56
oppo股票代码 浏览:484
华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浏览:509
电销理财产品 浏览:590
项目融资计划书模板 浏览:626
天弘基金财富经理 浏览:859
钱江印染股票 浏览:220
创业融资说明 浏览:554
信托钱干什么用 浏览:303
北京信托土地流转信托 浏览:542
本月人民币汇率 浏览:286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投资局 浏览:996
制作股票软件 浏览:958
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浏览:444
信托兑付困难 浏览:986
外汇赠金开户 浏览:671
项目融资规则 浏览:313
小赢理财定期怎么样 浏览:950
银行贷款调查表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