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现在中国股市的行情怎么样哦
如果你想炒股的话,可以先去证券公司开立证券账户,要亲自去,带着身份证就可回以了,答开户是免费的。也可以在网上开户,准备好身份证,手机,电脑(连网,有麦克风和摄像头),然后到证券公司官网,找到网上开户的连接,按提示操作就可以了。之后就可以投资国内的A股,具体情况可以去证券公司营业部了解一下手续,就不细说了。建议花费2-3个月去游侠股市或股神在线模拟炒股,多练习,坚持下去就会见成效。学开车肯定要去驾校,但炒股很少有人去培训,去做模拟练习。这是新手亏损的主要原因。多做模拟练习,可以减低进入实盘操作后发生亏损的概率。至于如何炒股,那就见仁见智了,简单讲可以分为投资和投机两种,所谓投资就是买了一只股票后长期持有,即俗称的价值投资,一般在一年以上。对散户来说这种投资方式比较少,持股时间较长的散户基本上都是被套了,不然很少会持有一年以上。散户做的都是投机,追涨杀跌等等,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是要适合你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股票难有稳定的收益,因此也就谈不上是一种价值增值的手段,充其量就比赌博好一点,你赢的概率有一半。因此,如果你不了解经济、不了解股票的话,慎入股市。
『贰』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著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叁』 中国股市到底怎么回事
监管机制不够严,让一部分胆大枉法的家伙钻了空子,让我们损失惨重,什么时候政策上出来真正的约束机制让大部分投机倒把的家伙不敢在做了,中国股市就牛了。
『肆』 中国股市让我倾家荡产了,怎么办
投资股票要拿闲钱投资,不要把所有的积累都押在股票上面,股市是高风险投资,不是发财致富的渠道,在交易制度不公平的情况下,散户只能做多,大户可以做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对立的一面,所以股票市场更容易下跌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沉迷于股票,股票不是生活的全部,你还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这些才是生活的全部,股票只是一种投资的工具,赚钱了我们知足,没有赚钱我们也知足,不要借钱投资,不要融资用杠杆投资。
想开点,中国股票市场哪 个都是一样,去年的股灾多少股神下台了,多少私募破产了,散户就不用说了,投资有风险,入市要谨慎。
『伍』 08年中国的股市怎么办
自己看
机构30元买中石油25元抛:做空A股狂赚期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http://www.china-cbn.com
『陆』 中国股市是如何被政治化了的
ZF操控能力很强,如果发现股市不行,IPO立刻停止,汇金还有国家队就会入市买股票,股市很火时,就会不断发股票,抽水
要是经济不行,政策也立刻放松,10万亿和4万亿就是明证
『柒』 中国目前的股市情况怎样
一、要学会找到根源
中国的A股分为两种,一种叫资金市,一种叫政策市。国家出什么政策,对应的板块和概念就会随之大涨,这叫“政策市”;市场主力资金运作哪个板块个股,哪个板块个股大涨,这就是“资金市”。
只要懂得跟随这两个原则,炒股就能赚到钱。其实就是知道国家政策,在这个信息时代,只要随便翻一翻市场评论,当前政策扶持什么板块、市场热点在哪些题材、正在热炒的是哪些概念,就能一目了然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跌,很多朋友买股票都是看这个股的走势如何,但是走势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体现,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他为什么涨,为什么跌。
二、要学会长远分析
所谓长远分析,其实就是了解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例如前段时间的可燃冰,例如现在的新能源行业,都是未来必定发展的。可能这样说你们很难理解,举几个例子:当我看见霞客环保涨停板,立即就想到是国家治理雾霾的消息刺激,看见招商证券涨停板,马上明白是暂停IPO带来的利好,后来国家设立“上海自贸区”我马上知道这是国家战略,行情力度绝对可以期待,我向朋友们推荐了上海物贸,浦东金桥,后来都收获满满的涨停板,当国家设立“东海识别区”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告诉朋友,密切关注航天长峰,中国卫星等几只军工股票,后来都涨停了。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能赚钱,是因为我能及时抓住新闻,并且有较高的敏感度,这都是因为我长时间的了解和研究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但是也有朋友问我,虽然我抓股抓的准,但是怎么可能准确率这么高呢?
三、要适当借助工具
没错,我又不是国家领导人班子,我怎么可能每次跟风口都准。所以我借助了操盘软件工具,软件有强大而复杂的数据分析,比人分析的要精准,而且现在的软件带有“一键看涨停”“买卖提示”等功能。有时候新手不会分析,不会找涨势旺盛的股,那用软件看提示就可以。那稍微有点经验的朋友,借助软件就更精准了!那么我也会经常和朋友分享使用软件的方法。
四、炒股要多看多学
多看报纸新闻!多看报纸新闻!多看报纸新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多关注报纸和新闻是最直接的办法,因为国家的一举一动、新出台的政策,都会在新闻里,你只要多看,多观察,以后慢慢就拥有敏感度了。有的朋友说,工作很忙,没时间看怎么办?这一点,我相信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只要关注我的朋友圈,基本上就不用看报纸新闻了,我每天都会分享一些涨势旺盛的股票以及国家的政策趋势分析,如果你是比较懒的,那每天看我的朋友圈就行了,不要说你连这点时间都没有,如果这样你都不愿意付出时间,那我只能说,你不适合赚钱。
『捌』 中国股市怎么啦重病中国政府怎么了也病
最近的股市也没什么热点,等着跌的股票也不怎么跌,呵呵。我也和大家一起聊聊,能带给提问者些许帮助,那就最好不过了
股市这东西,老摩根曾经说过“未来的情况就是波动”,波动就是涨涨跌跌的意思,上百年快要过去了,全球的股市无不如此。只是有的波动大,有的波动小
2007年是中国股市涨的最好的一年,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各路资金疯狂入股市、基金市场。买基金的钱当然最后也流进股市,于是A股市场一路高歌开到6000点。当时的好多专家预言能到10000点。最著名的可能是温元凯先生,因为他不光说了,还著书了(2007年出版《牛市一万点:中国财富大趋势》)成了后人的大笑柄
中国的股市,从1990才正式启动。到现在也不过区区二十年,很不成熟,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教育上。不光是几个人,大多数人都是在4000点以后进入的,之前进入的人也没多少从6000点或者5000点出来。对大多数人来说,07年的股市,股票,基金都是个新生事物,股票是干嘛的,基金是什么,相信都不太清楚。 大多数人是听说股票、基金这东西能赚钱才买的,至于是什么东西关心的人并不多。现在来看,当时的炒股热,和别的新兴的市场和事物也一样。比如,美国当年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人去淘金,但事实证明后来去的人多数都是空手而归,更有甚者丢了性命。可以看看卓别林大师的无声电影《淘金记》。还有中国好多地方的养殖,种植热等。我老家曾经有种辣椒热,养猪热,都是见到别人种辣椒,养猪赚了大钱,都纷纷效仿,可是来年的辣椒市场或者猪市就不行了,价格跌的让人不敢,赔钱也就在所难免了。 去年的大蒜热大家也都熟悉吧。 这就是盲目跟风导致的,07的股市也就是这么个原因
买了工商银行的人还算好的,因为还有人买中石油呢。有人说那美国股市早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了。美国股市已经上百年了,咱们这才20年,其次因为制度等的不同,可比性不大,起码不能和现在的美国股市比。美国股市在刚起步的时候波动也很大,1929年的大崩盘也是很吓人的。 股市这地方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就是个融资的渠道,普通股民想在这赚钱不是很容易。原因比较多,但大致不外乎下面的几种,这是在股民中普遍存在的: 入市时机的选择, 贪婪恐惧的人性弱点 羊群效应的弱点 中国股市的以及上市企业存在很大的弊端等等。
至于中国足球,我不是很了解国足的运行方式,其中的内幕也不太了解。是个烧钱的机器应该是不错的,大量的投入,却一点效果不见。 政府的弊端这里就不说了,很多,一下也说不完
说的不少了,有可能的话下来再慢慢聊吧
『玖』 中国股市怎么了
中国目前的来股市说正常源也正常说不正常也不正常
说正常是因为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良好,股市也相应可以牛起来
说不正常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整个经济体制还有不少阻碍股市发展的地方,同时现在很多怀着巨大投机心理而不是投资目的的散户进入证券市场,大大削弱了整个证券抵御风险的能力,证券市场上缺少理性引导的想发横财的股民很容易搞乱证券市场,而且中国目前还不完善的证监体制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