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有些银行股股价很高,有些银行股股价很低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盈利能力、资本公积金、市盈率、资产管理能力、股本结构、资本充足率、负债比例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但主要还是跟流通盘大小、资产的良好状况有关,凡是股价高的都是流通盘小并且资产状况良好。 国有似大行的盘子太大,股本太多,小额的资金根本影响不了股价的涨跌,所以这些股票的价格相对稳定,浦发招商等银行相对于国有四大行来说盘子小的多,而且这些银行的盈利高,每股的收益高,故股价高
㈡ 建行股价在最近一年处于什么趋势
1、在2015年,虽然股市大盘指数如过山车般,暴涨暴跌,但是建设银行(版股票代码为601939)的权股价走势处于比较平稳的,基本在4.56-7.48元的区间内横盘变动。
2、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最初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
㈢ 请问银行股股票的分红规则是什么比如浦发每年3月分红,是说2月买3月就能分红吗还是必须持有一段时间
股票分红规则:
投资者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享受公司分红的权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进行分红,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红股及股息的领取。根据上海证券交易规则,对投资者享受的红股和股息实行自动划拨到账。股权(息)登记日为R日,除权(息)基准日为R+1日,投资者的红股在R+1日自动到账,并可进行交易,股息在R+2日自动到帐,投资者可及时查询确定,如有问题应与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进行查询。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红股及股息的领取。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投资者的红股在R+3日自动到账,并可进行交易,股息在R+5日自动到账,投资者可及时查询确定。也就是说,无论是上交所,还是深交所,投资者的红股和股息均自动到账,无需投资者办理任何手续,只是到账的时间有所区别,投资者应注意查询确定。
㈣ 各位前辈:招商银行股价近三个月最低时多少钱
招商银行股价近三个月最低价是5月30日时的19.68元,据我多年炒股经验看,招商银行今年不可能降到19.68元这个低点。
㈤ 请问我2019年4月8日买的工商银行股票2019年能分红吗
只要股权登记日你持有工商银行的股票就可以分红的。并不在乎你哪天买的股票。股权登记日和除权除息日以公告为准。工商银行年度分红股权登记日为2019年7月2日,除权除息日为7月3日。
详情见下图
㈥ 3月有6成北向资金涌入银行股,股票市场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3月有6成北向资金涌入银行股,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1.机构抱团股还没有完全企稳;
2.市场成交量比较低迷人气不足;
3.年后大跌让很多人对股市已经失去了信心。
资本市场永远都是变幻莫测,去年的机构牛市行情让很多人还高呼牛市来了,开年之后机构抱团股的大跌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市场的残酷。3月有6成北向资金涌入银行股,股票市场主要问题就是机构抱团股还没有完全企稳,市场成交量比较低迷,人气不足;年后机构抱团股的大跌让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这都不是好现象。但是从3月6成北向资金流入银行股来看,银行股可能是接下来市场的热点,这一定要重点关注。
三、股市现在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交量低迷没有人气
股市要上涨,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资金推动和人气高涨,人气高涨的时候,股市拥有非常好的赚钱效应,当市场有了赚钱效应,进入股市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多。现在股市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气非常低迷,成交量缩小导致了股市进入弱势震荡,这是现在股市存在最大的问题。
㈦ 2019年3月保险股下跌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价值与价格背离保险股何时“翻身”
发布时间:2014-05-0809:09:20作者: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李忠献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公司净利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飘红的业绩下,保险股估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
■四家险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保险股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
■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优先股试点铺开和沪港通启动或将成为助推器
随着A股四家上市险企一季度报告的相继出炉,四家险企一季度的成绩单也全部揭晓。数据显示,四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盈利表现却出现分化。拥有寿、产险业务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6.2%和44.3%,另两家险企则差强人意,新华保险净利润小幅增长6.5%,中国人寿则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保险股价值被低估,中国平安被严重低估
面对上市险企的这份成绩单,投资者却不给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险股指数跑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图一上的点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资一定数额并持有至该时间点的投资收益率)。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保险股也随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险业开始表现出复苏之势。年报显示,2013年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666.0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2%。增幅最低的中国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国人寿更是高达123.9%。然而,亮眼的业绩并没有反映在股市这个晴雨表上,201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股价分别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险股存在一定的价值背离。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险企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的增长,而保险股却仍呈下跌趋势,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的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其价值与股价相背离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净利润下滑的中国人寿,我们也认为其股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受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标均表现良好。
从P/EV(价格和内含价值比,可以看出一个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险企的内含价值,类似于其它公司的净资产,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用EV而不用净资产,就在于险企的保单是有价值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股估值持续走低,与行业历史估值数据相比,均处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险企的P/EV值已经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图二、三、四、五所示)。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说,四家上市险企的市盈率都位于10倍到20倍的合理区间内。截至4月30日,中国人寿为15.53倍,中国平安为10.99倍,中国太保为15.99倍,新华保险为14.06倍。其中,中国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严重。
从今年一季度报告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四家上市险企前10大流通股东已经罕见公募基金的踪迹,主要为国企或者海外投资者,甚至中国人寿的10大流通股东里面还出现了境内自然人投资者。对比近年来的股东名单,会发现前十大股东稳定,持股集中,并呈现长期投资的趋向。如果未来前10大股东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这几家险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实并不大。
其中,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余A股的市值只有182亿;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1360亿,为四家险企之首;中国太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360亿;新华保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仅为75亿。
基本面向好,保险股内在价值不断上升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时候,估值将重新迎来修复。
无论是从上市险企去年的年度报告来看,还是从今年的一季度报告来说,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已经走出了前期低迷的发展阶段,随着保费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资收益的增加、保险环境的逐渐改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在向好发展,而目前保险股票被明显低估,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话来说,保险股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尽管受去年基数较高、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中国人寿一季度利润下滑28%,但是公司已经度过了2013年的满期给付高峰,压力大幅减轻。由于债券结构的持续优化、另类投资占比的提升,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014年,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规模业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首年期缴业务,积极发展短期险业务,着力提升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一季度在计提减值高达52.6亿的情况下(去年一季度减值仅为18.3亿),净利润仍然实现大幅增长46.2%,增速领先同业,远超市场预期;保费和投资收益增速均领先行业。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3%,个险渠道占比87%,从各家寿险公司首年保费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的优势远远领先于行业。产险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长28%。在车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产险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长,产险承保竞争力显著,并且综合成本率也好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平安的金融互联网布局领先同业,已布局了陆金所、万里通、车市、支付、移动社交金融门户等业务,建立了客户价值分群体系和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客户迁徙,完善交叉销售。2014年,中国平安将继续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建立领先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
中国太保“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成效初现,一季度营销渠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寿险保险业务收入中,营销渠道实现新保业务收入72.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8%。营销渠道新保业务大幅增长,将推动公司新业务价值的迅速增长,为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但财产险业务增速放缓,产险依然处于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将注重控制综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79.11亿元,投资资产比2013年末增长7.8%。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接近80%,未来保险公司以投资债券、定期存款、债券投资计划等为主的投资模式将延续,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将继续减小,稳定性增强。
新华保险一季度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分别小幅上涨6.5%和4%。虽然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7.9%,但新华保险依然取得了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的好成绩,在四家上市险企中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另类投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计划、信托等理财产品)占比的放大。而且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公司现有融资计划包括发行50亿次级债和发行50亿债务融资工具,用以增强偿付能力。
两大“起搏器”助推保险股抬头
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差值角度来看,保险股的走势短期内或还将继续面临调整(如图六、七、八、九所示,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向上表明市场上购买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险企的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都在维持不断震荡的格局。
整个A股市场也因IPO重启、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持续发酵而承受巨大压力。政府虽然发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针对性的促进某些经济领域的增长,但是经济学家们也表示这些措施短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我们认为整个5月份,市场依然维持弱市格局。随着微刺激措施的效果显现,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大环境之下,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而优先股试点的铺开和沪港通的启动将成为保险股估值修复的“起搏期”。
优先股试点可使险企的投资和融资两方面均可受益。投资方面,险企可以通过投资其他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提高收益率。据了解,银行板块首只优先股浦发银行终于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蓝筹也将在不久之后推出优先股。我们预计国内优先股发行股息将在6%以上,高于目前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水平,有利于险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融资方面,优先股也将是保险公司多元融资渠道的一个完善和体现。险企可以借助发行优先股缓解资金来源压力。但近期,上市险企可能会谨慎考虑优先股的发行,由于偿付能力充足,暂不会通过优先股融资。
4月10日,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4月30日,沪港通正式出台细则。尽管试行初期可能会有很多限制,但由于两地投资者构成、风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异,保险股长期存在很深的折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A股折价率接近20%,沪港通的落实有助于A股险企股价上扬,估值抬升。
另外,随着沪港直通的扩大和外汇管制的放松,险资大量持有的蓝筹股将受益于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体现保险股的高弹性。同时,险资在总资产15%的范围内可投资境外资产,沪港通也给险资带来更多港股投资机会。除此之外,沪港通还可促使A股入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升蓝筹股的估值。
随着机构对蓝筹股的价值再发现,偏好投资基本面清晰、业绩明朗的蓝筹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优先股的启动、沪港通的即将成行以及未来蓝筹股率先实行T+0交易制度,蓝筹股将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投资标的,价值投资的主流投资理念也将确立。
㈧ 有些银行每天就可以赚几个亿,但为什么股价那么低
要说目前哪个行业最赚钱,我相信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银行,我们以2019年前三季度6大国有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2526.88亿元,平均每天赚9.2亿;建设银行净利润2273.82亿元,平均每天赚8.3亿元; 农业银行净利润1817.91亿元,平均每天赚6.63亿元;中国银行净利润1712.46亿元,平均每天赚6.25亿元;交通银行净利润607.26亿元,平均每天赚2.19亿元;邮储银行净利润543.44亿元,平均每天赚1.98亿元。
第二、缺乏炒作概念。
大家可以观察下A股那些市值比较高的企业,很多都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概念,比如茅台是白酒行业领军,比如宁德时代是电池行业的佼佼者,这些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概念可以炒作。
相对来说,我国的银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大多数银行开展的业务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大银行来说,他们无非就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还有一些增值业务,这些业务都是比较稳定的,也比较传统,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概念,除了个别银行有一些特色的概念可以炒作之外。比如招商银行,它是目前我国零售银行做的比较好的一个股份制银行,因此招商银行的股价也相对来说比较高了。
第三、银行业受到的监管非常严。
银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因为它受到监管是非常严的,银行稍微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因此各大银行的业务发展都是中规中矩,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都是稳扎稳打,不敢有一些激进的行为。所以虽然银行的总体业绩是增长,但是增幅相对于其他明星企业来说是比较小的。
而对于A股来说,业绩是推动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股价比较高的企业往往也是那些业绩增长比较明显的企业。比如有些企业一年的利润增幅就可以达到50%以上,这让资本看到了很大的获利空间,因此成为了很多资本的追逐对象。
㈨ 西安某银行多项指标垫底同行年内股价跌幅近3成,会倒闭吗
作为西北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安银行",600928.SH)年内近30%的市值跌幅,以及前三季度垫底的经营业绩,在银行股中格外令人关注。
前三季度,西安银行重要经营指标如营收、总资产和净利润,都在可比的14家A股上市城商行(下称"同行")中排名倒数。
《投资者网》就相关问题向西安银行致函询问,得到了一些回复。
经营指标垫底同行
从营收来看,根据《2020-2021新华财经年报》,A股上市城商行总体营收同比增长7.46%,然而西安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微增0.58%,远低于行业均值。
翻看各行三季报,14家银行中,有8家银行营收同比增速在10%以上,西安银行0.58%的营收增速在同行中排名倒数第三,另外,同期总收入在同行中排名倒数第二(见图1)。
年内其股价走势与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业绩发展的预期。
求变创新或可放手一搏
事实上,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服务本地经济发展,支持当地中小企业,西安银行也不例外。
"作为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西安银行向《投资者网》分享到,"(银行)主动让利实体经济,全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面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严重冲击,我行主动推动合理让利,助力企业生存发展,在支持地方稳住经济基本面,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今年以来,我行通过优化业务资产结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快、准、实、新'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有专家认为,在优良资源和业务早已被大银行掌控,存量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城商行追求发展更加困难,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国有银行实力悬殊的城商行,只能在"夹缝"中寻找新的机会,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西安银行告诉《投资者网》,"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西安银行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构建全新数字银行架构及业务运营体系,聚焦可持续的数字化银行模式,持续推进数字化银行建设。"
创新、求变、拥抱数字化,是西安银行2020年技术更新的主旋律,"作为本土银行,我行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西安银行称。
几大重要经营指标排名倒数、年内股价跌幅近3成,西安银行成长持续性面临考验。如何借助其创新实践,"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股价",实现"良好的业绩表现",以提振市场信心,是摆在西安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