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疫情期间房地产企业普遍延迟复工,对房企一季度销售影响巨大
基于防疫的考虑,全国发布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延迟开复工时间。2020年2月4日,长沙市、深圳市、河北省住建局等部门发布文件要求各类房地产企业复工时间不得早于2月8日或9日24:00,郑州市甚至要求房地产企业2月23日不得复工。
停工意味着涉及房地产核心业务如建设、销售等尚不能进行,交付、结算等一系列流程推迟。复工时间的持续延迟对房企将是一个大考验。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B. 2012年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分析
2009年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我国仍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阶段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不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较旺盛,是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中除了少数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还有几种类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场: 一类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久,成家立业需要住房的年轻人,包括本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外地进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户型、价格适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类是已经购买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换大改善居住条件的人群。这两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经济能力,借助银行贷款,可以购买普通住宅,他们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占大多数,也是住房市场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体。还有一类是投资型需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财富有了较大增长,需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了住房市场。购置住宅不是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为了出租获利或住宅涨价后出售获利,是通过购房实现手中的货币增值。 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 从2007年年末开始,住房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调整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内在规律对房地产行业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自我强制调整的结果。200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的基础上,投资型住房消费大量入市,不断推高房价以获利;开发商大量高价拍地,以获取更高的回报,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驱使下,集亲戚朋友之力提前购房,透支了部分基础消费需求。几种因素叠加,埋下了隐患,导致了目前住房市场需求减少、调整期的到来。 第一,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需求过旺,使房价快速上涨,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场供应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偏少,将普通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 第二,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高引起了国家连续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发挥作用,尤其是对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控,一些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撤出住房市场。 第三,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向下调整,消费者收入预期及对房价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气氛浓厚,加剧了市场调整的程度。 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此次调整是对前几年房地产业过快增长和房价虚高的修正。将使过高的房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加合理。这次调整是我国房地产业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经历的真正市场周期性调整,得到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房地产业将更具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只有充分调整到位,才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影响20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1.影响住房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前期国家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消费者预期比较悲观,持币观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消费者预期将逐渐发生变化,在观望中寻找机会。一是国家已经将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产业,并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消费者信心。二是我国连续出台强力度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力争2009年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基本稳定了预期。三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仍然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从较长时间看,住房价格仍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近期房价下行是对前期房价过高的修正,而且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政策,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将会出现反弹。因此,部分自住型消费者开始关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资型消费者也在观察抄底的机会。 2.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贷款利息降低1.89个百分点;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将购买普通住房的贷款优惠利率由基准利率的0.85倍下调到0.7倍,使利用按揭贷款购房者节约了较大的利息费用。据银行计算,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按揭贷款,以上两项因素使月还款额节约18%左右。10月份,财政部、税务局决定购买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减按1%收取,使购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时,对个人购买和出售住房暂免印花税,出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出售普通住房给予营业税的优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较快上涨,一定程度偏离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见表),使得住房市场量缩、价落。经过一年的调整,房价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价格虚高的水分并没有挤掉,虽然国家优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但与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还有距离。据央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未来三个月有购房意向占比仅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同期下降1.8和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出房价调整还没有到位。 综上分析,住房市场调整正在进行中,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机会,市场存量房较多,房价还有下行的空间,直至下跌到消费者接受的水平,整体看调整有向深度发展的势头。由此预计2009年上半年,房价承接2008年的下滑势头,房价水平将继续回落。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调整的进度和幅度不尽一致。一些调整比较早、调整幅度较深的城市,随着价格的下降,将有自住型需求陆续入市。随着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大量入市,下半年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趋稳的迹象。 政策建议 在国家已经出台较多的调控政策条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点应该关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遵循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在市场调整中,应以开发企业自救为主,鼓励开发商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方式营销、合理定价,协助缓解与老业主矛盾,打消开发商降价的后顾之忧,只有房价合理回归,才能释放需求。 第二,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挤出泡沫,这样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的调整和市场洗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解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应适时调整规划,可尝试采取政府收购作为廉租房,或扩大申购范围,甚至可以转为商品房的方式解决弃购现象。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科学、合理的核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发标价格,选择交通方便的地点。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增加成本、甚至亏损的开发商,要给予减免税费、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四,重视开发商资金紧张和存量房增加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收购资金链断裂的项目作为廉租房,避免出现烂尾楼;并鼓励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机构)低价收购部分存量房,用于做周转宿舍或出租。 第五,着手研究和解决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应抓住调整机遇建立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业的关系、物业税、规范市场及房地产融资机制创新等,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C. 2012年房地产行业形势怎么样
2012年房地产形势是 上面中央政府大力调控,而下面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蠢蠢欲动,房地产价格起伏不是很大,但交易量萎缩较大。尤其新房市场受影响较大,开发商在以各种变相方式推盘,都没有了前几年的效果。同时地方政府急于卖地敛财的需要,协助开发商以各种手段和中央政策抗衡,中央政府几次出台政策严厉打压。二手房市场相对来说没有新房市场受的冲击大,有刚性需求的支承,总体状况还算正常。但也少了投机炒房的交易,交易量不比往年,价格还保持稳中略升的势头。
D. 十年时间里面房价翻几番,房地产这个行业究竟经历了什么
房地产近十年发展迅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市化的刚需,可能存在部分间接因素是来源于人们的投资心理。由于城市化发展之快,在1998到2001年期间,房改计划出现于市场,房地产以价格较为平稳从而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综合发展。
在2010到2013年期间,由于之前的刺激消费过多,此间政府开始出台政策开始遏制房价上涨。到了2014至2016年9月,国内一二线房价再次上涨,其上涨程度极大,而三四线城市较为平稳,二者反差较大。中国经济再度面临严重的下行压力。从2016年9月至今,房地产行业重启限购限贷的原则,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使得房价得到合理控制,绝不能通过炒作使得房地产进行变相发展。
E. 2012年至2013年房价走势会如何
说房价会跌的,我觉得有几种情况,买不起房的。观望买房的。装13的。
就我们现在这个情况,说了多少年会降了,请问降过没?日本也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最后是什么结果,是出现了房地产经济泡沫后,房价才回归,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没有这么容易。楼主你可以把此问题留住,到时证明。房价绝对相对于现在是涨的。
F. 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1.调控来政策不放松,部源分限购城市期限将至,至于是否延续说法不一,依据当地具体情况。
2.银根收紧,房企资金链紧张,民间资本市场活跃,提供了融资渠道。
3.今年的“金九银十“市场的反常表现,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成交情况放缓直至下跌。
4.地方政策试探性放松以及房企以价换量来套现的做法,轰动一时,对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整个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5.龙头企业各种降价的营销噱头的尾灯效应,更加体现了行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6.土地市场同样冷清,不是流拍就是底价成交。并同楼市的暗淡,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是如坐针毡。
7.调控政策之下,海外置业成为一种潮流。
8.二手市场更加低迷。商业地产不受限购影响,热度不减。
9.网购拍卖崛起,万科近日网上发布10亿房源。
10.境内外财团准备进入中国房地产业(如金融大鳄索罗斯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称时机成熟。
至于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嘛,这个太复杂。砖家都说不准的事,我还是闭嘴比较好。
想到哪写到哪,可能层次不够清晰,希望你看的明白!
G. 旅顺口区房价增长历程
各地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方面的动力严重不足。全国人大报告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2009年8月底仅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即使这一数字也有很大水分,比如,一些地方建造的福利房也列入到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当中,公然窃取民众的福利而没有丝毫的廉耻与愧疚感)。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一点也不难理解:地方政府如果建设足够多的保障性住房,会拉低当地的房价,进而拉低地价,不仅会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更会直接拉低当地的GDP指标,在GDP而非民生指标来考核干部政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做何选择,是不言而喻的。不难看出,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实际上陷入了一种悖论当中:调控房价直接损害地方政府官员的切身利益,作为调控的主导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只会阳奉阴违,做一点面子活,或者仅仅是喊一点动听的口号而已。只有到拯救房地产的时候,地方官员才会加倍用力,使得相关措施高效率地执行。
另一个悖论是,2008年年底大规模的救市政策,不仅成为房产商等利益集团的救命稻
草,也把需求房子者的希望再次冷却,而另一部分人的热情则被熊熊燃烧,那就是投机群
体——许多人对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这一结论深信不疑,以至于更放心大胆地投入到炒房当
中去。也因此,投机热鹊起,不计其数的资金,涌入到炒楼的洪流中。海南房价在中央调控
政策出台后,我行我素的高速上涨,除了开发国际旅游岛的利好消息,与这一心理因素也不
无关系。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决策者会痛悔当初的那个选择。
但现在不会,画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圈,成为力托圈中房价的有力推手。许多人在这种快
速增长中,感受到的是无法抑制的喜悦,而住房民生,成为官员作秀的一个道具。然而,所
有的行为都有极限。GDP魔咒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错误的行为,正在一步步地把这个多
难的国家,引向歧路。
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官员,很好地利用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旗号。就开发商而言,他们已经
习惯了通过强调房地产对GDP的重要贡献,而换取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在这个冠冕堂皇的
旗号下,这一群体悄悄攫取着巨额利润,而把所有的风险给推给了国家。商人目之所视,永
远都是利益至上,即使这种利益是摧毁道德体系、损害民生和民族利益的,也在所不惜。事
实上,久经暴利侵润的中国地产商们,已经习惯了借助权力的羽翼快速累积自己的财富。政
府官员也一样,他们或他们的家属、亲戚、朋友及利益相关者,或明或暗地做着房产商,借
助权力的羽翼,快速地累积财富。偌大的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楼盘,成为强势利益
集团载歌载舞的平台
让政府把房价降下来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