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斗导航认证启动了吗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一批高精度北斗芯片近日在哈尔滨的集中亮相,是我国北斗产业自主研发前进的又一步。此前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华大北斗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泰斗微电子近日获得广东国民凯得创投领投的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企业是摩拜单车定位导航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芯片、板块、核心器件的研制是上游的重要环节,也是关涉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仅在哈尔滨的会场上,就有中海达、北斗星通、西安希德、华大北斗等企业发布或展示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华大北斗还发布了“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 5 万件,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另据国家导航系统办公室数据,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赶超国际强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被视为产业链关键的设计环节,以及封装技术,国内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应用能力、围绕核心芯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依然是国内北斗企业的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芯片的制作工艺,中国很快会赶上。国内北斗芯片行业的发展,不大可能出现“卡脖子”问题。现在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技术,二是高密度、高分辨率晶片的材料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像国外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国内导航芯片研发企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此外,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以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开大家一起做。“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这样的产品正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大北斗获悉,这款产品将通过北斗芯片开放平台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测量数据,为分散的算法研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共同打造“国产核心硬件”+“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
《白皮书》指出,借助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联合产业链多方研发资源,以一种全新的“聚力”研发模式推动国产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将会极大地加快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核心技术的攻克速度,从而促进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规模。
“北斗+”的场景革命
顺着“芯片”往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中下游走,“场景”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正是有了高精度的北斗芯片,北斗技术更多领域、更多场景的商业化才有了技术基础。多场景突破,也是GPS在前,北斗产业“后来居上”的重要策略。
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 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 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北斗+”能在如此多领域和场景实现突破,一方面由于高精度北斗芯片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来自国内新经济勃兴给予的“红利”。
炙手可热的案例是“北斗+车联网”。《白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北斗车联网呈快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较2016年增长37.5%,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达到264亿元。按机动车保有量3.1亿计算,北斗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为7.1%。
《白皮书》主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分析,近些年,车载北斗导航设备前装搭载率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的出台,车联网在车辆自主环境感知、网联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的应用上愈加成熟。互联网巨头与汽车厂商在通信、导航、云端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提供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由此带来的应用市场技术和服务的变革,已经成为北斗产业发展新的亮点。
亮点不只是车联网,国内近些年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成为“北斗+”的温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7%的地级市,总计有超过500 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据预测,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
这样庞大的市场容量下,使得智慧城市领域成为北斗产业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场景中,最早突破是燃气管道的高精度定位。这与原国家测绘局推动的“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不无关系。国内各家大型燃气公司均已制定北斗精准服务应用规划,将陆续开展北斗精准应用深度结合燃气管网管理,展开北斗结合燃气应用的城市数量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北斗精准服务将惠及全国超过5亿用气人口。此外,北斗在城市给排水、供热、环保、市政管理等行业的应用试点也在近年陆续展开。
《白皮书》指出,通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采集地下管线关键信息已形成行业建设刚需,以智慧燃气为引领的北斗精准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标准。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不断增长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将成为北斗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市场,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白皮书》预测,在产业前景方面,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仍是卫星导航应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边坡监测、尾矿监测、精密测量、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和精准农业等应用外,其它领域如高铁路基沉降与平准性监测、交通事故判定与救援、车辆自动驾驶、无人机物流等方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表示,过去五年,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北斗技术不断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经济相结合。这给了北斗系统“换道超车”,以超越GPS等世界其它导航系统的机会。
第2页 /(共2页)北斗导航应用获多方支持加速落地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祥明
北斗导航应用继续获多方支持。民航局近日召开会议强调,加速推进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5月15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编制发布《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2018年度)》,卫星导航应用也是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全德表示,2018年到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北斗系统在我国民用领域形成了庞大产业链,是我国未来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安全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北斗技术将在高铁、渔业、电力、林业、减灾、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加速落地。
以民航为例,民航局近日召开的民航北斗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加速推进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加大以北斗为核心的民航自主创新技术应用研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北斗等国家重大专项在民航领域落地。下一步,民航局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北斗国际民航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北斗在通用航空、运输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北斗系统在全球导航定位、测速、授时的精度以及应用成本方面已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基本相当。而且北斗系统有短报文能力,抗遮挡能力强,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应用优势更加明显,北斗应用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通过将北斗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结合,将为航空运输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比如在传统的卫星导航中,飞机偏离航线或者跑道时比较难以快速发现和纠正,而‘北斗三号’卫星能自主判断出该错误,在几秒之内向飞机上的导航终端发出警告信号,飞机上的导航终端就会自动优选信号更完好的北斗卫星进行导航,避免事故。”张全德说。
近年来,通过与数字经济相结合,我国北斗系统开创了很多创新应用。未来,万物互联,北斗导航应用市场非常大,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贰』 北斗卫星在军用方面有什么影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第-代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虽然以试验研究为目的,但在南方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等许多场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军用飞机而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军事功能与GPS类似。
『叁』 北斗导航卫星 2020 年前后可服务全球,会产生哪些影响
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连续稳定运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号系统还将发射1颗地球静止轨道备份卫星。
北斗三号系统还将发射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导航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并实现全球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
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空间信号精度将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将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将优于5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3)上海北斗应用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1、健全稳定运行责任体系。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2、实现系统服务平稳接续。北斗三号系统向前兼容北斗二号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服务。
3、创新风险防控管理措施。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可靠性。
『肆』 司南导航是做什么的
司南导航致力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差分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及其增强系统,向客户提供实时定位精度为厘米、分米、亚米级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核心板卡、接收机及数据通信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
『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标准制订
北斗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是北斗全球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卫星导航接收机密切相关的RTCM差分系列标准、RINEX接收机交换数据格式、NMEA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接口等通用数据标准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卫星导航接收机都必须遵守的通用标准。然而,全球有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组织,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却寥寥无几。例如,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却只有2家中国企业成员。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535个成员中只有1家中国企业成员。对于正式提供服务近两年的北斗系统而言,参与国际标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15项北斗应用基础标准正在制定中,部分关键标准计划在今年底对外发布。届时,北斗系统将完成北斗产业链中标准规范关键环节的布局,北斗应用也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用化的快车道。
在国际方面,在中国民航局、交通部海事局、工信部科技司等部门指导下,依托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先后启动了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标准等国际标准工作。经过各方协作和配合,北斗国际标准工作捷报频传。国际民航组织(ICAO)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发布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实现了北斗国际标准的‘零’突破,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认可工作,有望在今年底成为第三个被IMO认可的WWRNS;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技术标准已获得通过。北斗已经开启了走向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高端应用领域的破冰之旅。
2014年9月8日至9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04专业委员会(RTCM SC-104)全体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Trimble、Novatel、Geo++、USCG(美国海岸警卫队)等全球20多个GNSS高精度知名企业(机构)和重要用户单位的30多位专家代表与会。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组团参加,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RTCM SC-104主要负责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GNSS)系列推荐标准的制修订,以及参与接收机自主交换格式(RINEX)、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接口协议(NMEA-0183)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该委员会由全球从事卫星导航设备生产、技术研发、系统服务的知名企业机构成员组成,下设GLONASS 、Galileo、RINEX、NMEA、BDS等工作组。武汉导航院为BDS工作组主席单位,北斗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专家组专家韩绍伟博士任BDS工作组主席。
会上,武汉导航院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汇报了对BDS NH码的处理方法,澄清了对NH码实现过程中因符号规则理解差异造成的差分解算失效、接收机无法兼容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获得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问题的解决打消了国际社会对BDS高精度可靠应用的疑虑,对促进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就BDS导航电文数据组识别符的研究进展向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了汇报,对其组成、产生、判别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该识别符是BDS实现可靠实时差分应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北斗进入RTCM差分标准的关键参数。BDS工作组将就该问题继续与有关各方深入合作,寻求最终解决方案。
最后,BDS工作组提议2015年5月11-1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RTCM SC104全体会议,并邀请专家参加2015年5月13-15日在中国西安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SNC2015),该提议获得委员会成员的通过。这是中国首次获得RTCM SC104全体会议主办权,标志着以中国企业为主体推动北斗加入 RTCM 、RINEX、NMEA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得到国际认可,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的期待和信心,必将有助于加速北斗进入系列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
『陆』 华为+北斗,亚米级车载导航真的来了吗
地面段包括一个主控站和数个全球监测站以及地面控制站监测站的原子时钟能够矫正卫星的轨道精度和时间精度。地面段如果增设基准站,则可以搭建成地基增强系统,形成高精度卫星定位,一般在地面接收基准站获得位置信息后,在于已知位置的高精度基准站位置信息进行比对,通过差分的方式修正位置信息,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定位的精准度,比方说目前的美国GPS系统能够定位的精准度也就能够达到10米左右,但是北斗系统配合地基增强系统能够达到亚米级别。
惯导系统IMU+北斗系统GNSS融合定位汽车
华为离自动驾驶越来越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内的诸多企业都在不断地向着自动驾驶前进提供自动驾驶所需的服务,如本次上海的千寻位置,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到各种各样的智能移动设备中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相信综合所有高科技企业的持续投入研发,自动驾驶或更快到来!
『柒』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主题是什么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5月23日在哈尔滨召开。年会为期三天,主题是“位置,增强时代”。
目前,中国北斗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已发射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表示,我国今年年底前将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自2010年以来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举办八届。
希望北斗卫星能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参考消息网
『捌』 新手提问,欧比特 300053,这只股票可以入手么
本站网友“西湖龙井”预测欧比特 300053将上涨:到2020年,中国北斗产业有望达到5000亿元规模,未来一到两年是北斗应用推广的关键期。其中,欧比特与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于近日签署了北斗导航芯片及应用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本站股价诊断结果显示:在历史比较中该股股价处于高估区间,同时在同业市盈率平均值比较中也被判断为高估。因此,综合判断当前股价被“高估”。后市需谨慎。还有更多投资者看法,您可以点击合作机构参考或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库股票APP(ios)。
★ 估值准 不收费 无广告
★ 体积小 省流量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