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普天和上海普天一样么
上海普天是中国普天的子公司!就是介绍里的上海邮通
B. 连年亏损,上海普天会不会也存在退市风险
银行信用来卡的办理需要具备自条件:多数情况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中国大陆地区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的、有一定直接经济来源的公民,可以向发卡行申请信用卡;人申领信用卡则必须具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向银行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个人担保、单位担保和个人资金担保
C. 上海普天物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普天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长途运输及仓储配送的物流专服务及物流包装、物流规划等物属流升值服务业务。到2013年底,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零担,集装箱运输、货运代理、仓储和分拨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专线物流企业。目前拥有在职员工1800余人,自有13米以上长途挂车400余辆,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3个省、市、直辖市范围,历年营业额累计突破40亿元。
法定代表人:李福训
成立日期:2003-01-14
注册资本:7059.2464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上海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157465031226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英文名:Shanghai Putian Logistics Co.,Ltd
人员规模: 500-999人
企业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顺通路5号B座403C室
经营范围:道路货物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除危险品),装卸服务,企业管理,物流领域内的技术咨询,自有设备租赁,汽车租赁。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D. 上海普天是不是主力都死了,天天跌,都跌死了
600680在4月25日刚被带帽,ST警示退市风险,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而且公司还专陷入了贷属款逾期、诉讼缠身、银行账户冻结、资产查封的困境中,整个公司运行非常困难,因此资金纷纷逃离,也是正常事情
如果持仓成本不是很高,建议反弹后及时离场
E. 我持有 股票不知道怎样索赔
一、程序
证监会(局)立案调查—— 行政处罚告知 —— 股民准备索赔材料 —— 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法院立案——审判
1、调查时间一般6个月,最短的37天(雅百特),最长二年以上。一旦被立案调查,说明已掌握违法的初步证据,被行政处罚是大概率事件。
2、处罚是法院立案的前置程序,一般在处罚告知书或决定书下达后法院才会正式立案。
3、管辖法院: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实践中,审判期限一审6个月以上,二审6个月以上。
4、股民索赔准备工作一般从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之日起就开始了,因为立案调查后的交易会对股票索赔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立案调查后应及时与韩友维律师团队联系咨询。
二、需要您做的工作
1、联系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韩友维律师团队登记(帮您评估计算索赔金额)
2、完成交易记录的调取、委托材料签字、邮寄
3、收取赔偿款!
对于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我们律师团队有一套完整的指导材料给您,并帮助您完成所有工作。
三、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1、关于揭露日。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自我更正日、证监部门立案调查日、新闻媒体公开报道日、调查结果(处罚)告知日都可以作为揭露日。揭露日以前卖出的股票、揭露日以后买入的股票都无法获赔。
2、系统性风险。法律对之没有具体规定,法院会根据同期大盘指数下跌的幅度,在计算损失时相应的扣除一定比例的系统性风险。各地法院标准不一,大致在50%--80%。
四、退市风险警示及立案调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立案调查后,根据《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发布暂停上市风险警示公告,主要内容是公司存在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而被退市的可能,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我们认为只是按照规定“例行公事”,从近几年信披违规案件处罚情况来看,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而退市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都是责令改正、罚款、警告、市场禁入等,投资者不必太过在意。
立案调查期间,根据《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不得定向增发。如被行政处罚,主板中小板公司一般不会影响定向增发,创业板公司36个月内不得定向增发。
五、我们的经典案例
1、ST智慧(601519)索赔全国股民首例胜诉案:在投资者连续败诉、撤诉的情况下,我们第一个胜诉。
2、安硕信息索赔全国股民首例获赔案:我们率先与被告达成和解获得赔偿。且和解中确定的索赔标准在该案判决中被法院采纳。
3、创兴资源索赔案:提出的揭露日被法院认可,团队代理的该案诉讼标的超过2000万元。
4、办理过的部分虚假陈述案件:大连控股、京天利、金亚科技、ST墨龙、神马股价、ST昆机、恒顺众升、雅百特、祥源文化、鞍重股价、宝利国际、保千里、方正证券、北大医药、安泰集团、ST欣泰、五粮液...........等公司。
曾被《证券日报》、江苏卫视、《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野马财经》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