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獐子岛相关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獐子岛案具体是什么
獐子岛公司于2019年11月7日启动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活动,涉及面积58.4万亩。其中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2018年度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4万亩。11月10日的抽测结果,公司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
具体而言,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因此,獐子岛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多次因“扇贝没了”造成业绩大变脸,股价剧烈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损失。而被查实造假等问题后对个人及公司总计90万罚款,问责力度明显偏轻。这不仅对獐子岛其他人员而言,无法起到足够的执法威慑力,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生态治理,不足以起到真正的示范效应。也因此,獐子岛真相背后是股市治理的升级诉求。
首先,对于信息公开造假的惩戒应进一步强化,加大屡屡造假企业强制退市的淘汰几率;其次,在类似信息造假案例中,一经查实违法事实,除了行政罚款、市场禁入外,对重大责任人应追究刑事责任。唯有以市场治理升级建立信披监管红线,方能避免损害法律权威性的各种奇葩案例继续被复制。
❷ 要分析说明獐子岛事件,投资者应该从那些角度去考虑
獐子岛事件从本质上讲是并不复杂的技术问题,如98年湖南冰冻灾害造成大量输电线路损毁一样,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冷水团这个问题古已有之,又不是现在才有。
❸ 獐子岛事件中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从一个笑话说起,某注册会计师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做审计,在存货盘点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段子:第一年,我有5000万甲鱼库存,不信?你下水捞起来看看;第二年,我有1亿甲鱼库存,去年的甲鱼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捞捞看;第三年,发洪水甲鱼全跑了,业绩巨亏;第四年,我有2亿甲鱼库存,去年跑掉的甲鱼全回来了,还拐带回来一批野生甲鱼!
这个笑话和最近的獐子岛扇贝存货计提巨额跌价准备这个事件有关。网上到处可见獐子岛三季报业绩大变脸的消息,按其财报及公告的说法,引发此次巨亏的原因是由于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导致该公司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部分养殖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最终影响净利润盈转亏。
这个事件触动了人们对水产养殖公司财务情况猜疑的神经,让人想到了以前这个行业的一些事件,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说法。不管事实究竟如何,高顿网校的各位学员可以借此机会关注和学习一下水产养殖等相关农业公司的存货及其盘点、计价问题,还有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审计知识,这样对学员本身的学习进步是有益的。
一、水产养殖公司的存货和生物资产占比很大,而且绝大部分在水中甚至是深水海域,显得更特殊。
这样的特殊性对存货盘点和计价是一个大难题,因为水里的存货就算能捞上一些做抽查,也很难比较准确估计整体。对此,很多人认为目光应该从水里的存货转移到成本的投入,这或许是一个解决办法。当然,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这个大难题,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学习和讨论。
二、关于对水产养殖公司存货的审计问题,主要方法还是利用专家工作。
北京注协的专家介绍了一些水产养殖公司存货的盘点方法:关键点是对被审计单位存货账面永续记录的核实,核实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投入是否真实存在。
例如鱼类存货的核实,应该核实的内容包括购买的鱼苗、伺料是否有原始的记录,投放鱼苗的记录,巡岸记录,捕鱼记录,鱼类赖于生存的水面水质化验记录等。在收集上述资料后,采用回归分析法找出与账面历史成本最为相关的要素,然后再采用数理推理方法推导出本期末的理论账面成本,和实际账面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际账面成本是否真实、完整反映库存存货的结论。
以上仅是北京注协的专家介绍的方法,具体应用问题还需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进行。另外,大家还应该注意审计中利用专家工作的一些知识点,这也是高顿网校的老师在讲课中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
(一)结合水产养殖公司的实际,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判断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肯定需要与水产养殖行业相关的专家。
(三)就相关工作与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四)根据网校老师的提示,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专家工作的恰当性。
关注财经热点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听课、考试和工作情况进行相关学习,在获取新闻资讯的同时,大家在专业方面也有所收获。这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❹ 獐子岛事件来龙去脉是什么
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因“绝收”事件的影响,獐子岛当年营收从预计盈利变为巨亏8亿。
2018年1月,獐子岛的扇贝又被“饿死”。2019年4月,獐子岛受灾,同年11月又发生“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事件。獐子岛过去几年频繁出现扇贝“绝收”、“饿死”等事件,受到外界质疑。
证监会2014年开始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那年发现没有虚假行为。2018年2月再次进入獐子岛集团进行调查,并且向重要人员进行问话。2020年6月24日,证监会经过最终调查发现獐子岛集团确实存在虚假行为,对该集团罚款60万,并且给予警告,相关责任人也被一一处罚。
(4)獐子岛事件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事件影响:
截至2018年2月22日上午,獐子岛股价收报4.11元,相较1月31日发布公告时,股价下跌幅度达46.83%。
自獐子岛2014年10月扇贝第一次遭遇绝收事件后,公募基金便大幅减持该股。2018年以后,不少券商也停止了对獐子岛的研究和跟踪。多家买方机构将獐子岛列入禁投对象。
❺ 獐子岛事件中的虾夷扇贝跑了又回来了然后又死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的还是比较理性的,善于思考。
獐子岛虾鱼扇贝事件,股民多数将其作为笑谈,但是,认真思考之后,我以为至少说明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上市公司造假行为非常猖獗!
第二、特殊行业或者企业的存货盘存技术亟待改进。
个人看法,供你参考。
❻ 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都经历了哪些一波三折
獐子岛的扇贝从2014年至今跑了4次,在2014年10月份獐子岛公司对外宣称在獐子岛附近海域养殖的扇贝突然间跑路了,在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时发现异常,造成了公司7个多亿的亏损,而扇贝跑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水太冷,扇贝在养殖海域呆不住。
獐子岛集团这么久没被查出的原因是虾夷扇贝库存难以肉眼观测,采捕作业海域难以事后追溯,但即使再隐蔽的造假手法,也无法逃脱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网,通过獐子岛采捕船卫星定位数据,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也揭开了獐子岛造假的谜题。
❼ 獐子岛利用扇贝跑路事件做出了哪些违法行为
对财务报表进行肆意操纵,寅吃卯粮,造假抽检数据,短期内业绩大变而不及时披露。这些违法行为致使外界不能准确判断其公司对数据与掌控,投资者损失惨重。从14年到19年,六年间獐子岛就发生了四次的扇贝大逃亡事件,这般侥幸的心理如何不会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是太想忽悠人了,一次事件是偶然那么一而再再而三何其“偶然”?
獐子岛事件的产生,不仅让其面临行政方面的处罚,还需进行民事赔偿还有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行为的也许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该类事件法律保持着坚决而严肃的态度,对造假上市的公司、中介以及个人都会进行彻查,并且严肃处理。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才能够更好的打击这类造假事件的产生,有关部门的工作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❽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给股民哪些教训
靠天吃饭行业高来风险
10月30日,獐源子岛发布三季报称,因遭遇几十年不遇冷水团天灾,成本为7.35亿元的105万亩海底播虾夷扇贝接近绝产,导致1~9月亏损8.12亿元。
这些公开信息都被如今套牢的投资者忽视了。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不要片面看重年报季报中机构增持多少、股东人数减少人均持股增加等数据。如果要买某个公司股票,一定要注意收集分析相关媒体报道和公司公告等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