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美国贸易逆差利弊分析

美国贸易逆差利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8 18:39:16

A. 美国为什么对中美贸易逆差如此在意逆差带给美国经济的只有坏处吗

对他没坏处,但中美合作有助于中快速增长。这是美最不愿意看到的

B. 如何看待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方统计方法高估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把中国香港转口贸易额笼统地计算在中美贸易之中,但它实际上有很大比例应归于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香港的贸易转口;另一方面,它在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在最近5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它表明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的偏差虽有逐年减少之势,但仍然很大,美国现有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额。
即使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修正(介于二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官方数字),经过调整的贸易逆差数额仍然远远高于其真实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贸易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它一方面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总贸易额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模式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政府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二、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规律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在GDP和就业方面的比重日趋下降,美国经济正进入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通过进口廉价的日常消费用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使美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利益,而且可以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
根据国际贸易利得理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不仅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还获得了参加国际贸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贸易中美国所获得的交换利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成本高。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和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向美国市场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为美国经济带来两大利益:其一,美国可以将大量的资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其二,这些价廉物美的中国出口商品有助于维持美国的物价稳定,使得美国政府可以在运用低税率、高财政赤字、低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维持巨额军费开支的同时,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仅就贸易本身而言,尽管中美贸易的快速增长能够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但从中获得最多利益的则是美国企业。中国进出口超过50%属于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中国政府从外资企业那里得到的利益低于国内企业,而中国员工则由于较低的工资、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对滞后于国内企业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得到的利益要低于人们通常的预期。相反,外商则通过全球范围的转移定价、利润分享和股利分配,享受到了远超过会计账面上的利益。当然,以上对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利益的分析,还没有包括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的贡献。
根据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美国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元的流出,即美国人要为过多地消费进口商品付钱,他们用什么支付呢?其窍门就在于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美国人为商品进口付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钞票,其成本远远小于美元代表的价值,差额就是铸币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此种付账方式意味着美国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二是发行国债供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其实质是以低利率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钱;三是出口商品进行交换。至于贸易逆差部分,实质上就是前两种途径的某一种:或者通过输出美元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或者通过让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美国债券,以低利率向国外借钱。
美国出现巨额外贸逆差原因之一是由其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决定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引发的世界产业发展史中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多种垄断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和工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国内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美国的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其进口步伐。同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一步利用其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及国外的产业内贸易成为美国贸易赤字剧增的主要原因。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外贸逆差”。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美国利用对中国的贸易,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海外,国内的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有利于美国集中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双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两个比较优势-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所导致的结果。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5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5%,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飞机、通信设备、显像管、含油种,以及自动数据处理机器。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使美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C. 试分析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的利弊

那些什么“顺差”、“逆差”的为害,在经济学上是完全没有根据的。鼓吹这些概念的人,要么就是人云亦云,要么就是那些局部利益受害的商人。

大家无须思考太多复杂的概念,只要想想,一个人,怎么可能长期入(进口)不敷支(出口)呢?万一真的可以,又何乐而不为呢?

道理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司机,总是在花钱买油站的汽油,而油站的员工却从不乘坐我的汽车,我和油站之间确实存在着“顺逆差”;然而,我是不可能长期只花钱而不挣钱的,对于我所有的乘客而言,我都是在挣钱,也存在着等额的“顺逆差”,一顺一逆,长期而言是刚好抵消的。然而,在这社会分工中,交易各方的幸福都得到了提高。这个道理用在国际大家庭中,是完全相同的,如果非要美国向我们购买与我们出口美国的货物等额的货物,就好象司机买完汽油后一定要油站的人乘坐他的汽车以便消除“顺逆差”一样可笑。

D.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优势与劣势

大部分人认为贸易顺差好,其实是错误的.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哪个好,一要看结构,二要看原因.比如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但其结果主要是低端产品,而且有一部分还包括跨国公司包裹美国公司的产品,而由于中国内需不组是贸易顺差的一大原因,这对中国并不是件好事.另外由于贸易顺差而引起外汇储备过大对国民经济也有负面影响.贸易逆差也要看情况.

E. 贸易逆差的利弊

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其次,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第三,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F. 美国长期逆差的利弊

坏处
转变传统的追求 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 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 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 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 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其次,持续高额顺差导致 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 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巨额的 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 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 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好处
相反, 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 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 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 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 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 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G. 贸易顺差的利弊

贸易顺差的利: 1 客观上表明了出口国成功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并占取了相当的国际贸易份额。2 客观上使得国内失业人数减少。3 很明显,出口越多赚回的外汇(硬通货)就越多。这样就增强了该国的国际市场购买力。
贸易顺差的前提:1 守合同 2 讲信用 3 价格优势(说白了就是较便宜)。

国际贸易的弊:实质上与上面所述相关联。1 当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份额越大,别国的份额就减少。因为任何商品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耗量是有限的。这样客观上会引起别国的不满和反对;2 别国的失业人口增加。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便宜就会使得国外同行业减产或倒闭;3 国外由于无法与我们竞争自然外汇收入就会减少。这样一来别国的国际购买力势必减弱。
在“弊”的方面,如果严重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各种经济制裁。近几年的各种商品的对华反倾销就是例证。
最后给你举个例子来辩证地看待贸易顺差的微妙性:
近几年我国的钢材大量出口。这是源于我国的产量大、价格相对便宜。但结果冲击了发达国家的钢材生产和钢铁市场。因为这不仅阻止了它们的出口、抢占了他们在国外的市场,还削弱了其本国钢铁市场(有钢铁企业的所在国企业也愿意进口比本国钢铁便宜的中国钢材)。结果造成所在国钢铁企业萎缩;工人失业。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欧美市场。他们的总统们位置能否保住就得看失业人口的多与少。此时,它们就会对中国发出警告:如果不减少出口量或者抬高价格,我们就会反倾销。反倾销的结果是令人恐怖的。当一种商品正式被反倾销时,就意味着国内的该商品卖不出去。同时也意味着产业投入部分或全部失败。工人也会失业(在WTO框架内有一种不成文的认识:各国都要平均承担失业人口。一边倒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做法时:1 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税等方法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2 利用许可证形式减少出口量来平息对方的怒火。只要反倾销还没有开始就有救。此时虽然出口量减少、外汇收入减少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产品能出去。一旦反倾销开始那就一点也出不去了。
所以,顺差虽然是好事但得有个度!把别人的饭碗都抢了最终就会砸自己的饭碗。很多朋友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会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1 为什么我们的商品出口这么便宜?
回答:当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许多份额已经被占领。用便宜的产品抢走国际市场份额也是商场上常用的战术
2 我们不出口不行吗?就给国内用不行吗?
回答:国内早已饱和。如果所有出口企业都不出口全部用于国内,那仍然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倒闭。那失业人口可就是哗哗的。1

H. 美国为什么却是全球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这符合比较利益理论吗

美元要成为唯一的世界货币,必然要承担美国成为绝对贸易逆差国的义务。本来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从央行流出在自己的国内流通。

现在既然是世界货币,那么美联储印发的美元必须要全球流通,如果不大量流出美国,其他国家的人怎么能有美元。因此美国的逆差是必然的,本质上和贸易没有多少关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美元和黄金脱钩后美国整体上从来就是逆差。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8)美国贸易逆差利弊分析扩展阅读

成因分析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

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

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

即便考虑“时滞”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

I. 如何看待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美国既然要享受美元世界唯一国际货币的好处,就必然导致大量的贸易逆差,从来就是如此。

阅读全文

与美国贸易逆差利弊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1年烟叶收购价格 浏览:655
融资协议书文本 浏览:927
茅台投资现金流 浏览:994
今日基金200006净值 浏览:374
理财长江养老 浏览:881
全国多少人投资理财的 浏览:505
黄金价格怎么算 浏览:193
各大集团旗下的贷款APP 浏览:813
贷款切换 浏览:139
恒拓开源股票 浏览:302
韩元20亿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405
华夏股票领先 浏览:48
建行房贷转公积金贷款计算器 浏览:307
以下属于外汇的特征 浏览:704
期货长线百分之十的仓位轻仓 浏览:606
投管投资官网 浏览:909
工行股票市值 浏览:649
期货高开几十个点 浏览:115
无抵押个人网上贷款 浏览:324
期货涨10个点是多少钱 浏览: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