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以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当然是按照本金和利率的波动来计算的。
② 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1,总括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 ,利息收入仍然占主要部分 2.传统的业务发展方式一时难以转变。 3.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趋势导致利差的不断收窄。 2,提高途径 一是增加收入,具体包括,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1)提高资产规模,这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在有监管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发行长期刺激债券等提高资产规模。2)合理放贷。若贷款规模过大,其盈利性增加的同时风险性也相应增加。若贷款规模较小,则盈利能力会下降。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一方面要结合本银行的资产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3)合理的贷款定价。目前我国银行的贷款定价一般都是在央行定价 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果想进一步吸引优质客户,留住优质客户 的话,银行可是尝试客户利润分析模式的定价方法。4)积极的资产管理。如进行积极地流动性缺口管理和资金缺口管理。在银行能够满足客户提存和告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5)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目前我国的中间业务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为主。虽然也为银行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是它的单位成本的贡献率正由于竞争而减少。因此银行需要积极地开展新型的中间业务。这也要求银行具备高素质的职员。 二是降低经营成本,减少支出。1)尽量降低存款成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其主要成本。对此,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包括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发行中长期债券筹资,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等。2)尽量减少放款和投资损失。这样求银行具备高素质的人员,具备对贷款风险的准确识别,同时懂得金融市场的运作规模,尽量减少损失。3)提高效率,减少管理费用。我国的商业银行工作效率较国外同业来看较低,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费用较高。
③ 什么叫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分析
盈利性分析亦称“收益性分析”。对企业获利能力所进行的分析。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取最大利润,这是企业本身的重要目的之一,两权分离后,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股利的分配均特别重视。
进行盈利性分析时,常用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资金(资本)利用率,投资利润率,利润增长率,每股(普通股)净利润等等,其中资金利润率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和主导作用。
企业安全性分析、盈利性分析和效率性分析三者的关系,以盈利性分析为中心,而以安全性分析和效率性分析为控制的辅助作用,可以说企业盈利性分析是企业整个经济性的测定;而安全性分析和效率性分析则是企业部分经济性的测定。
(3)城商行盈利性分析扩展阅读:
通过分析,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机械设备的数量、时间、能力三要素的变量与完成实物工程量的内在关系,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机械设备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设备数量×作业时间×单位时间生产能力。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的标志,是使固定资产数量、时间、能力的充分利用和最大发挥固定资产利用的效果,通常可以用固定资金产值率和固定资金利润率表示,也可以用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金率表示。
④ 盈利性分析就是盈利能力分析吗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专状况。非正常的营属业状况也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情况,不能说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证券分析师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以下因素...
⑤ 盈利分析为什么对银行的经营格外重要
盈利分析能反映银行各项业务的盈亏情况及盈亏比率,盈利分析能比较直观的显示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能暴露亏损点。通过扶持利润增长点业务减少亏损点支出,能更好的盈利。
⑥ 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探讨—基于国内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现状分析对比,探讨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通过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来提高其盈利能力。
关键词:股权结构 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
一. 国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现状
1.以英美为代表的股权高度分散型
在英美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以美国上市商业银行为例,股东平均持股比例非常低;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非常低,一般不超过5%;机构投资者约占30%-70%, 其余均为散户投资者。
股权结构多元化,在市场、股东等监督下,完善的外部治理机制促使经营者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完善的证券市场制度,鼓励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对银行经营的外部监管,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制衡,银行盈利能力较好。为防止股权结构高度分散造成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美国上市银行特别注重管理层及员工激励,通过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持有股权充分调动了内部人积极性,建立了公开、透明、正常的内部控制机制,共同促进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
2.以日本为代表的股权高度集中型
日本银行业股权高度集中于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法人,并且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股权高度集中有利于经营者行为长期化,但外部监督很难,容易出现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但是,日本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是较完善的。通过监事会、董事会、经理会、股东会等对银行经营者相互补充的约束体系实行内部监督。较强的内部法人监管促使日本商业银行经营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现状
随着上市银行的流通股比例不断增大,股权集中度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但不同股权结构的商业银行表现出不同的盈利水平。(1)对于同为股权高度集中的4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的典型代表中信银行,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却不尽相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的0.21%上升到2007年的1.21%;而中信银行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的0.45%下降到2004年的0.07%又上升到2007年的0.97%,表现为不稳定且较低的盈利水平。(2)在股份制银行中,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权适度分散的商业银行,其资产收益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仍然表现出较低的取值。(3)对于股权适度集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几年的资产收益率在增加的同时普遍较高,2007年,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都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问题(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从资产收益率来上,我国商业银行与花旗、汇丰银行相比差距较大,三大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不及国外六大商业银行的1/2,税前利润也远低于国外的商业银行。
(2)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流通性仍然较低
大小非解禁以后,股权流通性得到改善,但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流通性仍然较低,这使流通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也致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到影响。
(3)我国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
国有股股东缺位和非流通性,引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此外,由于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银行经营者可能出现隐瞒重大信息、粉饰银行业绩、等内部人控制所引发的现象,最终危害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提高盈力能力的启示与建议
1.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及股权集中度
我国大部份商业银行还属于股权高度集中型,且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不利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有效的发挥作用,代理链条过长也会导致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 ,近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差。我国应努力寻找有效方案渐近的、适当的降低国有股比例,使股权适当分散,这不仅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规范我国的股市运作、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融资功能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我国应完善董事会制度;明确股东身份;明确委托代理关系;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建立董事问责制;完善董事会工作程序。除此之外,还应提高监事会中外部监事的比例,并推行外部监事职业化。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日本作为商业银行股权高度集中型的代表,仍有较高的盈力能力,与其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密不可分。目前看来,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有效措施。可通过将组织机构从金字塔型转变到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幅度;采取积极态度处理风险。
4.完善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制度
由于我国宏观环境不成熟,广泛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有很大难度,但我国在建立商业银行长期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薪酬委员会;股票期权激励授予价格与数量;与高管人员签定合约,要求长期股票期权,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加快上市银行员工持股制度的立法工作,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可以考虑采用员工持股信托方式,并建立完善的员工持股流转机制,从而丰富股权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2]于瑞光.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李成,秦旭.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8,(02).[4]汪来喜.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分析[J].海南金融,2009,(10).
⑦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商业银行经营稳健。在2020年,商业银行重点关注风险能力,净利润5年来首次负增长,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整体经营良好,净利润首次下降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从130.8万亿元增长至232.34万亿元,持续平稳发展。
截至2020年末,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265.79万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4.40%,发展态势良好。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⑧ 盈利指标分析有哪些
盈利指标一般指盈利能力指标,在进行分析时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专、资产净利率、属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这里主营业务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越强。
销售净利率计算公式为(净利/销售收入)×100%
⑨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盈利性
《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而修改前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虽然,修改前后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相同,但在内容表述的先后次序上则不同。
修改前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将“效益性”放在第一位,修改后则把“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
这种修改决不是次序的简单调整,而是隐含着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对今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自 <http://xuesh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site=xueshu_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