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今天听人说这段时间股市下降这么多,是因为零关税使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受到冲击造成的。我也不太懂,想问问
不是的,这与中国股市的特点决定的,哪些都是外因,内因是我国股市投机性极强结果,正常的股市投资和投机要和谐并存的,企业挣钱好股票分红好时有不少人是靠吃红利不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人和投机人处在动态平衡当中,但我国股市因为派有红利的企业少,派的红利也少的太可怜人们不愿意投资,只有投机了,投机市场的特点是升时狂牛,跌时爆熊,想挣钱只能自相残杀,出现踩踏事件。
Ⅱ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Ⅲ 说是制造业危机造成股市楼市泡沫,危机还没解除怎么股市好像不那么热了没泡沫了,楼市却…如何解释
在中国,房子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的惊人,虽然有了这样多的商品房,廉租房,央产房,经济适用房....,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的购买欲望相当可观.尤其二手房,于是机会来了,投机者,风险投资者,组成了炒房团,楼市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被加热.
Ⅳ 为什么今年的设备制造业的股票大跌呢
原材料上涨,利息增加导致了企业成本加大,有些出口导向的企业还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更大汇兑损失压力。
但是也有不少品种,受益国内基建或者是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一些企业涨的还可以。近期跟随大盘有些回调。
Ⅳ 中国的股市下跌,对制造业有什么影响呢。
不一定,也许资金回拨去制造业,制造业就好起来了
Ⅵ 三一重工第一季度销量冠军,股市却放量大跌,什么原因
三一重工股票涨跌是由二级市场来决定的,并非是与三一重工的销量来决定的,不是销量好股价就涨,销量不好股价就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因为三一重工出现补跌,股票涨高了要跌,跌多了要涨,这是股市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所有股票都必须遵从的。
而三一重工也是不例外,三一重工股价从3元多,一波主升浪涨到50多元,这个涨幅已经非常惊人了,出现这么大的涨幅之后放量下跌是不是很正常的走势呢?这个放量下跌只是一个补跌而已,这是市场规律。
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对比的是2020年一季度钢铁的下游产业,肯定都发展得不会太好,因为铁矿石一直在涨价,3,5年之内还得往上涨!钢铁重工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会增加很多,而且这个增加的幅度还非常大,这是第一个不利的因素。
重工行业的产品,主要还是用于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中国,还维持着一定数量级的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其他各国各地方应对疫情自顾不暇,需要搞大型的基础设施的,本来也不多。
所以它的产品销路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再加点它内部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再出点问题,股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Ⅶ 现在房地产卖不动,股市大跌,企业,制造业不景气,这些企业发行的债券有收益吗
与你的理解相反,现在企业债券收益很高。为什么呢?
因为股市大跌,企业制造业不景气,所以,很多资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而这些前面说的渠道风险又很高,所以,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债券就成了这些资金的优先选择。
企业发债一般为浮动利率,就是基准利率加上基本利差,经过与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好基本利差,到期企业支付本息给债权人。
从上可以看出,企业债券收益和股市等地方是跷跷板,当股市好的时候,债市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当股市等投资渠道不好的时候,债券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品了。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Ⅷ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从1992年到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8)制造业股市大跌扩展阅读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参考资料: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Ⅸ 中国制造业股市大跌是怎么回 事
哪里跌了,两千多个上市公司,有一半的股票都上涨
Ⅹ 听说中国的制造业缩水导致了美国股票下跌,具体是怎么回事
谁下的这个结论,牛人啊!
关系也能联系的起来
可不是这么个因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