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分析这个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一步、从资产负债表上找到货币资金期末数和期初数(一般企业并无其它形式的现金等价物),把现金流量表最后面的现金的期末余额和现金的期初余额填上,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第二步、再到主表上先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两大项:
1. 一般企业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减少外无其它形式的投资,这样看资产负债表分析固定资产及无开资产部分就行了:若无变化,就不管它了;若有变化,看看是否关扯现金及金额多少。(要有其它投资,再看看其它投资项目就行了)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于长短期借款、财务费用这几个科目有关系,根据这几个科目分析填列就行了
第三步、上面做好后,现在可以倒挤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了。(根据公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步、现在先不忙着去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中各明细项目,而要先去填后面补充资料中从净利润开始推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那部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前面倒挤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确性。
1.此部分多数项目均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直接抄取或计算得出(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减少或增加等等)。
2.麻烦一点的是如何确定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范围,我的经验是这样:○1应收帐款、其它应收款一般均为经营性应收项目;○2除短期借款、预提费用等科目外的流动负债科目均为经营性应付项目。
3.看看按照此思路由净利润开始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先对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范围进行微调;若还不正确,还要检查前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是否有误。若正确,基本大功告成。
第五步、最后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一般纳税人为例)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7%+(或-)应收帐款变动额计算。(若有其它业务收入也要算上)
2.先算出现金流入小计再倒挤出现金流出小计。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可从帐务上查出填上。
4.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折旧部分-未支付现金的部分。
5.最后倒挤出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2. 如何分析利润表结构
损益表字面上解读就是损失(Loss)和收益(Profit)的一张表。它代表一家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盈亏。
损益表相对要好理解,是赔是赚一目了然,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税后净利,对应在个人的损益表里就是存下来的钱,但是也有一点不同,税后净利只代表账面上,这段期间公司获利或损失多少钱的概念,净利的金额不是现金,而是合同额。一家公司损益表上显示很赚钱,并不等于手上有很多钱。
3. 如何分析利润表
(一)利润表主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2.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3.企业收入分析。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4.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二)利润表附表分析
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
1.利润分配表分析。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2.分部报表分析。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三)利润表附注分析
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4. 如何分析利润表
1、总体分析,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变化趋势。
2、结构分析,通过利润构成的结构分析,分析企业持续产生盈利的能力,利润形成的合理性。
3、财务比率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4、项目分析,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和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主要的项目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等项目。
(4)视觉中国利润表分析扩展阅读
通过利润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2、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3、企业收入分析。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4、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5. 如何对利润表进行分析
所谓结构比率分析就是利润表中各项所占的比重和对利润表的影响。
推荐几个分析指标供参考:
1. 营业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营业收入
反映每1元营业收入实现多少利税
2.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考察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说明1元成本实现多少利润
3. 净收益与销售额比率=(净收益+利息费用)/销售收入
反映每一单元获得的收益额,说明企业获利能力
4. 费用水平变动速度=(报告期费用水平-基期费用水平)/基期费用水平
考察企业费用水平变动趋势
5. 销售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销售收入
考察每1元销售收入耗费成本、费用多少
6. 各因素与销售利润的函数关系:
销售利润=∑[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固定成本
①销售数量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计划边际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数量完成率
②单位变动成本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实际销售数量×(计划单位变动成本-实际单位变动成本)]
③固定成本变动时对销售利润的影响=计划固定成本-实际固定成本
④销售品种结构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实际销售量-计划销售量×销售完成率)×计划单位边际利润]
除了上述指标分析,还可做利润表结构分析,如: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
6. 利润表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的侧重点是什么
1、利润表横向分析的侧重点:在不同会计期间里,对同一企业的绝对金额和增减百分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趋势。
2、利润表纵向分析的侧重点:在同一会计期间里,对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及数据变动进行分析。
7. 做利润表分析主要分析该公司利润表上的哪些指标
分析和评价企业盈利的指标有:
收入毛利率、收入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
1、 收入毛利率
收入毛利率是收入毛利与营业收入净额之比。其中毛利等于营业收入净额扣除成本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业初始获利能力,它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起点,可以表明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通过对收入毛利率分析,可以掌握毛利水平和期间费用两个因素对获得利润的影响。
2、 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是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通过对收入利润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每实现一元收入所获得的利润水平。
3、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总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用全部资源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或,
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由公式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取决于净利润水平和总资产周转速度。
4、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或股东权益收益率,它是获得的净利润占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如下两个方面:
⑴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
⑵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了获得投资回报情况的信息;
⑶反映企业经营者对受托资产经营成果。
5、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权益保值或增值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增长,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资金取得发展趋势的能力。自身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⑴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率=报告期收入增加额/历史同期收入总额×100%
⑵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利润增加额/历史同期利润总额×100%
⑶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加额/起初资产总额×100%
⑷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加额/起初所有者权益×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