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是否会出现像美国那样的大财团
我觉得你的问题很好,财团首先在美国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形成了第一批财团。按这些财团的组成形式来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家族为中心形成的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等;一类是以地方为中心形成的财团,如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团都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并且都具有了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①财团的实力和稳定性增强,行业色彩日益淡薄。一方面,财团所控制的资本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财团所控制的部门也日益增多,遍及重工业、轻工业、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等。②财团对国家的控制和利用增强。各大财团的巨头亲自出马担任国家首脑和政府部门要职,出面组织各种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以控制国家机器。③财团的家族色彩淡化。各财团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使一些财团由战前的单个家族控制变为多家族控制,很多财团虽保持原来的家族名称,但实际已由几个甚至更多的家族所支配,财团的资本进一步社会化了。
在中国,虽然名称上是多党制度,实质上是共产党一手把持的,你了解财团产生的原因就知道,我国这样的制度是不利于孕育庞大的财团的,当然这种情况似乎在逐步改变,我个人以为:未来20年内,中国不会出现100亿的财团,不仅是政策,而且中国企业家单兵作战的一向作风也是大的障碍!
你可以发觉,所谓中国大的企业或者集团,都限于此,不能叫财团,更是国家的钱占大数,你看到世界上哪个财团是国库积累的呢
㈡ 哪个是中国最大的燃气公司
中国燃气是中国最大的燃气公司。
中国燃气是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之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燃气获得国内唯一拥有开采权的地方性天然气公司股权 。
主要于中国大陆从事投资、经营、管理城市燃气管道基础设施,向居民和工业用户输送天然气,建设及经营加油站和加气站,开发与应用石油、天然气相关技术。总部分别位于香港和深圳。
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为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政府全资的北京市最大国有企业。
(2)中华煤气股价再创新高扩展阅读: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
2002年5月1日,筹建中的中国燃气成功收购北京翔科嘉华油气技术有限公司。
2002年7月24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
2002年11月22日,中燃燃气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1月15日,中国燃气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获得6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
2003年6月4日,宜昌中燃成立。
2003年7月10日,芜湖中燃成立。
2003年11月12日,中国燃气向十家世界著名的基金机构配售1.6亿股,超额认购4-5倍。
2004年11月1日,中国燃气宣布成功引入中国石化作为策略性股东,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5年1月14日,法国里昂证券发表中燃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燃气在未来两年之内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之一。
㈢ 哪位能介绍一下日本和台湾的股灾
1965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于1960年代的第一次股灾,主因是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恒生指数在这次股灾跌了四分之一。
随著1960年中华煤气的上市,以及1961年怡和洋行与九龙巴士的上市,再加上因中国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大量新移民涌入,导致香港股市及香港楼市出现不健康的繁荣现象。虽然在1961年6月14日爆发廖创兴银行挤提,1个月后董事长廖宝珊受打击因脑溢血猝亡,但由于楼市股市互相追逐,成交额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高,然而却隐伏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危机。自恒生指数于1964年7月31日以100点为基数起,曾于1965年1月29日上升至103.53点,半年内只上升3.53%,已显示出市场的忧虑。
在1965年1月26日,小型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到1月30日因对地产放款过度宣布破产。而于2月6日,广东信托银行同样发生挤提,不出两天,2月8日宣布全线停业。当天下午即波及多间华资银行,包括当时最大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以及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银行,并继续蔓延至远东银行及广安银行,并波及澳门。香港政府即时安排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无限量出资支持恒生银行、远东银行及永隆银行,渣打银行则支持道亨银行及广安银行。事件到2月10日暂时平息,广东信托银行最后亦宣布破产。
然而,市面谣言仍然针对恒生银行。同年4月5日,恒生银行于一天之内失去六分之一的总存款,至4月10日与汇丰达成协议,以5100万港元出售51%股权予汇丰,挤提潮即告平息。当时全港最大华资银行即变为英资汇丰的附属公司,事后引起各方议论。
同年11月25日由邱德根创办的远东银行再次遭到挤提,汇丰应财政司要求,宣布对该行作出无条件支持,直到1969年该行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为止。1966年9月15日,汇丰根据财政司的命令接管有财政困难的有余银行,
由于这次金融风波,恒生指数由1965年1月29日103.53点下跌到11月30日77.95点,跌幅达24.71%。
1967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于1960年代,继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出现的另一次股灾。
恒生指数由1965年11月30日77.95点开始回升,1966年2月28日升至85.81点已是当年最高点,市况并无复元之象,之后辗转反覆下跌。
1966年5月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继而于1967年引发六七暴动,令香港市民一时人心惶惶。加上有谣传指解放军要越过深圳河驱逐英国势力解放香港,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移民潮,大批外藉人仕以至世家子弟均大力抛售股票物业离港,制造大量财富转移。
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宣布停市共10天。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报58.61点,创出有恒生指数以来最低纪录,由1966年高点计算跌幅31.70%,如计及银行挤提潮之前的跌幅,达43.39%。由于当年只有香港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以外藉人仕及所谓高等华人居多,一般普罗市民极少参与,加上年代久远,所以较少人提及。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多间证券交易所成立
1969年由李福兆先生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其后两间以华人为主要对象的交易所先后成立,1971年3月15日由当时的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胡汉辉等倡议的金银证券交易所(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开业,1972年1月5日由陈普芬等人创办的九龙证券交易所(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成立,1970年1月20日由新界领袖陈日新创办的亚洲证券交易所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计划在1973年2月18日正式开业。为了阻止更多的证券交易所成立,政府公布《1973年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重罚经营未经认可的交易所之人士及抑制证券交易所之增加。至此四会并存的局面形成,并维持至1986年四会合并为止。可见当年证券及股票市场发展之炽热。
1990年日本发生的一场股灾因其引起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而让世人瞠目,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
从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年底经济企划厅宣布又一次景气来临,即为时长达4年之久的"平成景气"。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然而1990年的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这次股灾因其引起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而让世人瞠目,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
风云骤起
由于日本经济的强劲长势,这场股灾的来临似乎显得突然。股灾爆发后一段时间内,人们还一直认为实体经济并没受多大影响,或许其中还有日本业界保密口风很紧的原因,直到爆发一年之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日本经济受到了多么大的震动。?
进入"平成景气"以后,日经平均指数(图1)由1985年的12000点持续上升,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风暴中,短期下沉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为此,经济理论界的人士得出积极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是促使日本股市大涨的主要原因,而证券业内则有人看好50000点大关。然而,自1989年年底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日经平均股指高收38915点后,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1990年10月日经225种股票平均指数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反弹,旋即转入更猛的跌势。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指数跌破17000点的心理大关,股已民陷入了绝望情绪中。8月18日日经指数再创14309点新低,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1993年一季度仍徘徊于16000-17000点之间,1994年年末略有上浮,上摸20000点,以后直到1995年12月底,即又过14个月后才再次突破20000点,收盘在20011.76点(12月28日)。?
膨胀有因
日本股市暴跌后,经济学界把80年代末期日本由股市的狂热造成的过热经济增长称作典型的泡沫经济。股市遭重创后,泡沫经济也就随即破灭。这就是90年代世人所看到的日本现象。?
1985年9月,西方5国财长在美国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决定提高其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因为美国连年出现巨额贸易赤字,现行美元汇率虽然在各国一致干预下仍难以维持。日本由于与美国贸易摩擦最为剧烈,日元首当其冲,一年左右上升了1倍以上。日元升值使日本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并实现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转变,日本政府实行了金融缓和与自由化的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官方连续5次调低贴现率,使之降低至低于同期西方各国贴现率2.5%的水平。这虽然使许多受日元升值影响的企业迅速摆脱了困境,但同时也种下了恶果。日本国内储蓄一直很高,加之金融缓和造成的货币供应扩张以及外汇盈余的骤然膨胀,一股庞大的过剩资本逐渐在容量有限的日本经济中生成。这笔过剩资本除了一部分寻找海外投资市场外,大部分在国内涌入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资本市场,抬高了股价和地价。日本政府在实施金融缓和和自由化政策的过程中犯下了两个错误:1.急于求成,速度过快,过高地估计了日本国内市场的吸引能力。日本国土狭小,人民注重节俭美德,投资意识强,这些决定了日本的消费市场不可能迅速大规模扩张,内需主导型经济难以短时间内形成。2.未采取控制过剩资本流向的措施。金融自由化的过度自由扩张了它的负作用,投机成分过浓。因此,日本政府在金融政策上的急于求成是诱发股市暴涨的最根本原因。?
㈣ 恒生指数是什么意思
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由若干只成分股(即蓝筹股)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属下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分股调整。
(4)中华煤气股价再创新高扩展阅读
恒生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香港股市运行正常,成交值均匀,可反应整个香港股市的基本股市,基点确为100点。
其计算方法是将33种股票按每天的收盘价乘以各自的发行股数为计算日的市值,在与基数的市值相比较,乘以100就得出当天的股票价格指数。由于恒生股票价格指数所选择的基期适当,因此,不论股票市场狂升或猛跌,还是处于正常交易水平,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能反映整个股市的活动情况。
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具有广泛的市场代表性,其总市值占香港联合交易所市场资本额总和的90%左右。为了进一步反映市场中各类股票的价格走势,恒生指数于1985年开始公布四个分类指数,把33种成份股分别纳入工商业、金融、地产和公共事业四个分类指数中。
㈤ 港股中华煤气的市帐率 是多少钱
市帐率即股价除以每股帐面值比率 市帐率=市值/账面价值 2067亿/(3.86净资产*140亿股)=3.8250
㈥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的2010
《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完全名单
1 李嘉诚
净资产:213亿美元
年龄:81岁
丧偶,育有2位子女
他的长江实业赶在俄罗斯铝业集团(Rusal)今年1月香港上市前买下了该公司价值1亿美元的股份;他的和记黄埔出价5.45亿美元要将旗下电信子公司收归私有。李嘉诚一直在买入这两家企业的股票。他持有大量股份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2009年在中国南海发现了一座大型气田。
2李兆基净资产:190亿美元
年龄:82岁
离异,育有5位子女
个人财富强力反弹,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恒基地产股价翻番。在中国神华等绩优股中拥有大量投资。李兆基还是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在90座城市中提供煤气输送服务。
3 郭家人
净资产:170亿美元
郭炳湘在掌管新鸿基地产长达18年之后,终于在2008年让位于两个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去年他主动撤销了针对公司董事会的诉讼,现在改任公司的非执行董事。郭氏兄弟的母亲邝肖卿现任非执行董事长。新鸿基在香港建造的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即将落成。去年5月,该公司还在香港开放了现实版的诺亚方舟,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4郑裕彤净资产:70亿美元
年龄:84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去年12月,他的新世界集团在脸谱网站上创建了页面。据说该公司正在招揽银行人才,以便为即将进行的债券路演做准备。郑裕彤的个人投资公司买入了明丰珠宝、新时代能源以及恒大地产的股票。
5 刘銮雄
净资产:60亿美元
年龄:59岁
离异,育有4位子女
作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刘銮雄的华人置业集团所开发的多数楼盘项目即使在经济衰退期也保持着90%的入住率。大陆的首个开发项目在成都动工。花费950万美元买下了一颗7.03克拉的钻石赠与最小的女儿刘秀桦。
6 米高嘉道理净资产:50亿美元
年龄:68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中电控股仍是他的核心资产,但去年他旗下表现最好的资产却是香港上海大酒店。另外,他还在上海开设了半岛酒店。
7吴光正净资产:42亿美元
年龄:64岁
已婚
去年他的会德丰集团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回暖而强力反弹。在上海静安区开发的会德丰广场即将落成。集团旗下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申请免费卫星电视广播的牌照。
8陈堤嗯华净资产:32亿美元
年龄:87岁
他的南丰集团首先依靠纺织业起家,但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地产开发商,同时还涉足航运业。与汇丰银行合作投资大陆房地产项目。这两家公司最近与英国乐购成立了合资企业,共同投资开发大型商场。
9冯国纶净资产:30亿美元
年龄:60岁
已婚,育有1位子女
利丰集团总经理。与身为集团主席的冯国经为兄弟。
10冯国经
净资产:29亿美元
年龄:63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其父创立的利丰集团去年拿下了丽诗加邦(Liz Claiborne)的亚洲采购业务,并成为了陶柏芝(Talbots)的全球独家服装采购代理。冯国伦目前担任利丰集团的总经理,而身为美国公民的冯国经则任集团主席。
11 董建成净资产:28.9亿美元
年龄:66岁
家族旗下的航运公司东方海外在2009年上半年亏损2.31亿美元,但公司在出售掉价值22亿美元的大陆产业之后,股价于今年1月强势上扬。董建成的哥哥董建华曾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香港特首。董建成目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12罗尼和杰拉德陈(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净资产:26亿美元
年龄:60/58岁
陈启宗领导的恒隆地产40%的租金来自于上海,其开发的项目包括恒隆广场等地标性建筑。恒隆在大连、天津及其他城市亦有投资。陈乐宗领导的晨兴集团主要涉足媒体、互联网及生命科学等领域。
13邢李?净资产:25亿美元
年龄:60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埃斯普利特(Esprit)前首席执行官。他逐渐减少了在该公司的持股份额,套现总额接近20亿美元。不过,邢李?目前仍握有埃斯普利特近9%的股份。在最近一年的财报中,公司利润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滑。夫人是台湾影星林青霞。
14理查德埃尔曼(Richard Elman)净资产:23亿美元
年龄:6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英国公民埃尔曼在香港经营来宝集团已逾20年之久。最近将部分股份出售给了中投集团,但仍持有来宝24%的股份。在布莱顿市(Brighton)长大,15岁辍学。曾在美国、日本、泰国及印度等地从事废料业务,后成为期货交易商菲普诺公司(Phibro)的区域总监。
15李运强净资产:22.5亿美元
年龄:66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理文造纸的创始人。个人身家去年曾从32亿美元跌至4.85亿美元,但由于公司股票强力反弹,今年财富猛增4倍有余,是本榜中资产增幅最大的富豪。
16伍步刚、伍步高净资产:22.3亿美元
年龄:72/71岁
两人在2008年将家族旗下的永隆银行以3倍的账面价值出售给了招商银行,由此套现颇丰。
17何鸿燊净资产:21亿美元
年龄:88岁
已婚,育有17位子女
澳门赌王的个人财富出现反弹。旗下的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去年收购了澳门的文华东方酒店,并将其更名为金丽华酒店。在中国大陆亦有房地产投资。去年曾因病短暂住院,一时间有关接班人的谣言四起。
18邓耀净资产:20亿美元
年龄:74岁
已婚
百丽国际的创始人。百丽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女鞋零售商,拥有7,000多家门店,去年由于消费者开支猛增,公司的股价也暴涨了两倍。与女儿邓颖诗分享财富,最近向女儿转让了更多股权。邓耀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做学徒,70年代末开始于内地工厂合作,生产皮鞋在香港出售。
19罗康瑞净资产:19.5亿美元
年龄:61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上海姑爷”正在重新思考他的战略。
20李四林净资产:19亿美元
年龄:51岁
已婚
富力地产董事长。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该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强势反弹。李思廉在中山大学及暨南大学任兼职教授。
21、柯为湘
净资产:18亿美元
年龄:58岁
九龙建业主席。通过在港澳两地成功的高档楼盘销售,挽回了2008年的投资损失。正与香港市区重建局及香港游乐场协会联合开发综合体育场馆、商业中心及住宅项目。
22、李国宝
净资产:15.5亿美元
年龄:70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于未披露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损失,他的东亚银行在2008年曾遭遇抛售狂潮,但如今该银行已重回正轨。由于马来西亚亿万富豪郭令灿增持该行股份,企图将其收入囊中,该行股价大幅飙升。为了阻击郭令灿的收购行动,东亚银行向另两家银行发售股票,从而稀释了现有股东的股权。
23、蔡志明
净资产:15亿美元
年龄:63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依靠玩具制造发家。现如今在香港拥有许多资产,包括停车场、购物商城及豪宅等。持有香港富豪酒店的股票。
24、吕志和
净资产:14.7亿美元
年龄:80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建筑大亨吕志和很早就获得了澳门的赌场经营牌照。由于旗下的银河娱乐集团业绩出现反弹,他的身家也随之上扬。正在为将于2011年开放的度假村寻求融资。嘉华国际也是其众多资产之一。
25、苏海文
净资产:13.9亿美元
年龄:70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这位澳大利亚公民在香港定居了近40年,是全球最大的海运机构之一环球集团的主席。妻子是已逝船王包玉刚的女儿。
26、李泽楷
净资产:13亿美元
年龄:43岁
单身,育有3位子女
由于法庭的判决,电讯盈科21亿美元的私有化计划流产。公司后来向包括李泽楷在内的股东派发了特殊一次性现金分红。与大陆的《财经》杂志建立合资企业开创新闻服务。正在商谈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资产管理业务。女星梁洛施去年4月为其产下一子。
27、陈永坚、陈汉杰
净资产:12.9亿美元
年龄:62/66岁
由于春天百货在去年12月成功上市,兄弟俩首次入围富豪榜。两人均是加拿大国籍,但长期定居香港。
28、利定昌的继承人
净资产:12.5亿美元
由利定昌的祖父利希慎创立的希慎兴业号称香港最繁华的购物区铜锣湾的地王,第三代掌门人利定昌在去年10月去世后,其财富由家族其他成员利宪彬、利干及利德蓉分享。
29、许世勋
净资产:12亿美元
与家族共同经营中建企业,在香港拥有中建大厦等许多宝贵资产。
30、汪穗中
净资产:11.5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德昌电机主席。公司前景的改善使其个人财富翻了一番。今年1月在印度钦奈开设了工厂。去年12月获得4亿美元贷款,将用于债务再融资。
31、罗嘉瑞
净资产:11.5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罗康瑞(本榜第19位)的兄弟,地产开发商及酒店运营商鹰君集团的老板。2009年在上海开设了朗廷扬子精品酒店。
32、黄子欣
净资产:10.6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1976年与人共创伟易达公司,生产家庭电视游戏机。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绳电话厂商之一。伟易达的产品还包括电子教育玩具。
33、黄健华
净资产:10.5亿美元
年龄:58岁
与3位兄弟共同拥有房地产开发商侨福公司(Chyau Fwu),在亚洲和欧洲都有酒店和住宅项目。
34、庞熊少珠
净资产:10亿美元
年龄:88岁
丧偶,育有7位子女
与已故的丈夫庞鼎元在1950年共同创立绍荣钢铁。如今该公司是香港仅存的一家钢铁生产商。家族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于1997年的资产出售。88岁坚持上班。
35、蔡冠深
净资产:9.5亿美元
年龄:52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将其父创立的新华集团(Sunwah Group)从一家海产品交易商改造成了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于一体的综合企业。目前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主席。
36、方润华
净资产:9.4亿美元
年龄:75岁
旗下的协成行集团(Hip Shing Hong)在香港至少拥有150万平方米的出租面积,资产包括协成行中心、各种商场及豪华公寓。方润华是有名的慈善家,香港中文大学里有两座楼就是以他和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
37、哈林达帕尔·邦高(Harindarpal Banga)
净资产:8.9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20年前被埃尔曼招至麾下,协助后者经营来宝集团。作为副董事长的他目前持有该公司9%的股份。邦高在香港、纽约以及他的出生地印度都购有住宅。
38、胡应湘
净资产:8.7亿美元
年龄:74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他的合和集团在珠江三角洲广泛投资于高速公路和电力产业。胡应湘195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其父胡忠是早年香港的“出租车大王”。
39、罗家宝
净资产:8.6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成长于针织世家。自己通过百乐集团打拼出个人财富,女儿罗颖怡正协助其开发奢侈百货连锁品牌英武百货。
40、唐翔千
净资产:8.5亿美元
年龄:87岁
印刷电路板厂商美维控股的创始人。去年12月,美维控股曾宣称将出售资产并退市,业界普遍认为,唐翔千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帮助其子唐英年成为下一届的香港特首。
㈦ 股市恒声指数是什么意思
您好!
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共有若干只成份股(即蓝筹股)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70%市值,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属下恒指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计算。1969年正式对外公布。恒生指数共有33只成分股,分别属于工商、金融、地产及公用事业4个分类指数,总市值约占香港联合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总市值的70%。
历史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100点,并选出30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分股,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发报,开始点数是150点。
1984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个分类:
恒生金融分类指数
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
恒生地产分类指数
恒生工商分类指数
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0000点并以10228点收市。
恒生综合指数于2001年10月3日设立,提供更具广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标,综合指数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头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取代1998年4月20日设立的恒生100指数。
恒生指数的历史最高点是19404.01点,于2006年11月23日创下,当日的升势主要由中国移动及加上憧景和记黄埔的3G业务重组连带长江实业急升4%带动。上一次所创的新高是18397.57点,于2000年3月28日创下,当时主要受到泡沫化的科网股热潮所带动。
历史最高收市点数则是19265.32点,于2006年11月23日创下,升势主要由中国移动及加上憧景和记黄埔的3G业务重组连带长江实业亦急升4%带动,但尾市升幅收窄,收市只上升14.53点。
历史最低收市点数则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点,原因是六七暴动引发的股灾。
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以百分率计)则是1987年10月26日当日的跌幅是33%,原因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引发的股灾。
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以点数计)则是1997年10月28日,当日因泰铢被狙击,恒生指数下跌1438点,当日最大曾下跌1722.32点。
历史单日最大升幅(以点数及百分率计)则是1997年10月29日当日的升幅1705点及(18.8%),主要是对冲基金活动引致。
2006年11月7日由于恒生指数于早市牛气冲天,导致仅余一只的恒生指数熊证亦被收回,加上发行商增发需时,故11月8日是自牛熊证推出以来,没有恒生指数熊证挂牌交易。
选取原则
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选取原则如下:
(l)按股票市值大小选择,必须居于占联交所所有上市普通股份总市值90%的排榜股票之列(市值指过去12个月的平均值)。
(2)按成交额大小选择,必须居于占联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成交额 90%的排榜股票之列(成交额指过去24个月的成交总额)。
(3)必须在联交所上市满24个月以上。
根据以上标准初选出合格股票后,再按以下准则最终选定样本股:
(l)公司市值及成交额之排名。
(2)四个分类指数在恒生指数内各占的比重需大体反映市场情况。
(3)公司在香港有庞大业务。
(4)公司的财政状况。
计算
今日恒生指数的计算公式:
http://photo4.hexun.com/p/2006/1224/65122/b_.jpg
Current Index:现时指数
Closing Index:收市指数
P(t):现时股价
P(t-1):上日收巿股价
IS:已发行股票数量
FAF:流通系数
CF:比重上限系数
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
四个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根据其分类,以100作计算单位。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更改恒生指数加入H股后的计算方法及对现有成份股的数目及影向。(详情于外部链接)
计算理念
恒生指数将分三阶段更改成份股于指数比重上限,第一阶段由2006年9月8日开始,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改为以流通巿值调整计算。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25%。第二阶段由2007年3月9日实施2/3的流通调整,流通系数=100-2/3(100%-流通系数)并上调至最接近的5%倍数,比重上限为20%。第三阶段由2007年9月7日实施全流通调整,比重上限为15%。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巿值成份股(如建设银行)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目前对恒生指数影响最大的成份股是汇丰控股,其次是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洋石油。
流通系数调整
流通量调整系数(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简称流通系数)是流通股份占总发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发行量将经流通系数调整后才用以编算指数,策略性持有的股权将不纳入指数编算中。
新的成份股数目
成份股数目由33只逐步加至33加5只H股,共38只后再检讨
恒生指数成份股
恒生指数成份股随著各成份股的市值转变而作出调整,按需要加入或剔除成份股。
由2006年12月4日起恒生指数36只成份股包括:
0001 长江实业
0002 中电控股
0003 香港中华煤气
0004 九龙仓集团
0005 汇丰控股
0006 香港电灯
0008 电讯盈科
0011 恒生银行
0012 恒基地产
0013 和记黄埔
0016 新鸿基地产
0017 新世界发展
0019 太古股份公司A
0023 东亚银行
0066 地铁公司
0083 信和置业
0101 恒隆地产
0144 招商局国际
0267 中信泰富
0291 华润创业
0293 国泰航空
0330 思捷环球
0386 中国石油化工
0388 香港交易所
0494 利丰
0551 裕元集团
0762 中国联通
0883 中国海洋石油
0906 中国网通
0939 建设银行
0941 中国移动
1038 长江基建
1199 中远太平洋
2038 富士康国际
2388 中银香港
3988 中国银行
其中0386中国石化、0939建设银行及3988中国银行为H股。
㈧ 关于上市公司和股票的一些问题
1、公司业绩很好,但股价一直下跌,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整个股市下跌,使其跟随下跌;二是股价太高,偏离其实际价值,价值需要回归。
2、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能说明白的,我简单说一下。控股公司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我们只有选择优秀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就一定会获利丰厚;而风投公司由于存在很多不可预料的结果,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介入。
3、很多人为了聆听巴菲特的年终报告,就买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美国股市允许买进一股股票。
4、这个问题与老板的经营思想有关,越聪明的老板往往越到后来持有本公司的股票越少。只是因为他将很多股权分给了管理层的人。让优秀的人才帮助自己赚钱。
5、不熟悉港燃煤气这家公司,不敢胡说八道。
6、当然属于垄断,微软的操作系统其实就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