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锂电板块表现优良,有关联的个股涨幅不小,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把众多目光投向了锂电板块。那么就利用今天的时间咱们一起来聊聊锂电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亿纬锂能。
在开始分析亿纬锂能前,我整理好的锂电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戳这里就能领取了:宝藏资料:锂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亿纬锂能属于新型锂电能源企业,公司专注的主要是锂电池创新发展、多领域布局,同时是锂原+消费+动力电池的多元化、差异化锂电优秀公司,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重点业务。
分析完了亿纬锂能的公司情况后,接下来看看亿纬锂能公司有哪些优势,真的值得我们投资吗?
亮点一:在技术研发、品质品牌、生产规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公司一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注重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快速达成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逐渐加大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而且迅速呼应下游需求,形成了能够同时满足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开发体系,而且很多产品已经有独立的专利权。多年积累的技术以及产品质量,还有良好的服务,公司正是凭借着这几点,在众多电池供应商市场里面,它的名气比较大。
而且,公司一直保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健增长,而且品牌声誉也比较高,通过多年以来的奋斗,并且在动力电池领域中,获得了极佳的荣誉,得到了国际认可,大家对它的认可程度非常高。此外,还在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产业体系非常健全。构建管理培训晋级体系,为每位员工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供标准细致明确、涵盖全职业周期的多阶梯式培训晋级管理体系。公司的人才管理情况,已经根据自身需求形成独特的体系。
亮点二:多元发展、齐头并进,助力企业腾飞
公司的经营模式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针对发展的增长点,马不停歇的挖掘着。很早之前就对豆式电池感兴趣并一直不间断的对其进行规划研发,打入三星、小米等供应链,扣式电池有望突破专利封锁,扩产加速,满足TWS需求放量。亿纬锂能还投资了思摩尔国际、供应雾化设备电池电子烟龙头公司,受益于协同效应。思摩尔国际给亿纬锂能增加了很多收益,此外,公司重新规划战略,将圆柱电池向电动工具等消费市场切换,进入小牛、TTI、百得、博世等供应链;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的崛起很有帮助,圆柱电池市场供不应求,对于业绩的提升预期,公司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字数有所限制,更多关于亿纬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学姐都写到这篇研报里了,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亿纬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碳中和"、能源转变的这个阶段,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符合时代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政策极力引导。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锂电行业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好,能够不断走下去。加之市场结构逐渐走向垄断竞争市场,行业格局得到了不断优化、集中度也得以快速提升,亿纬锂能的产品价值逐渐提升。作为锂电池领域的领头羊,亿纬锂能将率先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亿纬锂能作为锂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希望在行业改革的驱动下,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文章的时效性还是差一些的,如果想更加细致地了解亿纬锂能未来行情,戳一下下方链接,就会有专业的投顾和你一起来分析股票,解析当下的行情亿纬锂能是否值得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亿纬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Ⅱ 亿纬锂能股票牛叉分析
近期锂电板块表现优异,相关个股涨幅较大,市场上众多投资者关注锂电板块。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锂电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亿纬锂能。
准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奉上锂电行业龙头股名单,戳下方链接即可领取:宝藏资料:锂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亿纬锂能属于新型锂电能源企业,该企业致力于锂电池创新发展、多领域布局,是锂原+消费+动力电池的多元化、差异化锂电龙头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阅读完亿纬锂能的公司情况后,再来了解一下亿纬锂能公司的优势,是否值得我们选择?
亮点一:在技术研发、品质品牌、生产规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非常侧重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且针对行业发展的趋向,把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安排好。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不断在加强,同时迅速响应下游需求,产生了企业技术开发体系,这种体系可以用于市场的竞争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产品上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多的专利权。公司凭借多年积淀的技术、产品质量和良好服务,在市场上也属于比较厉害的电池供应商。
同时,公司不断的维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定增长,并且在品牌声誉方面做的比较好,而且经过不懈努力,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贡献比较大,能获得国际认可,收获了一个不错的声誉。此外,还在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拥有的产业体系很完满。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道路,迅速打造成以培养在现代商业竞争环境中进行宏观决策与管理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公司已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特的人才管理体系。
亮点二:多元发展、齐头并进,助力企业腾飞
针对经营模式,公司主张多元化发展,一步一步的挖掘发展的增长点。很早就规划研发豆式电池,打入三星、小米等供应链,扣式电池有望突破专利封锁,为满足TWS需求迅猛增加还需产量扩大和加速发展。亿纬锂能还投资了电子烟先锋公司--思摩尔国际、供应雾化设备电池,实现协同效应。思摩尔国际也给亿纬锂能带来了不少效益,此外,公司创新发展战略,将圆柱电池转向电动工具等消费市场,已在小牛、TTI、百得、博世等供应链里;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的崛起很有帮助,圆柱电池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公司对于业绩提升的预期还是很高的。
因为字数有所限制,倘若你们想掌握更多有关亿纬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快点浏览一下吧:【深度研报】亿纬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碳中和"、能源转变的这个阶段,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符合时代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政府所支持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锂电行业是一条长期成长的优质赛道,未来的路很光明。加上市场结构慢慢往垄断竞争市场走去,行业布局连续改进、集中度快速增高,亿纬锂能产品的估值也越来越高。身为锂电行业的翘楚,亿纬锂能将在未来率先感受到行业发展红利。
由此看来,我觉得亿纬锂能作为锂电行业的领衔者,有希望在行业变革的带动下,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文章还是具有一定的延迟的,如果想要把握住亿纬锂能未来行情,不要错过这个链接,会有专业的投顾协助你诊股,解析当下的行情亿纬锂能是否值得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亿纬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Ⅲ 深度|疫情之下,解构戴姆勒
戴姆勒在今年CES上亮相的VisionAVTR概念车。图源:路透社
戴姆勒还有转型之路上的最重要的助推剂:中国市场。
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共售出69.3万辆新车,占全球总销量234万辆的近三分之一。
中国除了作为戴姆勒的最大单一市场之外,给予戴姆勒的最大帮助在于戴姆勒目前的三大股东中的两位来自中国。2018年初,吉利购买戴姆勒9.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9年7月,北汽集团购入戴姆勒近5%的股权,成为仅次于吉利和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之后的第三大股东。
虽然2018年吉利入股时,戴姆勒方便就遭受了德国政界怀疑技术外泄的非议,但是顶住压力的戴姆勒仍然顶住了压力,在次年寻求与以北汽为代表的中方的进一步合作。
一直以来,戴姆勒就因为缺乏类似宝马的匡特家族、大众背后的保时捷皮耶希家族的稳健型大股东而在资本市场上易遭攻击或恶意收购。如今,戴姆勒的远见也带来了回报,15%股份使得中资股东成为了戴姆勒最稳定的后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亿纬锂能股票最新点评分析
最近锂电板块表现良好,相关个股涨幅不小,锂电板块被市场上的投资者看准。趁今天时间比较多,那我们就来聊一下锂电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亿纬锂能。
在开始聊亿纬锂能先给大家奉上锂电行业龙头股名单,戳下方链接领取一下吧:宝藏资料:锂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亿纬锂能是一家以锂电池创新发展、多领域布局为发展战略的新型锂电能源企业,此外,它还属于锂原+消费+动力电池的多元化、差异化锂电出色公司,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主要经营范围。
科普了亿纬锂能的公司情况后,接下来介绍一下亿纬锂能公司比较出色的地方,值得我们考虑吗?
亮点一:在技术研发、品质品牌、生产规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公司坚定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很看重,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然后形成新产品的研发和做好技术储备工作。持续增加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并且快速满足下游需求,形成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而且很多产品已经有独立的专利权。多年积累的技术以及产品质量,还有良好的服务,公司正是凭借着这几点,在电池供应商里面,名气也比较大。
同时,公司不断的维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定增长,也获得了比较优秀的品牌声誉,而且经过不懈努力,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贡献比较大,能获得国际认可,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此外,还在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产业体系十分完备。发现并培养了一支更为专业化、职业化的优秀项目经理人团队,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人才管理体系。
亮点二:多元发展、齐头并进,助力企业腾飞
针对经营模式,公司主张多元化发展,不停歇的探索发展的增长点。早在很久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始规划研发豆式电池了,打入三星、小米等供应链,扣式电池有望突破专利封锁,为满足TWS需求迅猛增加还需产量扩大和加速发展。亿纬锂能还投资了电子烟最好企业--思摩尔国际、供应雾化设备电池,享受协同效应。思摩尔国际给亿纬锂能带了很多投资收益,此外,公司重新规划战略,将圆柱电池向电动工具等消费市场发展,在小牛、TTI、百得、博世等供应链当中;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的崛起是大有益处的,圆柱电池市场供不应求,对于业绩提升的期待,公司的预期还是很高的。
因为字数有所限制,倘若你们想掌握更多有关亿纬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都弄到这篇研报里了,快点看一看吧:【深度研报】亿纬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碳中和”、能源转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和时代走向吻合。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政策引导的方向。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锂电行业在未来会发展更好,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加之市场结构逐渐走向垄断竞争市场,行业格局得以不断改进,集中度迅速增强,亿纬锂能的产品价格也在稳步提升。身为锂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亿纬锂能将在未来率先感受到行业发展红利。
综上所述,我觉得亿纬锂能作为锂电行业的领头羊,有希望在行业变革的带动下,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文章还是具有一定的延迟的,如果想要把握住亿纬锂能未来行情,不要错过这个链接,有专业的投资顾问来帮你判断这个股票好不好,分析当下亿纬锂能是否适合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亿纬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Ⅳ 亿纬锂能股票技术分析
最近锂电板块表现优良,有关个股涨幅很大,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把众多目光投向了锂电板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锂电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亿纬锂能。
那么我们在准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奉上锂电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这个链接就能领取了:宝藏资料:锂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亿纬锂能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创新发展、多领域布局的新型锂电能源企业,并且属于锂原+消费+动力电池的多元化、差异化锂电翘楚公司,重点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简单介绍了亿纬锂能的公司情况后,接下来看看亿纬锂能公司有哪些优势,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在技术研发、品质品牌、生产规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重点投入产品的研发成本和提升自身研发综合实力,而且针对行业发展的趋向,很好的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逐渐加大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很快呼应了下游需求,形成了企业技术开发体系,这种体系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且在产品上有许多的专利。公司凭借多年积淀的技术、产品质量和良好服务,在市场上也属于比较厉害的电池供应商。
同时,公司在保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定增长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经过多年的奋斗,不得不说,在动力电池领域中确实厉害,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收获了一个不错的声誉。此外,还在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产业体系十分完备。培养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富有核心竞争力的阶梯式核心技术团队和优秀管理成员。公司已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特的人才管理体系。
亮点二:多元发展、齐头并进,助力企业腾飞
公司一直主张经营方式多元化,对于发展的增长点,公司在一直不间断的探究着。很早就规划研发豆式电池,打入三星、小米等供应链,扣式电池有望突破专利封锁,为满足TWS需求迅猛增加还需产量扩大和加速发展。亿纬锂能还投资了思摩尔国际、供应雾化设备电池电子烟龙头公司,追求协同效应。思摩尔国际给亿纬锂能提供了不少收益,此外,公司重新制定战略,将圆柱电池向电动工具等消费市场转换,在小牛、TTI、百得、博世等供应链当中;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的崛起提供了很大的益处,圆柱电池供应紧张,公司对于业绩提升的相关预期还是非常高的。
因为字数有所限制,有关亿纬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赶紧看一看吧:【深度研报】亿纬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碳中和"、能源转变的趋势下,新能源的发展愈发符合时代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府赞成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锂电行业是一条长期成长的优质赛道,发展得会越来越好。加之市场结构不断演变成垄断竞争市场,行业格局不断改善,集中度迅速增强,亿纬锂能的产品的价格也逐渐在提高。身为锂电行业的翘楚,在未来,亿纬锂将最先得到行业发展红利。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亿纬锂能作为锂电行业的屈指可数企业,有望在行业变革的引领下,得到一日千里的发展。但是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还不了解亿纬锂能未来行情,戳这个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判断目前的行情亿纬锂能是否值得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亿纬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Ⅵ 清楚,为什么国内还是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
发动机原理是比较简单,只要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都可以看的懂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但是为什么目前国内还是无法生产出一流的发动机来呢?在外行人看总觉得生产一台发动机不是什么大难题,生产出一台高质量的发动机应该也是可以做的到的,我国为什么还是生产不出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发动机呢?
1、看到标题的第一眼,是不是曾经年少的你也有过这种想法呢?
五六十年代可以,老红旗就是从劳斯莱斯逆向出来的。
往后就不行了,材料工艺都跟不上了。
到80年代以后就更不行了,电子设备逆向难度太大。80年代初国内仿造过intel 8080, 现在仿个i7试试?根本没戏。
其他工业产品里最接近的就是照相机了,60年代国内仿造过徕卡M3和哈苏500,就是国产的红旗和东风相机,前者造了200多台,后者不到100台。这俩现在收藏价都在几十万的样子,远远超过它们的原型机,也算一大奇观。
现在,随便仿个单反试试?完全没可能了。
从缸体到缸头到活塞曲轴凸轮轴什么都自己从铝锭钢锭cnc的。对某几款发动机吃得很透,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负荷都会针对性定制和修改,而不是简单做到原厂一模一样。电路全套用motec或者其他成套件。
北美和英国不少这种,做blurprinting engine,认真点的玩家都会知道这些品牌。
可是国内这样的玩家一个也没,总喜欢砸个几百万买现成货还觉得牛逼哄哄。
买台德马吉回村玩多好。
缸头superflow气流测试
其实对于汽车厂来说,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测试,测量甚至拆解分析。这种事情非常正常,几乎每个厂家都有类似于对标模块,拆解模块这样的组织。
产品经理在立项的时候,也一定会横向和竞争对手比较,纵向和历史产品比较,指定自己产品的定位。横向对比的数据怎么来,就是靠测量测试对手车辆来的。
但是测量测试甚至拆解并不是复制对方的产品,而是找差距,找思路,看配置。
新机马力测试
为什么不能复制,除了我下面写到的,基本不可能得到对手的图纸数据以外,还有一些供应商是人家专属的。有一些技术是人家专有的。甚至你能发现,很多汽车主机厂在不断的投资零部件厂,交叉控股。
但是拆解和对标的用处非常大,很多时候,学习先进厂家的布置方式。很多问题,也许就是一个想法,一个思路的事情。内行人一看就晓得原来困扰自己的问题,能看到对方是怎么解决的,是否则也存在一样问题。
在两个技术能力差别不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很多技术并不存在代差,很多时候,就是想法的问题,想得到和能否做的到。一个念头可能就攻占了市场。后来者只能分一些残羹。
超低温处理 Cryogenic treatment
很多人提到众泰的模仿,我想说的是,如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没有侵犯对方的专利等。照抄一个畅销产品的外形和设计元素,绝对是一个稳妥和保底的方法。至于是否有道德问题,我不想评价。
对于后来者,照抄和学习,是快速进步的方式,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一直照抄,竞争对手永远快你一步,甚至在某些阶段,人家可以凭借技术门槛,迅速摆脱你。在It行业,这样的事情其实更明显,你看到英特尔不断的更新芯片工艺,更换CPU接口架构。苹果则是不断的完整自己的产品体系。小米和华为不断的研发旗舰,凭借所谓的黑科技碾压和甩开对手。
很多人应该是没去过工厂或者了解过工厂生产体系。那么我说的很多东西你可能都不能了解。
简单的说,再精密的测量,你仍然得不到零部件的真实尺寸和相应的公差要求。
还有很多显现不出来的东西,例如热处理方法,装配要求,材料要求等等这些。
甚至还有些东西,即便是有了图纸,也造不出来,例如以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多自由度加工中心时候,螺旋桨的曲面加工就很困难。美国人也不卖给我们设备。
更甚至,有些东西,你按人家的要求造出来了,自己装配出来也和别人不一样。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05年我负责一个发动机喷油泵匹配的项目,对象是南昌的某个大厂。竞争对手是Bosch和电装。我们当时各送了5台泵,我记得项目要求是60千瓦,我们送的五台泵,有63的,有52的,有59的。博世送的,全部在58到59之间。这件事当时让我极为灰心丧气,因为博世的零部件就是我们家代工的,只不过自己回去装配。后来我才知道,博世的装配线上,有一台全自动的调整垫片分筛装置。它按0.01毫米的跨度把垫片分类,而我们当时,垫片的公差精度才控制到±0.01,装配时的分类按±0.04划分的。)
这个事情,简单么?非常简单,谁想不到去做精细点呢?难么?难呀。我们想做到和那时候的博世一样,最起码要增加一台数控的精密磨床,装配的生产节拍也要慢下来,因为我们装配线是人工筛选这个调整垫片的。
(有人问这件事的结局,结局是,我们中标了。因为我们的报价才是对手的一半。那么精度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加派了调试工人,每台泵下线以后都上机调试。就这么简单,老外不这样干,是因为他们人工昂贵,中国人便宜,多费点时间。)
那么,我问你,我当时拿着和博世一模一样的零件,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和他们一样质量的产品?
我问你,我如果没有这些零部件,我去测量他们的产品,能不能做出来和他们一样的产品?
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工业体系产品,它不光是生产出来的一个物品,它背后,是一整套的生产体系和管控体系。
航母的制造是这样,
汽车的制造也是这样,
发动机的制造也是这样。
不要轻视你身边的这些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
想仿造发动机?尺寸公差永远都是个硬伤。这不是经验丰富或者吃透了技术就能弥补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按照规范走,而是经过多方权衡和反复验证才能锁定的,逆向对于公差的100%完全复现,理论上不可能。
表面处理怎么办?热处理各工序的方式和时间,假设我们有了足够强大的热处理技术,那么可以通过极为高成本的方式来分析个大概,处理层深度,金相分析、经验判断。
我们再增加一个变量,标定。
发动机的燃烧、正时、限值监控,你都需要根据原车的状态来调整,基于无法完全拷贝标定数据的原则。假设一千个变量里面你通过台架测试和经验反推,可以做到九百个变量一致(大神级),那么这里还要加上10%的误差,不同的参数控制又会带来不同的问题。
然后是可靠性,用好的材料或者其他方式来标定,那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啊!别的不说你的可靠性就不能保证。即便再高强度的材料在错误的运动间隙配合下,在并非合理的燃烧下,都是没办法保证长久的使用寿命的。
然后我们再加入一个变量,热管理。再加一个变量,噪声和振动。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造出一模一样的发动机极其简单,难点在于基础科学,发动机本身的材质上面。对,你可以想成炼钢。中国在冶炼领域比较落后。所以很多行业被限制了发展。好比美国冶炼技术很牛逼吧,但是核潜艇的钢板还是要瑞典来出技术。不要小看瑞典这个国家,人家可是冶炼业的鼻祖。
现在全世界七八成的特种钢是瑞典制造,德国加工。美日应用。我们中国虽然钢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都是粗钢。什么时候我们的基础冶炼技术提升了,那么很多现在的技术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是我看,也完犊子,很多有色金属公司都是在房地产方面赚钱,本职工作停滞不前,舰船飞机技术还要依靠苏联技术。
Ⅶ 急求一篇关于汽车ABS的毕业论文 题目是《典型汽车ABS的结构原理与故障分析>>
“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把有没有ABS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轿车已经将ABS作为标准配置。但对于ABS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很多驾驶员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对ABS的误解。一些驾驶员认为ABS就是缩短制动距离的装置,装备ABS的车辆在任何路面的制动距离肯定比未装备ABS的制动距离要短,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能与在沥青路面上的制动距离相当;还有一些驾驶员认为只要配备了ABS,即使在雨天或冰雪路面上高速行驶,也不会出现车辆失控现象。ABS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大大提高汽车物理性能的极限。严格来说,ABS的功能主要在物理极限的性能内,保证制动时车辆本身的操纵性及稳定性。
ABS的应用
ABS的全名是Anti-lockBrakeSystem(防锁死制动系统)或Anti-skidBrakingSystem(防滑移制动系统),它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ABS通过安装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不断检测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
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Teldix公司在1964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两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
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1987年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在随后的时间里,研发者集中于简化系统。在1989年,博世的工程师成功地将一个混合的控制单元直接附在了液压模块上。这样他们就无需连接控制单元和液压模块的线束,也无需接插件,所以显著地减轻了ABS2E的整体重量。
博世的工程师在1993年,使用新的电磁阀创造了ABS5.0,并且在后来的几年研发了5.3和5.7版。新一代的ABS8的主要特性是再次极大地减轻了重量、减少了体积、增大了内存,同时增加了更多功能,如电子分配制动压力,从而取代了减轻后轴制动压力的机械机构。当年有些汽车工业分析专家预言得到了证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和卡车将装备ABS。
编辑本段ABS的功用
ABS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滑。其工作原理为:紧急制动时,依靠装在各车轮上高灵敏度的车轮转速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车轮抱死,计算机立即控制压力调节器使该轮的制动分泵泄压,使车轮恢复转动,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有效克服紧急制动时由车轮抱死产生的车辆跑偏现象,防止车身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ABS的种类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ABS结构简单,主要利用其自身内部结构达到简单调节制动力的效果。该装置工作原理简单,没有传感器来反馈路面摩擦力和轮速等信号,完全依靠预先设定的数据来工作,不管是积水路面、结冰路面或是泥泞路面和良好的水泥沥青路面,它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严格地说,这种ABS只能叫做“高级制动系统(AdvancedBrakeSystem)”。目前,国内只有一些低端的皮卡等车型仍在使用机械式ABS。
机械式ABS只是用部件的物理特性去机械的动作,而电子式ABS是运用电脑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电子式ABS由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脑、ABS液压泵、指示灯等部件构成。能根据每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最早的ABS系统为二轮系统。所谓二轮系统就是将ABS装在汽车的两个后轮上。由于两后轮公用一条制动液压管路和一个控制阀,所以又称做“单通道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根据两个后车轮中附着力较小的车轮状态来选定制动压力,这被称为“低选原则”。也就是说,采用低选原则的ABS车辆的一个后轮有抱死趋势时,系统只能给两个后轮同时泄压。又由于前轮没有防抱死功能,因而,二轮系统难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三通道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二轮系统基础上,将两前轮由两条单独的管路独立控制。虽然后轮还是采用“低选原则”,但由于实现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功能及防止后轴侧滑的功能,所以这种系统具备了现代ABS的主要特点。至今,市面上还有车辆采用这种三通道控制的ABS系统。
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防抱死功能。
编辑本段走出ABS误区
开篇中那些对ABS的误解,需要解释一下。如果汽车车轮在制动时抱死,汽车能得到的侧向附着力是最小的。这时,由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不平衡、汽车本身制动力的不平衡、悬架的不平衡、汽车轮胎气压、路面弯度、颠簸或坡度等因素都可能会使汽车发生侧滑、甩尾或失控。另外,由于车辆前轮抱死,汽车会失去转向能力。一个性能优良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时能够将汽车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20%~30%之间,车轮在这种状态下,能兼顾相对最大的纵向制动力和横向抓地力,有效地保证车辆不会发生失控状况。另外,在前轮不抱死的情况下,由于有一定的抓地力,汽车还可以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转向,从而控制车辆。为了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理想状态下,追求车辆的稳定性,可能会牺牲一些纵向的制动力。所以,ABS起作用时,不是在所有路面上制动距离都会缩短。
在冰雪路面上,由于地面提供的附着力比一般路面要小很多。ABS只能在这种附着力的基础上调节汽车的制动力,不会产生外加的制动因素。所以,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只能说比车轮抱死时短一些,比在一般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还是长很多。
实际道路其实是很复杂的,诸如:路面附着系数不平衡、道路弯度或路面横向坡度、甚至汽车轮胎气压等汽车自身的原因,有很多因素能使汽车在制动时产生侧滑的运动趋势,这些因素都不是ABS本身能够克服的。所以,如果在冰雪路面上车速过快时紧急制动,遇到上述因素之一,当车辆离心力大于地面能够提供的最大侧向力时,就会使车辆形成失控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任何装备都不是万能的,驾驶员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安全驾驶。即使是性能优良的ABS在工作状态下稳定车辆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尤其是行驶在砂石路或冰雪路面上,更应保持充分的车距,减速慢行,不要完全依赖ABS系统。
编辑本段ABS使用常识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乘用车都加装了ABS系统,对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里,我们对ABS的使用原则归纳为“四要、七不要”。
四要
1.要始终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持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
2.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情况下,最小车距不应低于50m,当车速超过50km/h时,最小车距与车速数值相同,如100km/h时最小车距为100m,120km/h时,最小车距为120m。
3.要事先熟悉ABS,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抖动有准备和适应能力。
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安装ABS的汽车生产厂提供的各种操作说明。
七不要
1.不要认为有了ABS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驶。ABS也不是绝对保险的,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则汽车仍然会产生侧滑。因此,即使你的汽车装有ABS,你也仍然需要谨慎驾驶。
2.不要采用“点刹”制动。未装有ABS的车辆在湿滑路面及车速较高情况下实施制动时,需要采用“点刹”的办法达到安全制动的目的。而装上ABS后,由于ABS能自动调整制动力,因此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可一脚将踏板踩到底而不松开,不要担心车轮抱死打滑,否则将大大延长制动距离。
3.不要被ABS的抖动吓住。ABS在起作用时,会听到它发出的噪音,该噪音是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和液压泵工作时产生的,不要以为制动系统出了毛病而惊慌失措,更不可将脚从制动踏板上移开,这时仍然要将制动踏板踩死而不去管它。
4.不可忽视ABS指示灯的检查。正常情况下,按通点火开关后,此灯应亮;大约3秒后自动熄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电子控制装置在按自检程序对车轮传感器、液压调节器的控制阀进行通电检查,若此灯一直不亮,说明ABS有故障。
5.ABS指示灯不熄灭时不必恐慌。当行车中ABS出现故障时,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将原制动系统的油路接通,汽车上的原制动系统仍然工作,只是没有了ABS,注意检修就可以了。
6.不可私自拆换ABS的电脑单元。如果电脑发现故障,应更换整个ABS单元。
7.对于装配了ABS,但是希望改装的车辆,请勿拆装制动管路与ABS单元连接的螺母。
ABS又分电子式ABS和机械式ABS
1、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所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如果换装至另一辆车就必须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车辆都可使用,可以从一辆车换装到另一辆车上,而且安装只要30分钟。
2、电子式ABS的体积大,而成品车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子ABS,相比之下,机械式的ABS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少。
3、电子式ABS是在车轮锁死的刹那开始作用,每秒钟作用6~12次;机械式ABS在踩刹车时就开始工作,根据不同的车速,每秒钟可作用60~120次。
机械式ABS的适用特性需要事先设定,在积水路面、冰雪路面、沙石路面、沥青路面上,轮胎的摩擦系数不同,车速不同,需要的制动力也不相同。没有即时的测量回馈系统,只依靠预先设定的阕值,适用范围较窄,制动效果会有所降低。
在选购机械式ABS防抱死系统时应非常小心。仿造的ABS产品在外观上与真品大同小异,结构也一样,但劣质产品却难以长期承受刹车油的腐蚀与高压,时间一长橡胶还会老化变形,丧失应有的性能。
真品的橡胶阀囊浸泡在刹车油中可承受每平方英寸11000磅的高压且长期不会发生变形。进口机械式ABS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国产的只要200多元。
编辑本段ABS函数
【C】
函数名:abs
功能:求整数的绝对值
用法:intabs(inti);
程序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main(void)
{
intnumber=-1234;
printf("number:%dabsolutevalue:%d ",number,abs(number));
return0;
}
【Pascal】
FunctionAbs(X:Real):Longint;
功能:求数的绝对值
例:
Begin
{语句;{(X数据类型)输出结果}}
Writeln(Abs(84.23));{(Real)8.42300000000000E+0001}
Writeln(Abs(-111222333));{(Longint)111222333}
Writeln(Abs(-1112223334324445556));{(Int64)1112223334324445556}
End.
编辑本段ABS塑料
ABS塑料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
用途:汽车配件(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收音机壳,电话手柄、大强度工具(吸尘器,头发烘干机,搅拌器,割草机等),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橇车等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燃烧鉴别方法:连续燃烧、蓝底黄火焰、黑烟、浅金盏草味
溶剂实验:环已酮可软化,芳香溶剂无作用
干燥条件:80-90℃2小时
成型收缩率:0.4-0.7%
模具温度:25-70℃(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融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成型温度:200-240℃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注射压力:500-1000bar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5、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6、同PVC(聚氯乙烯)一样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ABS船级社认证图标
ABS:美国船级社缩写。
编辑本段资产支持证券
ABS:资产支持证券(也叫资产担保证券或资产支撑证券,英文:Asset-backedsecurity)由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其他信用提供者的贷款协议或者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基础发行的债券或票据;它与抵押有所不同。
ABS是以非住房抵押贷款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它实际上是MBS技术在其他资产上的推广和应运。由于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基础资产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外,还有很多资产也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它们也可以证券化。随着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ABS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品种:(1)汽车消费贷款、学生贷款证券化;(2)商用、农用、医用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3)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4)贸易应收款证券化;(4)设备租赁费证券化;(5)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6)门票收入证券化;(7)俱乐部会费收入证券化;(8)保费收入证券化;(9)中小企业贷款支撑证券化;(10)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等。而且随着资产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券化资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展。
希望可以帮到你,这个应该是很全面了,记得加分啊!
Ⅷ 宋楠:深度解析比亚迪汉车族技术状态之IPB制动篇
2020年1月,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前往室外温度最低达到-28摄氏度的牙克石,对覆盖着重度伪装的比亚迪汉车族测试车进行全向技术评测。综合目前获得的相关信息研判,比亚迪汉车族将包括DM和EV(适配电四驱系统)两大车系。其中DM车系搭载超级电四驱系统、EV车系则适配电四驱技术。
因配置IPB制动技术解决方案,使得汉车族的在安全层面的制动距离和相应时间的缩短,直接提升整车主被动安全性能;制动分泵的制动片和制动盘被标定为“零”接触,换来的是更低的行车电耗(针对汉EV车型)与更高的行车发电功率(针对汉DM车型)。
让人激动的是,比亚迪正在同和对外合作,寻求汉车族甚至改款全新一代唐车族以及后续推出的全新车族,操控性、舒适性的提升。为了迎合不同用车人群的需求,DM车型的经济性和EV车型极端气候续航里程稳定性的提升,也都将在汉车族上得到体现。
未完待续。。。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Ⅸ 亿纬锂能股票最新分析
近段时间锂电板块有良好的表现,有干系的个股涨幅非常大,市场上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是锂电板块。那么就利用今天的时间咱们一起来聊聊锂电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亿纬锂能。
在讲解亿纬锂能之前,先给大家呈上这份锂电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这个链接就能领取了:宝藏资料:锂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亿纬锂能是一家新型锂电能源企业,不仅专注与锂电池创新发展,还重视多领域布局,另外,它还是锂原+消费+动力电池的多元化、差异化锂电领头羊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了解完亿纬锂能的公司情况后,下面看一下亿纬锂能公司有什么长处,是否值得我们选择?
亮点一:在技术研发、品质品牌、生产规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公司坚定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并且针对行业发展的走向,把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安排好。逐渐加大对锂电池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并且快速满足下游需求,形成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关键是在产品上已经获得了许多的专利。公司一方面凭借多年累计的技术,另一方面凭借产品质量和良好服务,在市场上也属于比较厉害的电池供应商。
而且,公司一直保持锂原电池业务的稳定增长,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通过多年以来的奋斗,在动力电池领域获得了国际认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此外,还在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全面塑造新时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化素养,打造一支国际化、职业化的优秀经理人队伍,从而提升经营业绩。公司的独特人才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亮点二:多元发展、齐头并进,助力企业腾飞
公司坚持多元化经营,不断挖掘发展的增长点。对于豆式电池,公司很早就开始规划研发了,打入三星、小米等供应链,扣式电池有望突破专利封锁,采用扩产加速这一措施,满足TWS需求高位放量。亿纬锂能还投资了思摩尔国际、供应雾化设备电池电子烟龙头公司,继续强化协同效应。思摩尔国际也给亿纬锂能创造了效益。此外,公司重新布局,将圆柱电池向电动工具等消费市场发展,已在小牛、TTI、百得、博世等供应链里;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的崛起提供了很大的益处,圆柱电池供应紧张,公司对于业绩提升的预期还是很高的。
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有关亿纬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赶紧看一看吧:【深度研报】亿纬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碳中和"、能源转变的走向下,新能源的发展愈发符合时代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扶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锂电行业正在持续发展,未来的路很光明。再加上市场结构朝着垄断竞争市场发展的趋势,行业布局得以持续完善、集中度也加速提高,亿纬锂能的产品价格逐渐高过面值。身为锂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未来,行业发展红利亿纬锂能最先感受到。
归根结底,我认为亿纬锂能作为锂电行业的佼佼者,有望在行业变革之际,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文章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想更加细致地了解亿纬锂能未来行情,不要错过这个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亿纬锂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亿纬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Ⅹ 深度:独家解析爱驰U5电驱动及车型平台技术
笔者注意到,爱驰U5的前副车架、中置的电池总成和后副车架前端,全部被塑料护板包裹。
红色箭头:前副车架护板
黄色箭头:动力电池总成护板
U5作为爱驰首款量产车型,采用“上钢下铝”的车身架构,并且前后悬架换装铝合金材质转向节,采用的是“降低簧下质量”的轻量化设定。后续推出的车型将会继续使用“上钢下铝”的车型平台,并延伸出不同尺寸(轴距)、不同驱动模式的新车型。
至于“上钢下铝”的车型平台技术,不仅仅处于降低百公里综合电耗的轻量化需求,还有更为关键的是驾驶舱的绝对安全性以及维修效能的配比。
笔者有话说:
就爱驰U5的电驱动技术和车型平台轻量化策略看,外购的电驱动技术,可以随着供应商的硬件水平提升,在新车型与自主研发的控制策略进行垂直替代;“上钢下铝”的车型平台技术,不仅仅用于首款车U5上,更成为后续改型或全新车型的基础设定。
显然,对于一款电动汽车而言,爱驰U5的研发路线十分清晰,用己方最擅长的“造车”技术,与由第三方提供且换代频繁的电驱动技术想接结合,保证安全、品质与性能的均衡。
后文将会就爱驰U5在空调制冷模式全程开启的海南多种路况的充放电效率深度解析。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