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苏盐井神分析

苏盐井神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7 11:09:18

❶ 克木人的盐神传说

大约八世纪时,西双版纳的克木人波达闷在磨歇河中捉鱼时发现盐泉,景洪领主傣族的召阿牙叭先组织开发盐井并担任“召哥”(盐官),用巨木挖空作井壁,用竹筒引流卤水,以柴煎盐,不仅当地人民受益,并销到国外。磨歇盐井所祭的盐神“帝洼拉哥”,就是捉鱼的克木人波达闷和傣族领主召阿牙叭先。每年三月第一个属鸡日祭神,平常年献牲黑猪一头,三年大祭献牲黑牛一头,每季均献鸡(雌雄各一)、献酒、献饭,并点燃腊烛。每到祭日要由傣族村寨派人去请克木人一起祭祀,这一天克木人被奉为上宾。

❷ 盐井镇的简介

盐井镇位于盐津县境中部,处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东与四川筠连县孔雀乡接壤,南靠庙坝柿子乡,西接豆沙镇,北与落雁、牛寨乡毗邻。
镇党政机关坐落于县城,置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最高海拔1948米,最低海拔370米,距昆明市618公里、昭通市145公里、宜宾市123公里;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越过境,1802米隧道穿城而过。1992年“7·13”特大洪灾后,在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组织实施下,开辟和建设了占地41公顷的黄葛槽新区,并在新老城区之间沿昆水公路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镇管辖的城镇人口近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349人。
全镇国土面积23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97万亩,其中旱地3.45万亩,水田0.52万亩,(农村人口人均不足1亩耕地)。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8℃,年降雨量为1226.3毫米,年日照在1927至2000小时之间。镇辖10村4社区,354个村民小组和30个居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 1 3735 户5 5248 人,其中农业人口9 418 户4 0634 人, 少数民族410户1798人。全镇共有11个党总支,72个党支部, 13 30 名党员。
就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镇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商业活跃繁荣。昆水公路、盐电公路穿境而过,内昆铁路建成后,在境内开辟了盐津北站客运站,距黄毛坝火车站只有10公里,康源路、沙坪桥农贸中心、洒渔砣电站等的建设,加之置于全县的中心位置,又是县城所在地,周边县和毗邻乡(镇)大量的人流、物流将在盐井镇集中并进行商品流通。这里历来商贸云集,商贸繁荣,盐井渡(今县城)在清朝时就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2007年末,全镇个体工商户1750户。
—地理气候条件特殊,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其中无烟煤贮量达1亿吨以上,仁和、柏树、芭蕉、花苞四村规划开采煤矿11个,年设计能力55万吨,年产量已达35万余吨。—生态环境比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调查,全镇有林地15.2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59%,其中原始森林达0.2万亩。使全镇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十分喜人。2007年末,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总产值完成12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7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总产量完成1269.5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人均有粮312公斤,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10622元。
盐井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带,东与筠连县的孔省乡接壤,南接柿子乡,西接豆沙镇,北接中和镇。盐井镇地处交通要道,镇境内有纵跨县城的213国道和内昆铁路,是盐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势南高北低,受河流深切、多呈“V”字型地型,最高海拔1948米,最低海拔380米,年平均气温17℃,气候属中亚热带中温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多,无霜期300-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226.3mm,日照率22%,土壤多为黄灰色,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盐井镇既贸易重镇也是农业大镇。
全镇总面积228.3平方公里,镇辖10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260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16317户,57830人,其中农业人口41481人,9812户,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彝族、白族、其它民族。全镇有耕地面积39775亩,其中地35324亩,水田445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2%,有林地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6%,经济作物以蔬菜、茶叶、蚕桑、水果、磨芋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畜牧业养殖以猪、羊、牛、马为主。镇辖8个村完小,一个镇完小,共有各级各类小学43所,教职员226人,教室151个,卫生院1所,卫生室10所,全镇现有机关干部70多人。
盐井镇因镇北半公里处曾有盐井产盐得名,盐井镇境内蕴藏有丰富的无烟煤、水利、生物等自然资,它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盐井镇历史悠久,文物胜迹甚多,水井街北端黑石沟河边有清代的“达崎开寒”摩崖;洞天街“石门古道标”,同冶二年李姓所建高桥,桥北端刻记建桥石碑,县文化馆收藏汉代五铁钱、器皿等出土文物,还发现西汉古墓群。
盐井镇以多山著称,境内有大黎山,鸡冠山、九经山、尖子山等,其中大黎山(又名老黎山)县境名山之一,大黎山“八阵图”风景奇异,层观日出,可睨佛光。“八阵图”(俗称乱山子),是大黎山奇异风景区,大小山丘星罗棋布,翠竹参天,怪石林,从其间难率方向,一阵风吹雾散,看佛光霞辉,景象万千,大自然鬼斧神工给大黎山增添了一层神秘风貌。奇峰异谷,重峦叠翠,怪石如林,景象万千,绚丽的自然风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在盐井镇民间,历有耍龙灯,狮子、牛灯、打莲枪等习俗,俗称朝贺,增添节日的喜气,镇内盛行佛教,有金蝉寺,大觉寺、黄龙寺、飞来寺、观音寺香火旺盛。

❸ 盐井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多深,古人是怎样凿的

盐井是人工开凿的。

人工开凿在《天工开物》就有记载,《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

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由于盐井地区地壳上升过程中形成的褶皱带和大断层,而这一地层正好是含盐地层,断裂带流出的温泉水溶解着含盐地层,源源不断地喷涌出富含盐分的卤水,于是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盐井。

(3)苏盐井神分析扩展阅读:

千年盐井全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位于滇藏线上,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距离西藏芒康县城115公里,距离云南德钦县城100公里。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每年春季,澜沧江边冒出的是一年中最好的卤水,此时来盐井,可以看到盐井妇女在盐田的劳作,以及晒盐的景象。此时正是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产出的盐品质上佳,称为“桃花盐”。

澜沧江边卤水资源及其丰富,分布着数十口热气腾腾的天然盐井,每年春季,澜沧江边冒出的是一年中最好的卤水。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天然形成或盐矿注品后生成),制成的盐就叫井盐,生产井盐的竖井就要盐井。

❹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业已经凋敝。他的父亲早年失学,曾在盐井上当过学徒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乳名文豹,本名开贞,号尚武。
郭沫若(左3)与周恩来等合影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等诗人的作品。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本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代主任。12月 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教官。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7月 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著名女将军、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诗四首。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49年11月,郭沫若写了《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来赞美斯大林。
1950年,郭沫若发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一文,号召“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祝贺外蒙古独立,并且“向外蒙古人民告罪”,而不要“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XX反动地后面”,“对苏联‘愤慨’”。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7年 5月27日 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问“言者有罪还是无罪”时,他说:“无罪者的言者无罪,有罪者的言者还是有罪的。”
1958年 郭沫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59年~1960年,郭沫若先后创作了以“翻案”为主旨的历史剧《蔡文姬》与《武则天》,极力美化曹操与武则天的历史形象。
1962年,为了纪念郑成功逝世三百周年,郭沫若创作了电影剧本《郑成功》,但因不久后即爆发文化大革命,未能拍摄。
1962年,写有《关于秦良玉的问题》。
1966年 文革爆发,郭沫若发表谈话:“在一般的朋友、同志们看来,我是一个文化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这段谈话常被后人指责:郭沫若只顾自保,为全盘否定历史的极“左”思潮推波助澜。谈话内容流传到国外后,对郭沫若在各国的声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966年8月24日参与挖掘定陵。
1971年,郭沫若发表学术论著《李白与杜甫》(书中过于美化李白,贬低杜甫,为人诟病)。 郭沫若以毛泽东的诗友著称,和毛时有诗词唱和。他曾高度赞颂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也曾赋诗赞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别保护;他写了许多赞美文化大革命的诗作,包括直接赞美江青的诗,在整个70年代基本安然无恙。
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写了《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过了仅仅五个月零九天,四人帮被逮捕之后,他立即又赋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抨击“四人帮”;这也是后来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逝,郭沫若悲痛欲绝导致病情恶化,不顾医生和家人劝阻抱病坚持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
1978年3月,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报告(内容实为原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干部胡平起草),号召知识分子钻研学术,迎接“科学的春天”,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
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遗嘱,郭沫若的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❺ 谁知道盐井的历史,以及此处出产盐的过程

盐井又称盐矿,是食盐的生产源头之一,一般多指内陆地区的盐矿,号称“川东门户”的万县(今重庆万州),湖北省潜江县,四川省的自贡,其石盐储量都十分丰富。另外也有盐井县,盐井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横断山脉、宁静山脉南北贯通,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自然资源丰富,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县。 盐井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它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气候相对炎热,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水果。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难怪同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专家王大悟先生向西藏昌都政府大力提议应该致力于将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盐井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横断山脉、宁静山脉南北贯通,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自然资源丰富,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乡。 盐井为汉语名,以当地特产井盐而得名,藏语称为擦卡洛。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设盐井宗,1912年后为西康省管辖,1950年为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管辖,1960年盐井县与宁静县合并称宁静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盐井县。 盐泉资源丰富,较集中于上盐井、下盐井、加达3处,共有盐泉83个,流量为每日140—2288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盐井自然保护区内属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即达近50种,如 滇金丝猴、白唇鹿、马来熊、水鹿、黑鹳等。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原始森林中有松、杉、柏等树种,林下有贝母、虫草、灵之、党参等多种药材;有木耳、松茸、猴头菌、等食用菌;果木有梨、桃、桔、苹果、葡萄、石榴等。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 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井自古就有产盐的历史,而盐田又成为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工人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其他的工人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 依山搭建层层的盐田气势雄伟,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 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 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

❻ 分析都江堰李冰的形象

水利工程专家,修筑很多水利工程,为人民谋福利。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陂、漳水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枢纽工程中,发现了李冰的石像,这说明早在1800年前,李冰的业绩已为人民所传颂。近人对李冰的功绩也极为赞赏。1955年,郭沫若到灌县时,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意义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陂、漳水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枢纽工程中,发现了李冰的石像,其上题记:“故蜀郡李府郡讳冰”。

这说明早在1800年前,李冰的业绩已为人民所传颂。近人对李冰的功绩也极为赞赏。1955年,郭沫若到灌县时,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❼ 苏盐井神大门字是谁写的

这几个大字应该是徐霞客提倡的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他刚好到那旅游路过。就提前了几个大字。所以应该是徐霞客写的。

❽ 盐井千年古盐田晒盐原材料怎么来的

1300多年的晒盐历史
关于古盐井的传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而有史料的记载,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千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还保持着最传统的手工晒盐方式,也是唯一采用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

盐井盐田,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20多户。

擦洛卡
“盐井”之名是由产盐所得,藏语为“擦卡洛”,“擦”是盐的意思,“擦卡洛”就是生产盐的地方。独一无二的原始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世界奇观。

盐井是一个充满神奇、灵性的净土
境内雪山林立、 江河纵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古老的茶马古道从这里 进入西藏,锅庄舞和弦子舞是这条古道上的绝妙神韵
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 层层搭建盐田,凝聚了世世代代藏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他们创造了文明,也创造了美

他们在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
澜沧江两岸卤水资源丰富,盐田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以澜沧江为界,江东出产白盐而江西的加达村则出产红盐

红盐有个美丽的名字“桃花盐”,因其与三月桃花盛开的颜色相近而得名。红盐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疗效,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因为没有平地,块块盐田都是像修栈道一样,用木头搭起来,也像一层层的梯田,他们把表面抹平,水是不能渗漏的,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

生活
2018的藏地
制盐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女人们来完成的
在那一张张脸上总是能找到最质朴、最灿烂的笑容
平整的盐田像镜子一样,映着他们的笑容,有种神秘的美感
MORE

红白两岸
尽管同取一江之水,两岸的盐田却泾渭分明地出现红、白两色
西岸的加达村盐田是红色,东岸上下盐井村的盐田却白色,并因此被称为红盐井和白盐井
这种看似神秘的现象源于澜沧江两岸土质的不同加达使有红土铺盐田,而上下盐井却用细沙或白土铺田

1
美丽的盐田
阳光从山谷洒落,站在高处看下去,盐田就像一块块的平面镜子,上面绘着阳光的金色,天空的蓝色,有漂浮的白云,还有山川的巍峨,每个时刻,每个回眸它都是最为梦幻的存在!

千百年来
不管外界如何变幻流转
这里的人们
始终只遵循一种古老单一的营生
——晒盐
这里是“阳光与风的作品”

❾ 如果把苏盐井神看着一个人,你觉得其个性如何

把苏盐井神看着一个人,你觉得个性如何呢?那个性相当的强,说了疏远谨慎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人,所以说他这个才有个性

阅读全文

与苏盐井神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君弘一户通怎么买股票 浏览:151
60元理财卡 浏览:517
股票不分红价格也不涨 浏览:788
苏交科股票千股千评 浏览:327
期货从业人员可以炒外汇 浏览:893
每日股票直播 浏览:701
海联讯是只什么股票 浏览:639
外汇委托骗局 浏览:399
应收账款融资包括什么 浏览:838
山东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 浏览:579
信托pj证券 浏览:938
中国银行香港人民币汇率今日 浏览:944
嘉富诚资金 浏览:897
外汇储蓄现钞账户 浏览:748
工行贵金属诈骗案件审理 浏览:538
上海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933
平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浏览:42
厦门银行外汇 浏览:562
维港投资集团 浏览:836
代码000457基金净值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