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存款准备金率 和利率的关系
都是中央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而且两者的上调下调作用和目的是一样的。两者是平行的关系可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两者些许不同点:
存款准备金,吸收或者释放银行的资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流动性措施。
存贷款利率,吸收或者释放社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对社会流动资金的控制。
理论上准备金率上调,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量,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调高存贷款利率。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就是存款、贷款。有存款才会有贷款。商业银行现在有一万亿存款,现在资金紧张,贷款需求是两万亿,商业银行显然不能把一万亿全部贷出去,全贷出去的话,存款的储户来取钱,就没有钱给,所以商业银行就留一定比例的存款放着,以供储户取走和资金清算。
所以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单的理解为“放水”,也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因为每次降低的目的不同,资金流向也会不同。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约释放7000亿流动性,M2约会增加3到4万亿元。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市场资金紧张,在当前美联储连续加息,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关口,A股跌破3000点大关的大背景下,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应加强监管,防止资金流入楼市,让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
总的来说,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对冲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的积极行动,而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市场钱不够了,钱不够了怎么可能还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房价大涨呢?
网络-存款准备金率
B. 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
对股市来说,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理论上利空。上调准备金率是政府收紧信贷资金,压制过热经济的信号,在国外基本上都会引起股市的下跌。
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大部分都有过多的可贷资金,上调准备金率基本上对它们没影响,这是一个很没效果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中央为压制过热的经济而不断上调准备金率,不但无效,股市甚至还上涨了。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主要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个债市走的。
5、期货:短期有利空影响,对一些商品期货会有较大利空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这种类型的金融期货,呵呵,所以基本上影响不大。
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C. 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
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国家,法定准备率往往被视作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率对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从直观上看,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足:
虽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因为调整法定准备率虽然能带来在调整货币供应总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也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迫使商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激烈的振荡。尤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导致社会信贷规模骤减,使很多生产没有后继资金投入,无法形成生产能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比较谨慎。
(4)存款准备金率分析扩展阅读: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1、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2、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3、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E.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和背景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例子事件:1月18日提高准备金率市场大跌,,从3237,跌至2890,--提高准备金率,
点评: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的话,从很多投资者接触来说,,应该,,:I:显示出中央政府力压楼价的信心,政府会继续延续对地产的调控之路(至少2011楼市没有涨得那么快了);II接影响银行利润,造成银行股估值继续下移。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银行股可能会下跌。,,但是,前期已经消化了这个利空,应该没有问题。早点确定这个消息反而更好,因为这段时间就是影响的心里层面,而资金面,宏观经济还是向上。这虽然显现了央行适度紧缩货币的意图,以及防止通胀风险的决心,存款准备金率对投资者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对股市短线或造成一定的波动,但应该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中长线趋势..
2月1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25日起(周四),第二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点评:虽然由于前期准备金,,前期已经消化了这个利空,,构成的压力不怎么大...我本人认为二次调整准备金率属于中性偏利好型的消息,毕竟调整准备金率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流动性,但其亦从反面说明了最近不会加息,进一步减轻最近加息的预期,因此属于中性利好。--总体虎年开年还是比较弱预计,22号开市先扬后抑,,,保持谨慎乐观
我的QQ229725237
你好,希望我的专业能帮到伱
希望采纳
F.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
你到银行里存100块钱,银行就可以拿你的钱放贷。
但是你存的这100块钱能全部贷出去吗?不能。如果全部贷出去了,你第二天去取款,银行不就慌了么。
这100块钱银行又能全部留着,一点不往外贷吗?也不可以。如果这样,银行吃什么?而且缺钱用的人怎么办?
所以这100块钱,银行既不能全部放出去,也不能一点都不放。
那么放多少出去合适呢?
要知道,到银行存款的不只你一个,还有好多人。那么这么多人,能同时都在某一天去取款吗?不大可能。
通过对日常存款、贷款、取款数量的综合分析,银行掌握了一个大概的数据,就是你存的100钱,放出去90块钱比较合适,留10块钱在银行里预备你去取款。这10块钱就叫存款准备金。其实应该叫取款准备金才合适。这时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0%。
如果调高准备金率,例如调高到11%,那么银行放贷就少了1块,只能放89块。这样生意人能贷到的款就少了,投资就少了。这就是政府压缩投资。反之就是刺激投资。这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干涉市场的一种手段,属于凯恩斯主义。改变利息也是政府常用的一种干涉手段。传说这些办法能防止经济危机。
而由于中央银行担心各个商业银行都不守规矩,贪图利益,把存款准备金也拿出去放贷,所以中央银行就规定,各个商业银行都要把存款准备金交到中央银行,由它亲自保管。所以在准备金率为10%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每收100块的存款,都要交给中央银行10块。
外国有私人银行,私人银行要不要把存款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我不清楚。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银行最怕的就是集中挤兑。老百姓产生一种恐慌,同时都到银行去取钱,这个时候银行的贷款都在外面没收上来,肯定没有钱支付,就是把存款准备金都拿来也不够,银行马上就垮了。银行一垮,老百姓更慌。
不过,这都是以往私人银行才有的事,国有银行一般不会发生,因为中央银行那里有无限的钱,可以全部拿出来应急。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例如,某天全国老百姓都突然集中到一个银行挤兑,这个银行肯定慌啊,就会马上向中央银行求救。中央银行能见死不救吗?能让产生全国性恐慌吗?肯定不会。就会开动印钞机拼命印钱,让每个老百姓都能顺利取到钱,安安心心回家过年。
G. 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宏观资金流动性收缩,则不是东西
信贷资产类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借信托公司的平台,将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了重构。其目的是应对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对信贷规模带来的限制以及准备金率对资产收益率带来的影响。这种产品投资的标的非常地简单,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存量贷款或者是新增贷款,甚至是一些信托融资项目。
从纯技术层面上来说,贷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于你说的这几种理财产品影响不大,不会降低。在购买的时候要关注它详细的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背后资产的状况,看看背后资产是否属于易受宏观政策影响的类型。
H. 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结果是其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用的流动资金减少了,可发放的贷款也相应减少;银行放的贷款减少,可以使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就少了;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少了,原来因资金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会有所缓解。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或缓解通货紧缩)的一个手段。
加息、降息也一样,中央银行通过加息或降息来调节社会资金流量,调节通货水平。
I.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什么提高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举例: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存款准备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
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