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处长手机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处长手机

发布时间:2021-10-17 06:49:47

上海家庭自来水管需要清洗吗

清洗一下肯定比不清洗好,清洗一下也没多少钱。

⑵ 入户水管该归由谁管理有法律依据吗

应该由管道所有者承担。 室内自来水管道属于自己家的,坏了只能自己管。楼内小区内自来水管属物业,由物业管理。小区外的属市政管道,自来水公司管理。 水源至小区总表前部分的水管,应由供水单位负责维修更换。

2003年修订的《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第25条明确,“供水企业或者供水设施权属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确保其正常、安全运行。”因而,判断是否为供水部门的维修责任,要看这部分管道的“权属”。

《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第54条明确,供水等专业单位应当承担分户计量表和分户计量表前管线、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责任。居民分水表以前的管道和设施,维修养护都是供水部门的职责。

(2)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处长手机扩展阅读

案例

州新闻网7月1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李志波 文/摄)
前日,家住闽侯世贸上游墅小区的王先生向福州晚报反映,他家装修还不到一年的新房,在7月5日那天发现主卧天花板渗水后,立即联系为他新房装修的福州东大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工作人员前来查看后未立即处理。10天后,天花板突然开始大面积渗水,主卧约20平方米的地板也被水泡坏。

王先生告诉记者:“7月5日,发现天花板渗水后,我立即联系装修公司。”王先生说,装修公司派人查看后,却迟迟没有安排修缮处理,这才导致10天后即15日下水管完全破裂,家中部分天花板和地板被泡坏。王先生雇人挖开渗水天花板及周边的墙体后,发现下水管破了一个大洞。“可能是被楼上居民装修时掉落的水泥块砸坏的。”王先生说,下水管是整栋居民楼共用的,不知道是哪户人家装修时砸坏的。

昨日,记者联系了福州东大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缪先生表示,5日接到王先生的反馈后,“在联系工人修缮方面,确实有点拖延。”缪先生说,下水管损坏是楼上掉落的水泥块砸穿的,不属于保修范围。“我们公司有一定的责任,公司方面愿意承担部分责任,但不能说是主要责任。”

记者为此也联系了福建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事件应弄清下水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设计问题,也不是质量问题,就应该追责楼上砸穿下水管的住户。但考虑到此事有装修公司处理不及时的因素,双方可协商,解决修缮问题。

目前,王先生和福州东大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均表示,愿意协商解决修缮费用

⑶ 2017年上海市自来水收费标准

上海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第一阶梯0到220立方米水专量的时候自来水价是属1.92元,综合水价是3.45元/立方米。

第二阶梯是220到300,水价是3.30元,综合水价是4.83元。

第三阶梯300以上水价是4.30元,综合水价是5.83元。

综合水价是自来水价格加上排水费,排水费是1.70元/立方米,按照排水量的90%计算,实际价格是1.53/立方米

(3)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处长手机扩展阅读: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阶梯水价”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了水价上调的空间,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阶梯式计量水价将水价分为两段或者多段,每一分段都有一个保持不变的单位水价,但是单位水价会随着耗水量分段而增加。

⑷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计划用水办公室)事业编制待遇怎么样

待遇好和公务员差不多

⑸ 水务一体化管理

10.3.1关于水务局

我国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将城市与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进行分割管理,严重地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等问题,导致一些城市和地区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与回用,以及在流域内上游用水不管下游、左右岸不衔接,更不用说实现跨流域调水的有机协调和统筹配置了。由此看来,成立水务局,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以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水务局?成立水务局管什么?城市区域不是流域,为什么要由水务局来管?为什么在城市区域要城乡一体化统一管水?对此,吴季松早在2000年做了回答[11]。后来,他又从理论依据和政策法规两方面阐述了水务管理体制的依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12]

1993年7月,深圳市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务局,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从而掀开了我国水利史上水务一体化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5月13日我国最高级别的水务局——上海市水务局隆重成立,成为省级政府实施水务统管先锋,对全城市水务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以来连续大旱,全国有亿亩农田绝收,500多座城市用水告急,但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地方均未发生城乡用水纠纷,也没有出现饮用水供应危机。如闻名全国的“水荒”城市西安在大旱之年不但没有发生“水荒”,也没有像以前限制供水;黄河大旱之年没有断流[13]。据报道

《中国水利报》(2004-01-10)。,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成立水务局或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单位共1206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0%。

现代水务管理体制是有其特定内涵的,它是一种以城镇为中心、城乡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吴季松[12]从水循环过程出发分析了城市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务局工作的目标。认为,在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要建立3个补偿机制,即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3个恢复机制,即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水务局就是这6个机制建设的执行者、运行的操作者和责任的承担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的责任机构,同时还是水资源相关法规的执行机构。

显然,水务局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其他部门管水的职能向水务局转移或归并,而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立水务局)则往往会碰到许多难点,主要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现有人员是否能担当这一重任,尚没有现行法规供水务局执行等[11]

10.3.2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从原来的多龙管水一下子变为一龙管水是十分困难的,一些出于赶时髦而成立起来的水务局往往名不副实,起不到“一龙管水”的作用。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各部门把自身利益看得太重,而没有从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局去考虑问题。

以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特征的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水资源循环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管理的一般原则,能够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是仍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急需解决[11]。如,①如何协调与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克服出现区域割据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弊端;②如何将资源管理与用水管理两项职能已分离,又纳入一体化管理模式运作中;③如何在《水法》法律精神下,在决策层通过充分协商,找到符合水资源管理系统要求的政策;④水资源管理法规与规范、标准如何适应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为改革保驾护航等。由此看来,仅仅挂一个水务局的牌子是不解决问题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务一体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工厂的排污罚没通常由环保部门管,而污水进入河道后造成的后果则往往由水利部门来承担,实行水务一体化后能否解决这一矛盾?

(2)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也存在水体的转换关系,地下水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地热和矿泉水开采规模的扩大,必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就目前大部分地区而言,地表水和地下水仍未实行统一管理,而是水利和矿产部门各自为政。实际上,不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很难保障地热的储量以及矿泉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如何达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的目的而又不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相违背?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争水的现象是常见的。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水开始从农村和郊区调往城市;另一方面,城市工业的发展又污染了下游农村的用水。因为农业用水是有季节性的,而城市生活用水则片刻不能停止,在城市和农村争水时,农民总是处于下风。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统一管理问题是国际上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水管理用词,但它绝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内,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概念也十分推崇,但我国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解与国际上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前者理解为统一行政的概念,而后者只是从水的角度强调协调的重要性。当然,就目前国际上而言仍然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正如文献[14]指出,虽然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某些基本原则可以不考虑经济或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阶段,但是对这个原则如何付诸实施没有一个通用的蓝图。由于各国和各地区之间水问题的特性、特点和程度,人力资源、体制能力、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相对力量和特点,文化定位,自然条件和许多其他因素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般原则方法的实际应用必须反映当地的不同条件,必须采用不同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8

[2]林洪孝主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52~255.225

[3]雷玉桃,谢建春,王雅鹏.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创新对策[J].水利经济,2003,(6):12~14

[4]佟春生,骆涛,黄强等.流域水资源管理理论框架探讨[J].人民黄河,2004,(1):28~30

[5]陈菁.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初探[J].中国水利,2003,(1):29~31

[6]王文生.对推进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海河水利,2003,(5):1~3

[7]郝火凡,赵普敏.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水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甘肃水利科技,2003,(7):3~4

[8]杨志峰,冯彦,王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1~115

[9]姜志群.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治淮,2003,(8):14~15

[10]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90

[11]吴季松.为什么要以水务局管理城市水资源[J].江苏水利,2000,(4)

[12]吴季松.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J].中国水利,2002,(7):35~39

[13]熊首纯,迟道才,刘铁刚.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J].农业与技术,2003,(5):77~80

[14]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著.梁瑞驹,沈大军,吴娟译.水资源统一管理(全球水伙伴技术委员会技术文件第4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6,15~16,27,30,36,47~49,51

⑹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管理技术方法

一、内容概述

1.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风险程度主要取决于地面沉降发生的危险性及承灾体的易损性两方面。结合灾害本身的特点及承灾体对地面沉降敏感性程度等特征,可构建大区域地面沉降灾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可用于实际量化统计。

2.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

1)先对危险性各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在各类单要素评价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2)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

式中:H危险性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Wi 为权重;Nj为各因素指数。

3)基于GIS技术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分区。

3.地面沉降易损性评价

1)获取基于行政单元(市辖区、县)的地面沉降承灾体具体数据,用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表征区域易损性。

2)建立易损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1)对危险性分区和易损性分区进行等级量化。等级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具体划分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个等级,其中危险等级与易损等级对应的量值范围为[0,0.2]、或为(0.2,0.4]、(0.4,0.6]、(0.6,0.8]、(0.8,1.0]5个级别,

2)进行风险度计算,即风险度(R)=危险等级(H)×易损等级(V)。

3)基于GIS技术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对应的量值范围为[0,0.04]、(0.04,0.16]、(0.16,0.36]、(0.36,0.64]、(0.64,1.0]5个级别。

5.地面沉降风险管理

(1)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

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开展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

(2)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建设方案

研究制定不同管理区的地面沉降控制目标,针对地面沉降现状和影响因素,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和分类管理办法。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一)应用范围

应用于区域地面沉降的防治管理。

(二)应用实例——上海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管理

1.建立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地面沉降发育机理、孕育条件、监测成果等因素,上海地区选取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历史灾害强度、预测沉降速率、地势高程作为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地面沉降易损性指标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统计类指标(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比重等)、受地面沉降影响明显的线性基础设施(防汛墙长度、轨道交通密度、供水管密度、高架桥道路密度)、地区以往单位面积减灾防护的投入(监测与防治设施)等(图1)。

图1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

(1)地面沉降易发程度评价

以上海地区第四纪松散层分布厚度、土层力学性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含水层发育个数、含水层富水性、浅部土层主要压缩层发育情况等因素为主要条件,开展地面沉降易发区评价。将全区划分为地面沉降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低易发区等5个级别(图2)。

(2)地面沉降历史灾害强度评价

根据监测资料和研究程度,本次分析了1921~2006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发育的分布状况,并在对各区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沉降历史灾害强度分区,共分为5个区(图3)。

(3)地面沉降预测沉降速率评价

应用三维地下水渗流-一维地面沉降非线性耦合数学模型对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对预测至2020年的预测结果进行分区,共划分为5个区(图4)。

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分区图

(4)地势高程评价

地势高程对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全高程的损失,依据2006年上海市实测的地势数据,将上海市现有地势高程划分为低地势区、较低地势区、中地势区、较高地势区、高地势区5个区(图5)。

(5)地面沉降危险性综合评价分区

利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危险性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地面沉降危险性综合评价分区图(图6),结果显示上海主要处于地面沉降危险性中等区,危险性高区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及与江浙两省交界的嘉定、金山局部地区。

3.进行地面沉降易损性评价

(1)人口密度评价

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化程度越高,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将人口密度划分为5个等级(图7)。

(2)单位面积GDP评价

单位面积GDP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位面积GDP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将单位面积GDP划分为5个等级(图8)。

(3)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比重评价

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所占比重反映房屋建筑、公益设施规模等。比重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将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比重划分为5个等级(图9)。

图3 上海市地面沉降历史灾害强度分区图

图4 上海市地面沉降预测沉降速率分区图

图5 上海市地面高程分区图

图6 上海市地面沉降危险性综合评价图

图7 上海市人口密度分区图

图8 上海市单位面积GDP 分区图

图9 上海市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比重分区图

(4)单位面积减灾防护投入评价

单位面积减灾防护投入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小。根据上海地面沉降减灾防护设施投入的实际情况,将单位面积减灾防护投入划分为5个等级(图10)。

(5)供水管密度评价

供水管密度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市供水管密度的实际情况,将供水管密度划分为5个等级(图11)。

(6)轨道交通密度评价

轨道交通密度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轨道交通密度的实际情况,将轨道交通密度划分为5个等级(图12)。

(7)高架道路密度评价

高架道路密度越大,面临的易损性风险越大。根据上海高架道路密度的实际情况,将高架道路密度划分为5个等级(图13)。

(8)地面沉降易损性综合评价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易损性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地面沉降易损性评价分区图(图14)。从评价结果看,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经济最发达区同时也是地面沉降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易损性最为严重;原浦东新区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地区,同时单位面积GDP、建设用地比重以及市政设施密度都比较大,为较高易损性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为较中等易损性区;松江区、原南汇区、嘉定区3个区,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比重处于中等,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以及市政设施密度较小,受到地面沉降危害程度较小,为较低易损性区;奉贤区、崇明县、金山区、青浦区4个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以及市政设施密度都小,受到地面沉降的危害程度小,归为低易损性区。

图10 上海市单位面积减灾防护投入分区图

图11 上海市供水管密度分区图

图12 上海市轨道交通密度分区图

图13 上海市高架道路密度分区图

图14 上海市地面沉降易损性评价图

4.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在上述地面沉降危险性及易损性评价基础上采用风险度(R)=危险等级(H)×易损等级 V)进行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如图15所示,综合该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市地面沉降风险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地面沉降的三级体系,即中心城区基本处于地面沉降风险高区,近郊区处于地面沉降风险较高至中等区,郊区处于地面沉降风险较低区。

5.地面沉降风险管理

(1)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

遵循地面沉降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管理的差异性、风险管理与防治主体的一致性等原则,依据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成果,进行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区划,共分为3个大区,即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地面沉降次重点防治区、地面沉降一般防治区(图16)。

(2)地面沉降防治分区管理方案

A.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Ⅰ区)

图15 上海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图

地面沉降重点防治Ⅰ1 区:

控制目标:至2015年末,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7mm以内,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恢复至-12m以上,进一步降低差异地面沉降影响。

主要措施:进一步严格地下水采灌管理,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试验研究,实施浅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专门回灌;推进轨道交通、黄浦江防汛墙等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机制建设。

地面沉降重点防治Ⅰ2 区:

控制目标:至2015年末,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以内,稳步抬升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开发对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努力缓解差异地面沉降的影响。

主要措施:着力加强区域地面沉降防治,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进一步增加人工回灌规模;加强深基坑等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监测与管理;完善大虹桥地区及浦东周浦、航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加强区内地铁、磁悬浮、海塘等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

B.地面沉降次重点防治区(Ⅱ区)

控制目标:至2015年末,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mm以内,基本消除生命线工程沿线的地下水位漏斗。

主要措施:进一步优化区域地下水采灌格局,加强高速铁路等工程沿线地下水开发管理;加强重点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

C.地面沉降一般防治区(Ⅲ区)

图16 上海市地面沉降风险防治分区管理规划布局图

控制目标:至2015年末,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5mm以内,积极消除由区内地下水开采形成的地下水位漏斗。

主要措施:进一步优化区域地下水采灌格局,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地面沉降防治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区内以轨道交通、海塘为主的生命线工程监测网络建设。

三、推广转化方式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管理技术方法可通过宣传报道和会议交流进行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联系人:方正

通讯地址:上海市灵石路930号

邮政编码:200072

联系电话:021-56065720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文

与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处长手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黑市换汇技巧 浏览:676
中国铁建股票历史最低价格 浏览:862
2月23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36
股指期货一手涨跌多少点爆仓 浏览:611
新华制药最新资金流向 浏览:30
秋林集团投资者索赔 浏览:311
2014年中国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浏览:886
股票双鸭头 浏览:500
多少钱可以炒股票 浏览:597
粘胶短仟股票 浏览:982
外汇分为那些 浏览:488
怎么发现一字板的股票 浏览:948
鼎誉融资租赁深圳 浏览:440
海航投资金控 浏览:469
澄西新荣股票 浏览:765
共青城乾和投资创始人 浏览:346
怎样学做贷款这行业 浏览:778
现货白银投资k线 浏览:200
大陆期货开户不入金可以吗 浏览:377
湖南信托官网 浏览:654